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丹东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7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30.0分)
-
1. 学习中国古代史要善于抓住“朝代更替”这条主线。如图是“中国古代朝代更替示意图(局部)”。③相对应的朝代是( )A、隋朝 B、宋朝 C、明朝 D、清朝2. 588年,隋文帝杨坚命令杨广率水陆大军50余万渡江作战,进攻江南的陈朝;589年,陈后主被俘投降,陈朝灭亡。这一历史事件的影响是( )A、 夺取了北周政权,建立隋朝 B、结束了长期分裂,统一全国 C、夺取了陈朝政权,建立唐朝 D、击败了东西突厥,控制西域3. 在大运河的修建过程中,我们的祖先遇到了许多难题,如所连接的海河、黄河等五大水系的海拔不同,如何控制水的流向等等。但他们克服了重重困难,修成了直到今天我们都为之骄傲的大运河。材料强调大运河的开通( )A、维护了社会秩序的安定 B、体现了古代人民的智慧 C、大运河沟通了黄河海河等五大水系 D、促进了社会经济的繁荣4. 中国的书法艺术是中华文化中的瑰宝。唐朝在书法艺术方面建树颇丰。下列书法家中都属于唐代名家的一组是( )A、钟繇、胡昭 B、颜真卿、柳公权 C、王羲之、怀素 D、赵孟頫、欧阳询5. 思维导图是有效学习历史的重要工具。如图所示“唐朝衰亡”的思维导图中空白处分别应填( )A、黄巢起义 安史之乱 B、黄巢起义 五代十国 C、安史之乱 藩镇割据 D、安史之乱 黄巢起义6. 小明运用下面四幅图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是( )A、耕作方式的进步 B、冶铁技术的提高 C、铁犁牛耕的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7. 宋太祖时期采取了以下措施。这些措施从根本上( )
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
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各州除必要支出外,其余税收由中央掌控。
A、削弱了地方财权 B、加强了中央集权 C、提高了行政效率 D、推动了经济繁荣8. 下列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 )①阿保机建国
②宋金达成和议
③澶渊之盟
④陈桥兵变
A、①②③④ B、①④③② C、②③④① D、④③①②9. 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澶渊之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起的积极作用主要是( )A、遏制了对外侵略 B、有利于对外开放 C、引进了先进制度 D、促进了民族交融10. 瓷器英语为“china”,凝聚了中国古代高超的科技智慧与东方民族精湛的审美意趣。北宋时期发展起来的著名的制瓷中心是( )A、杭州 B、泉州 C、广州 D、景德镇11. 据《宋史·孝宗本纪》记载,孝宗为岳飞平反,追谥号为岳武穆、岳太师等,并按照最高开国将帅的规格进行改葬,还建立了岳庙。世人将此举称为“平反昭雪”,以表达对岳飞的追思。下列表述与岳飞相关的是( )A、率军抗金,精忠报国 B、组织抗元,宁死不屈 C、收复台湾,维护主权 D、斥逐沙俄,捍卫统一12. 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有“一代天骄……只识弯弓射大雕”的诗句。“一代天骄”的主要历史功绩是( )A、在会宁称帝,建立金 B、吸取隋亡教训,重视发展生产 C、建立元朝,统一全国 D、统一蒙古,建立蒙古政权13. 如图素材反映的主题是( )A、宋代、元代的海路形成多条航线 B、宋元时期造船技术和航海技术有了较大发展 C、元朝的统一打通了陆路交通路线 D、宋元时期交通路线具备海陆并举的特点14. 如图主要反映宋元时期的( )A、农业快速发展 B、城市商业落后 C、市民生活丰富 D、对外交往频繁15. 图片所示内容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念奴娇•赤壁怀古宋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A、频繁的对外贸易 B、发达的宋代经济 C、和睦的民族关系 D、繁荣的宋元文化16. 1333年,元朝开科取士,在所取进士百人中,有蒙古、唐兀、回回、于阗、哈喇鲁、畏兀儿等民族50名,有58%母亲为汉人,已婚的人中有近70%娶汉人为妻。这说明元朝( )A、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B、已经完全实现汉化 C、科举考试更加公平 D、民族交融趋势加强17. 宋元时期的海上交通发达,海外贸易繁荣。开辟于汉朝的“海上丝绸之路”进入鼎盛时期是在( )A、唐朝 B、五代 C、宋朝 D、元朝18. 小明同学善于用歌谣记忆法学习历史。如表是他创作的历史歌谣。该歌谣反映的是( )废除丞相相权分,六部职权都归君。
五军都督听兵部,锦衣卫士监官民。
A、明朝的建立 B、朱元璋强化皇权 C、军机处的建立 D、清朝君主专制的强化19. 《农政全书》中,对历代备荒的议论、政策作了综述,水旱虫灾作了统计,救灾措施及其利弊作了分析,最后附草木野菜可资充饥的植物414种。据此可知此书( )A、侧重记载手工业的生产技术 B、加强了君主专制统治 C、吸纳了西方科技成果 D、关注民生,重视救灾防灾20. 据《清朝文献通考》记载,清廷提出将田分为新荒、积荒、极荒三等,并规定:新荒者,三年起科(征收钱粮);积荒者,五年起科;极荒者,永不起科。清廷这一规定意在( )A、强化民众的“农本”意识 B、激励垦荒和稳定社会秩序 C、缓解农业领域的满汉矛盾 D、强调垦荒程序应循序渐进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0.0分)
-
21. 唐朝有开拓创新的气魄,更有包容世界的豪迈。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曾对大臣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他还常引用古人的话:“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思想?综合所学指出历史上唐太宗统治的繁盛局面称为什么?(2)、 材料二中的唐诗描写了唐朝哪一时期的盛世景象?这一盛世局面的出现与统治者采取的哪些措施有关?(3)、 根据材料三,归纳唐朝与吐蕃之间以什么形式友好交往的?唐朝采取什么样的民族交往政策?(4)、 你认为唐朝强盛的原因有哪些?22. 隋朝以来,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摘编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二:唐太宗曾在端门看到新科进士鱼贯而出。喜不自禁地称“天下英雄尽入吾毅中矣”。后世称赞“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把科举制发展的功劳归功于唐太宗的大力提倡和制度的完善。
——摘编自张岂之《中国历史新编•古代史》下册
材料三:宋朝时注重发展文教事业,改革和发展了科举制。科举制的发展,对宋朝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全国范围内营造了浓厚的读书风气,也促进了整个社会文化素养的提高,造就了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人才辈出的文治局面。
——摘编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
材料四:明朝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示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 ____ ”。
(1)、 结合材料以及所学,科举制创立有何积极影响?科举制创立的标志是什么?(2)、 结合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分析唐太宗是如何“完善”科举制度的?武则天时期,又对科举制度进行了怎样的发展?(3)、 宋朝时期,科举制有哪些改进?依据材料三及所学分析,宋朝科举制度发展与它哪一国策有关?(4)、 将材料四中画横线处内容补充完整。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这样的变化产生了怎样的消极影响?(5)、根据上述材料,总结中国古代科举制度的发展,你能获得什么启示?23. 某班学生围绕“中国古代对外交往”为主题的展厅游学,请你参与并回答问题。【一、和平交往展厅】
【二、战争冲突展厅】
(1)、 请结合所学知识,任意介绍展厅一中的其中一位历史人物在对外交往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2)、 请你结合所学知识,任意介绍展厅二中的其中一位历史人物在维护国家利益方面做出的主要贡献。(3)、 同样是对外交往,比较展厅一和展厅二所示,在交往方式上有何不同?(4)、 总结展厅一和展厅二所示历史经验,今天的中国在对外交往过程中,应当怎样做?24. 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曾一度领先世界且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英国哲学家培根曾指出:“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是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
材料三:这部书的内容丰富,把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的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在具体介绍各种物品、生产工具及生产流程时,还绘有120多幅插图,画面直观生动,描绘了生产过程和各行各业劳动人民的形象。
——摘自部编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不能总是用别人的昨天来装扮自己的明天。不能总是指望依赖他人的科技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更不能做其他国家的技术附庸,永远跟在别人的后面亦步亦趋。要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积极融入全球创新网络,全面提高我国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水平。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就是要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 材料一中“印刷术”是指北宋的谁改进的活字印刷术?“火药”是什么时候开始用到军事领域的?推动了世界“航行方面”的成就指的是哪一发明成果?结合所学任选一项发明成果说说中国发明对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2)、 材料二的图片人物是谁?“药材插图”出自于哪部书?这部书有何地位?(3)、 材料三说的是哪部科技名著?这部著作的地位如何?作者是谁?(4)、 根据材料四,谈谈你对我国如何实现科技进一步创新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