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必3 第二单元 第5课 南亚、东亚和美洲的文化 检测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3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他们建造了人类建筑工程史上的一座丰碑金字塔用于宗教祭祀和天文观测,他们使用象形文字,记载其文明的传奇与神秘。他们指( )A、阿拉伯人 B、马里人 C、玛雅人 D、埃及人2.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的智慧无穷,创造力超强。古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人民克服自然地理的困难,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奇迹,下列古代优秀文化遗存,2007年7月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的是( )
①中国的长城②古罗马的斗兽场③古埃及金字塔
④秘鲁的马丘比丘遗址⑤古巴比伦空中花园⑥印度泰姬陵
A、①②③⑥ B、①②④⑥ C、②③④⑤ D、①③⑤⑥3. 文字是人类用符号记录表达信息以传之久远的方式和工具。古代不同地区分别诞生了各具特色的文字。其中,印章文字、楔形文字、象形文字、玛雅文字分别出现于下图中的( )A、①②③④ B、②①④③ C、②③①④ D、③④②①4. “白昼逝去了,伊斯兰教的医学和科学却反射出古希腊文化太阳的光芒,它像一轮明月,照亮了欧洲中世纪漆黑的夜晚。”材料意在强调阿拉伯文化( )A、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就 B、是欧洲文明的源头 C、为文艺复兴创造了条件 D、东西方文化的桥梁5. 柬埔寨的吴哥窟中,很多浮雕的题材以《摩诃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中的神话故事为蓝本。这反映了( )A、吴哥王朝以印度教为国教 B、印度文化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 C、柬埔寨艺术都与佛教有关 D、柬埔寨石窟艺术源于印度文明6. 朝鲜自古遣使中国,在明朝时称使节为“朝天使”(朝觐天子之意),到了清朝则改称“燕行使”(入燕京之行之意)。这折射出朝鲜( )A、否认与清朝的宗藩关系 B、对汉族政权的认同 C、深受儒家文化影响 D、扛起“反清复明”大旗7. 西佩·斯图尔曼在《发明人类:平等与文化差异的全球观念史》中分析希罗多德、司马迁与塔西佗的历史视域。在以下的四幅图中,接近塔西佗历史视域的是( )A、 B、 C、 D、8. 1843年,美国旅行家和考古学家约翰·劳埃德·斯蒂芬斯在《尤卡坦纪闻》一书中描述了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下图),该遗址所属的文明( )A、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 B、产生了种姓制度 C、知道“零”的概念并采用20进制 D、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9. 646年,日本孝德天皇颁布《改新之诏》,废除了皇室的屯仓,贵族的田庄以及部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在此基础上实行了班田收授法与租庸调制。这次改革( )A、适应了庄园制经济基础 B、推动了镰仓幕府建立 C、仿效了隋唐的律令体制 D、维护了奴隶主的利益10. 有学者说:《三国史记》中的三国与“三国鼎立”中的“三国”不同,它不是由一个国家分裂形成的,是三国独立发展而形成的,直至最后也未统一成为同一个国家。其记载了( )A、魏晋前后的历史发展 B、朝鲜半岛的发展演变 C、日本的诞生和发展史 D、东亚三国交流合作史11. 种姓制度是印度教中的一个社会体系(如图)。它反映出( )A、古代的神权统治仍然存在 B、封建君主专制的腐朽性 C、等级制度浓厚的宗教色彩 D、教会势力干预世俗权力12. 有学者指出,马来语和爪哇语大量词汇起源于梵语和达罗毗茶语;泰国为了举行合乎体统的礼仪,仍然需要宫廷婆罗门在场;泰国、马来西亚和爪哇的传统舞蹈和皮影戏仍以罗摩、悉达和哈努曼的故事吸引观众。该学者意在说明( )A、不同文明发展的趋同化 B、古代印度文化影响了东南亚社会生活 C、印度宗教环境的复杂性 D、古代东南亚国家具有强大的外贸能力13. 古印度史诗《摩诃婆罗多》记载:婆罗门可以娶三个妻子,刹帝利可以娶两个妻子,吠舍只可以从本种姓内娶一个妻子。婆罗门从首陀罗种姓中娶妻是不行的,一个婆罗门让首陀罗女为其生了孩子,这个婆罗门应该为此赎罪。材料中的婚姻制度( )A、增强了民众的国家认同感 B、造成了严格的等级秩序 C、缓和了各阶层之间的矛盾 D、阻碍了社会成员的流动14. 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关于秘鲁和中美洲之间的相互关系,完全可以说,人们已经承认,在从形成到西班牙人入侵这段漫长的时期内,所有证明这些地区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或接触的实物或记录,都是不可靠的。”该学者意在说明( )A、美洲地区不同文明独立发展 B、美洲文明的发展较缓慢 C、美洲文明发展缺乏历史依据 D、中美洲文明落后的原因15. 下图所示是玛雅人在时间计算方面创造的一种数学体系,他们用了三个符号:“点”表示一,“横”表示五,画一“贝壳”表示零。在将“零”的符号应用到数字计算方面,他们要早于欧洲八百年。这可用来说明( )A、印第安文明深受欧亚大陆文明影响 B、印第安人发明了世界上最早的历法 C、人类文明与发展有一定的客观规律 D、人类文明兴起和发展是独立进行的16. 如下图是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古代金字塔遗址,该地区古代文明( )A、用当地特有的莎草纸做纸张 B、知道零的概念,并创造出二十进制 C、具有已知世界上最早的史诗 D、发明“浮动园地”扩大耕地面积17. 据学者统计,中古时期的阿拉伯地理古籍中记载并描述过许多中国的城市,其中最常提到的是杭州、广州、泉州和扬州等,最常提到的中国物产是黄金、白银、丝绸、瓷器等。从这些记载可推知,中古时期阿拉伯人( )A、成为东西文化交流的桥梁 B、擅长于海上贸易活动 C、将中国作为第一贸易伙伴 D、善于吸收各地的文化18. 4世纪时期,印度出现了一种更为醒目的现象:继婆罗门教自身发生了变化,逐渐转变成印度教,在群众中重新发展起来,并得到多数国君的信奉和推崇。这一时期的印度( )A、外来移民建立德里苏丹国 B、笈多帝国逐渐崛起 C、摆脱了种姓制度的束缚 D、商业活动遍及欧亚19. 有学者认为:“每次外来民族的入侵,都给印度文明带来了新的成分。这些外来民族也无不在历史的长河中为印度民族所同化。……印度曾被称为‘人种的基因库’,几乎世界上所有的人种都能在印度被找到……”据此可知,印度文明( )A、具有多元性 B、是人类的发源地 C、具有先进性 D、拥有悠久的历史20. 考古学家在今中国辽宁朝阳、韩国庆州地区的7—9世纪的墓葬中陆续发现了大量胡俑,俑的形象既有来自地中海地区的东罗马人、波斯人,也有中亚地区的回鹘人、粟特人。这表明当时( )A、东亚风俗深受西方文化影响 B、中西交流主要依赖于海上交通 C、丝绸之路已延伸到朝鲜半岛 D、中国与东罗马建立了外交关系二、非选择题
-
21.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史料一:古代的印度,面积410多万平方千米,比古埃及和古巴比伦加起来还要大。在印度的思想和想象模式中,在喜马拉雅山南面的印度半岛所形成的一个倒三角形……印度的主要河流,印度河、恒河、布拉马普特拉河,不是发源于喜马拉雅山,就是流经喜马拉雅山脉。在公元前23世纪—前18世纪,有以哈拉帕与摩亨佐·达罗为代表的印度河古老城市文明,在这时,印度文化的第一批元素:圣畜崇拜、圣树崇拜、瑜伽方式等已经出现。
——摘编自张法 《对印度文化的核心象征湿婆之舞的读解》
史料二:希腊古典人文主义是在对人性的探究与思索中逐渐形成的,其内在的本质是对人的灵魂的塑造和对理性精神的培养,倡导一种在善之普遍性原则指导下的生活。古典人文主义思想不仅深刻影响了西方文化传统,它对精神迷失、“无家可归”的现代人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黄伊梅《希腊古典人文主义的内涵与特质》
(1)、根据史料一,概括古代印度文明的特点。(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希腊人文精神的核心及其社会根源。2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二 公元前1000年直到公元500年,在世界史上往往被称为古典时代,这时欧亚大陆上人类文明进步的格局有了很大的改变。冶铁技术的推广使农业生产力急剧增长,剩余产品大量增加。城市的发展、贸易的兴盛,都是前所未有的。政治组织也和前一时期大为不同,出现了波斯帝国、汉帝国和罗马帝国这样地域辽阔、组织严密、结构复杂的大帝国。……文明之间的交流大大加速了。随着各地区政治、军事、贸易接触的频繁,思想文化的交流也更为容易。
(1)、写出材料一地图中2、6代表的古代人类最初的文明名称,并指出1和.4代表的两种古代文明在政治体制上的不同点。(2)、根据材料二,概括古典时代欧亚文明交流加速的条件,并分析这一时期欧亚文明交流的特点。23.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玛雅人给后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由于农业生产的需要,他们观测天象,制定了精确的历法……玛雅文字被视作神的创造,使用文字的权利均为祭司垄断……尤其是他们的建筑工程已达到古代世界很高的水平。
——王斯德《世界通史》
材料二:流感不像钢刀那样寒光闪闪,但印第安人都躲不开它。……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受鼠疫感染的人都倒地身亡:鼠疫吞食人的身躯,啮噬人的眼睛,封住人的喉管。一切都散发出腐臭的气味。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6世纪西班牙人征服时,许多珍贵的玛雅文字写本被当作“魔鬼的作品”焚毁,祭司遭受掳杀,仅有部分作品传之后世。
——王斯德《世界通史》
哥伦布命令海地的印第安人凡年龄在14岁以上者,不论男女,每人每3个月就得交纳装满一个鹰脚铃那么多的金砂作为贡品,否则一概处死。
海地印第安人不堪忍受西班牙人的虐待,纷纷自尽,并杀死子女,以免长大后受虐待。在哥伦布到达美洲的第4年,海地印第安人饿死、累死、病死、自杀和遭到屠杀的占全岛人口的1/3。
——《世界古代史辅助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玛雅文明的主要成就。(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衰落的可能原因。2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关于世界文明的历史,海内外学者论著颇丰,涉及的角度也各有不同,如:《草原帝国》、《世界征服者》、《希腊精神——一部文明史》、《伊斯兰世界帝国》、《印度与中国——两大文明的交往和激荡》、《基督教与西方文化》、《日本文明——一个比较的视角》、《文明的十字路口——奥斯曼帝国的兴衰》、《太阳与献祭众神:阿兹特克与玛雅神话》、《尼罗河畔的古埃及文明》等,这些书名反映了作者对世界文明的不同理解。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自拟一个论题,并加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