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重点中学2023年高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0分)
-
1. 在道家和儒家思想中,道家主张“自然之道”,强调天道无为;儒家主张“君子之道”,更强调社会伦理。这两者所说的“道”都注重( )A、重建等级秩序 B、强调道德标准 C、维护统治行为 D、规范个人修养2. 汉代董仲舒明确提出“屈民以申君”,要求臣民必须服从君主;同时也提出“屈君以申天”,君主必须要服从天意。只要君主的行为合乎“天道”,就可以永保太平。这( )A、适应了封建正统的需要 B、保障了西汉政权的稳固 C、体现了限制君权的思想 D、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3. 如图1、图2为唐朝初期地方政区规划的调整,这一变化的出发点在于( )A、重视山川地理形势 B、顺应经济重心南移 C、强化地方基层治理 D、防止外重内轻局面4. 如图方向示意图,描绘的是清代前期( )A、高产作物推广 B、国内人口迁移 C、粮食区域运输 D、商帮长途贩运5. 19世纪60-90年代,清政府教育改革着眼于创办语言、军事技术类型的新式学堂,而19世纪90年代以后,教育改革重点在改革科举制度、建立教育行政机构、广设新式学堂。出现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西学的影响力逐渐扩大 B、维新派的大力推动 C、民族资本主义力量发展 D、民族危机日益加深6. 孙中山指出:“共和者,我国治世之神髓,先哲之遗业也。我国民之论古者,莫不倾慕三代之治,不知三代之治,实能得共和之神髓而行之者也……即此所以慕古之意,正富有理想之证据,亦大有进步之机兆也”。这一思想( )A、表达了继承儒家理想的志向 B、奠定了大同世界的思想基础 C、利用传统文化阐述共和思想 D、放弃了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7.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开展冬学、民校识字运动,把抗日英雄故事“狼牙山五壮士”“民族英雄之母马老太太”等用图片、大鼓、故事、诗歌等形式向群众进行宣传教育,做到家喻户晓。抗日根据地的这些举措( )A、扩大了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B、旨在提高民众的文化素养 C、大大提高了群众民族意识 D、意在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8. 如图为1951-1954年南阳县商品流转额比重变化情况。据此可知,这一变化( )A、表明国民经济全面恢复 B、反映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倾向 C、说明国家财政经济统一 D、体现对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9. 如表为2021年《中国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由此可以推论出我国( )
表第一、二、三产业从业人员占比数量表
年份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构成(合计=100)
1952年
83.5
7.4
9.1
1965年
81.6
8.4
10
1979年
69.8
17.6
12.6
1992年
59.7
21.4
18.9
2020年
23.6
28.7
47.7
A、农村人口不断流失经济衰退 B、计划经济时期的重点是发展农业生产 C、第三产业经济产值增长最快 D、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社会结构新变化10. 公元前334年,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起兵东征,吞并波斯,入侵印度。他们一边征战,一边收集资料绘制地图,并与当地哲人交往。据此可知,亚历山大东征有利于( )A、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B、亚欧古丝绸之路的畅通 C、中西文化交流与传播 D、希腊文化的推广和东移11. 中世纪欧洲的制度,其实就是把放大的个人(希腊)放小一点,把放大的国家(罗马)也放小一点,但把部落的习惯、家族血缘的习俗放大了,从而变成了一种制度。这一制度是( )A、欧洲自然经济的产物 B、封建王权加强的体现 C、民族国家发展的结果 D、西欧生产关系的变化12. 1543年路德翻译的德文圣经面世,他对圣经的翻译是“创造了德语”。路德所译的圣经为人民提供了对抗天主教会的思想武器,从另一种意义上说,他译的圣经使用的是德国语言,这种统一的语言成为联系德意志各邦的重要纽带。路德所译德文圣经( )A、提高了教育的普及程度 B、打击了罗马天主教会的统治 C、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 D、加速了欧洲各国王权的加强13. 1919年3月,印度因抗议“罗拉特法”而举行总罢工;5月,中国发生五四运动;6月,埃及的开罗、亚历山大等地发生了反英暴动;7月,土耳其的凯末尔提出民族自决。这些事件的共同意义在于( )A、终结欧美列强的侵略 B、标志亚非民族意识的觉醒 C、动摇殖民体系的秩序 D、导致殖民主义体系的崩溃14. 1928年签订的《非战公约》规定:各缔约国谴责用战争来解决国际争端,并在相互关系中放弃以战争作为执行国家政策的工具。同时,美国宣称,每个国家“有权决定情况是否需要诉诸战争以实行自卫”。由此可见,这一公约( )A、明确制裁侵略维护和平的责任 B、有利于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 C、客观上纵容了绥靖政策的推行 D、体现了全体一致的决议原则15.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世界经济增长的动力依然不足,发达经济体需求萎缩、经济复苏乏力对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影响巨大;南北差距和贫富分化日益严重。这反映了 ( )A、全球治理方式有待提升 B、多极化趋势的不断加强 C、国际经济秩序的合理化 D、全球经济环境日趋恶化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5.0分)
-
16.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商业繁荣与社会生活
历史研究重视在丰富确实的史料基础上,进行具体的分析和综合研究,以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
材料一:
考古发现:北宋东京城中出现了一批火药作坊、制瓷作坊、印刷作坊等。商业空间进一步扩大,商业功能区形成,商业溢出城垣并沿交通轴线生长,出现“南河北市”的商业景观特色,商业空间沿交通要道向城垣外扩展。
街市上的经营者不再仅限于“市籍市人”,上至王公大臣,下至普通“坊郭户”,都可以在街市上设摊开店。北宋末皇帝在生活上更是尽情享受,王公大臣竞相效尤,富商大贾也不甘落后。“以至于贫下人家就店呼酒,亦用银器供送”。世俗化和平民化趋向,使追求社会生活奢华的消费习气同样延及一般平民百姓,成为北宋的社会时尚。
——摘编自《东京梦华录》
材料二:
材料三:
(1)、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以上信息对研究宋代“商业繁荣与社会生活”有哪些史料价值。(2)、 若全面认知宋代“经济与社会生活”,你认为还应关注哪些基本要素。17. 著名历史学家章开沅曾说:“如果再要评选‘20世纪感动中国的十位人物’,我将毫不犹豫地提名张謇为候选人物之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张謇之精神
自1868年15岁至1894年41岁,共25年,长期参加各级科举考试达20多次,最终于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二月,中状元。
1896年至1899年46岁,以新科状元的身份,在通州创办大生纱厂。
1902年49岁,五月,筹建通州师范学校。
1906年53岁,十一月发起成立预备立宪公会。
1909年56岁,八月,江苏咨议局开会,当选为议长。发起国会请愿运动。
1911年58岁,十月,武昌起义爆发后,转而归附革命,拥护共和。十一月,参加临时政府,担任实业总长。以大生纱厂资产为担保,先后为新生的民主共和国借贷80多万元。
1913年60岁,九月,入京,任农商部总长。任全国水利局总裁。
1915年62岁,二月,辞农商总长。十一月,辞水利局总裁。
1918年65岁,十月,电陆征祥嘱于巴黎和会提出修改税法及撤消领事裁判权。十一月,主张国际税法平等会在沪成立,被推为会长。
1924年71岁,四月,大生纱厂开董事会,应付危机。
1926年73岁,三月,参加女子师范学校二十周年纪念会,发表演说。五月,视察南通保坍工程。七月十七日,病逝。
——摘编自章开沅《张謇传》
结合张謇的经历,谈谈你对“张謇之精神”的理解。(要求:表述成文,持论有据,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18.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为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这一主题,小明查找了以下材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一五”计划在编制和实施过程中较好地处理了经济建设中的几个重大问题。一是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指导方针。把一个经济落后的农业大国逐步建设成为工业国,从何处起步?中共中央经过对政治、经济、国际环境诸多方面的利弊得失反复权衡和深入讨论以后,统一了全党认识:没有重工业,就不可能为轻工业提供必要的设备、燃料、原料和材料,也不可能为农业提供化肥和农业机械。特别是当时中国正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严禁封锁,也急需发展重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二是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同时,不放松农业、轻工业的发展。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
材料三
(1)、 材料一对研究该主题是必需的吗?简述你的理由。(2)、 从材料二、三看,小明是从哪一方面研究该主题的?请具体说明。(3)、 请指出小明对该主题的研究还需要补充哪些方面的材料?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未知的未来?
有学者认为,社会并非稳步前进,也不会跳跃式或随机发展。相反,它像季节一样流转:冬天结束,春天来临。但每一个周期与前一个周期既相似,又迥异。相似的是形式,迥异的是内容。未来真的不可知吗?
材料一
——据雅各布•范•杜因《创新随时间的波动》
材料二
经济浪潮
历史阶段
中心国家
技术引领
主导产业
对应危机
第一次浪潮
1780-1830年
英国
蒸汽机
服装行业和能源
1837年经济恐慌
第二次浪潮
1830-1880年
英国
钢铁制造
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1873-1879年长萧条
第三次浪潮
1880-1930年
美国
电气化和化学制品
公共事业和批量生产
1929-1939年大萧条
第四次浪潮
1930-1970年
美国
汽车、石油化工
物流和人的流动
1974-1980年两次石油危机
第五次浪潮
1970-2010年
美国
信息与通信技术
个人电脑和手机
2008年持续至今的金融危机
第六次浪潮
2010-?
?
?
?
?
——摘编自詹姆斯•穆迪等著《第六次浪潮:一个资源为王的世界》
材料三
(1)、 据材料一指出经济波动的特征。(2)、 材料二对经济波动的划分与材料一相互矛盾吗?请简要说明。(3)、 材料一中1929-1937年经济萧条期,是否符合真实的世界动态?请结合材料三做出解读。(4)、 材料一中1948-1966年经济繁荣期,不同经济模式国家进行变革,请指出其可借鉴之处。(5)、 材料二中“第六次浪潮”正在进行中,请你为这次浪潮写一份展望报告,名称为《可知的未来》。请写出报告中的“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