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兴宁市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
1.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会徽的设计内涵丰富:一颗五角星表示中国共产党领导:齿轮和麦穗表示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四面红旗和缎带表示各党派、各团体、各民族、各阶层的大团结大联合。该设计鲜明体现了( )A、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 B、政协制度的初步确立 C、各民主阶级的大团结 D、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2. 黄炎培先生在《永远纪念着的一九四九年》一文的副标题写道:“‘人’的地位被发现了,群众的力量被认识了。”这表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A、使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B、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 C、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的力量 D、标志着祖国统一大业彻底完成3. 史料一般包括文献史料、实物史料、口述史料三大类,其中实物史料主要通过实物本身的形态、结构、质地、原料和工艺等提供历史信息,体现史料价值。下列属于实物史料有( )A、抗美援朝战争中缴获的美军枪支 B、《朝鲜停战协定》(复印件) C、抗美援朝战争亲历者的回忆录音 D、《开国大典》油画4. 1950年秋天起,土地改革在广大新解放区全面展开,没收地主的土地、耕畜、农具、多余的粮食及其在农村中多余的房屋,统一地分配给无地、少地及缺乏其他生产资料的贫苦农民所有。这体现了中央( )A、掌握了国家经济命脉 B、工作重心转向农村 C、积极实施农业合作化 D、注重做好民生保障5. 下图是新中国一五计划成就示意图,图中的字母所对应的成就正确的是( )A、长春第一机床厂建成投产 B、沈阳第一汽车制造厂投产 C、鞍山大型油田投产 D、武汉长江大桥建成6. 从3月23日到6月11日,召开多次会议.……认真倾听各地区、各级政府、各民主党派等8000多人经讨论提出的5900多条修改意见。6月14日,宪法草案公布后,全国1.5亿多人参加讨论,提出修改和补充意见118万多条。”这反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 )A、沿袭了中国近代宪法精神 B、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C、中国共产党发挥领导作用 D、真正践行了人民民主原则7. 右图反映了某时期我国公私经济成分的比例情况,这种情况最早应出现于( )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B、三大改造完成后 C、“一五”计划完成后 D、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8. 王斌同学在讨论中引用了下列材料:“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粮食亩产十万斤,一颗白菜重250斤,一个萝卜重千斤”等。他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得出“这是‘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时出现的浮夸风现象”的判断,并进而得出“‘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我国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失误"的结论。你对王斌同学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的评价是( )A、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形成正确的判断、得出正确结论 B、引用真实的材料、联系所学知识、分析与形成的判断不一致、得出的结论错误 C、引用材料不存在、无依据发表评论、形成的判断错误、得出的结论错误 D、引用材料有力论证了所形成的正确判断、但得出的结论错误9. 有诗云“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雷锋、焦裕禄、王进喜他们的精神穿越时空撞击着我们的灵魂,激励着我们克服困难勇往直前,他们的先进事迹出现在( )A、一五计划轰轰烈烈建设时期 B、抗美援朝时期 C、新中国建设十年探索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10. 在“文化大革命”开始后的8年时间里,全国人大及其常务委员会没有举行过一次会议,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也被迫停止了活动,……大批各级领导干部和知识分子受到无情批判和揪斗,各级政协相继停止了一切活动。材料旨在强调“文化大革命”( )A、摧残了文化事业 B、阻碍了经济发展 C、践踏了民主法制 D、阻碍了军队建设11. 1979年10月《人民日报》的子报——《市场报》正式创刊,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后诞生的第一份经济类报纸。1980年,《人民日报》改版,开辟了《经济简讯》等新栏目,经济新闻成为报道重点,篇幅和数量不断增加。这种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国企改革取得显著成效 B、分配制度的变革 C、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 D、经济特区的建立12. 20世纪80年代,美国《新闻周刊》记者报道:福建石狮的小商品贸易和广东南海民间的小五金、小化工、小塑料、小纺织、小加工“像野草一般满世界疯长”。该报道说明( )A、国有企业改革全面展开 B、改革开放释放经济活力 C、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D、中国品牌享誉世界各地13. 如下图是北京天桥百货股份有限公司发行的股票。该公司的前身是国营天桥百货商场,改制后成为中国第一家多种经济成分入股集资的商业联合企业。该股票可以佐证当时中国( )A、全行业的公私合营掀起高潮 B、加快城市经济体制改革探索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 D、外资开始利用于经济发展14. 一位学者说:1980年中国打开了第一扇窗,开启了融入世界的进程,最鲜明的特点是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大门毅然决然地打开了。材料描述的是我国( )A、农村生产力的解放 B、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的形成 C、城市改革全面展开 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15. 右图是2001-2021年我国进出口贸易额变化,这一变化主要得益于我国( )A、设立了经济特区 B、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C、开辟经济开放区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 1992年初,中国的改革走到一个关键时期。中国要不要搞市场经济?人们对此争论不休,这一重大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的改革就难以进一步推动。为解决该问题指明方向的是( )A、 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 B、中共十二大 C、邓小平南方谈话 D、中共十三大17. 改革开放以来,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它是能够为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个理论成果是( )A、邓小平理论 B、“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C、科学发展观 D、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18. 下表为《人民日报》社论高频词的统计分析。这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始终( )
时间段
1949—1956年
1957—1965年
1977—1992年
1993—2012年
高频词
人民、工作、和平
人民、生产、社会主义
人民、发展、改革
人民、发展、市场经济
A、在建设中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B、坚持改革开放的方针 C、把计划和市场作为经济手段 D、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19. 截至2021年2月,新疆现辖4个地级市.5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自治区直辖县级市。2020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797.58亿元,比上年增长3.4%。 2020年,新疆308.9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这得益于( )A、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B、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C、“一国两制”伟大构想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0. 近年来,粤港澳三地相关部门积极策划组织开展粤港澳青少年红色寻根之旅,让更多港澳青少年来粤研学交流,了解党的百年历史,领略岭南传统文化,感受国家发展成就。此类活动有助于( )A、促进香港经济的持续发展 B、增强港澳青少年对祖国的认同感 C、推动粤港澳地区科技发展 D、加速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融合进程21. 1988年1月20日,由台湾“外省人返乡探亲促进会”组织的第一个台湾返乡探亲团登上了长城。对这一历史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A、两岸间实现真正“停火” B、两岸真正实现了直接“三通” C、两岸达成“九二共识” D、两岸长期隔绝状态被打破22. 2017年,台湾当局最为看重的“邦交国”巴拿马与中国建交;2021年,尼加拉瓜宣布与台湾“断交”,至此台湾当局仅剩14个所谓的“邦交国”。这表明( )A、 台湾当局认可“一国两制” B、国际社会促成两岸和解 C、一个中国的国际认同度增加 D、两岸关系面临新的挑战23. 新中国成立初期,海军只有百余艘陈旧舰艇。1971年,我国自行研制的导弹驱逐舰完成了多次科学实验和外出访问任务。2019年12月7日,中国首艘自主建造的国产航母“山东舰”交付海军。材料表明( )A、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 B、海军保卫领海主权、维护国家统一 C、海军的现代化建设有了新的飞跃 D、海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安全保障24. 总结、归类、提炼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从“八一军旗南昌升起、人民空军展雄姿、潜艇出航水师强、导弹部队壮军威”中,可知某历史兴趣小组探究的主题是( )A、人民军队的建立与现代化 B、现代的社会生活 C、新中国的工业化演变历程 D、外交事业的发展.25. 周恩来在外交部成立大会上,充满民族自豪地宣告:“中国一百年来的历史是一部屈辱的外交史。我们不学他们。我们不要被动、怯懦,而要认清帝国主义的本质,要有独立的精神,要争取主动,没有畏惧,要有信心。”这表明新中国( )A、坚定奉行友好结盟政策 B、奉行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 C、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 D、反对帝国主义国家孤立政策26. 20世纪50年代,美国某记者感慨道:“周恩来总理在会议几乎陷入僵局的时刻挺身而出,成为会议明星,成为排难解纷、平息争端、带来和平的人物。”周恩来在此次会议上( )A、呼吁各国消除差异和分歧 B、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主张亚非国家团结和合作 D、积极解决印度支那和平问题27. 下表是1965至1971年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联合国大会合法席位提案的表决情况。从表中可以看出,我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年份(年)
1965
1966
1967
1968
1969
1970
1971
赞成国家数(个)
47
46
45
44
48
51
76
反对国家数(个)
47
57
58
58
56
49
35
A、过程的曲折性和艰难性 B、 与欧洲国家的有力支持密不可分 C、国力提高的结果 D、得益于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28. 2022年,“水立方”惊喜变身为“冰立方”成为冰壶的重要赛场,利用二氧化碳制冷剂取代传统冷媒氟利昂,还实现制冰过程中余热全部回收利用。这体现了我国新发展理念中的什么理念( )A、创新、协调 B、绿色、创新 C、开放、共享 D、共享、协调29. 2023年3月,在中国南海之滨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以“不确定的世界:团结合作迎挑战,开放包容促发展”为主题,共商疫情后亚洲与全球的发展大计,促进国际团结与合作,由此可知( )A、 全球化进程中已经充分实现平等合作 B、中国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 C、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化过程起主导作用 D、全球化过程中的贸易均衡已充分实现30. 截至2021年末,我国已与145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余份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涵盖投资、贸易、金融、科技、社会、人文、民生等领域。这反映我国( )A、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科技创新水平不断提高 C、重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D、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31题14分,32题12分,33题14分,共40分)
-
31. 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历来关注国计民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全国已建立人民民主政权的条件下,全国新解放区有计划、有秩序、分期分批进行了土地改革。1950年6月,《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公布,总的原则是“依靠贫农、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有区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到1952年12月,土地改革基本完成,3亿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材料二: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脱贫攻坚纪实(部分)
时间
时间
结果
1949-1978年
①完成三大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②开展社会主义建设,探索建立农村初级社会保障体系。
为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提供了最基本制度保证。
1978-2012年
①完成一系列农业农村重大改革;
②国务院印发《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纪要》等,推进大规模扶贫开发国家行动。
农村贫困人口由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10年的2688万。
2012-2021年
将脱贫攻坚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加快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进程。
完全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减贫目标。
示例:
年份:2017年
理由:2017 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在会上作了题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报告。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全国新解放区进行土地改革的条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此次改革使农村土地所有制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以上年代尺中任选一个年份作为中国的“改革年”,并说明其入选理由。(3)、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脱贫攻坚进程的特点及成效。32. 改革开放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请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我国粮食总产量变化统计数据(部分)
时间
1978年
1982年
1983年
1984年
粮食总产量(万吨)
30000
35343
38728
40712
材料二:中国对外开放示意图
——摘编自国家统计局统计公报等
(1)、根据材料一说明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粮食总产量呈现上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我国形成了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2)、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论证充分,价值观正确。格式如下:
观点:
论述:
结论:
33. 外交是智者的游戏,更是一个国家实力强弱的晴雨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外交之耻】
材料一:1919年1月,在法国巴黎召开的“和平会议”上,中国代表 提出了取消帝国主义在华特权,废除“二十一条”等要求,遭到操纵 会议的英、法、美等国的拒绝。会议无理把德国在山东攫取的一切权益转给日本。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外交之兴】
材料二:如下图
1954年周恩来会见缅甸总理 五星红旗在联合国大厦前飘扬
【外交之盛】
材料三:2017年1月1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达沃斯国际会议中心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并发表题为《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的主旨演讲,强调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经济全球化,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
(1)、 材料一中,为什么作为战胜国的中国却得到了类似战败国的待遇?这种“待遇”直接引发了近代中国哪一事件?(2)、 材料二中,结合所学相关知识,指出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是什么?(3)、 材料三中,习近平主席强调的观点是什么? 你认为我国应该怎样做?(4)、从近代到现代,中国融入世界历史的方式发生了什么变化?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