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宜宾市第四名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1 类型: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靠种地谋生的人才明白泥土的可贵。城里人可以用土气来藐视乡下人,但是乡下,“土”是他们的命根。农业和游牧或工业不同,它是直接取资于土地的。游牧的人可以逐水草而居,飘忽无定;做工业的人可以择地而居,迁移无碍;而种地的人却搬不动地,长在土里的庄稼行动不得,侍候庄稼的老农也因之像是半身插入了土里,土气是因为不流动而发生的。

    直接靠农业来谋生的人是黏着在土地上的。以农为生的人,世代定居是常态,迁移是变态。大旱大水,连年兵乱,可以使一部分农民抛井离乡;即使像抗战这样大事件所引起基层人口的流动,我相信还是微乎其微的。

    当然,我并不是说中国乡村人口是固定的。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口在增加,一块地上只要几代的繁殖,人口就到了饱和点;过剩的人口只得宣泄出外,负起锄头去另辟新地。可是老根是不常动的。这些宣泄出外的人,像是从老树上被风吹出去的种子,找到土地的生存了,又形成一个小小的家族殖民地,找不到土地的也就在各式各样的运命下被淘汰了,或是“发迹”了。我在广西靠近瑶山的区域里还看见过这类从老树上吹出来的种子,拼命在垦地。在云南,我看见过这类种子所长成的小村落,还不过是两三代的事;我在那里也看见过找不着地的那些“孤魂”,以及死了给狗吃的路毙尸体。

    乡土社会在地方性的限制下成了生于斯、死于斯的社会。常态的生活是终老是乡。这是一个“熟悉”的社会,没有陌生人的社会。在社会的激速变迁中,从乡土社会进入现在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在乡土社会中所养成的生活方式处处产生了流弊。陌生人所组成的现代社会是无法用乡土社会的习俗来应付的。于是,“土气”成了骂人的词汇,“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

    (摘编自费孝通《乡土中国》,有改动)

    材料二:

    中国从世纪之交开始经历有史以来最为剧烈的城镇化进程,由乡土中国迈向了城乡中国。

    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一个关键特征是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之间的巨大鸿沟,这是由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人口造成的。进入21世纪,长期蓄积于农村的大规模劳动力在短期内井喷式地涌入城市务工,他们逐渐从土地和家乡挣脱出来,投入异地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巨大洪流之中,但却长期“候鸟式”漂泊于城乡之间,处于“半城市化”状态。大规模农民工的“半城市化”,本质上只是在生产方式和经济收入上挣脱了土地的束缚,不再主要依赖土地和农业为生,转而从工业和城市中获取经济收入。因此,中国城镇化率虽然已接近65%,但由于大规模农民工的存在,仍然只迈过了城镇化的上半程。

    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是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关键任务之一。受经济和社会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西部地区农民工市民化的主要目的地不是东部沿海地区,而是返回家乡。阻碍农民工在东部城市地带扎根的首要因素仍然是住有所居问题,此外还有高昂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和日常生活成本。除上述经济性因素外,农民工之所以更倾向于回归故土扎根,还与社会文化性因素密切相关。一方面,中国人具有很强的乡土或家乡情结,这是乡土中国最深沉的社会底蕴之一。不仅人们的生活生产方式长期束缚于乡土,人们的价值观念也对乡土具有特别的感情和依恋。家是中国人最重要的根,家乡实际上是家的外推和扩大,因此乡土情结对中国人社会行动具有很强的引导性。另一方面,农民工在家乡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很强的完整性,一旦其远离家乡在外彻底扎根,就在很大程度上脱离了这一重要的社会网络。他们在家乡的城乡空间体系中重新扎根,则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原有社会关系网络的完整,并可进一步扩展和外推,进而嵌入家乡的城乡社会之中,浸润和汲取这一社会的养分,避免成为城市化洪流中的原子化个体,家乡的城乡社会是他们的栖居地和避风港。

    因此,农民工的真正市民化很大程度上会通过返回家乡实现,他们会在家乡的城乡空间体系中重新分层级扎根下来,县域范围内的县城和小城镇是农民工返回家乡后的主要空间载体。我们可以将其称为农民工的“分层沉淀”过程,即农民工根据自身的经济收入、家庭结构等因素,主动选择在家乡的中小城市、小城镇、小集镇和村庄等不同层级空间中重新扎根落地的过程。农民工“分层沉淀”的过程,也是回归乡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返乡农民工作为主体力量,将对以县域为核心的城乡空间体系和社会形态完成重塑。因此,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核心是农民工回归乡土并重构乡土的过程。但是,由于县域非农就业空间有限,农民工家庭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跨区域的“半工半耕”家庭形态仍然会长期存在,这也反映了中国城镇化下半程的长期性和艰巨性。

    (摘编自焦长权《从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上半程与下半程》,有改动)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农民以“土”为谋生的命根,难以自由迁移无碍,因此终老是乡、世代定居是乡土社会的常态。 B、由于城乡之间的大规模流动人口,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大幅提高,远远超越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 C、农民工们挣脱了土地的束缚,转而从工业和城市中获取经济收入,却都处于“半城市化”状态。 D、在城镇化的下半程,回归乡土的农民工将以县域为主要空间载体,重新分层扎根,重构社会形态。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二认为中国城镇化的上半程是挣脱乡土的过程,而下半程的主题则是回归乡土。 B、两则材料都谈到了长期蓄积于农村的过剩劳动力自发背井离乡,涌入外地另谋出路。 C、农民工在家乡的社会关系网络具有很强的完整性,难以应付陌生人组成的现代社会。 D、大部分农民工不愿意在东部沿海城市地带彻底扎根,说明他们“是黏着在土地上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当前中西部地区县域社会能够提供的非农就业机会仍严重不足。 B、韦庄《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C、截至2020年底,我国已实现1亿非户籍人口在城镇落户的目标。 D、大量有情怀的“田秀才”“土专家”“农创客”返乡创业谋发展。
    (4)、材料一写到:“‘乡’也不再是衣锦荣归的去处了。”材料二却认为:“家乡的城乡社会是他们的栖居地和避风港。”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观点?请从不同时代背景下“乡”的特点以及人的差异加以分析。
    (5)、如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促进乡土中国到城乡中国的蜕变?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霞光灿烂的早晨

    陈忠实

    不管夜里睡得多么迟,饲养员恒老八准定在五点钟醒来。屋里静极了,耳边没有了骡马踢踏的骚动声音,也没有牛倒嚼时磨牙的声音。

    恒老八坐起来的时候,猛乍想起,昨日后晌,队里已经把牲畜包养到户了。他昨晚睡在这里,是队长派他看守一时来不及挪走的农具草料。

    窗外很黑,隐隐传来一声鸡啼。他又钻进被窝,却怎么也不能再次入睡……

    编上了号码的纸块儿,盖着队长的私人印章,揉成一团,掺杂在许多空白纸块揉成的纸团当中,一同放到碗里,摇啊搅啊。队长端着碗,走到每一个农户的户主面前,由他们随意拣出一只来……队里给牲畜核了价,价钱比牲畜交易市场的行情低得多了,而且是三年还清。这样的美事,谁不想抓到手一匹马或一头牛哩!八老汉早在心里祈愿,要是能抓到那头母牛就好了。可惜,这牛到了杨三家里,明年准定生出一头小牛犊,人家的小院里,该是怎样一种生气勃勃的气派……他嫉妒起杨三来了。

    杨恒老汉为公社整整喂了十九年牲畜了。十九年来,他睡在塬坡上的这间饲养棚里。无数个日日夜夜,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牛马的粪便和草料混合的气味,灌进鼻孔,渗透进衣裤的布眼儿……可惜!没有抓到一头!这样的生活今天完结啰!从明天开始,他就要在自个的责任田里劳作了。

    木格窗户透出一缕缕微微的亮光。山野里传来一声声沉重的吭哧声,伴和着车轮的吱吱响。一听见别人干活,恒老八躺不住了。他拉开门栓,一股初冬的寒风迎面扑来,让他打个寒战。从村庄通到塬坡上来的小路上,有人躬着腰,推着独轮小车,前头有婆娘肩头挂着绳拽着。那是杨云山嘛!杨庄第一号懒民,混工分专家,刚一包产到户,天不明就推粪上坡了。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他想笑骂那小子几句,想想又没有开口。既然懒民都赶紧给责任田施冬肥,恒老八这样的正经庄稼人还停得住吗?回,赶紧回去。

    恒老八下了坡,刚到村口,老伴迎面走来:“人家都给麦地上粪哩,你倒好,睡到这时光!”

    “八叔——”玉琴跑着喊着,挡在当面,“我那头黄牛,不吃草咧,你去给看看——”

    不等老八开口,八婶转过身来:“各家种各家的地,过各家的日月了。他给你家去看牛病,谁给他记工分?”

    “你这人——”老八瞪起眼,盯着老伴。这样的话,居然能说得出口来,还说她贤明哩!

    “嗨呀!我说笑话嘛!”八婶勉强笑笑,算是圆了场,转身走了。

    牛只是夜里受了凉,没什么大碍。八老汉给牛扎了针,又叮嘱了几句。婆媳二人要留他吃饭,挽留不住,说着感恩戴德的话,送到门口。他在饲养室里多少次治好牛马的小伤小病,也就是那么回事了。如今却受到这样的款待,真是叫八老汉感慨系之。

    老远就看见公社郑书记站在自家门口的粪堆前,帮老伴敲碎冻结的粪疙瘩,还笑着说着什么。郑书记一大早到村里来,有啥事呢?

    “老杨,听说你舍不得那些牛马,还落了泪?”郑书记哈哈笑着,“是吗?”

    老八咧着嘴,不好意思地笑笑。

    “我信哩!你为那些四条腿熬费过心血,有感情哩!”郑书记蹲下来,掏出烟袋,“分了牲畜后,现在好多三十来岁的年轻社员不会喂牲畜。问题很普遍。我今日来,想请你到咱公社广播站,讲讲牛马经。”

    “我说不了话……”老八着实慌了。

    “好多人要求请你讲哩!”郑书记说,“我还得找队长,要帮社员安排好牲畜棚圈。一言为定,明天晚上到公社来,我在广播站等你。讲一小时两块,按教授级付款!”

    太阳已经升到碧蓝的天际,雾气已经散尽,冬日的阳光,温暖灿烂,街道里的柴禾堆,一家一户的土打围墙,红的或蓝的房瓦,光秃秃的树枝,都沐浴在一片灿烂的晨光里。

    “跟你商量一件事。”恒老八对着扑出灶堂的火焰点着旱烟,给老伴说,“咱得买牛。庄稼人不养牛,抓摸啥呢?一年务育一头牛犊,两年就翻身了。现时处处包产到户,牛价月月涨。我没旁的本事,喂牛嘛,嗨嗨……”

    老伴端出一碗荷包蛋,放到老八面前,五十多岁的老妇人,居然嗔声媚气地说:

    “吃吧!吃得精神大了,再满村跑着去给人家看牛看马……”

    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

    (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头写了夜深难眠的恒老八对抓阄场景、饲养员生涯的回忆,以复杂纷乱的内心活动,暗示了乡村变革给村民生活带来的影响。 B、恒老八多年饲养牛马,又为离开牲畜而流泪,也十分渴望抓到母牛,最后打算自己买牛,表明他始终不忘并渴望延续过去美好的时光。 C、恒老八感觉到“勤人倒不显眼,懒民比一般庄稼人还积极了”,既写出了恒老八的感受,也写出了村民的顺应形势。 D、八婶“嗔声媚气”的语气包含着微妙的情感,表面上嗔怪丈夫去帮人“看牛看马”,在心里她肯定丈夫的专长,也十分认可他的想法。
    (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采用以小见大的方法,选取饲养员恒老八在实行包产到户政策之后的种种变化,来反映时代的巨变以及时代变化带给人的精神变化。 B、“牛马嚼草的声音,像音乐一样和谐悦耳”,用音乐来比喻牛马嚼草的声音,写出了饲养员恒老八的独特感受,体现了他对牛马的情感。 C、小说对郑书记着墨不多,但从他请恒老八讲牛马经、要帮社员安排牲畜棚圈等细节,可以看出他是个关心群众、为群众办实事的干部。 D、小说结尾一句“老八却像小孩一样笑眯了眼睛”,传神的细节描写,再现了恒老八终于能在强势的老伴面前扬眉吐气、得意洋洋的情形。
    (3)、小说反映改革开放初期包产到户政策落实后乡村的变化,文中表现出村庄的哪些变化?
    (4)、小说在叙述中穿插了环境描写,这样写有哪些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陆逊字伯言,吴郡吴人也。孙权为将军,逊年二十一。始仕幕府,历东西曹令史,出为海昌屯田都尉,并县事。县连年亢旱,逊开仓谷以振贫民,劝督农桑,百姓蒙赖。时吴、会稽、丹杨多有伏匿,逊陈便宜,乞与幕焉。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会丹杨贼帅费栈受曹公印绶,煽动山越 , 为做内应,权遣逊讨栈。栈支党多而往兵少,逊乃益施牙幢 , 分布鼓角,夜潜山谷间,鼓噪而前,应时破散,宿恶荡除。会稽太守淳于式表逊枉取民人,愁扰所在。逊后诣都,言次,称式佳吏。权曰:“式白君而君荐之,何也?”逊对曰:“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权曰:“此诚长者之事。”黄武元年,刘备率大众来向西界,权命逊为大都督、假节 , 督朱然、潘璋、宋谦、韩当、徐盛、鲜于丹、孙桓等五万人拒之。逊曰:“备是猾虏,更尝事多,其军始集,思虑精专,未可干也。今住已久,不得我便,兵疲意沮,计不复生,掎角此寇,正在今日。”乃先攻一营,不利。诸将皆曰:“空杀兵耳。”逊曰:“吾已晓破之术。”乃敕各持一把茅,以火攻拔之。一尔势成,通率诸军同时俱攻,斩张南、冯习及胡王沙靡柯等首,破其四十余营。备将杜路、刘宁等穷逼请降。备升马鞍山,陈兵自绕。逊督促诸军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万数。备因夜遁,驿人自担烧铙铠断后,仅得入白帝城。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当御备时,诸将军或是孙策时旧将,或公室贵戚,各自矜恃,不相听从。及至破备,计多出逊,诸将乃服。权闻之,曰:“君何以初不启诸将违节度者邪?”逊对曰:“受恩深重,任过其才。由此诸将或任腹心,或堪爪牙,或是功臣,皆国家所当与共克定大事者。臣虽驽懦,窃慕相如、寇恂相下之义,以济国事。”权大笑称善。备既往白帝,徐盛、潘璋、宋谦等各竞表言备必可禽,乞复攻之。权以问逊,逊与朱然、骆统以为“曹丕大合士众。外托助国讨备,内实有奸心,谨决计辄还”。无几,魏军果出。

    (本题选自《陆逊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B、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C、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D、会稽山贼大帅潘临/旧为所在/毒害历年不禽/逊以手下召兵/讨治深险/所向皆服/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领,兼任较低官职,在古汉语中表示“兼任”之意的常见词汇还有“兼”“判”等。 B、山越,三国时期是对分布在东吴一带山区的越人的通称,因不服统治,常遭征剿。 C、牙幢,即“牙旗”,天子或将军所立于军营前的大旗,因竿上以象牙为饰而得名。 D、假节,与“持节”同义,古代君王派使臣出行,持节为符信。文中指担任使臣。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逊关爱百姓,治理有方。他在辖地遭遇旱情之时开仓放粮,救济百姓;又对危害一方的贼人加以讨伐,使百姓安宁。 B、陆逊胸襟宽广,为人磊落。会稽太守淳于式曾经上奏章弹劾陆逊愁扰百姓,而后来陆逊却在孙权面前称赞其是优秀官员。 C、陆逊胸有谋略,相机而动。面对蜀军挑战,陆逊力排众议隐忍不出,挫败刘备计谋;待时机成熟,他采用火攻大获全胜。 D、陆逊一心为国,格局甚高。诸将不听号令,陆逊顾全大局不与之计较,并劝谏孙权向蔺相如学习,保持团结,共谋国事。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式意欲养民,是以白逊。若逊复毁式以乱圣听,不可长也。

    ②备大惭恚,曰:“吾乃为逊所折辱,岂非天邪!”

    (5)、通过这段内容,可以看出陆逊有哪些军事才能?请简要概括。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野望

    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南浦清江万里桥。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释】①三城:蜀地边防重镇。②风尘:指安史之乱导致的连年战火。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写诗人在三城戍边时所见之景,西山和锦江山水相依,白雪清江和谐统一。 B、颔联中“一身遥”说明诗人因战乱诸弟流散,孑然一身,客居他乡。 C、从此诗中诗人所写到的人生境况可以看出此诗与他的《登高》属于同一时期的作品。 D、整首诗歌内容深广,意境雄浑,感情深沉,表情达意抑扬跌宕,情景交融,浑然一体。
    (2)、本诗作者情感丰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 5.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孔子认为“礼”在国家治理中有重要地位,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笑子路的原因是“”。
    (2)、杜牧的《阿房宫赋》中“”两句用夸张的手法展现了阿房宫宫殿楼阁的接连不断和高大雄伟。
    (3)、“梦”是古诗词中常见的意象,或写梦中景梦中事,或忆梦中人梦中情,或借梦抒怀等,如“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又如“”。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二十四节气科学地揭示了天文气象变化的规律,表现了太阳对地球产生的影响,反映了包括春夏秋冬等季节变化的准确时间、降雨降雪等天气现象的发生规律以及大自然中一些物候现象的发生时刻。对于依赖农耕的古老中国而言。农人对气象气候的准确把握直接影响着来年的收成,二十四节气为农人预判、把握气象气候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其实践价值之高   ①  

    在中国广袤的地域空间和历史岁月中,二十四节气衍生出鲜明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民风民俗和节日文化。例如冬至,经过数千年发展,各地形成了   ②   的节令饮食文化,北方较为普遍的习俗有冬至吃水饺等,而南方常见的习俗则是吃汤圆等。现在,我国台湾地区依旧保留着冬至时节用九层糕祭祀祖先以示不忘祖先和不忘自己的“根”的传统。这些依托二十四节气形成的民风民俗和节日文化具有浓郁的中国特色,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③   的组成部分。

    (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 7.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市,萌芽于殷周,成型于汉代,即便是夜禁制严苛的唐朝,夜市也曾昙花一现,有过片刻的辉煌,到了宋朝,夜市更是发展得如火如荼,蔚为大观。而步入现代社会,夜晚的休闲娱乐已经成为常态化生活的一部分,60%的居民消费发生在夜间,并产生了一个热词——“夜经济”。

    夜经济,过去是衡量城市消费水平的重要指标;①___________。在“人流、物流、资金流”这组表述经济发展的词语中,人流即人气。人流大、人气旺,创造力和竞争力就强,(   ),那不仅是经济层面的损失,②___________。

    精神文化消费是夜经济的重要消费类型。偏重偏旧的产业结构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绊脚石,而文化“潜力股”则是经济发展的“创意股”。③___________,经过文化这支色彩瑰丽的画笔点染,城市的夜经济名片会更有意蕴。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马路晚上八九点钟的一座城市就人烟稀少 B、八九点钟的一座城市晚上就马路人烟稀少 C、八九点钟的晚上一座城市马路就人烟稀少 D、一座城市马路晚上八九点钟就人烟稀少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四、写作(60分)

  • 8.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战士冲出重重封锁,获得胜利;科学家在研究中拨开迷雾,发现真相;文学家穿越现实的荆棘,抵达心灵的彼岸……人类总在不断摆脱困境,进行“突围”。 

     人生会有很多困境,学习上、生活上的困难挫折,和家人、同学、老师的矛盾,甚至内心善与恶、美与丑的挣扎……都需要我们去突围,走出困境,走向一片新天地。 

     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和感受?或者有怎样的思考和看法?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能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