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百家争鸣 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自然”思想原则的基本理念就是尽量减损不必要的政府行为,以保障社会的自然和谐与民众的幸福安宁。“取天下”不是以武力夺取天下,而是以“无为而治”凝聚天下人。主张这一思想的是( )
    A、孔子 B、墨子 C、孟子 D、老子
  • 2.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 3. 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思想体系中,以爱人之心调节与和谐人际关系的主张是(    )

    ①“仁者爱人”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③“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④“贵贱有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4. 孔子注意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分别对他们进行教育。这体现了他的教学方法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兼爱”“非攻” D、法治
  • 5. 如图是开封的孟子游梁祠。这是为了纪念孟子游学魏国大梁,向梁惠王、梁襄王传授治国思想而建的。这些治国思想包括“省刑罚,薄税敛”“不嗜杀人”,这体现出孟子的主张是( )

    A、“兼爱”“非攻” B、好为人师 C、重利轻义 D、“仁政”
  • 6. 《论语》是孔子的语录,宋代宰相赵普有“半部论语治天下”之说。孔子思想的核心主张是( )
    A、“仁”和“礼” B、“因材施教” C、“为政以德” D、“有教无类”
  • 7. “光盘行动”,就是提倡人们在吃饭就餐时不剩饭菜,养成节俭的良好习惯。在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中,提倡节俭、批判贵族奢侈浪费的是(   )

    A、孟子 B、墨子 C、庄子 D、韩非子
  • 8. 某同学考试成绩不理想,老师安慰他说:“一次的失败不要紧,说不定,正是因为这次没考好,你才能及早发现问题,坏事也可能变成好事。”这是引用了哪家的思想来教育学生? ( )
    A、儒家思想 B、道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9. 历史学家钱穆说:中国“学术思想最灿烂的时期是秦以前,政治社会最理想安定时期莫过于汉唐”。秦以前“学术思想最灿烂”是指(     )

    A、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  B、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C、铁器和牛耕的普遍使用 D、出现了儒、道、佛并立局面
  • 10. 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了法家思想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的默认。”这一评论中“孟子的一个正确思想”应该是(    )
    A、“兼爱”,“非攻” B、“仁政”治国 C、提倡“法治” D、“无为而治”
  • 11. 知名中国事务观察家彼得·沃克发现西方的价值观本身就呈现二元对立的特点:要么好,要么坏;要么赢,要么输。他意识到自己更倾向于东方的价值观。据此可知,其最认可的“东方的价值观”是 ( )
    A、道家思想 B、儒家思想 C、墨家思想 D、法家思想
  • 12. 在教育领域,老师和家长要尊重孩子的天性,充分信赖孩子的能力,放手让孩子探索与尝试。老师和家长要做的就是给孩子创造必要条件,并做必要的辅助性工作。下列思想与材料中的观点一致的是( )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无为而治 D、仁者爱人
  • 13.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 14. 下表内容体现出的孔子的教育思想是 ( )

     孔子部分弟子家庭情况

    学生

    孟懿子

    端木赐

    颜回

    冉雍

    家庭情况

    鲁国贵族

    富商

    “居陋巷”

    “贱人之子”

    A、有教无类 B、因材施教 C、以德治国 D、启发诱导
  • 15. 孔子曾对弟子说:冉有性格谦逊,办事犹豫不决,所以我鼓励他临事果断;子路逞强好胜,办事不周全,所以我就劝他遇事多听取别人意见,三思而行。这反映出孔子 ( )
    A、不耻下问的学习态度 B、温故知新的学习方法 C、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 D、因材施教的教育方法
  • 16. 有古籍记载孔子曾拜老子为师,且两人思想有相似之处。下列文献内容强调的是儒道 ( )

    《老子》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论语》

    过犹不及

    A、均主张“以和为贵” B、均推崇“天人合一” C、都有朴素的辩证观 D、师出同门并无分歧
  • 17. 新考法据史料记载,孔子朝罢归来,家人报告:“马厩失火!”以下做法中最符合孔子主张的是 ( )
    A、严厉处罚看护人 B、细心调查原因 C、关心是否伤到人 D、不管不闻不问
  • 18. 下面是春秋战国时期各思想学派关系图,从中可以看出 ( )

    A、各学派以血缘为联系纽带 B、各思想学派之间等级森严 C、各学派之间相互学习借鉴 D、诸子百家均师出同一师门
  • 19.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打好脱贫攻坚战和加强反腐斗争,反映了中国古代思想家的哪些治国理念 ( )

    ①仁政 ②无为而治 ③兼爱、非攻 ④法治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①④
  • 20. 战国时期,“天下”意识逐渐普及,许多思想家提出统一天下的主张。《韩非子》中“天下”一词使用频率最高,如“霸天下”,“制天下”,“王天下”等。这反映出该时期?
    A、法家思想融合了百家之长 B、诸子百家致力于争霸战争 C、秦国为统一制造舆论准备 D、国家统一是历史发展趋势
  • 21. 有关“百家争鸣”的看法不准确的是( )
    A、形成了一种学术繁荣的局面 B、形成了一种民主的学术研究、辩论的氛围 C、因为社会的急剧发展,需要新的学说和理论来支撑 D、当时社会比较发达,思想家有空闲时间去思考
  • 22. 在“百家争鸣”的时代,社会影响最大的是儒墨两家,故有“非儒即墨”之说。然而秦朝统治者践行的却是法家思想,其原因在于(   )

    A、主张兼爱反对战争   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C、提倡法治专制集权 D、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二、非选择题

  • 23. 阅读材料,然后判断。

    材料 孔子,这位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虽然现在仍然受到争议,但他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其历史功绩主要有:一是……创立了以仁为核心,以义、礼、智、信、耻、敏、勇、忠、恕、孝、悌等概念为框架,以“和”即身修、家齐、人和、国治、天下平为目的,以教育、施政和礼制为保障的一系列思想主张,具有促进和维护社会公正和谐的重要作用的儒家学说;二是建立内容完备的私学,打破了官家、贵族对系统教育的垄断,开创了完备私学的历史,使平民百姓也能够受到较为系统的传统文化知识的教育,并且由此能够上升到“士”以上的社会阶层,适应了历史的发展趋势;三是把礼教文明由贵族阶层推广到平民阶层;四是开了私人修史自由的先例,自主编纂《春秋》,打破了官家对修史权的垄断;五是整理和广泛传播了古代文献,使传统文化得以传承。

    ——摘编自覃宣伟《论孔子思想的渊源、特点及当代作用》

    以下表述是从以上材料中得出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A”;违背了以上材料所表达的意思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B”;是以上材料没有涉及的,请在对应题号后填“C”。

    (1)、“仁”是孔子思想主张的核心。( )
    (2)、儒家学说对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
    (3)、战国时期的孟子、荀子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 ( )
    (4)、孔子创办私学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 )
    (5)、《春秋》的编纂是官方控制修史权的表现。( )
  • 2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绵延与发展的根系所在,今天我们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增强文化自信,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言论

    出处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论语》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论语》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

    材料二 中国传统文化虽然从秦汉时期开始形成封建的大一统文化……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传统文化只有单一的内容。事实上,中国传统文化是多样性的,正如汉宣帝所说“吾家治国之道,霸王道杂之”。

    材料三 面对全球化形势下人类面临的种种矛盾和危机,举世呼唤理性,呼唤全球伦理。……儒家“和而不同,天下和平”的思想,可以化解冲突、维护和平,促进融合与交流。儒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实现真正可持续发展的精神源泉。儒家的“忠恕”思想,辅之以“自强不息”精神,有利于构建一个利益共享、责任分担的环球新秩序。

    ——摘编自周颖南《儒学对经济全球化的积极作用》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孔子和孟子的主要思想。
    (2)、据材料二,概括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点。
    (3)、据材料三,指出儒家思想对当今世界的价值。综上所述,我们应当树立怎样的文化观?
  • 25.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社会政治经济急剧变动的时代,也是哲人辈出的时代,又是中国古代文化思想兴盛和发展的重要时期,国家靠什么治理,需要建立怎样的社会秩序,人的本性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诸子各派纷纷亮出自己的观点,各抒己见,争鸣辩论,为后世留下了一座极为丰富珍贵的思想宝库。

    材料二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滕文公下》

    材料三 中国古代的和同思想形成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论述了和与同的区别,从总体上倡导和同,并将它运用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和同思想体系。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以及杂家对和、同思想多有阐述,出现了玄同、太和、和合、和同、大同等思想观念。这些思想观念表现于人们的宇宙观,成为士人自身修养和处理各种关系的准则,也成为政治思想和社会理想。这些思想经过秦汉以降思想家、政治家的传承与发挥,成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同思想的弘扬对于提高民众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摘自程有为《试论春秋战国时期的和同思想》

    (1)、根据材料一,指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和各学派争论的共同问题。
    (2)、材料二体现的是哪家学派代表人物的道德观念?战国时这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是谁?
    (3)、根据材料三及所学知识,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
    (4)、综合以上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中学生应如何对待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