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安达市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六月份月考八年级地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60分)

  • 1. 关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们根据地理位置、自然条件和人文地理特点的不同划分的 B、四大地理区域的区域内部仍然存在差异,而且差异很大 C、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感觉不到区域的差异 D、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
  • 2.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下列自然景观和人文活动与我国秦岭﹣-淮河以北地区相符的是( )
    A、民居屋顶坡度大,墙体高 B、水运仍然是人们常用的一种交通运输方式 C、多水田,以种植水稻为主 D、以旱地为主,农作物熟制为一年一熟到二熟
  • 3. 造成我国南方与北方耕地类型差异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地形 B、土壤 C、水分 D、热量
  • 4. 下列农业生产活动符合因地制宜原则的是( )
    A、在东北平原种植香蕉 B、在江南丘陵发展高寒牧业 C、在内蒙古高原种植青稞 D、在大连沿海发展海水养殖
  • 5. 有“三山夹两盆”地形结构特征的行政区是(    )

    A、青海省 B、内蒙古自治区 C、四川省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 6. 读“黄土高原地区略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A所在的省级行政区域的行政中心是( )
    A、西安 B、太原 C、兰州 D、呼和浩特
    (2)、黄土高原的地表特征是( )
    A、地表峰岭众多,波状起伏 B、石灰岩广布,地表起伏很大 C、黄土覆盖,地面坦荡无垠 D、水土流失严重,地表沟壑纵横
    (3)、下列对甲山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山是大兴安岭 B、甲山是半湿润区与湿润区的分界线 C、甲山以东是华北平原 D、甲山是我国地势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的分界线
  • 7. 下列地形区中,不属于四大地理区域分界线的是(    )

    A、秦岭 B、昆仑山脉 C、天山山脉 D、横断山脉
  • 8. 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我国南、北方地区形成了具有地域特色的人文风情,有关这种地域差异的描述,不符合实际情况的是(  )

    A、民间体育﹣﹣南赛马北滑雪 B、饮食习惯﹣﹣南米北面 C、民居风格﹣﹣南尖顶北平顶         D、传统交通﹣﹣南船北马
  • 9. 以下不是经济作物--棉花主要产区的是( )
    A、长江流域 B、黄河流域 C、青藏高原 D、新疆山麓地带
  • 10. 下列四幅图,反映北京市的气候特征的是( )

    A、 B、 C、 D、
  • 11. 读“北京市简图及气候资科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北京市自然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流众多,多自东南流向西北 B、北有西北一东南走向的燕山山脉 C、典型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D、气温年较差大,降水季节变化小
    (2)、下列属于北京特色文化的是
    A、四合院京剧 B、窑洞腰鼓 C、高脚屋孔雀舞 D、碉房锅庄舞
  • 12. 台湾是我国的神圣领土,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台湾地势特征是四周高、中部低 B、受地形影响,西部降水比东部多 C、平原主要分布在台湾岛的西部 D、台湾隔台湾海峡与广东省相望
  • 13. 青藏高原上,分布着许多大河源头,主要的河流有(    )

    A、长江、黄河、珠江 B、黄河、怒江、珠江 C、长江、黄河、澜沧江 D、长江、雅鲁藏布江、黑龙江
  • 14. “天山南北好牧场,葡萄瓜果甜又香……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根据歌词完成下面小题
    (1)、歌词描绘的省级行政区域是( )
    A、云南省 B、甘肃省 C、内蒙古自治区 D、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2)、“戈壁沙滩变良田,积雪融化灌农庄”体现当地富有特色的( )
    A、河谷农业 B、水田农业 C、绿洲农业 D、基塘农业
  • 15. 关于北京地区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注意保持旧城基本格局和原有风貌 B、要缩小城市绿地和水网建设 C、应该拆除四合院修建楼房,让更多的人享受新生活 D、拆掉北京的一些旧城墙,新建更多的住宅小区
  • 16. 有“一山无四季,一日见四季”之说的地区是( )
    A、青藏高原 B、东北三省 C、华北平原 D、四川盆地
  • 17. 从地理位置上看,十堰市的气候类型是( )
    A、温带大陆性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地中海气候 D、亚热带季风气候
  • 18. 长江三角洲地区有我国“鱼米之乡”的美称,是由于这里盛产(     )
    A、海洋水产和小麦 B、大米和面粉 C、稻米和淡水鱼 D、鱼和热带水果
  • 19. 读长江水系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合理利用长江各河段优势发展经济的是( )
    A、河段①②发展淡水养殖业 B、河段②③发展水电业 C、河段①③发展内河航运业 D、河段①②③沿线发展旅游业
    (2)、下列铁路干线经过武汉的是( )
    A、京广线 B、京九线 C、京沪线 D、京包线
    (3)、长江沿江地带在经济开发过程中,出现的突出问题是( )
    A、流域内生态环境的改变 B、水资源不足 C、劳动力资源不足 D、能源不足
  • 20. 正在青藏高原旅行的王先生,发朋友圈说旅行中出现了呼吸急促等缺氧状况,原因可能是(    )
    A、纬度降低 B、纬度增高 C、海拔降低 D、海拔升高
  • 21. 台湾是我国的固有领土,物产丰富,有“宝岛”之称。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A地区主要的粮食作物是( )
    A、小麦 B、水稻 C、玉米 D、青稞
    (2)、目前,台湾省的出口产品主要是( )
    A、矿产品 B、农产品 C、工业产品 D、农产加工品
    (3)、台湾省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享有众多的美誉。下列美誉不属于台湾省的是( )
    A、东方甜岛 B、森林之海 C、海上米仓 D、购物天堂
  • 22. “水比油贵”这反映了我国某些地区水资源的严重缺乏,下列哪地区适合这样的形容(    )

    A、塔里木盆地 B、江南丘陵 C、东北平原 D、四川盆地

二、综合题。

  • 23. 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连理同根一峡隔,六十盛迎‘三通’来”从1949年起,近60年过去了;从1979年元旦《告台湾同胞书》首倡两岸“三通”以来,近30年过去了。然而浅浅的台湾海峡,却似难以跨越的鸿沟天堑。两岸不知道有多少颗忧伤的心,日夜夜念被思念牵动摧折;又不知有多少远眺的眼,朝朝暮暮为亲情望穿秋水。这一切终于在2008年12月15日化作历史。银燕展翅、百舸争流、鸿雁传书----随着两岸空运、海运直航和直接通邮的同步实施,“三通”终于在这一天从梦想变成了现实。

    材料二:台湾省略图(如图)

    (1)、台湾岛东临(大洋),西隔海峡与省相望。
    (2)、台湾岛中南部被北回归线穿过,所以从气候类型上看,台湾北部属于气候,南部属于气候。
    (3)、台湾的地形以为主,平原多分布在
    (4)、台湾岛素有“东方甜岛”的美称,主要是因为台湾盛产( )。
    A、稻谷 B、甘蔗 C、茶叶 D、香蕉
    (5)、直接“三通”的基本实现,有利于两岸交流和发展。在海峡两岸经贸合作中,台湾具有明显优势的条件是( )
    A、市场、劳动力 B、市场、交通 C、政策、劳动力、 D、资金、技术
  • 24. 读西北地区图,回答问题。

    (1)、填写图中序号所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山脉① , 盆地③。③地区等能源矿产丰富,我国“西气东输”工程就将这里丰富的能源输送到部能源紧张的地区。
    (2)、灌溉农业区④是 , 灌溉水源来自
    (3)、本区气候以气候为主,自然景观自东向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4)、本区存在的环境问题主要是。试分析造成这一问题的人为因素和自然因素分别是
  • 25. 阅读川藏铁路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川藏铁路“八起八伏”累计爬升高度超过1.4万米,外媒戏称其是“一辆巨大的过山车”。如图为正在建设中的川藏铁路示意图和成都、拉萨气候资料图。

    (1)、川藏铁路“八起八伏”路段主要位于地区,它是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与第级阶梯分界线。
    (2)、成都和拉萨两城市中七月气温较低的是 , 原因是该地。拉萨年日照时数较长,被称为“日光城”,形成原因是
    (3)、青藏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大高原,素有“”之称,在雅鲁藏布江谷地由于气温(较高、较低)、土壤肥沃等原因分布着种植业,藏民利用当地农作物做的是他们的日常主食。
    (4)、成都的气候特征是;冬季四川盆地比同纬度长江中下游平原温暖,主要原因是四川盆地
  • 26. 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新疆南疆地区自然条件恶劣,贫困发生率达55%以上,三地州贫困的农牧民居住在海拔1500米—4800米的偏远深山区、石山区,大部分地处沙漠边缘,这里是我国扶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为此自治区政府设专项资金精准扶贫,在南疆三地州地区成立两大公司,手工地毯加工有限公司(加工手工羊毛地毯)、食品开发有限公司(加工果汁饮料)。

    (1)、新疆的地形特点是 , A是山脉,B是盆地。
    (2)、阅读图文资料,从海陆位置及地形条件简要分析新疆三地州降水稀少的原因。
    (3)、阅读图文资料,指出新疆三地州发展的主要农业部门。
    (4)、阅读图文资料,说明新疆三地州发展农产品加工工业的原料来源及对当地的有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