统编版高中历史必修 中外历史纲要(上)第15课 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 课时跟踪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此心无私欲之蔽,即是天理,不须外面添一分。以此纯乎天理之心,发之事父便是孝,发之事君便是忠,发之交友治民便是信与仁。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提出此主张的是( )
    A、孔子 B、孟子 C、朱熹 D、王阳明
  • 2. 黄宗羲积极呼吁政治改革,主张以相权限制君权,建立一个“凡事无不得达“的高效率行政机构。这一主张 (    )
    A、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 B、具有反对君主专制制度色彩 C、开启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先声 D、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3. 下图所示的匾额,在明朝中后期,悬挂在江西一个累世功名的家族的建筑上。它体现了当时的社会( )

    A、提倡天理与人欲的对立 B、推崇理学与宗族的结合 C、强调良知与实践的合一 D、倡导崇实与致用的统一
  • 4. 明初建立了鱼鳞册和黄册的登记制度。鱼鳞册主要登记田地所有权及其四至(东、南、西、北)疆界,黄册登记每户人口的具体情况。该制度旨在(   )
    A、保障政府赋役征调 B、促进小农经济成长 C、巩固土地兼并政策 D、推动商品经济发展
  • 5. 明朝中叶以后,在扬州,“人生十七八即挟资出商,楚卫齐鲁靡远不到,有数年不归”。重利之念甚于重名,子弟俊秀者多入贸易一途”。平阴其民“每挟资走四方,所至多流寓其间,虽山陬海潼皆有邑人”。这反映出( )
    A、传统观念正在经历变迁 B、经商成为主要谋生方式 C、政府不再限制民众经商 D、商人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 6. 《社会转型时期的西欧与中国》--文中这样描述:“他们一方面耗费巨额利润来促使自己缙绅化,另--方面又将大量的利润用以加强宗法制,诸如购置族田.建祠、墓.修家谱,以及提倡程朱理学……”这些现象可以用来很好的解释( )
    A、新的生产方式为何在明清时期难以成长 B、明清时期的晋商和徽商为何生活奢靡 C、封建伦理道德为何被诸多商帮加以强化 D、明清时期商人身份为何存在不确定性
  • 7. 由于明清时期人口的不断增长,形成了大量剩余劳动力,遂使任何以节省劳动力为目的的技术变革都不可能出现,中国历史便只能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张献忠式大屠杀的悲惨循环当中。这说明明清时期( )
    A、社会转型的异常艰难 B、人地矛盾是影响社会发展的首要因素 C、技术变革的迫切需要 D、人口膨胀是阻碍经济发展的根本因素
  • 8. 明清时期某思想家反对“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的说法,提出“正其谊谋其利,明其道计其功”,主张义利结合。这说明该思想家( )
    A、极力维护传统义利观 B、主张真正的经世致用 C、代表正统的儒家思想 D、继承发展了程朱理学
  • 9. 明朝重新疏通大运河后,有些年份南粮北运达五六百万石,超过元朝海运漕粮年度最高额。同时,运粮船夹运的南方丝织品、棉布、瓷器等广销北方各地,返航时装载的大批棉花、杂粮等销往东南沿海。据此可知,明朝大运河航运( )
    A、加速了经济重心南移 B、导致了重农抑商政策松动 C、引发了“海禁”政策出台 D、推动了长途贩运贸易发展
  • 10. 明末有人描述江南农村的变化时说,百年前的雇工“戴星出入,俗柔顺而主令尊”,如今“骄惰成风,非酒食不能劝”“夏必加下点心,冬必与早粥”。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江南地区( )
    A、城镇经济的发展 B、平等思想的传播 C、重农政策的推行 D、中央集权的弱化
  • 11. 下图是《天工开物》对某一技术制作流程的图例,分别“斩竹漂塘”“荡料入帘”。这一技术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制造 D、制作指南针
  • 12. 明代学者王艮解释“格物”时指出,“身与天下国家为一物”,“身为物之本”、“天下国家为物之末”,身是道的载体,所以生命是非常珍贵的。这一思想( )
    A、动摇了程朱理学正统地位 B、体现知识分子的人文情怀 C、受到西方启蒙运动的影响 D、实现了儒学求理路径转型
  • 13. 有学者指出,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但是到了14、15世纪,“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而王阳明的心学“是酱缸文化的最后一剂解药”。王阳明心学理论的核心是( )
    A、格物致知 B、致良知 C、个性自由 D、反对专制
  • 14. 明清时代,是白话小说百花齐放、异彩纷呈的岁月。此时的白话小说不仅数量浩繁,而且以其辉煌的成就赢得了众多的读者,在数千年中国文学殿堂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下列不属于明清时期小说繁荣的原因的是( )
    A、适应市民阶层的需要 B、工商业繁荣,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C、科举制的发展 D、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 15. 道光二年的某碑刻中记载:苏州民间各机户将经丝交给机匠工织,“计工受值”;机匠“稍不遂欲,即以停工为挟制”,机户若与之理论,即“另投别户。”该碑刻内容体现出当时苏州( )
    A、纺织业出现雇佣关系 B、农民大多在经营副业 C、小农经济仍占据优势 D、阶级矛盾已十分尖锐
  • 16. “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对这种现象的本质理解正确的是( )
    A、表现出家庭手工业的发展 B、反映出手工业者的分化 C、是新式经营方式的表现 D、表明传统经济的瓦解

二、材料分析题

  • 17. 中华文明渊远流长,博大精深,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时代发展的要求。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对中国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材料一:孔子想回到西周,维护奴隶制,政治上是保守主义者,有他的落后一面,但他是伟大的史学家、教育家和人道主义的倡导者,他在历史文化遗产的传承、整理和传播上有卓越的贡献。

    ——摘编自李奎良《董仲舒关于社会制度设计的贡献》

    材料二:董仲舒把自然界的“天”塑造成有意志的人格神,把人间的一切都说成是上天有目的的安排,天意与人事紧密相连。他还大力宣扬孔孟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等级观念。他提出“性三品”说,认为人性是有等级的,上等人是圣人,是天生的统治者,下等人只能永远当牛马和奴隶。

    ——摘编自朱绍侯《中国古代史》

    材料三:宋代理学的兴起是当时社会存在的产物。一是北宋统治者强化封建统治的需要。封建统治者除了在政治、军事上加强对人民的镇压外,还需要在思想上对人民进行说教和控制。理学正是建立和强化封建秩序的理论基础。二是魏晋隋唐以来儒、佛、道三教既长期纷争,又相互影响、渗透而趋于合流的结果。隋代王通提倡三教合一,唐代韩愈仿佛、道的传法系统,建立儒家道统,为理学的产生开了先河。

    ——摘编自王士立主编《中国古代史》

    材料四: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以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

    ——黄宗羲

    明学术,正人心,拨乱世,以兴太平之事。

    ——顾炎武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孔子被认为是“保守主义者”和“人道主义者”的思想依据各指的是什么?
    (2)、根据材料二概括董仲舒的政治观点。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提出该观点的主要目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主要不同点。
    (4)、根据材料四并运用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思想家是如何继承和批判传统儒学的。
  • 18. 某同学学习明清专题史时,搜集了以下史料,并得出了两个分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分论点1:16世纪中西科技文化交流。分论点2: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1)、从材料中选择合适的史料,对分论点1进行阐释。
    (2)、探讨分论点2时,以上史料哪些可作为直接证据。请说明其史料价值。
    (3)、从材料中选取合适的史料,为该专题再提炼一个分论点,并说明理由。
    (4)、为使该同学更全面掌握本专题知识,请你帮他再搜集一个史料,并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