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城区八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册语文5月月考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8 类型:月考试卷
一、基础知识综合
-
1.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题目。
中华民族几千年来一直在和贫困抗争。新中国成立前,中国是世界上贫困人口最多的国家。在那个时期的影像中,中国百姓几乎都是衣衫褴lǚ(_)、面黄肌瘦的模(_)样。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开始向贫困宣战。一代代共产党人____,奉献了青春和热血,带领中国人民在这块土地上,书写着最新最美的图画。摆脱贫困,筑梦小康,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每个青年都没有____,每个人都值得书写。纵有疾风(zhòu)( )雨,我自慨( )然前行。这一年,我们见证了青春与激情,在国家和社会需要的地方,广大青年书写着“强国有我”的无悔青春。
中国的青年是意志坚定的一代。参与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医护工作者中,90后、00后超过三分之一,更多优秀青年在抗疫一线火线入党,他们说“我从未如此坚定”“越是艰难越向前”;在脱贫攻坚主战场,20万驻村第一书记、上百万从事脱贫工作的同志中,青年也是主力军,他们在异常艰苦条件下带领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不获全胜决不收兵”;在喀喇昆仑边境线上,戍边官兵“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用生命推行“绝不把领土守小了,绝不把主权守丢了”的铮铮誓言;更有千千万万年轻战士止戈为武、铸剑为犁、枕戈旦夕……在中国共产党百年诞辰之际,学习百年党史,发扬红色传统,____红色基因,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接力棒已经交到当代青年手中。
(1)、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给加点字选出正确的读音。①衣衫褴lǚ②疾风(zhòu)雨 ③慨然(A.kǎi B.gài) ④模样(A.mó B.mú)
(2)、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A、络绎不绝 袖手旁观 传承 B、前仆后继 不知所措 传递 C、络绎不绝 不知所措 传递 D、前仆后继 袖手旁观 传承(3)、文中划线句存有语病,请修改二、选择题
-
2. 下面是一副不完整的对联,请你在①②处填入词语使之完整,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爆竹声中听到隆隆① 下联:梅花香里迎来②_____春潮
A、①惊雷 ②滚滚 B、①惊雷 ②汹涌 C、①战鼓 ②汹涌 D、①战鼓 ②滚滚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表现了鲁迅青少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B、《望岳》是杜甫在青年时期漫游鲁国和楚国时写下的表达自己一腔雄心壮志的诗歌,全诗共八句,属于律诗。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每首诗歌由八句构成,每两句为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C、鲁迅自幼饱读文史类书籍,这为青年鲁迅弃医从文,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鲁迅先生尤其推崇《史记》,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这本史书是西汉司马迁创作的一部纪传体通史。 D、战国四君子在青年时期就闻名各诸侯国,他们指的是:齐国孟尝君田文、赵国平原君赵胜、楚国春申君黄歇、魏国信陵君魏无忌。他们都是当时仅次于国君的当政者,皆以招揽宾客著称。其中著名的典故有“信陵君窃符救赵”。三、语言表达
-
4. 青春岁月充满了童趣的记忆,放鞭炮、猜谜语、编中国结、做香囊、剪纸、贴窗花……传统节日里,总有许多的活动等待着我们参与。以下是同学们为“趣味元宵节”设计的两幅剪纸图样,你会推荐哪一幅?说说你的理由。
图一 图二
四、情景默写
-
5. 诗文名句整理,请你将下面六则感言中的诗文补写完整。
感言一
青春·理想
不畏困难,勇攀高峰,俯视一切,我喜欢杜甫《望岳》中的① , 。
感言二
青春·坚守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悲伤,不要心急!②相信吧,快乐的日子将会来临。《假如生活欺骗了你》普希金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我喜欢周敦颐的《爱莲说》中予独爱莲之③ ,
感言三
青春·感伤
人生长路漫漫,不负青春逐梦边疆的岑参,路遇友人,想到归期遥遥,潸然泪下,我想吟咏岑参《逢入京使》中④ , 。
感言四
青春·情谊
晚饭后本想与友人对弈一局,但朋友失约,我不禁想起了赵师秀《约客》中的诗句⑤ , 。
落红不是无情物,⑥。
感言五
青春·品质
身居陋室,保持节操,美名远扬,我喜欢刘禹锡的《陋室铭》中⑦ , 。
感言六
青春·奋斗
花木兰用奋斗的青春谱写十年战斗的英雄传奇⑧ , 。
五、语言表达
-
6. 陆定一记录了红军长征中翻越老山界的伟大壮举,一百年后的我们也必将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留下自己的足迹。请仿照画线的语句,将下面的誓言补充完整。
一百年前,有你们,一群有血有肉、慷慨激昂的“00后”以青春的信仰叩开历史的大门;一百年后,有我们,一群。在波澜壮阔的百年交汇之际,我愿,以青春之我,担时代之责;我愿,清澈的爱,只为中国。
六、填空题
-
7. 本学期我们读的名著中遇到了众多的英雄形象,请你写出名著作品中的人物。
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 )高声说道:“人,不能底下高贵的头,只有怕死鬼才乞求自由。毒刑拷打算得了什么?死亡也无法叫我开口! ”《红岩》
革命烈士( )在英勇就义前毅然说道:“人生自古谁无死?可是一个人的生命和无产阶级永葆青春的革命事业联系在一起,那是无上的光荣!这就是我此时此地的心情。”《红岩》
“当然啰,”( )胸有成竹地回答道,“今天人们在狭长的地峡上面所做的事,大自然早就在地下面做过了。”《海底两万里》
七、名著阅读
-
8. 古往今来,文学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往往有追求有信仰。这些精神滋养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请从以下名著中任选一部,结合书中人物的相关经历和言谈,谈谈你对作品中人物信仰的理解。
A《海底两万里》 尼摩船长 B《红岩》江姐
八、现代文阅读
-
9. 阅读
豆包儿
肖复兴①如今的豆包儿,很少有人在家里自己做了,一般都会到外面买。外面卖的豆包儿,馅大多用的是红豆沙。这种红豆沙,是机械化批量生产的,稀烂如泥,豆子是一点儿也看不到的,自然,红小豆的豆粒那种沙沙的独有味道,也就大减,甚至索性全无。要想尝到那种味道,只有自己动手将红小豆下锅熬煮,不用说,这样传统的法子,费时费力又费火,谁还愿意做这种豆包儿?
②小时候,我吃的豆包儿,都是我母亲做的。那时候只有在改善生活的时候才能吃到豆包儿。春节前,必定是要包上满满一锅的,上锅之前,母亲还要在每个豆包儿上面点上一个小红点儿。【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豆包儿,便显得和节日一样的喜兴了。
③因此,每一次母亲包豆包儿,都会像过节一样。包豆包儿的重头戏,在于熬馅。我家有一口炒菜的大铁锅和一个蒸馒头的铝锅,熬豆馅必得用铁锅,至于什么道理,母亲是讲不出来的,只是说用铁锅熬出的豆馅好吃。说完之后,母亲觉得说得好像没有说服力,会进一步解释:你看炖肉是不是也得用铁锅?没有用铝锅的吧?这样解释之后,她觉得道理已经充足了。④熬豆馅的重头戏,在于熬的火候。红小豆和凉水一起下锅,一次要把水加足。不能在熬到半截时看着水不够,一次次地加水逗着玩!母亲这样说的时候,同时把红枣下进锅里。那红枣是早就用开水泡好,一切两半,去核去皮。我老家是河北沧县,出金丝小枣,但母亲从来不会用这种金丝小枣,用的是那种肉厚实的大红枣。用小枣煮出的豆馅没有枣的香味,那种金丝小枣,母亲会用它来蒸枣馒头。
⑤水开之后,大火要改小火,还要用勺子不停地搅动,免得豆子巴锅。豆子不能熬得过烂,烂成一摊泥,豆子的香味就没有了。也不能熬得太稀,太稀包不成个儿不说,豆子的香味也就没有了。母亲包的豆包儿,馅一般会比较干,不会有那种黏稠的液体出现,开花之后的红小豆的颗粒感非常明显,咬起来沙沙的。豆子虽然被煮烂了,但是小小的颗粒还在,没有完全变成另一种形态,很实在的豆子的感觉和豆子的香味,会长久地在嘴里回荡,不像现在卖的豆包那样稀软如同脚踩在泥塘里的感觉。按照那时母亲的话说,那是把豆子给熬得没魂儿了!【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
⑥豆馅熬得差不多了,放糖,是放红糖,不能放白糖。吃豆包儿和吃年糕不一样,吃年糕要放白糖,吃豆包儿必须放红糖。这个规矩,是母亲从上辈那里传下来的,是不能变的。只是,在闹灾荒的那几年,买什么糖都得要票,不是坐月子的或闹病的,红糖更是难淘换。没有办法,只好改用糖精,豆馅的味道差得太多,母亲嫌丢了自己的脸,那几年,豆包儿很少包了。
⑦我长大以后,特别是大学毕业之后,自以为见多识广,建议母亲再包豆包儿熬馅的时候,加上一点儿糖桂花,味道会更好的。母亲不大相信,在她的眼里,糖桂花那玩意儿是南方货,包元宵和汤圆在馅里加一点儿可以,她包了一辈子豆包儿,从来没有加过这玩意儿。别遮了味儿!她摇摇头说,坚持她的老法子。我说不服她,由她去。
⑧如今,母亲去世多年,买来的豆包儿都会加有糖桂花,母亲包的没有糖桂花的豆包儿,却再也吃不到了。
(选自《思维与智慧》,有删改)
(1)、作者以散文的笔法抒写了母亲“包豆包熬馅”的一些记忆,请根据文章内容,将下面空缺处的内容补充完整。(2)、本文语言细腻,情感真挚,请从修辞手法、遣词造句、语言风格等角度赏析【A】出锅的时候,豆包儿变得白白胖胖,小红点儿像用指甲草或胭脂花抹上的小红嘴唇,格外喜兴。
【B】按照我长大以后开玩笑对母亲说的话是,就像唱戏,那样的豆馅是属于大众甜面酱的嗓子,您熬的这豆馅属于云遮月的嗓子。
(3)、有人认为第⑦段所叙糖桂花之事与文章中心无关,可以删去。对此你怎么看?请说明理由。(4)、本文是生活美学的典范,对于一个有文化的食客来讲,历史的积淀,文化的意蕴,人情的冷暖,处世的态度等都会影响味道的感知。母亲做的豆沙包是美味,也是“理想”。结合全文,体会文章结尾作者所表达的情思。小贴士:生活美学即生活艺术化、艺术生活化,是美而舒适的日常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食粮。
10. 阅读材料一
莫言演讲稿《不被大风吹倒》
亲爱的年轻朋友:
节日快乐!
①想起几天前,你们在我的公众号留言问我,如果人生中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这确实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谁都不敢保证自己一生中不会遇到困难,甚至是艰难时刻。我无法告诉你一个适合所有人的标准答案,但可以与你们分享两个小故事。当我遇到艰难时刻时,给我带来知识与力量的一本书和一个人。
②一本书,是《新华字典》。我一生中遇到的第一个艰难时刻是童年辍学。当时与我同龄的孩子都在学校里,他们在一起学习玩耍,而我孤零零的一个人放牛割草,十分孤独。幸好这个时候我得到了一本《新华字典》,我当然也希望能阅读很多经典作品。但当时的农村书很少,谁家有本书都视若珍宝,轻易不外借。只有这本《新华字典》是属于我的。我认识的大部分汉字实际上都不是在学校里学的,而是在辍学之后通过阅读这本《新华字典》学的。在当年那种孤独穷困的环境里,就是这本工具书陪着我度过了艰难时刻,而且也为我以后能拿起笔来写小说奠定了基础。
③一个人,是我的爷爷。小的时候,我跟爷爷去荒草甸子里割草,归程时天象诡异,一根飞速旋转着的黑色圆柱向我们逼过来,并且伴随着沉闷如雷鸣的呼隆声。我惊问爷爷,那是什么?爷爷淡淡地说,风,使劲拉车吧,孩子。风越来越大,我们车上的草被刮扬到天上去,我被风刮倒在地,双手死死地抓住了两丛根系很深的牛筋草,才没有被风刮走。我看到爷爷双手攥着车把,脊背绷得像一张弓,他的双腿在颤抖,小褂子被风撕破,只剩下两个袖子挂在肩上。爷爷与大风对抗着,车子未能前进,但也没有后退半步。大风过去了,爷爷还保持着这个姿势,仿佛一墩雕塑。许久之后,他才慢慢地直起腰,他的手指蜷曲着,都伸不开了。爷爷与狂风对峙的模样永远印刻在我的脑海里。那么,我们是胜利者还是失败者?风来时爷爷没有躲避,尽管风把我们车上的草刮得只剩下一棵,我们的车还在,我们就像钉在这个大坝上一样,没有前进,但是也没有倒退。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们胜利了。
④我的故事是老生常谈,不一定能让你们感兴趣,但因为这是我的亲身经历,所以还是讲给你们听,但愿能给你们带来一些启发。
⑤古人云,道阻且长,行则将至。年轻朋友们,当我们遇到艰难时刻,不要灰心,不要沮丧,只要努力总是会有收获。希望总是在失望甚至是绝望时产生的,并召唤着我们重整旗鼓,奋勇前进。
⑥“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总之我想,越是在困难的时刻,越是文学作品能够发挥它的直达人的心灵作用的时候。
莫言
二零二二年五四前夕
材料二
学习强国之《青春向党,时代向上》
①2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指出:“我们党的一百年,是矢志践行初心使命的一百年,是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一百年,是创造辉煌开辟未来的一百年”。站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的新起点,青春向党是历史和时代的召唤。
②百年薪火,世界已经见证中国青年的力量。在历史转折点上,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中国青年点燃革命火种,奉献全部青春;革命战争时期,他们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们在广阔天地忘我劳动、艰苦创业;改革开放时期,他们团结起来振兴中华,为祖国繁荣富强开拓进取锐意创新;在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他们始终活跃在军事武装最前线、科技创新最前沿、经济建设主战场、社会建设新领域、文化发展大舞台、基层实践大熔炉……一代又一代中国青年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答卷。
③青春向党,时代向上,九万里风鹏正举。中国青年将赓续共产党人的精神血脉,奋勇前进!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 2021年3月12日)
材料三
江山代有才人出,百年大党正青春
(1)、读完演讲稿,小语和小文展开了讨论。请根据内容。补全对话。小语:莫言老师的演讲以读信的方式呈现,很接地气,没有大道理,没有煽情。
小文:是的,他主要讲述了自己的两个小故事,一个是 , 另一个是 。
小语;你概括得真好!许多演讲者在演讲时常常会讲还自己的经历。这是为什么呢?
小文;。我也有一个困感:这篇试讲旨在激励我们遇到困难时“不要被大风吹倒”,那题目为什么是“不被大风吹倒”呢?
小语: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以下选项中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2021年,一群平均年龄28岁的青年点燃了中国革命的火种,奉献了全部青春。 B、2019年,30岁及以下的党员占全部党员的33.8%。 C、2019年,新发展党员人数为188.3万,占党员总数的80.3%。 D、到2019年,中国共产党在册党员统计,合计总人数为9191.4万人。(3)、晓之以理也要动之以情。结合下面的公众号留言,具体分析这封信打动人的原因。九、对比阅读
-
11. 阅读
材料一: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材料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选自《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材料三:
观鱼潭
唐·李白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①去,兹焉可濯缨②。
【注释】①沧浪:指汉水。②濯缨:典出《楚辞·渔父》,后常用来指代志向和操守。缨,帽带。
材料四:
朱砂鱼谱
(明)张谦德①赏鉴朱砂鱼,宜早起,阳谷初生,霞锦未散,荡漾于清泉碧藻之间,若武陵落英点点,扑人眉睫;宜月夜,圆魄当天,倒影插波,时时尺鳞拨刺,自觉目境为醒;宜微风,为披为拂,琮琮成韵,游鱼出听,致极可人;宜细雨,蒙蒙霏霏,縠波成纹,且飞且跃竞吸天浆观者逗弗肯去。
鱼相忘于江湖,是鱼乐也。
(选自《金鱼典籍十则》)
【注释】①张谦德:江苏昆山人。《朱砂鱼谱》是他较早的著作。
(1)、理解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是鱼之乐也
查阅词典法:A、正确;B、指示代词,这,这个;C、凡是;D、代词,放在前置宾语和代词之间。
蓬头稚子学垂纶
古诗文知识猜译法:“秋风江上垂纶客,知是严陵是太公。”
诗句中的“秋风江上垂纶客”中,“垂纶”解释为
A.垂钓B.隐居C.悬挂
霞锦未散
参考成语法:繁花似锦
兹焉可濯缨
课内迁移法:濯清涟而不妖
(2)、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且 飞 且 跃 竞 吸 天 浆 观 者 逗 弗 肯 去。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鱼相忘于江湖,是鱼乐也。
(4)、阅读材料三,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李白诗歌中的鱼,你会用哪一个字呢?请结合诗歌颔联说明理由。备选字:美 动 乐……
(5)、阅读材料四,作者描写鉴赏朱砂鱼,接连用了四个“宜”字,试分析其表达效果。(6)、根据文言文和古诗提供的材料,探究古人喜爱观鱼的原因,写一段100字以上的探究感悟。附:文言文和古诗提供的材料
材料一:
庄子曰:“鲦鱼出游从容,是鱼之乐也。”
(选自《庄子与惠子游于濠梁之上》)
材料二: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选自《小儿垂钓》唐·胡令能)
材料三:
观鱼潭
唐·李白
观鱼碧潭上,木落潭水清。日暮紫鳞跃,圆波处处生。
凉烟浮竹尽,秋月照沙明。何必沧浪①去,兹焉可濯缨②。
【注释】①沧浪:指汉水。②濯缨:典出《楚辞·渔父》,后常用来指代志向和操守。缨,帽带。
材料四:
朱砂鱼谱
(明)张谦德①
赏鉴朱砂鱼,宜早起,阳谷初生,霞锦未散,荡漾于清泉碧藻之间,若武陵落英点点,扑人眉睫;宜月夜,圆魄当天,倒影插波,时时尺鳞拨刺,自觉目境为醒;宜微风,为披为拂,琮琮成韵,游鱼出听,致极可人;宜细雨,蒙蒙霏霏,縠波成纹,且飞且跃,竞吸天浆,观者逗弗肯去。
鱼相忘于江湖,是鱼乐也。
(选自《金鱼典籍十则》)
【注释】①张谦德:江苏昆山人。《朱砂鱼谱》是他较早的著作。
十、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五四青年节到来之际,莫言给全国青年朋友们写了一封特别来信——《不被大风吹倒》。他在信中回答了一个问题:如果人生遇到艰难时刻,该怎么办?他分享了在艰难时刻给他带来力量的两个故事。他希望这两个质朴的故事能给青年人带来启发、信心与力量,并勉励大家:“一个人可以被生活打败,但是不能被它打倒。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读了上面的文字,你有什么联想与感悟?请以“纵有疾风起,人生不言弃”为话题,写一篇演讲稿,参加五四青年节学校举行的演讲比赛。
要求:以演讲稿的形式,自选角度;不要套作、抄袭;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个人信息,如地名、校名、人名等。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