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一单元提升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7 类型:单元试卷
一、积累与运用
-
1. 2017年12月14日,诗人余光中于台湾逝世。假如你要把这件事告诉同桌文文,下列表达最得体的一项是( )A、哎,你听说没?写《乡愁》的那个姓余的去世啦! B、小文子,跟你说个新闻,听着啊!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C、文文,告诉你一个沉痛的消息,著名诗人余光中逝世了。 D、别写作业了,跟你说个大新闻,有个名人死了!2. 结合语境,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俱往矣,数风流人物 , 还看今朝。(风流人物: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B、长江上游顺江而下的大量“白色垃圾”严重污染水面,清理“白色垃圾”已迫在眉睫。(白色垃圾:指对环境造成污染的废弃塑料制品及污染物。) C、他“说”了。说得真痛快,动人心,鼓壮志,气冲斗牛 , 声震天地!(气冲斗牛:形客气势之盛,可以直冲云霄。斗牛:指牛的脾气很大。) D、不言而喻 , 在创造的宇宙里,贝多芬、爱因斯坦、莎士比亚是光辉灿烂的明星。(不言而喻:不用说就可以明白。)3. 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斯诺在《红星照耀中国》一书中写道:“在某种意义上讲,这次大迁移是历史上最大的一次流动的武装宣传。”流动的“武装宣传”是指工农红军的万里长征。 B、《水浒传》采取先分后合的链式结构,前四十回先讲述单个英雄人物的故事,然后百川汇海,逐步发展到水泊梁山大聚义。第八十回以后,写他们归顺朝廷,走向失败。 C、《傅雷家书》以父亲的身份和口吻写作,使优美的文字充满了感情,书中曲折的情节引人入胜,阅读后让人收获无穷。 D、艾青的诗歌富有“五四”战斗精神和饱满的进取精神。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新中国成立后,都主要歌颂人民、礼赞光明、思考人生。4. 根据你对艾青诗歌的了解。选出不是评论艾青诗歌的一项是( )A、这是一首长诗,用沉郁的笔调细写了乳娘兼女佣(“大堰河”)的生活痛苦……我不能不喜欢《大堰河》。(茅盾) B、归真返璞,我爱好他的朴素、平实,爱读他那用平凡的语言,自由的格式,不事雕琢地写出的激动人心的诗篇。(唐弢) C、(他的诗)把我们从怀凝、贪婪的罪恶的世界,带到秀嫩天真的儿童的新月之国里去……它能使我们在心里重温着在海滨以贝壳为餐具,以落叶为舟,以绿草主的露点为圆珠的儿童的梦。(郑振铎) D、在国难当头的年代,诗人歌唱“土地”具有格外动人的力量,而诗人那种不断转折和强化的抒情方式,当然也是和充满险阻坎坷的时代相吻合。(孙光萱)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千百年来,咏月的诗人不计其数,中国人之钟情于月亮,在于其明澈而不炫目,宁谧而不沉寂。秦风汉韵,唐诗宋词,都融在如练的月华中。古人咏月,让人看见的不是jiǎo洁的月光,而是千年诗赋的动人华章。月亮那温馨怡人的风致,飘逸脱尘的气韵,晶莹剔透的品质,慰籍了多少孤寂幽怨的心灵。月亮就是诗心,举头一望,心灵自会变得澄明。
(1)、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宁谧( ) jiǎo( )洁 温馨( )
(2)、文中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这个词的正确写法是“”。(3)、文中“钟情”的“钟”的意思是;“如练的月华”中,“练”的意思是。(4)、画线句子运用了和的修辞手法。6.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赞叹今天的无产阶级才称得上真正英雄的句子是: , 。7. 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盼望
一个海员说,他最喜欢的是起锚所激起的那/一片洁白的浪花……
一个海员说,最使他高兴的是抛锚所发出的,那一阵铁链的喧哗……
一个盼望出发/一个盼望到达
(1)、《盼望》是一首构思新颖奇特的短诗,诗人略去了人们熟知的海轮劈浪前行之类的场景,仅选择了、 的两个瞬间,表现了船员盼着“出发”和“到达”的愿望。(2)、一个海员为什么喜欢起锚时的浪花?一个海员因何为抛锚时的喧哗而高兴?8. 请你参与向阳中学九年级(1)班“经典里的中国”主题读书系列活动。(1)、下面是同学们在活动中收集的部分资料,请按要求回答问题。①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
②她渐渐地又仿佛看见了雾海之外,有无数红旗在广阔的原野上招展,一眼望不尽的武装的农民,正出没在群山之间。
上面文字中①出自名著《》,这里的中国是的中国;②出自名著《》,“她”指的是作品中的(填人名)。
(2)、下面是班级活动中收集的一副对联,最合适做上联的一项是( )上联:____ 下联:读书明志,可识春秋
A、书山学海,品味经典 B、博览文化,鉴赏河山 C、观史知今,当思进退 D、万卷经典,启迪人生(3)、活动结束时,晓华同学分享了他摘录的一则新闻,向大家推荐了一个文化节目,请按要求回答问题。央视网2月14日报道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凭借其独特的思想穿透力和艺术感染力,在大年初一晚播出后,迅速引发热议,节目播出当晚话题阅读量超过4.5亿。
【甲】《典籍里的中国》聚焦《尚书》《论语》《楚辞》……等享誉中外、流传千古的典籍 , 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 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首期节目以《尚书》为开篇,在“历史空间”和“现实空间”中分别展开戏剧演绎和专家解读,实现了古今读书人之间跨越千年时空的对话。
【乙】作为中央电视台倾力打造、精心策划的新年力作 , 《典籍里的中国》生动演绎了中华典籍精华的源远流长。
①为新闻拟写一个标题。(不超过20个字)
②晓华同学摘录时,【甲】【乙】画线句出现笔误,请按照提示修改。
【甲】标点有误,请提出修改意见。
【乙】有语病,请提出修改意见。
二、阅读与理解
-
9.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一个浪,一个浪
无休止地扑过来
每一个浪都在它脚下
被打成碎沫,散开……
它的脸上和身上
像刀砍过的一样
但它依然站在那里
含着微笑,看着海洋……
诗中的“它”指的是 , “它”象征着的人们。
10.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读诗
琦君
爸爸是个军人。幼年时,每回看他穿着笔挺的军装,腰佩银光闪闪的指挥刀,踩着马靴,威风凛凛地去司令部开会,我心里都很害怕,生怕爸爸又要去打仗。我对大我三岁的哥哥说:“爸爸为什么不穿长袍马褂呢?”
爸爸一穿上长袍马褂,就会坐轿子回家。轿子在家门口停下来,他笑容满面地从轿子里出来,牵起哥哥和我的手,到书房里唱诗、讲故事给我们听。
一讲起打仗的故事,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哥哥边听边表演:“‘砰砰砰’,孙传芳的兵倒下去了。”爸爸拍手大笑,我却跺脚喊:“不要‘砰砰砰’地开枪嘛!我要爸爸讲白鹤聪明勇敢的故事给我听。”
白鹤是爸爸的白马。它英俊健壮,一身雪白的毛。爸爸骑着它飞奔起来时,像在腾云驾雾。所以爸爸非常宠爱它,给它取名叫白鹤。
一提白鹤,哥哥当然高兴万分,马上背起爸爸教他的对子:“天半朱霞,云中白鹤;湖边青雀,陌上紫骝。”我不喜欢背对子,也没见过青雀与紫骝是什么样子。我喜欢听爸爸唱诗,也学着他唱:“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我偏着头想了一下,问爸爸:“床前月光怎么会像霜呢?屋子里怎么会下霜呢?”
爸爸摸摸我的头,笑嘻嘻地说:“屋子里会下霜,霜有时还会积在老人的额角上呢。你看二叔婆额角上,不就有雪白的霜吗?”
哥哥抢着说:“我知道,那叫作鬓边霜,是比喻老人家头发白了跟霜一样!”
爸爸听得好高兴,拍拍哥哥说:“你真聪明,我再教你们两句诗。‘风吹古木晴天雨,月照平沙夏夜霜。’”
他解释道:“风吹过老树,发出沙沙的声音,就像下雨一般。月光照在沙洲上,把沙照得雪白一片,就像霜。但那不是真正的雨、真正的霜,所以诗人说是‘晴天雨’‘夏夜霜’。你們说有趣不有趣?”
哥哥连连点头,一副深深领会的样子,我却听得像只呆头鹅。我说:“原来读诗像猜谜,好好玩啊!我长大以后,也要作谜语一样的诗给别人猜。”
爸爸却接着说:“作诗并不是作谜语,而是把眼里看到的、心里想到的,用很美的文字写出来,却又不直接说穿,只让别人慢慢地去想,愈读愈想愈喜欢,这就是好诗了。”
我听不大懂,十岁的哥哥却比我领会得多。他摇头晃脑地唱起来,调子跟爸爸唱的一模一样。
在我心里,哥哥是个天才。可惜他只活到十三岁就去世了。如果他能长大成人的话,一定是位大诗人!
光阴已经逝去了半个多世纪。爸爸和哥哥在天堂里,一定时常一同吟诗唱和,不会感到寂寞吧!
我是多么想念他们啊!
(选自《琦君散文》)
(1)、本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表达了“我”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析文中爸爸的形象。(3)、为什么说“在我的心眼里,哥哥是位天才”?(4)、文中多处描写了“我”作为小女孩的可爱情态。仿照示例,从文中再找出一句,并作批注。示例:
语句:我就半捂起耳朵,把头埋在爸爸怀里,眼睛瞄着哥哥。
批注:动作描写。“半捂”“埋”“瞄”几个动词,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一个小女孩在爸爸眼前的可爱情态,很有画面感,好像那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在眼前。
11. 现代文阅读春在行走
①“莫辜负了大好春光。”妻一边拉着我往屋外走,一边说着。
②虽然我更向往构筑内心的春天,因为它比自然的春天要长久,且没有零落萧瑟的时候,但感受春时、沐浴春光也确实是一件爽快的事。
③于是揣上相机,骑上电瓶车,在乡村公路上飞驰。春光就像一幅幅画卷在身旁展开。我在行走,春也在行走。
④走进一片桃林。桃花开得恣意,一串串结在枝身梢头,直而不奇崛,瘦而无疲态,让人想起如柳条倒竖。只不过柳条细叶似刀剪,桃枝带花如带妆,一绿一红,一妖娆,一妩媚,各自扮演着春的角色。有的花别出心裁,竟直接开在粗枝上,孤独成春,也是别有风景。
⑤在桃林中流连,四处张望着大好春色。野雉的“咕咕”声引起了我的注意,我循声移步,竟在草丛中发现了踪迹。我端起相机靠近,再靠近,三米、两米、一米,一张、两张、三张……我小心翼翼,生怕野雉察觉,可还是惊飞一树桃花,留下一窝雉蛋。我默默离去,希望小野雉早点破壳窥春,并在春天里留些歌声。
⑥走出桃林,天高地阔,满目苍翠,一派勃勃生机。妻子坐在石上小憩远眺,我却发现旁边的岩石上的一洞春景。一米见方的岩石中间,竟风化出一个斗大的窟窿,如钵斜放,石底可见,可竟有一株植物就在少得可怜的土中,长出了枝蔓,伸出了“钵”外。
⑦种子也许是飞鸟衔落在这里,也许是风从别处刮来,但落到这个绝境之中,确实是它的不幸。可想而知 , 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 , 在等飞扬的尘土 , 等雨水 , 等阳光 , 等春天 , 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 , 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这让人不能不感叹坚守的意义。
⑧活着不只是生存,活着必须有阳光,有春色。我不由得牵挂起在外打工的亲朋,为了生计,他们背井离乡,每年只有春天到来时才有机会与家人团聚。夏天的燥热,秋天的孤寂,冬天的寒冷,这些也许他们都不放在心上,可对老人照顾不周,对子女教育缺乏,是他们心中深深的痛。我还想起了战争和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种种痛苦,那些痛苦常常像巨大的冰山覆压在人们身上。可他们还得忍耐,因为他们都在等待春天的到来。
⑨一朵黄花和蒲公英并立,我抓住机会按下快门,因为蒲公英随时会乘风飘去,将春的讯息带往各处。这不,刚摄入镜头,蒲公英就无影无踪了。此时我更加笃信春是会行走的。
⑩人在行走,欣赏着不同春色;春在行走,走过了不同时节。我往春天走去,将一切蓬勃尽收眼底,让春光透进日渐颓靡的心房。春向春深走去,丢下一路零落,却是为了下一个更好的春光。
⑪我不知道春行走的路径有多少条,但有一条是肯定的,那就是从一粒种,到一棵芽、一根茎、一片叶、一丛花,尔后零落成泥,循环往复地坚实地走着,走进炎炎夏日,走进缕缕秋风,走进皑皑冬雪,再走出桎梏,走向阳光,走向自由。
⑫春在行走,终会走出头。
(1)、“春”行走在不同的景物中,请结合全文内容填空。春行走在
(2)、赏析第⑦段中的画线句。可想而知,它不知历尽了多少孤单和艰辛,在等飞扬的尘土,等雨水,等阳光,等春天,最后等来了这“一蔓绿”,终于成了这块岩石的希望。
(3)、写出第⑧段中两个加点的“春天”的不同意思。(4)、结合自身经历或课外阅读体验,说说你对文章最后一段的理解。(5)、这篇文章蕴含着作者的哪些情感?请简要概括。三、作文
-
12.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只要我们拥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或拥有一颗善于发现的心,你会发现生活中很多东西变了,但是也有很多东西没有变。
请以“变”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③不少于6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