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第一名校文综历史2023届高三下学期高考冲刺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选择题(本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 1.  苏秦这样描绘战国时期齐国的都城临淄:“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举袂成幕,挥汗成雨,家殷人足,志高而扬。”可见(       )
    A、齐国交通发达尽享地理优势 B、临淄是中原地区的经济中心 C、战国时期生产力在继续发展 D、管仲改革带来了城市的繁荣
  • 2.  秦统一后,在全国实行任官赐印制度,无论朝廷大臣还是地方小吏皆是如此。官印是官吏任职的凭证,任官授印,免官收印,印随官转。秦《法律答问》规定,丢失“官玺”必须治罪,即使寻得,也要承担一定的刑罚责任。这说明秦朝(       )
    A、官印成为权力唯一凭证 B、中央权力趋于强化 C、官员任免程序十分复杂 D、法律制度比较严苛
  • 3.  马球运动起源于波斯,途径土耳其传入中国,唐宋时期在中原地区比较流行,元朝建立后,贵族们在每年的端午节和重阳节都会举行的大规模马球比赛,获胜者会得到丰厚的奖赏。这项运动的流行,主要是由于其(       )
    A、传达了勇敢协作精神 B、符合大一统时代气质 C、便于普通百姓的参与 D、促进了民族间的交往
  • 4.  表为1775年1819年英国东印度公司输华毛纺织品价值数据(单位:白银两)。这说明。此时中国(       )                                                                                                                          

    时间

    1775-1779

    1780-1784

    1785-1794

    1795-1799

    1817-1819

    价值

    27767

    378696

    1586662

    1556419

    1951267

    A、自然经济开始日益解体 B、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C、与世界经济保持了联系 D、逐步放弃闭关锁国政策
  • 5.  1922年,胡适就中西哲学问题提出要使中国哲学从儒学的道德伦理和理性的枷锁中解放出来,这种解放不能只依靠大批西方哲学的输入来实现,而是应该让儒学回到其本来的面目。这表明胡适(       )
    A、主张重构中国传统文化 B、反对引入西方式哲学 C、彻底否定传统儒家思想 D、高举民主科学的大旗
  • 6.  1945年4月,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的报告中指出:“没有工业,便没有巩固的国防,便没有人民的福利,便没有国家的富强”,并强调“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是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是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而斗争”。这说明此时(       )
    A、国内已具备大规模建设的条件 B、党的工作重心正在发生转移 C、新民主主义革命即将取得胜利 D、中国式的发展道路已在探索
  • 7.  “这里的官方语言再次恢复成了希腊语,并没有因为之前的官方语言是拉丁语而受到什么影响。这个东罗马帝国,或者说是拜占庭帝国,与其说是罗马的延续,不如说是亚历山大帝国又复活了。”可见,拜占庭帝国(       )
    A、延续了希腊民主传统 B、吸收了希腊文化内容 C、与罗马文化毫无关联 D、是希腊化时代的产物
  • 8.  1258年,英国贵族发动了对王权的武装叛乱,并声称要“让法律凌驾于国王的尊严之上”,国王必须按照封建习惯“靠自己过活”,以“固有的法律”来确保臣民“合法”权益。这说明当时(       )
    A、有限王权理论得到传播 B、君主立宪体制初步形成 C、法律至上观念已经确立 D、封君封臣在地位上平等
  • 9.  下图反映了过去两个世纪以来,家庭和社群与国家和市场在人类社会中地位的变化。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父权社会的解体 B、工业文明的影响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启蒙思想的传播
  • 10.  在征服美洲的过程中,早期前往墨西哥的欧洲传教士毫不犹豫地将当地语言中用于描述基督教概念的术语从向印第安人宣教的词典、教礼问答手册中清除掉了,他们也未将基督教教义翻译成当时墨西哥的语言去宣传。欧洲传教士的这一做法(       )
    A、捍卫了宗教的纯洁 B、减少了文化的冲突 C、促进了美洲的进步 D、便利了殖民的进行
  • 11.  下图为近代德国媒体上的一幅漫画,漫画中一名德国士兵左右手分别拽着俄国和法国士兵,脚下还踩着一个英国士兵。据此判断,该漫画发表于( )

    A、拿破仑战争时期 B、普法战争期间 C、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D、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 12.  1994年,第13届北约首脑会议批准了“和平伙伴关系”计划,所有中东欧国家都可在自愿的基础上与北约建立和平伙伴关系。1996年,北约公布了《东扩计划研究报告》。2022年8月,乌克兰签署加入北约申请。2023年4月,芬兰正式加入北约。这说明苏联解体后( )
    A、两极对峙局面更加激烈 B、欧洲社会局势日益动荡 C、北约主导欧洲社会发展 D、冷战思维依然广泛存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

  • 1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独立之初,美国军事与经济实力十分弱小。保护主权与领土完整、捍卫共和政体以及确保和平稳定的发展环境是新生美国的基本安全目标。南北战争结束后,伴随统一大市场的建立,美国国力快速强大。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彻底放弃孤立主义,追随欧洲列强,加入全球角力和殖民扩张的行列。二战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空前强大。美国认定本国的主要威胁来自苏东社会主义阵营,表现为意识形态竞争、军备竞赛与局部武装冲突。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找寻新的敌人、遏制新的竞争对手在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的意义日益凸显。“9.11事件”对美国国家安全观产生重大影响,安全威胁来源转变为恐怖主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所谓“流氓国家",美国的安全观由冷战结束后相对透明、自信和开放走向极端,更富有进攻性。进入21世纪,美国更加重视金融危机、气候变化、跨国犯罪及信息安全等其他安全问题。值得关注的是,中国等新兴大国的快速崛起,引起了美国越来越多的警觉,美国安全战略不断聚焦中国。

    ——摘编自江涌、吕贤《中美国家安全观差异透视》

    材料二:

    时间

    安全观

    主要内容

    建国初期至20世纪70年代末

    以军事和政治安全为核心的传统国家安全观

    根据国家安全实际需求,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为基石,务实地制定并调整国家对外政策;镇压反动势力,防止“和平演变”,致力于清除威胁国家安全的隐患:积极备战参战,加强军队建设,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力量支撑。

    20世纪70年代末至党的十八大前

    从传统安全观向非传统安全观的转变

    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是维护国家最重要的积极因素:非传统安全威胁逐渐显现,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关注点:提出超越传统安全观的新理念指导国家安全实践。

    党的十八大后至今

    新时代的总体国家安全观

    既重视发展问题又重视安全问题,提出"统筹发展与安全"的国家大战略:强调国家安全工作”以人民安全为宗旨”,把人民安全“置于国家安全工作的核心和首要地位:统筹兼顾国家安全各方面问题,努力构建总体国家安全体系;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解国家安全重大风险;坚持维护与塑造国家安全相结合,积极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和"人类命运共同体"。

    ——根据和晓强《建国以来“国家安全观"的历史演进特征分析》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国家安全战略的演进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不同时期影响新中国“国家安全观”形成的国际因素。
    (3)、综合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的国家安全观与美国相比有何不同?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通过《世界遗产公约》,旨在集各国之力,对日益遭到损坏的文化和自然遗产实施有效保护。《世界遗产公约》确定了文化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重遗产三种类型。1985年,中国正式加入该条约并制定了具体的实施办法。截至2021年,中国已有56项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列入名录,在所有国家中排名第一。

    中国世界文化遗产名单(部分)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名称

    地点

    列入时间

    明清敌宫

    北京

    1987年

    曲阜三孔

    山东

    1994年

    秦始皇陵及兵马俑

    陕西

    1987年

    平遥古城

    山西

    1997年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

    北京

    1987年

    颐和园

    北京

    1998年

    长城

    15省市

    1987年

    皖南古村落

    安徽

    2000年

    布达拉宫

    西藏

    1994年

    青城山—都江堰

    四川

    2000年

    ——根据国家文物局网站相关材料整理

    文化遗产保护对保持文化的传承、维护世界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具有重要的意义。从上表(或其他中国世界文化遗产)中任意选取其中两处并分别论证其历史文化价值。(要求:角度明确,史实准确,论证合理。)

  • 15.  面对危机,调整农业政策对社会发展起重要的作用。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20年,苏俄的粮食产量只及1913年的一半。1921年的播种面积只有9030万公项,只及1913年的86%。粮食和原材料的短缺使多数工厂无法开工。人民生活困苦不堪,连面包、肥皂等最基本的物品都十分缺乏。农民强烈反对征粮队的活动,要求经营自由和贸易自由,但遭到否定和拒绝。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俄共(布)十大后,全俄苏维埃中央执行委员会于1921年3月21日颁布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法令。4月政府宣布,1921-1922经济年度中的粮食税额为2.4亿普特。这个数字比原定的1921—1922年余粮收集额4.23亿普特低了很多。每一农户的粮食税额取决于他的土地数量、家庭人口、收成和财产状况。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主编《世界史》

    材料二 危机催生变革。20世纪70年代末,广大民众尤其是广大农民的生存危机倒逼中国农民发动改革。……著名的“大包干”责任制形式就是由安徽农民群众创造和示范,然后推广到全国的。中国共产党的英明之处在于顺应和尊重基层群众改革举动和创造性实践。……1977年6月中央调整了执行极“左”路线的安徽省委领导班子。新领导班子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基层和群众调查研究,很快制定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提出要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生产队可以实行定任务、定质量、定工分的责任制。……其后他们在实践中探索突破人民公社体制的各种农业生产责任制,以改变农民集体劳动监督难和平均主义分配方式造成的农民劳动生产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摘编自詹宏伟《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功起步、理论蕴含和现实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苏俄农业政策调整的原因。
    (2)、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农业政策调整的特点及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