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东莞市2023年高考历史模拟试卷(5月份)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0分)

  • 1.  商代青铜制造业发达,需要大量的铜(当时称为“金”)。为了获取南方的铜,商王武丁进行南征,“奋伐荆楚”,由楚入赣,开辟了一条“俘金”路线。据此推知,“俘金”路线的开辟(  )
    A、开启了多元一体文明历程 B、有利于南北方文化的交融 C、加速了商王朝统治的崩溃 D、旨在拓展商王朝统治疆域
  • 2.  公元59年,汉明帝在明堂举行了礼仪大典。“宗祀光武皇帝于明堂,以配五帝”的仪式模仿了《孝经•圣治》所载“宗祀(周)文王于明堂,以配上帝”的仪式。这表明当时(  )
    A、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得到确立 B、西周制度得到一定程度恢复 C、通过礼仪彰显皇权独尊地位 D、儒学对政治生活的影响巨大
  • 3.  唐代的民间领袖,包括“乡望”和“耆老”两类。他们既得到官府认可,又具有民意基础,在基层行使教化,并组织一些公共事务,也参加州县官府举办的各种礼仪活动。这反映了唐代(  )
    A、中央集权得到了空前强化 B、提升了民间势力的监管力度 C、基层管理模式进一步优化 D、践行了以民为本的传统理念
  • 4.  航济亭是北宋时期位于明州(今宁波)定海的驿亭,下表是关于航济亭的记载。根据材料,下列论述合理的有(  )                                                                                                                       

    出处

    内容

    罗溶《宝庆四明志》

    航济亭:县东南四十步,元丰元年建,为丽使往还赐宴之地

    李春《续资治通鉴长编》

    元丰二年五月辛卯,赐明州及定海县高丽贡使馆名曰乐宾,亭名曰航济

    王应麟《玉海,宫室》

    元丰二年明州及定海县作高而贡使馆。五月二十五日赐名乐宾(亭曰航济)

    A、史料形成时间决定价值程度 B、海路在北宋外交中发挥作用 C、材料都是二手史料,可信度低 D、明州主导北宋对外贸易通道
  • 5. 与宋代相比,明清的版图更辽阔,商人活动的范围更大。但商人经营和贩运的主要商品是非主要生活资料,且缺少生产资料。一些工商业市镇的产品并不具有优势。土地租佃收益的稳定性使商业资本和封建农业结合的趋势日益明显。这反映出明清时期:(   )
    A、全国统一的商品市场雏形初现 B、近代化动力存在不稳定因素 C、手工业生产受到商业资本控制 D、雇佣劳动力的市场较为广阔
  • 6.  咸丰十年(1860年),“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曾前往天京(今江苏南京)向洪仁玕提出组织良好军队、设立武备学校及海军学校、建立有效能的政府、颁定教育制度等七条建议,洪仁玕赞成其建议,但因太平天国此时已摇摇欲坠,无法实行。容闳离开太平天国后,又向以扑灭太平天国为事业的湘军主帅曾国藩提出学习西方的建议,曾国藩接受了其建议,并将其一部分主张转化为实践,这说明(  )
    A、民族矛盾刺激下内战双方对时代主题有某种共识 B、以容闳为代表的晚清知识分子具有两面性、软弱性 C、太平天国与清朝要员在学习西方问题上目标一致 D、曾国藩将主张转化为实践表明其比太平天国先进
  • 7.  1932年12月1日,江西省苏维埃政府正式明确规定了红军公田留置数额。各乡红军公田数目,经由县苏维埃、省苏维埃层层汇总审核,报与中央。红军总政治部根据外籍红军人数和各县公田酒数统一协调,分配给家在白区的红军。这展示出(  )
    A、中共强大的革命动员能力率于 B、红军经济上完全自给自足 C、白区民众积极投身土地革命 D、苏维埃政府落实三三制原则
  • 8.  从1942年6月到1945年,天津政府共实施22次食物配给,下表反映了其中几次食物配给的情况。表格中的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                                                                                                                                                                                                                      

    配给时间

    配给数量

    配给价格(每斤)

    配给标准

    第5次配给(1943年1月)

    面粉20万袋,杂粮10万包,大米2万包,小米2万包,文化米8000袋

    面粉一等粉0.74元,二等粉0.6元,三等粉0.53元,大米1.1元,小米0.7元,文化米0.71元

    每户面粉25斤,杂粮50斤

    第13次配给(1943年9 月,10月)

    面粉20万袋,杂粮花生饼粉179万斤。荞麦粉2500袋,莜麦粉2000袋

    面粉1.75元,花生饼粉0.84元。荞麦粉1.22元,莜麦粉1.32元

    每人面粉4.5斤,杂粮1斤

    第20次配给(1944年10 月)

    面粉135535袋,小米28888袋,玉米23826袋

    面粉3.5元,小米2.93元,玉米粉2.73元

    每人面粉3斤4两小米2斤11两,玉米粉半斤,共6斤7两

    第22次配给(1945年1月及春节)

    玉米28087袋,谷子9781袋,黑豆13513袋,高粱14845袋,玉米粉18157袋

    玉米2.35元,谷子1.98元,黑豆2元,高粱2.75元,玉米2.793元

    每人玉米1斤1两,谷子1斤4两,黑豆1斤9两,高粱3斤2两,玉米粉7两,共杂粮7斤7两

    A、日本的战场局势渐趋恶化 B、国民政府实行战时体制 C、解放区的经济秩序遭破坏 D、美国对华经济侵略加剧
  • 9.  1958年初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调剂和补充职工问题的意见》规定:各地区各单位的招工计划要先经过地方党委审查,而后报中央考虑决定。同年6月,中共中央同意了劳动部的报告,决定放宽对招收新工人的审批管理,招工计划不必经中央批准。这一转变,源于(  )
    A、中央对经济管理权的下放 B、国民经济调整的需要 C、经济建设上存在冒进倾向 D、“一五”计划的实施
  • 10. 1979年8月,邓小平在天津视察时说:“搞四化,搞合资经营,在过去帽子是很大的。什么“洋奴哲学”“卖国主义”都可以扣上。现在……关键是发展生产力,增加人民收入,这样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就体现出来了。邓小平意在强调( )
    A、摆脱传统思想束缚 B、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C、推广合资经营企业 D、否定阶级斗争学说
  • 11. 有学者认为:“非洲和美洲虽然独立发展起自己的文明,但他们都经历了农业的产生和发展,社会分工引起的社会分化和统治阶级的产生,以及国家制度的建立。”该学者意在说明(   )
    A、古代文明产生的多元性 B、人类历史发展具有统一性 C、美洲文明发展的独立性 D、非洲和美洲文明的同源性
  • 12.  1784年《印度法案》得以通过,按照这一法案,东印度公司必须由英国国王任命的议会监督局来控制。同时英国人也一改之前横征暴敛的强盗作风,改成了比较“文明”的方式来对印度进行剥削。英国做出调整的主要原因是(  )
    A、对北美战争的反思 B、印度反英斗争的高涨 C、东印度公司的贫腐 D、工业革命的率先完成
  • 13.  如图为查尔斯•巴索罗缪于1898年发表在《明尼阿波利斯日报》的漫画,表现了三个看起来快乐但模式化的新美国人形象,跳舞的土著居民的裙子上写着“夏威夷”“菲律宾”。该漫画反映了(  )

    A、“西进运动”的罪恶 B、美国在太平洋地区的扩张 C、美国南方的废奴运动 D、跨大洋文明的融合与交流
  • 14.  在1917到1920年,西方派遣成千上万的军队涌入俄国;在30年代,西方拒绝与苏联合作;1938年,西方试图把希特勒的祸水引向斯大林;西方多次在第二战场问题上食言;1945年,西方还试图进入那些斯大林认为对苏联安全至关重要的地区。这可以用来说明(  )
    A、苏联与西方关系破裂具有必然性 B、绥靖政策对苏联伤害非常巨大 C、西方对苏联一直采取对抗的政策 D、苏联反法西斯作战是正义之举
  • 15.  如图为苏联1965-1985年城乡收入统计对比表(单位:卢布),其变化发展的趋势(  )

    年份

    城市职工

    集体农庄庄员

    月均收入(含补贴)

    月均货币工资

    月均收入

    占城市职工月收入比重

    1965

    129.2

    96.5

    51.5

    53.4%

    1970

    164.5

    122

    74.8

    61.3%

    1975

    198.9

    145.8

    92

    63.1%

    1980

    232.7

    168.9

    118.5

    70.2%

    1985

    268

    190.1

    153.4

    80.7%

    A、源自苏联模式的优势 B、是赫鲁晓夫改革的成果 C、反映出贫富分化的弊端 D、表明民众生活水平提升
  • 16.  关贸总协定在1948年生效时,23个缔约成员里只有8个发展中国家;1995年乌拉圭回合谈判时,成员中的发展中国家数量增加到了52个;1996年世界贸易组织新加坡首届部长级会议前夕,这一数字达到了96个,占了成员总数的3/4,这种变化是因为(  )
    A、中国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 B、国际经贸格局的变迁趋势 C、两极格局和冷战时代终结 D、科技革命的影响与日俱增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0分)

  • 17. 民法是调整人身关系和财产关系的法律规范。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在20世纪之前,中国没有独立的民法典。尽管历代封建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法典的编纂,但这些法典大都是刑法,其中虽涉及民事关系,如户、婚、钱债、赔偿等,亦采取刑罚的手段调整之,本质上仍属刑法规范。纵观中国古代,没有成文的民法典,民刑不分,以刑事责任代替民事责任;民法观念不发达,民法中的平等、自由、权利等观念一直没有形成。

    ——摘编自房绍坤《中国民法的历史、现状与未来》

    材料二:编纂民法典之议始于19世纪末。1902年光绪帝下诏参酌外国法律,改订律例。政府派员分赴各地调查民商事习惯,并强调:“中国幅员广远,各省地大物博,习尚不同。使非人情风俗洞激无遗,恐创定法规,必多窒碍。”至1910年,《大清民律草案》完成。共分五编,前三编主要是以日本公布的民法为蓝本,同时对德国、瑞士的民法有所参考,采纳了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契约自由、过失致人损害应予赔偿等近代民法基本原则。后两编(亲属和继承)虽也采纳了一些西方新制,但更注重的是中国固有的礼教民俗。

    ——摘编自李启成《中国法律史讲义》

    材料三:1985年,随着改革开放日益深入,民事生活越来越活跃,客观上迫切需要制定一部全面调整各种民事关系的基本法律,于是1986年颁布民法通则。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确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单行法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2021年1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正式实施。

    ——摘编自梁慧星《中国民法典编纂的几个问题》等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古代民法不发达的原因有哪些?
    (2)、据材料二,概括《大清民律草案》编制的特点。
    (3)、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民法典颁布的主要意义。
  •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曾出现过中国民族史撰述高潮,其中王桐龄、吕思勉、林惠祥各自撰写的《中国民族史》是这一时期的代表性著作。这些著作大都以汉族同化、融合其他民族不断壮大为线索考察中国民族的发展历程,并认为中华民族发展的前途为各民族趋于汉化一途。1939年,顾颉刚有感于帝国主义利用民族问题分裂中国的阴谋,发表了《中华民族是一个》一文,提出“五大民族”一词是中国人作茧自缚,授人以分裂的口实,应该正名,“中华民族是一个”,边疆与内地为一体。 

    ——摘编自赵梅春《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理论与中国民族史撰述》

    材料二:费孝通不赞同顾颉刚的观点,在他看来,中华民族既是一体,又是多元,一体与多元原是辩证统一的概念。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实施民族平等和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大规模的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工作,费孝通参与并领导了这一工作,从中他“深切体会到民族是一个……具有亲切认同感的群体。”他于 20世纪80年代末发表《中华民族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有关中华民族形成、发展的“多元一体”理论。 

    ——摘编自费孝通《简述我的民族研究经历和思考》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20世纪20年代至40年代中国出现民族史撰述高潮的历史背景,并运用中国古代史知识,说明王桐龄、吕思勉等著述观点的局限。
    (2)、 根据材料一、二,比较顾颉刚和费孝通在中国民族研究上观点的异同。
  • 19.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以下是 14世纪-20世纪初的资本主义世界重大历史事件

    1307-1321年

    但丁在流放期间用意大利方言写成了长诗《神曲》

    1609年

    伽利略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到了月球环形山和大阳黑子

    1776年

    亚当•斯密出版《国富论》被誉为“第一部系统的伟大的经济学著作”

    1783年

    英国人瓦特改进蒸汽机,使其成为一切生产部门和交通运输部门“万能的原动机”

    1789年

    法国制宪会议通过了《人权宣言》

    1825-1826年

    英国有70多家银行破产,破产的工商企业达到3500多家

    1848年

    《共产党宣言》在伦敦发表

    1879年

    美国发明家爱迪生用棉线烧成碳丝,试制成功了白炽灯泡,使民用电力照明得以实现

    1911年

    德国3425人的平均财富为532400马克,而另外1608050人的平均财富为23295马克

    1914年

    共有33个国家15亿人口卷入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摘编自马世力主编《世界史纲》、[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请从表中挑选两个史实,并对其提炼出个共同主题,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对这一主题进行论述。(要求;主题明确,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

  •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博会变迁情况简表

    时间

    主题关键词

    主办国(举办次数)

    19世纪50年代至1915年

    工业、农业、艺术、帝国成就、重大历史事件周年纪念(独立、革命、发现新大陆、拓殖、运河通航等)

    法(5)、美(4)、英(3)、其他(3)

    1925-1939年

    现代工业、发展、进步、和平、艺术和技术、建设明天

    美(3)、法(2)、比(1)

    1958-1970年

    科学、文明、人道主义、人类、文化交流、进步与和谐

    美(3)、比(1)、加(1)、日(1)

    1971-2015年

    能源、环境、海洋、人与自然、持续发展、地球、城市、科技时代

    日(4)、美(3)、西(2)、韩(2)、其他(9)

    ——摘编自朱运海《世博会主题变迁研究》

    世博会被誉为世界经济、科技和文化界的“奥林匹克”盛会。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一个论题,加以论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