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西青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含嘉仓(如图)是隋朝在洛阳修建的最大的国家粮仓。经考古发掘,遗址面积40多万平方米,有数百个粮窖。仓窖口径最大的达18米,最深的达12米。这一现象说明(  )
    A、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政治的发展 B、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 C、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军事的发展 D、隋朝的统一促进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
  • 2. 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是历史上著名的皇帝,也是比较有作为的皇帝。他们治国举措的共同之处有(   )

    ①都重用人才   ②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   ③都重视发展经济   ④都注意减轻农民负担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 3.  雕塑作品体现审美态度。唐三彩造型丰富,且多女性形象,如胡装女俑、女着男装俑、骑马女乐俑、狩猎女俑和打马球女俑等,如图为唐戴帏帽女子骑马雕塑。这主要反映了唐朝(  )
    A、制瓷业发达 B、民族关系融洽 C、社会风气开放 D、对外交往频繁
  • 4.  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唐朝实行(  )
    A、民主的政治制度 B、开明的民族政策 C、开放的外交政策 D、全面的社会改革
  • 5.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黄巢起义(  )
    A、给唐朝统治以致命打击 B、推翻了唐朝腐朽统治 C、形成了藩镇割据的局面 D、出现了五代十国的局面
  • 6.  “黄袍加身统天下,五代纷争从此休。”“陈桥兵变”、“黄袍加身”和“杯酒释兵权”这些我们都耳熟能详的典故与哪位皇帝相关(  )
    A、唐太宗李世民 B、辽太宗耶律德光 C、宋太祖赵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7. 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

    A、澶渊之盟 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 D、靖康之变
  • 8. 下图是辽宋夏金元时期政权变迁情况示意图。该图示反映出这一时期政治发展的趋势是(   )

    A、民族政权并立 B、社会经济发展 C、分裂走向统一 D、民族关系交融
  • 9. “市井经济之家,往往只于市店旋买饮食,不置家蔬。……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处,通宵不绝。”以上经济现象开始出现于( )。
    A、秦朝都城咸阳 B、西汉都城长安 C、隋朝都城长安 D、北宋都城东京
  • 10. 绘制年代尺是培养“时空观念”的重要途径。如图年代尺上标注的是中国历史上3个王朝建立的时间。关于这3个王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都结束了长期分裂并完成统一 B、都是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 C、都对儒家学说进行了打压 D、都是二世而亡的短命王朝
  • 11.  唐太宗、武则天先后设立西安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理西域。这些措施的根本作用是(  )
    A、强化对西域和西藏的管理 B、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 C、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巩固 D、保证国家的长治久安
  • 12.  这是北宋时期的一部著名史书,作者称其写此书的目的是“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嘉善净恶,取是舍非”,此后历代帝王以此书为“历史教科书”。该书是(  )
    A、《史记》 B、《贞观政要》 C、《资治通鉴》 D、《窦娥冤》
  • 13. 杨宁一在《历史学系新视野新知识》中指出:宋代是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发展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中有三项完成于两宋时期,为推动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这三项发明是(   )
    A、雕版印刷术、司南、火药 B、造纸术、活字印刷术、火药 C、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 D、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
  • 14.  海上丝绸之路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它形成与秦汉时期,发展于三国至隋朝,繁荣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海上交通范围拓展更广,海上贸易发达,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
    A、唐宋时期 B、元朝时期 C、明清时期 D、明朝时期
  • 15.  如果把“锦衣卫”、“东厂”、“军机处”、“文字狱”确定为一个学习单元,则主题应该是(  )
    A、君主专制的加强 B、特务统治的强化 C、经济控制的加强 D、思想控制的加强
  • 16.  英国科学家李约瑟这样评价郑和下西洋:“东方的航海家……从不威胁他人的生存……他们全副武装,却从不征服异族……”李约瑟意在说明(  )
    A、当时中国的富强 B、郑和船队的实力 C、郑和的人品高尚 D、中国的和平外交
  • 17.  明朝后期,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以及宋应星的《天工开物》等几部重要的科技著作相继问世。他们的问世,反映出(  )
    A、科举制发展推动科技进步 B、科学理论获得重大突破 C、中国古代科技进入总结阶段 D、中国科技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 18.  长城曾经是大汉民族抵御异族的一道似乎是不可跨越的界限,是军事的防线,也是心理的屏障。据此可知,明长城具有的功能是(  )
    A、军事防御 B、发展交通 C、农业灌溉 D、促进游牧
  • 19.  土地和赋税问题是农民普遍关注的问题。一场农民起义为此提出“均田免赋”口号。它是(  )
    A、秦末农民起义 B、黄巾起义 C、李自成起义 D、太平天国运动
  • 20.  时空观念是了解和理解历史的基础。以下示意图中①处可填(  )

    A、设置台湾府 B、设置伊犁将军 C、设置宣政院 D、设置澎湖巡检司
  • 21.  清朝初年统治者十分重视经济恢复,尤其认为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是“国之大计”。大力推行的政策是(  )
    A、发展海外贸易 B、改进生产工具 C、推行垦荒政策 D、招募农民屯田
  • 22. 清朝前期,吴江县的盛泽镇“舟楫塞港,街道肩摩”,湖北的汉口“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乾隆年间的苏州,拥有“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千金”。 材料反映了当时(   )
    A、人口增长 B、手工业发达 C、商业繁荣 D、土地值钱
  • 23.  清代一位大臣用一首诗来形容自己的工作:“依样胡芦画不难,胡芦变化有千端。画成依样旧胡芦,要把胡芦仔细看。”据此推测这位大臣所在的机构是(  )
    A、内阁 B、南书房 C、军机处 D、六部
  • 24.  当西方各国开始向工业文明迈进时,中华文明却日渐落伍。中国逐渐落伍的原因有(  )

    ①专制皇权高度加强

    ②农业仍然是经济的主体

    ③商品经济的发展

    ④实行闭关锁国政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 25. 《红楼梦》一经面世,就立即得到广泛传播:现已传遍海内外,并形成了一门专门对它进行全面研究的学问——“红学”。《红楼梦》经典永流传的主要原因是(    )
    A、图文并茂 B、荒诞不经 C、通俗易懂 D、思想深刻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统治者通过不断调整措施来维护王朝统治和国家稳定。阅读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封建专制时代的中国,只有这一制度刻意显示了公平公正。这一制度淘汰了陈规陋习,拓宽了发现人才的渠道,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人才质量,对维护封建政治统治十分有利,甚至也成了西方公务员制度的模板。正是从这个角度出发,李约瑟先生称这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习骅《中国历史的教训》

    材料二:如图 

    材料三:本朝鉴五代落镇之弊,退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役,虏骑所过,莫不清散。 

    ——朱熹《朱子语类》

    材料四:(元朝)这个制度对后世影响很大,首先,成为后代行政划分的基础。其次,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地区的管辖,特别是西藏成为中央直接管辖的一个行政区。

    (1)、 材料一中的“这一制度”指的是哪一朝代创立的什么制度?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李约瑟先生称这一制度是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2)、 材料二中的行政系统确立于隋朝,经唐代进一步完善,它的名称叫什么? 
    (3)、 材料三中的“本朝”指的是哪个朝代?该朝代为了防止武将跋扈和兵变政移的情况发生实施了什么政策? 
    (4)、 材料中“这个制度”指的是什么制度?根据材料概括“这个制度”的影响是?
  • 27.  秦汉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在北方。到了两宋时期,我国古代经济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 ——南宋谚语

    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宋史》

    材料二: 

    材料三:“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发展的什么现象? 
    (2)、 材料二中图一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它最先在哪一地区使用?图二是宋朝的瓷器,发展为著名“瓷都”的是江西的哪个地方?

    图三是宋代普遍使用的农业生产工具“秧马”,它是用于哪种农作物的种植? 

    (3)、 为了管理海外贸易和港口,宋朝政府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
    (4)、 根据三则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宋代海外贸易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 28.  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的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非洲。而且这些交往并不因中国发生内乱而中断,如日本连续十三次派出遣唐使。交往的领域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方面面。在交往过程中,中华文化圈形成,唐朝成为周边国家经济文化交流的中心,并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材料二:明朝(1368-1644年),中国的航海活动达到极盛,以15世纪初太平洋和印度洋上显著但却短暂的海上优势为顶峰...这七次远洋航行规模盛大,功绩卓著,是史无前例的。 

    ——摘编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三:清朝实行限制贸易政策,在海上只有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在陆上只有恰克图与外国通商……它不仅没有起到民族自卫和抵制侵略的作用,反而使中国失去对外贸易的主动权和机遇,使中国人眼光受到局限,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基本断绝,更拉大了中国与世界的距离。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1)、 举出唐朝时中外文化交流的史实两例。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 
    (2)、 材料二评价的是哪一历史事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产生的积极影响。 
    (3)、 根据材料三,指出清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这种政策的危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