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语文第13课《唐诗五首》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gāo)    驱(dú)    萋(qī) B、鹉(yīng)    然(yàn)    门(jīng) C、亭(jiǎ)    倚(xǐ)    千(zǎi) D、(péng)    关(xiāo)    白沙(dī)
  • 2. 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晓雾将(歇息) B、素湍绿潭,清倒影(回旋) C、未复有能其奇者(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的意思) D、无与为乐者(考虑,想到)
  • 3. 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使至塞上》中颈联气势雄伟,眼界宽广,极富画面感,体现了王维诗作“诗中有画”的特点。   B、《黄鹤楼》一诗的颔联将时间和空间组合,产生了历史的纵深感和空间的开阔感,抒发了诗人对岁月难再、世事茫然的空幻感,催生乡愁。       C、《钱塘湖春行》一诗的尾联通过借景抒情,侧面烘托,抒发了诗人对钱塘湖暮春美景的喜爱之情。       D、《野望》颔联写远景、静态,侧重宏观描绘。颈联转而写人,写动态、近景。因作者心绪的原因,本是恬淡自然的田园景物,染上一层忧郁、孤独和清冷的色彩。
  • 4. 下列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周约有5万把共享雨伞现身杭州街头,它们分布在杭城的火车站、地铁站、商场、公共区域等地。(将“、公共区域等地”改为“等公共区域”) B、坦桑尼亚信息服务部部长哈桑·阿巴西表示,来自中国的影视作品是坦桑尼亚民众了解中国经济发展与城市生活。(在句末加上“的重要途径”) C、为了孩子的前途和未来,逼得众多父母必须“押”着孩子去做很多事。(删去“逼得”) D、选择散养的父母一定要实时检视自己的理论是否过期,教育方式要符合孩子的特点,等等。(将“教育方式”改为“教育模式”)
  • 5. 下列句子中,使用典故的一项是( )
    A、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B、征蓬出汉塞,归雁人胡天。 C、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D、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6. 以下选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廷。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A、这首诗的观察角度多样,有平视与仰视,近望与远观。 B、颔联言事也写景,景物中传达出漂泊无定的内心感受。 C、颈联在视觉上具有绘画美,有色彩和线条,画面感强。 D、尾联与首联呼应,个人失意情绪因自然景象愈加强烈。
  • 7. 下面对崔颢的《黄鹤楼》一诗的赏析,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A、这是一首七言律诗,首联从传说落笔,为黄鹤楼蒙上一层神奇的色彩。 B、前两联抒写人去楼空、世事沧桑的感慨。两个“空”字突出空间的虚无和时间的邈远。 C、颈联描写登楼所见之景,天气晴好,汉阳的树木清晰分明,鹦鹉洲上的草木荒芜衰败。 D、全诗视野开阔,写景自然,抒情真挚,历来为人传诵。
  • 8. 阅读《渡荆门送别》,下面对上述诗歌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A、这首李白的诗,写于盛唐作者出蜀游历之时,诗中洋溢着轻松愉悦的情绪。 B、颈联与颔联以相同的视角来描摹景物,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C、“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是写景名句,它好比电影摄像镜头摄下的一组图画,给人以流动感和空间感。“随”字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入”则力透纸背,写出了大江的气势。 D、这首诗意境清雅,风格奔放,形象奇伟,想象瑰丽,描绘出长江中下游一带数千里的山势与水势,具有高度集中的艺术概括力。
  • 9.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古人常常用号或年号命名著作。如陶弘景的《陶隐居集》、白居易的《白氏长庆集》。 B、郦道元,北魏地理学家。所撰《水经注》,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唐代文学家,与韩愈、柳宗元同属“唐宋八大家”之列。 D、《渡荆门送别》的作者是有“诗仙”之称的唐代诗人李白,他与杜甫并称“大李杜”。
  • 10. 下列对各首古诗的内容、写法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黄鹤楼》一诗起、承、转、合,自然流畅,没有一丝斧凿痕迹。诗的前四句叙仙人乘鹤的传说,是作者的想象,是虚幻的;后四句则是写实,写眼前所见,抒发个人情怀。将神话与眼前的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目睹景物,吊古伤今,尽抒胸臆,富含情韵,飘逸清新,一气贯通。 B、“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诗人完全为湖光山色所陶醉,从而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 C、《渡荆门送别》一诗中,诗人坐在船上沿途观赏,一路看来,眼前的景物逐渐变化,这是“移步换景”的写法。 D、《使至塞上》以简练的笔墨写了出使边塞的经历,诗中所写景物具有婉约的特点,诗人很善于将自然景物融入诗的意境中。
  • 11. 默写填空。
    (1)、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王绩《野望》)
    (2)、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曹操《龟虽寿》)
    (3)、。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野。(曹植《梁甫行》)
    (4)、《使至塞上》一诗中描绘边塞黄昏日落景象的千古名句是:
    (5)、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二、阅读理解

  • 12. 阅读下面的词,回答问题。

    黄鹤楼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 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1)、诗句“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2)、本诗前两联是怎样将神话传说与眼前景物融为一体的?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 13. 阅读下列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乙】钱塘湖春行

    唐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这两首诗都通过(填景物)来写(填季节)的特点。
    (2)、这两首诗都用了“最”字,甲诗通过的对比,表达了;而乙诗则强调最爱湖东行不足,这种情致的递增又将诗意推向新的层次。
    (3)、品味字词,欣赏画面。请仿照示例,从甲乙两诗中任选其一,对字词进行赏析。品味诗歌的语言美。

    【示例】在《次北固山下》中,我认为“阔”字传神,因为“阔”字表现出“潮平”的结果,春潮初涨,江水浩渺,放眼望去,江面似乎与岸齐平,船上人的视野也因之开阔。

    在《》中,我认为“”字(词)传神,因为

  • 14. 【鉴赏练习】

    使至塞上

    [唐]王维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请概述本首诗词主题。

  • 15. 细读《渡荆门送别》,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景色,注意写景视角的转换,体会诗人心境的变化。
  • 16. 同是春天,初春、仲春、暮春的景物各有不同。《钱塘湖春行》写的是初春景色,诗中哪些词语透露出这一点?
  • 17. 【鉴赏练习】

    野望

    [唐]王绩

    东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牧人驱犊返,猎马带禽归。

    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

    请概述本首诗词主题。

三、综合运用

  • 18. 请你根据所给语境写出《黄鹤楼》中的一联诗,将语段补充完整,并说出你的理由。

    国庆节到了,小明和同学们到南方去探访一座名楼,他们一行人观赏佳景,吊古伤今,思绪绵绵。晴日里的原野一望千里,似乎都能看见遥远的家乡。不知不觉已是傍晚,江面上升腾起一层迷蒙的烟雾,家乡也好像为烟幕所隔,望不见了。此景触动乡愁,小明不禁有点想家,他望着远处叹了一口气,说:“哎!现在真可谓是‘’啊!”
    理由:

  • 19. 仿照画波浪线的句子续写句子。

    我们循着古人的脚步,游历祖国山河,黄鹤楼上,看悠悠白云,结烟波乡愁;  ,   __   ,  

  • 20. 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一下“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所展现的景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