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三单元测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6 类型:单元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以长安为起点的丝绸之路,沿线星罗棋布地分布着为数众多的前代或当朝的名胜古迹,这些古迹既包括了以秦汉长安宫殿群为代表的政治性遗迹,也包含了以骊山、华山、陇山、玉门关等为代表的自然及军事遗迹,同时还含有以莫高窟等为代表的颇具宗教文化性质的遗迹。长期以来,学术界对各类遗存多依据行政区划进行孤立、散点、分段式研究,缺乏将其置放于统一的文化视域中予以综合、全局性观照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它们的存在价值。

    丝路沿线的各类古迹遗存作为文化存在的活化石,是内涵相对稳固,且与书面表达(抄本、刻本)相联系,并左右行走其上之文人文学创作的重要书写对象和载体。新文化地理学认为,现实世界的文化并不完全依靠对其物理特征的记录来呈现。不仅如此,事实上,相关的文学创作更多的还借助对各类遗迹的描写再现主体心中的世界,通过对某处古迹的辨认,借助想象和记忆,进行精神领域的场景复原。丝绸之路是东西文化交流的快车道和高速通道,既具有向外的辐射力,也具有较强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丝路沿线看似分散的诸多人文遗存,最终却因这条通道的存在而内在地具有了各种联系。因此,研究这一时期特定地理位置的具体人文遗存,首先需要将其置放于丝路文化交流的语境下予以处理,并力求呈现其动态的意义而非静态的孤立存在,力求将微观局部研究统摄于宏观视野之中,突破传统的研究模式,使丝绸之路不仅呈现出政治、商贸、文化交流快车道的面貌,也展现出其文学创作和交流之高速通道的特征。

    具体而言,隋唐时期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研究,可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一方面是唐至北宋丝路沿线的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从共时性角度看,又可将此线路切分为三个单元。首先,关中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的影响。关中古迹众多,宫殿巨丽,与赋之精神相合,如韩休《驾幸华清宫赋》、李白《明堂赋》、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赋作所书写的宫殿群的历史记忆或现实观照均属唐人的盛世文学书写范畴,包举天地之心,并烛见时代礼治精神。其次,河西走廊人文遗存的文学写作。“陇头”是河西走廊上最具影响的文学意象,“陇头诗”成为唐诗中的重要题材,也成为中国文学中征人、游子思乡恋家的精神寄托。唐代文学对此地遗存的描写,还多“以汉喻唐”,体现唐人豪迈进取的精神和文人疆土意识的拓展。最后,西城古迹群对文人活动与文学创作也有重要影响。西域辽阔,民族众多,文化多元。丝绸之路在天山南北两麓共分三条道路向西通行,也因此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体现出交通路线的分异与文学创作和传播的差异。

    而另一方面,文学文本又具有主观性,表达出文本作者所理解的地方意义。英国学者迈克·克朗认为,文学作品不能被视为对地方的简单描述,我们可借助文学作品了解人们想象中的地方,人们透过对这些作品的阅读,可以读出作者对某一特定空间地域之地方性的理解。基于此点可知,唐代文人创作受到丝路沿线人文遗存的潜在影响和制约时,千万个行走其地的文学家也以作品或行动影响着丝绸之路的文学内涵。首先,再现地方典型的景观。如轮台这一地名,汉“轮台”位于天山之南,而唐时治所则位于天山之北,汉唐轮台县治的巨大差异和唐代前后期统治区域的伸缩,使“轮台”在唐代文学的前后期创作中成为一个悲喜俱存的地理符号和文学意象。其次,文学写作重构丝路遗失的地方文化。楼兰是汉代丝路上的一个邦国,后为黄沙所掩,但唐人却通过反复吟咏书写“楼兰”,最终借助想象与回忆,建构起诗文中的“楼兰”意象,展现出对汉代国力强盛、英雄辈出的崇拜,体现出唐人强烈的功名意识、进取精神和对战争的态度与评价,使之在唐代获得了文学新生。

    总体而言,丝路沿线的文化遗存与文学书写存在着互涵关系。文化遗存内涵左右着隋唐文学的西域书写,而与此同时,此种书写,由于带有强烈的主观色彩,且具有一定的流动性,故在一定程度上又对西域相关文化遗存之内涵的丰富与层累有推动之功。

    (摘编自王伟《丝路人文遗存与唐代文学的西域书写》)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丝路沿线名胜古迹众多,种类多样,涉及自然、政治、历史、宗教等领域,对文化研究有着非常深远的影响。 B、如果将丝路古迹放在统一的文化视域中予以综合、全局性观照,可能会挖掘到它们更多的文学意义、文化价值。 C、新文化地理学认为,现实世界的文化强调要对各类古迹之物理特征进行记录和呈现,从而真实地还原书写对象。 D、特殊的地理位置可以促进文化交流,丝路的存在使得看似分散的诸多人文遗存内在地具有了各种联系。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以丝路沿线的古迹遗存为研究对象,重点研究隋唐时期丝路沿线人文遗存与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关系。 B、本文从古迹遗存的研究现状谈起,侧重从古迹影响和文学文本主观性两个方面阐释研究的意义和方向。 C、在阐述各类遗存古迹对文人活动、文学创作与文化传播的影响时,从共时性角度,将此古迹线路切分为关中、河西走廊、西域三个单元。 D、本文论证技巧丰富多样,通过引用、举例、假设等论证手法,使得论述说理深入浅出,具体有力地证明了作者相应的观点。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迈克•克朗认为,我们可以借助文学作品了解到作家对地方的客观描述。 B、唐人豪迈进取的精神和文人疆土意识的拓展形成了西域文学创作的绿洲化。 C、诗文中“楼兰”意象被反复吟诵,说明文学创作可以化腐朽为神奇。 D、丝路沿线的文化遗存与文学书写存在着互涵关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二、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 2.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迎着十一月的寒风,推开街边一家花店大门的时候,珊德拉的情绪低落到了极点。一直以来,她都过着一帆风顺的惬意生活。但是今年,就在她怀孕4个月的时候,一场交通事故无情地夺走了她肚子里的小生命。紧接着,她的丈夫又失去了工作。这一连串的打击令她几乎要崩溃了。

    “感恩节?为什么感恩呢?为了那个不小心撞了我的粗心司机?还是为那个救了我一命却没能帮我保住孩子的气囊?”珊德拉困惑地想着,不知不觉中来到一团团鲜花面前。

    “我想订花……”珊德拉犹豫着说。

    “是感恩节用的吗?”店员问,“您一定想要那种能传递感激之情的花吧?”

    “不!”珊德拉脱口而出,“在过去的五个月里,我没有一件事是顺心的。”

    “我知道什么对您最合适了。”店员接过话来说。

    珊德拉大感惊讶。这时,花店的门铃响了起来。“嗨,芭芭拉,我这就去把您订的东西给您拿过来。”店员一边对进来的女士打着招呼,一边让珊德拉在此稍候,然后就走进了里面的一个小工作间里。没过多久,当她再次出来的时候,怀里抱满了一大堆的绿叶、蝴蝶结和一把又长又多刺的玫瑰花枝——那些玫瑰花枝被修得整整齐齐,只是上面一朵花也没有。

    珊德拉狐疑地看着这一切,这不是在开玩笑吧?谁会要没有花的枝子呢!她以为那顾客一定会很生气,然而,她错了。她清楚地听到那个叫芭芭拉的女人向店员道谢。

    “嗯,”德拉忍不住开口了,声音变得有点结结巴巴的,“那女士带着她的……嗯……她走了,却没拿花!”

    “是的,”店员说道,“我把花都给剪掉了。那就是我们店里的特别奉献,我把它叫做感恩节的荆棘花束。”

    “哦,得了吧,你不是要告诉我居然有人愿意花钱买这玩意吧?”珊德拉不理解地大声说道。

    “3年前,当芭芭拉走进我们花店的时候,感觉就跟你现在一样,认为生活中没有什么值得感恩的。”店员解释道,“当时,她父亲刚刚死于癌症,家族事业也正摇摇欲坠;儿子在吸毒,她自己又正面临一个大手术。我的丈夫也正好是在那一年去世的,”店员继续说道,“我一生当中头一回一个人过感恩节。我没有孩子,没有丈夫,没有家人,也没有钱去旅游。”

    “那你怎么办呢?”珊德拉问道。

    “我学会了为生命中的荆棘感恩。”店员沉静地答道,“我过去一直为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而感恩,却从没有问过为什么自己会得到那么多的好东西。但是,这次厄运降临的时候,我问了。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

    正在这时,又有人走了进来,是一个头顶光秃的矮个子胖男人。

    “我太太让我来取我们的感恩节的荆棘花束——12根带刺的长枝!”那个叫菲利的男人一边接过店员从冰箱里取出来的用纸巾包扎好的花枝,一边笑着说。

    “这是给您太太的?”珊德拉难以置信地问道,“如果您不介意的话,我想知道您太太为什么会想要这个东西。”

    “哦,不介意……我很高兴你这么问,”菲利回答道。“四年前,我和我太太差一点儿就离婚了。在结婚四十多年之后,我们的婚姻陷入了僵局。但是现在,我们总算把问题给解决了,我们又和好如初。这儿的店员告诉我,为了让自己牢记在荆棘花束里学到的功课,她总是摆着一瓶子的玫瑰花枝。这正合我意,因此就捎了些回家。”

    “我诚挚地向你推荐这一“特别奉献””菲利一边付账,一边对珊德拉说。

    “我实在不知道我能不能够为我生命中的荆棘感恩。”珊德拉对店员说道,“这有点儿……不可思议。”

    “嗯,”店员小心翼翼地说,“我的经验告诉我,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会更加珍视上帝的慈爱和帮助,我、芭芭拉,还有菲利夫妇,都是这么走过来的。因此,不要恼恨荆棘。”

    眼泪从珊德拉的面颊上滑落,她抛开她的怨恨,哽咽道:“我要买下这样一束带刺的花枝,该付多少钱?”

    “不要钱,你只要答应我把你内心的伤口治好就行了。这里所有顾客第一年的特别奉献都是由我免费赠送的。”店员微笑着递给珊德拉一张卡片。

    珊德拉打开卡片,上面写着:我的上帝啊,我曾无数次地为我生命中的玫瑰而感谢你,但却从来没有为我生命中的荆棘而感谢过你。请你教导我关于荆棘的价值,通过我的眼泪,帮助我看到那更加明亮的彩虹……

    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

    (有删节)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交通事故中失去自己怀孕4个月的孩子、丈夫也失去了工作的珊德拉,感恩节这天不知不觉来到花店时,内心是十分崩溃和困惑的。 B、“荆棘能够把玫瑰衬托得更加宝贵”,这朴实无华的话语,却道出店员对人生的深刻领悟,令人深思。文中类似的语言描写不止一处。 C、卡片上的“玫瑰”与前文“生活当中美好的事物”遥相呼应,而“荆棘”则象征着生活中遇到的麻烦、挫折、不幸和苦难等等。 D、小说结尾写到“眼泪再一次从珊德拉的脸颊上滑落”,表明芭芭拉和菲利夫妇的不幸经历,以及店员赠送的特别奉献将她内心的伤口已经治好了。
    (2)、小说全篇主要由人物的对话描写构成,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
    (3)、对于文中的画线句“我花了很长一段时间才明白,原来黑暗的日子也是非常重要的”你是如何理解的?请联系上下文及现实生活谈谈你的理解。

三、文言文阅读

  • 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东汉光武帝建武五年,上诏耿弇进讨张步。冬十月,张步闻耿弇将至,使其大将军费邑军历下,又令兵屯祝阿,别于泰山、钟城列营数十以待之。奔波河,先击祝阿。自旦攻城,未中而拔之。故开国一角,令其众得奔归钟城。钟城人闻祝阿已溃,大恐惧,遂空壁亡去。费邑分遣弟敢守巨里。弇进兵先胁巨里,严令军中趣修攻具,宣敕诸部“后三日当悉力攻巨里城”,阴缓生口,令得亡归,以弇期告邑。邑至日,果自将精兵三万余人来救之。弇喜,谓诸将曰:“吾所以修攻具者,欲诱致之耳。野兵不击,何以城为!”即分三千人守巨里,自引精兵上冈阪,乘高合战,大破之。临陈斩邑,既而收首级以示城中,城中凶惧。费敢悉众亡归张步。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时张步都剧,使其弟蓝将精兵二万守西安,诸郡太守合万余人守临菑,相去四十里。弇进军画中,居二城之间。弇视西安城小而坚,且蓝兵又精,临菑名虽大而实易攻,乃敕诸校后五日会攻西安。蓝闻之,晨夜警守。至期,夜半,弇敕游将皆 , 会明,至临菑城,护军荀梁等争之,以为“攻临菑,西安必救之,攻西安,临菑不能救,不如攻西安。”弇曰:“西安闻吾欲攻之,日夜为备,方自忧,何暇救人?”遂攻临菑,半日,拔之,入据其城,张蓝闻之,惧,遂将其众亡归剧,弇乃令军中无得虏掠,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飞矢中弇股,以佩刀截之,左右无知者。至暮,罢,弇明旦复勒兵出。耿弇复追张步。步奔平寿,苏茂将万余人来救之。帝遣使告步、茂,能相斩降者,封为列候。步遂斩茂,诣耿弇军门肉袒。弇传诣行在所 , 而勒兵入据其城。弇为将,凡所平郡四十六,攻城三百,未尝挫折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光武平齐》)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项是(   )
    A、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 B、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 C、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故/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之/ D、步气盛直/攻弇营/与刘歆等合战/弇升王宫坏台/望之视歆等锋交/乃自引精兵以横突步陈于东城下/大破为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泰山,又名岱宗、岱岳、东岳,为五岳之首,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禅、祭告天地。 B、蓐食,早晨未起在床席上进餐,谓早餐时间很早。蓐,陈草复生,引申为草席。 C、肉袒,去衣露体。专指在战争中失败一方以此表达甘愿受罚、真心投降的行为。 D、行在所,也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后专指皇帝巡行所到之处。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耿弇攻破祝阿城用时很短,早晨开始没到中午就攻克了,并且故意打开围城一角让这里的守军逃往钟城,使钟城守军恐惧,最终钟城守军弃城逃窜。 B、耿弇下令三天后全力攻打巨里城,并私下让俘虏逃回去告诉费邑攻城时间,果然费邑三天后亲率三万多精兵救援,结果被占据有利地势的耿弇斩杀。 C、在讨论军队是先进攻西安还是临菑时,耿弇认为,西安守军听说要进攻他们,很是担忧自己的处境,所以他们即便听到要进攻临菑也无暇顾及。 D、逃到平寿的张步迎来率领一万多士卒来救援的苏茂,但认为终将失败的张步却斩杀苏茂投降,耿弇就把张步送到光武帝那里,自己整顿军队进驻平寿。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了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弇复收其积聚,纵兵去诸未下者,平四十余营,遂定济南。

    ②弇乃令军中无得虏掠,须张步至乃取之,以激怒步。

四、古代诗歌阅读

  • 4.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楼晚眺景物鲜奇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白居易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注]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天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注]蜃:大蛤蜊。江海边或沙漠中,因空气冷热骤变,光线折射,而把远处的景物显示到空中或地面上,古人误以为是蜃吐气而成,称海市蜃楼。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从阳光写起,描摹斜阳余晖透过淡烟疏雨的间隙射到水面的场景,清新可人。 B、江面经雨水一洗,在夕阳的照耀之下愈发新鲜明净,风从水面阵阵袭来,给人凉爽之感。 C、诗人所见之景鲜奇壮美,于是欣喜地取出家中描绘该景的图画,在上面题诗寄给朋友。 D、此诗写景层层铺设,抒情则既寓情于景,又涵咏在尾联的点题句中,令人读之有味
    (2)、本诗是怎样凸显题目中的“鲜奇”二字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五、选择题组

  • 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民族5000多年的文明史,近代以来170多年的奋斗史,新中国70年的发展史,犹如____,激荡着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伟大的民族精神,由无数中华儿女书写,又借历史之笔在一代又一代人中____。中华民族的心灵史、精神史,犹如浩荡长河,每一个历史阶段,都以其时代精神为这条长河注入新的活力。这是传承积淀的力量,也是发展变化的力量。割断了历史,就割断了这样的精神脉络,让我们的心灵没有归处。我们重视历史、研究历史、借鉴历史,并不是要在历史的苦难上唉声叹气,____要从历史中塑造民族精神、民族之魂。正如鲁迅所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母亲给孩子讲述远古寓言,惩恶扬善的观念在幼小的心灵里生根;“说书唱戏劝人方”,杨家将、薛家将的故事____数百年,忠、孝、节、义的内核从未改变;团圆佳节里看似烦琐的“老例儿”,寄寓了对家人的深情、对物产的敬惜。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黄钟大吕  星火燎原  而是  衍化 B、九鼎大吕  薪火相传  更是  衍化 C、黄钟大吕  薪火相传  而是  演绎 D、九鼎大吕  星火燎原  更是  演绎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也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B、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也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C、历史文化的滋养,既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更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 D、历史文化的滋养,既隐藏于人伦日用的点点滴滴,更彰显在简牍文书的字里行间。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B、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就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C、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那些浩瀚的技艺、精巧的典籍、睿智的哲思,成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D、那些精巧的技艺、浩瀚的典籍、睿智的哲思,化作中华民族的自信心与自豪感,成了中国号巨轮前行的不竭动力。

六、选择 简答

  •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学是一门高深难懂的学问,有一些名家能举重若轻,深入浅出,把高深的道理明明白白介绍给普通读者。《谈美》就是朱光潜先生写的这样一本雅俗共赏的美学佳作。它写于1932年,此前,他写过一本《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以书信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道德等问题,娓娓道来,平易亲切,在青年中引起了很大反响,成为重印了三十多次的畅销书。

    ① 。譬如美和距离问题,作者认为要见出事物本身的美,须把它摆在适当的距离之外去看,必须抛开实际生活中的物欲去看,真正沉浸在艺术的美感当中,才不会焚琴煮鹤,暴殄天物。又如讨论“移情作用”,他把美学上的移情现象称为“宇宙的人情化”。②  , “天若有情天亦老”,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所以花会笑,还会哭,所以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

    朱先生曾说“文章忌俗滥,生活也忌俗滥”,他借用阿尔卑斯山路上的著名标语“慢慢走,欣赏啊!”赠送给青年朋友,劝告年轻人,体味生活,让人生有味道。他将自己对艺术与人生关系的深刻体悟渗透在质朴清新的文字中,当年为《谈美》作序的朱自清先生说“孟实先生引读者由艺术走入人生,又将人生纳入艺术之中”。

    (1)、文中使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
    A、比喻      引用      拟人 B、比喻      引用      夸张 C、借代      排比      夸张 D、借代      排比      拟人
    (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是人赋予了天地万物以情,世界因此而多姿多彩,花会笑,也会哭。”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3)、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七、材料作文

  • 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名著是传世的经典之作,对提高我们的人文素养和语文能力有重要的作用。高中必修教材向高中生推荐10部中外名著,它们是:《论语》《大卫·科波菲尔》《家》《巴黎圣母院》《红楼梦》《高老头》《谈美》《哈姆莱特》《三国演义》《堂吉诃德》。

    请从中选择两部名著,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谈谈你阅读名著的感受和思考。要求选好名著,把握名著间的相关联系;选好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