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2023届高三文综历史四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据《史记·殷本纪》所载,从开国之君成汤到亡国之君帝辛共17代30王其中以弟继兄为王者有外丙、仲壬等14王。以子继父为王者有沃丁、小帝辛等10王。可见,“有殷一代,继王位者,弟为多数,兄为少数。弟之继位有两种情况,一是继父之位,一是继兄之位”。这反映出(   )
    A、禅让制度的长期影响 B、王位继承方式存在隐患 C、家天下观念受到挑战 D、血缘纽带关系渐趋弱化
  • 2. 《春秋繁露·王道》提出:“《春秋》何贵乎元而言之?元者,始也,言本正也;道,王道也;王者,人之始也。王正则元气和顺,风雨时,景星见,黄龙下;王不正则上变天,贼气并见。五帝三王之治天下,不敢有君民之心。”这一主张(   )
    A、表达了民本思想观念 B、蕴含了君臣平等意识 C、构筑出君权神授体系 D、根植于久远历史传统
  • 3. 下表是唐宋时期常科设置情况的变化表。这一变化有助于宋代(   )                                                                                                                                                                                             

    北宋前期

    北宋中期以后

    秀才

    进士

    进士

    进士

    明经

    明经

    明法

    诸科

    明书

    明算

    注:明法科主要考查专门的法令知识,明书科的考试内容以文字学为主、兼及书法,明算科用以选拔数学专才

    A、提高人才的选拔标准 B、遏制地方的割据势力 C、士大夫文化素养提升 D、规范科举录取的途径
  • 4. 清代,梅菉镇出现槟榔行、木履行、打铁街等等,而且这并不局限于梅菉镇,雷州府海康县甚至在明代就出现猪羊市、鸡鹅市、鱼盐市、米毅市、槟榔市、布帛市等。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
    A、市镇经济实现长足发展 B、专业性市场的发展 C、重农抑商政策渐趋松弛 D、长途贩运贸易发达
  • 5. 厘金是清王朝于1853年对几乎所有商品开征的一种商品贸易税。所谓“厘金”主要是对过境商品进行征收。厘金最滥时期,全国厘卡一万多处,密集地区,几十里地就设置多个厘卡,过境商品层层扒皮。货物逢关抽厘,税率较高且重复征收。厘金的实施(   )
    A、抵制了外国商品的倾销 B、阻碍了国内统一市场发育 C、瓦解了传统的自然经济 D、冲击了清政府的海禁政策
  • 6. 1901年,梁启超在《南海康先生传》中提出,其师康有为是“孔教之马丁·路德”。然而以康、梁为代表的维新人士在提到路德时,几乎都是集中于对路德个人事迹的论述和对其勇气的称赞。由此推知(   )
    A、改良主张缺乏群众基础 B、制度改革难以深入人心 C、国人抵触西方思想传播 D、维新变法具有空想色彩
  • 7. 下图是中国国民党国民革命军第一军政邮部刊行的漫画《民众的力量》。漫画中,愤怒的民众正将象征“民众的力量”的巨棒狠狠打向“帝国主义”和“军阀”,把他们的帽子都打飞了;后面还有很多民众手举棍棒、标语牌,摇旗呐喊,如潮水般赶来,标语牌上写着“农工兵商学大联合”、“联合起来打倒军阀及一切帝国主义”。该漫画反映了当时(   )

      

    A、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我党的群众工作效果明显 C、革命统一战线逐渐形成 D、广大民众反帝反封的力量
  • 8. 罗纳德·基思认为,周恩来坚持不与任何一个超级大国建立牢固的联合,既表明了中国的正义立场,又是“一种战略方针”,它使中国得到更大的战略选择余地,改变了不平等的国际政治结构。该学者意在强调新中国(   )
    A、逐渐摆脱意识形态束缚 B、注重维护弱小国家利益 C、寻求冲破美国外交封锁 D、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9. “没有一个人与其自我的相像会赶上所有人之间的相互相像。因此,无论我们会怎样界定人,一个定义就足以运用于全体。这就充分证明,人与人之间没有类的差别。”既然人与人之间没有什么不同,那么根据理性制定出的法律也应平等地适用于每一个人。该观点反映了古代罗马(   )
    A、保护私有财产观念 B、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C、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D、自然法的思想主张
  • 10. 列宁指出:“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与资产阶级议会制共和国限制并压抑群众的独立的政治生活相反,巴黎公社是“让群众自下而上地直接参加全部国家生活的民主建设”。这说明巴黎公社的贡献在于(   )
    A、促进马克思主义传播 B、发挥全体民众积极性 C、推动普选制度合法化 D、扩大民主政治的范围
  • 11. 1936年9月,罗斯福谈到通货膨胀问题时认为,支撑美国前进的两个动力是城市居民工资以及农民的购买力,由此引发的关于劳资关系的争论是“自由人之间的平等关系”而不是“阶级关系”,而该矛盾是美国应对经济危机的关键。罗斯福的这一观点(   )
    A、致使生产相对过剩加剧 B、基于应对经济危机冲击 C、试图缓和劳资矛盾问题 D、旨在维护资产阶级利益
  • 12. 19世纪后期,美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形成垄断资本,控制国家政权,且已实行两党制,总统和各州州长选举均为两党竞选产生,民主党与共和党各自拉拢选票,不惜重金收买以实现胜选,两党互相攻击、造谣中伤。当时的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的作品揭示这一全过程。这一类型的文学作品(   )
    A、突出工业化带来的危害 B、叙述内容均为客观事实 C、注重细节描写的真实性 D、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镇江地处长江与京杭大运河这两条“黄金水道”的交汇点,又以其地处丘陵且山脉横贯的地理优势,向为兵家必争之地。六朝以来,镇江作为“东南锁钥”,身为军事要塞却并不封闭,反倒孕育着一定的开放性和包容性,北方移民和驻军涌入使其迅速繁荣。明清时期,朝廷以漕运替代海运,镇江府漕运发展到顶峰。除了官方的漕运,地处商品经济活跃的江南地区,镇江开始作为中转商港而繁盛,沟通起各个方向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在旧府城西门外沿江沿河地带(今京口闸)附近建立起的商贸中心,即日后的西津渡奠定了开埠前镇江港埠区域的空间格局。在鸦片战争前夕,镇江虽常驻副都统一员,但多以商业和文化的繁荣闻名于世。

    ——摘编自陈文彬《城市节奏的演进与近代上海公共交通的结构变迁》

    材料二  19世纪五六十年代,西方列强为了直接介入内陆的中国市场,通过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清政府开放了一批内河的通商口岸,其中就包括1858年《天津条约》中所规定的镇江的开埠。镇江开埠后,在封建势力的打压和西方资本的蚕食下,长三角地区的铁路修筑较为落后,交通结构近代化显得步履维艰。进入20世纪,随着卢汉铁路(京汉铁路)、粤汉铁路及其附属路段的兴建,中国南北运输的动脉被打通;而津浦铁路与沪宁、沪杭铁路的贯通更是彻底地改变了千年来的贸易路线,极大地影响了途径区域城市的感衰消长,镇江货物聚散码头的功能开始弱化,商业日渐凋敝。从1912年到1927年间,江浙地区的运河疏于治理,江南运河北段(即镇江段)淤塞甚多。

    ——摘编自张志毅《近代历史文化名城镇江概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镇江城市功能的变化,并分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镇江城市发展的影响因素,并简析镇江城市变迁的历史启示。

三、论述题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作为中国一门重要学科,冷战国际史研究主要聚焦以下三个方面

    领域

    具体表现

    美苏关系

    在对这一关系研究的过程中,从之前的美苏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对焦研究,逐渐转向如何从欧亚冷战的同步性来考察美苏冷战战略的出台,是目前研究需要拓展的,它将进一步深化人们对冷战起源的认识

    集团对抗

    从先前的苏美争霸促成两大阵营的形成,逐渐深入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各自阵营中的盟国关系如何影响冷战进程,如何加强两大阵营的对比研究,是同盟研究的发展所在

    第三世界

    从之前涉及较少,到当今强调摆脱殖民主义的不发达国家很多都诞生于冷战格局之中,这些国家挣脱大国控制的方式决定了冷战格局由两极向多极的过渡,对冷战中第三世界的关注有助于理解冷战的终结

    ——摘编自樊百玉《冷战国际史的研究视角》

    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现代史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四、材料分析题

  • 15. [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子产(?——前522),又字子美,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当晋、秦争霸时,郑为晋、秦所争。今晋、楚争霸,又为晋、楚所争。国境屡为战场,自裹公以来几至年年有战事,故其大夫患之。子产参与郑国政务时,高士奇将此时郑国的时局概括为:“族大宠多,俗淫而侈,又介于晋、楚之间,疆场日骇,民生垫隘,未易以为治。”子产鉴于礼已经无法挽救,故征之于刑书,以法绳之。子产的立法“为民刑程,上下维辑”没有出现“乱狱滋丰,贿赂并行”之乱象。然明谓子产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摘编自姚晓盈《子产的治国理政思想及其践行》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子产改革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子产改革的作用。
  • 16. [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1939年11月3日,美国修改《中立法》,允许英国以“现款自运”原则购买美国军火。其后,由于英国财政困难,美国于1941年3月11日通过《租借法案》,使英国得到70亿美元贷款购买军火。美英两国领导人在苏德战争爆发后,立即发表声明,表示援助苏联抗德。7月12日,英国同苏联签订了《关于在对德战争中联合行动的决定》。1942年1月1日,正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扩大的严峻时刻,美国、苏联、中国、英国等26个国家发表了《联合国家宣言》。这份宣言的发表,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从签字国来看,美国、英国、苏联和中国是单独排在一起,其余26个国家是按照英文大写字母的顺序签字。

    ——摘编自陈海宏宋敏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纲领——<联合国家宣言>》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过程。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建立的影响。
  • 17.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1901年1月5日,邓恩铭出生在贵州省。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邓恩铭投身于汹涌澎湃的学生运动,到济南城内外进行宣传讲演。五四运动后,邓恩铭如饥似渴地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邓恩铭参与讨论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决议。1922年初,邓恩铭与王尽美等以中共代表的身份赴莫斯科参加远东各国共产党和民族革命团体第一次代表大会,并参加了列宁倡导的“星期六义务劳动”。中共二大以后,在他的领导下,矿区工人很快组织起“矿区工会淄博部”,并建立了淄博矿区第一个党支部——洪山矿区党支部,使淄博矿区的工人运动蓬勃开展起来。1925年2月,邓恩铭与王尽美发动胶济铁路和四方机车厂工人举行全厂大罢工,罢工取得胜利。邓恩铭后因叛徒出卖被捕,1931年4月5日清晨6时慷慨就义,年仅30岁。

    ——摘编自余玮《邓恩铭:中共一大唯一的少数民族代表》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邓恩铭的时代贡献。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邓恩铭的时代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