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第13课 从明朝建立到清军入关 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4分)

  • 1. 下图是我国古代两个朝代的国家机构设置示意图,其变化反映了皇帝( )

    A、中央集权制度建立 B、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C、地方行政机构精简 D、丞相权力不断增强
  • 2. 明成祖规定:“分封而不锡(赐)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藩王不得私自与朝官见面,未经宣召不得入京。”这些规定( )
    A、鉴于元代灭亡的教训 B、重建规范的分封制度 C、旨在巩固中央的统治 D、扩大了地方行政权力
  • 3. 明朝科举制度中存在着“优养”制度:在启蒙的社学阶段,有对贫寒生的优待政策,如免缴学费、供给饮食、发给纸笔;当贫寒生进入府州县学后,可对其在赋役上有所优免;对参加考试的士子,有盘缠银的补助。这一制度( )
    A、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 B、维护了官僚阶层的特权 C、强化了封建专制皇权 D、推动全国教育体系形成
  • 4. 以下是某同学做的历史课堂笔记,该笔记的主题应是(  )

    措施

    目的

    废中书省和宰相、权分六部

    皇帝独揽大权

    设内阁

    协助皇帝决策

    设特务机构

    严密控制臣民、法外行事

    ……

    ……

    A、明太祖加强皇权 B、明朝的君相关系 C、明成祖加强皇权 D、明朝的皇权强化
  • 5. 明成祖时,选拔翰林院官员入值文渊阁,这些翰林学士随侍皇帝并参与机密事务的决策,他们常和六部主管官员开联席会议审议国事,逐渐左右了外廷的六部。这反映了明朝内阁( )
    A、成为六部的上司机构 B、拥有宰相的职能 C、成为正式的决策机构 D、强化了君主权力
  • 6. 明初,政府在西北边境一些地方设茶马司,以茶叶换藏马;在北部边境设互市市场,以布匹、粮食换蒙古人的毛皮、牛马、木材。明末,女真族兴起,明政府在开原、抚顺设互市市场,交换女真族人参、马匹、东珠、貂皮。这表明明朝( )
    A、民族交流以公平互利为原则 B、对外贸易与边防密切相关 C、通过互市贸易维护边疆稳定 D、在边境弃用重农抑商政策
  • 7. 《大明会典》在“处务”与“纪律”等方面对监察官员作了多条规定,如“都察院官及监察御史、按察司官吏人等,不许于各衙门嘱托公事,违者,比常人加三等”。上述规定( )
    A、维护了监察机构的权威地位 B、利于提升监察官责任意识 C、确保了国家机构的良性运行 D、维护了明王朝的长治久安
  • 8. 永乐年间,明成祖设立奴儿干都司,作为管辖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的最高地方行政机构。奴儿干都司的设立( )
    A、完善了地方监察体制 B、加强了中央对边疆的管理 C、改变了中央行政体制 D、缓解了中央与地方的对立
  • 9. 明朝前期,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皇帝,威逼北京。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构成边境威胁,这一变化反映出(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 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 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 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
  • 10. 藏族地区在明朝时称为乌思藏。明政府管理西藏军民事务的机构是( )
    A、宣政院 B、驻藏大臣 C、枢密院 D、行都指挥使司
  • 11. 戚继光曾赋诗明志:“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诗中的“危”指( )
    A、东南沿海倭患严重 B、澳门被殖民者占据 C、瓦刺俘虏明英宗 D、荷兰独占台湾
  • 12. 1629年,马懋才上书崇祯皇帝,陕西自然灾害后,“民争采山间蓬草而食”“蓬尽矣则剥树皮而食……树皮又尽矣,则又掘其山中石块而食”,地方官员“严为催科(严征苛捐杂税)”,侥幸活下来的百姓“转相逃,则转相为盗”。这一材料反映明末( )
    A、天灾人祸交织 B、土地兼并严重 C、边防危机四起 D、君主不理政事

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4分)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下表所示是明太祖制造的“胡(丞相胡惟庸)蓝(立功众多的凉国公蓝玉)之狱”概况。

    狱名

    祸首

    祸起年月

    被株连者

    被株连时间

    被杀者总人数

    胡党之狱

    胡惟庸

    洪武十三年正月

    汪广洋

    洪武十二年十二月

    三万余人

    陈宁、涂节等一万五千余人

    洪武十三年正月

    李善长,陆仲亨、费聚、赵庸、陆聚、黄彬、胡美、郑遇春等

    洪武二十三年四月

    叶升

    洪武二十五年八月

    蓝党之狱

    蓝玉

    洪武

    二十

    六年

    二月

    张翼、陈恒、曹震、朱寿、何荣、詹微、傅友文等

    洪武二十六年二月

    一万五千余人

    傅友德、王弼

    洪武二十七年十月

    冯胜

    洪武二十八年二月

    ——摘编自王桐龄《中国史》(下册)

    围绕材料中“胡蓝之狱”现象拟定一个相关的主题,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具体史实进行论证。(要求:主题明确,阐释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 14. 学习历史,不仅要广泛阅读,更要融会贯通。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587年“并无大事可叙”。学者黄仁宇却从此年入手,剖析明中后期社会,写成《万历十五年》。

    该著作涉及的重要人物有:

    时年24岁的万历皇帝。他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又以司礼监太监对其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史上的“荒诞奇迹”。

    已经去世5年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他生前虽然守住了内阁只是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不能正式统率六部百司的底线,却把内阁政治演绎得有声有色。

    在这年去世的名将戚继光。他曾在浙闽粤沿海大败倭寇,保卫了东南海防。

    在内地已成功定居4年多的西方传教士利玛窦从欧洲出发,经过葡萄牙占领的澳门,活跃于广东一带。

    ——据《万历十五年》整理

    (1)、阅读材料,联系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形态,并分析造成政治日益黑暗的重要原因。
    (2)、充分利用材料提供的信息,以日本、西欧(葡萄牙)为切入点,指出明朝中后期中外关系的基本内容以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