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苯酚的化学性质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2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宏观辨识和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物质性质实验对应的反应方程式书写错误的是(   )
    A、Na2O2放入水中:2Na2O2+2H2O=4NaOH+O2 B、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CO2C6H5ONa+H2O+CO2C6H5OH+NaHCO3 C、用碳酸钠溶液处理水垢中的硫酸钙:CaSO4+CO32CaCO3+SO42 D、0.1mol/LNaAlO2溶液中加入NaHCO3溶液:AlO2+HCO3+H2O=Al(OH)3+CO2
  • 2. 有机化合物种类繁多,不同物质发生反应的反应类型不尽相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苯酚和浓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乙醛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还原反应 C、烷烃与氯气光照下发生取代反应 D、葡萄糖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可发生氧化反应
  • 3. 苯酚具有弱酸性的原因是(   )
    A、苯环使羟基中的O-H极性变强 B、羟基使苯环活化 C、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D、苯酚与溴水反应
  • 4.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化学起重要作用,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过氧化氢、过氧乙酸、乙醇等消毒液均可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目的 B、“84”消毒液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不能增强消毒效果 C、苯酚具有一定的毒性和腐蚀性,所以不能用来制作药皂 D、医用防护服的核心材料是聚四氟乙烯薄膜,其单体四氟乙烯属于烯烃
  • 5. 下列有关物质除杂(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A、甲烷(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乙酸(乙醇):蒸发 C、水(苯酚):过滤 D、溴苯( Br2 ):加入NaOH溶液,振荡,静置后分液
  • 6. 下列实验事实不能用基团间相互作用来解释的是V
    A、苯酚能跟NaOH溶液反应,乙醇不能   B、乙烯能发生加成反应,乙烷不能发生加成反应 C、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乙烷不能 D、甲酸酸性大于乙酸
  • 7. 下列实验操作和结论的有关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H2SO4 , 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未出现银镜,则说明蔗糖未水解 B、在提纯鸡蛋中的蛋白质时,可向鸡蛋清溶液中加入饱和(NH4)2SO4溶液,将沉淀过滤并用乙醇洗涤,即得较纯的蛋白质 C、区分植物油和矿物油可以分别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煮沸,无变化的为矿物油 D、向混有少量苯酚的苯中加入过量的浓溴水,过滤后静置分层,取上层得到纯净的苯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C4H10的二氯代物有6种 B、苯乙烯( )中所有原子可以在同一平面上 C、CH3CH2C(CH3)2CH3 的系统命名为3,3-二甲基丁烷 D、苯与浓硝酸在一定条件下生成硝基苯属于加成反应
  • 9. 下列由实验操作和现象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分别将少量钠投入到盛有水和乙醇的的烧杯中,均有气体产生

    乙醇分子中的氢与水分子中的氢具有相同的活性

    B

    甲烷与氯气在光照下反应后的混合气体能使湿润的石蕊试纸变红

    生成的氯甲烷具有酸性

    C

    室温下,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 CO2 ,溶液变浑浊

    碳酸的酸性比苯酚的强

    D

    向20%蔗糖溶液中加入少量稀硫酸,加热;再加入银氨溶液,加热;未出现银镜

    蔗糖未水解

    A、A   B、B   C、C   D、D
  • 10. 除去下列物质中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所选试剂和分离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混合物

    试剂

    分离方法

    A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B

    乙醇(溴乙烷)

    蒸馏水

    分液

    C

    乙酸乙酯(乙酸)

    氢氧化钠溶液

    蒸馏

    D

    苯(甲苯)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氢氧化钠溶液

    分液

    A、A   B、B   C、C   D、D
  • 11. 下列实验事实能说明苯酚属于弱酸的是(   )
    A、苯酚溶液的pH<7 B、苯酚能与NaOH溶液反应 C、将CO2通入苯酚钠溶液出现浑浊 D、常温下苯酚在水中的溶解度不大
  • 12. 提纯下列物质所选试剂及对应分离方法均可行的是(   )

    选项

    待提纯物质

    杂质

    试剂

    方法

    A

    溴苯

    Na2SO3溶液

    分液

    B

    乙炔

    H2S,PH3

    溴水

    洗气

    C

    乙酸钠

    苯酚钠

    足量CO2

    过滤

    D

    CuCl2溶液

    AlCl3溶液

    NaOH溶液

    过滤

    A、A   B、B   C、C   D、D
  • 13. 利用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装置甲:制备溴苯 B、装置乙:实验室制备乙烯 C、装置丙:实验室制备硝基苯 D、装置丁:证明碳酸的酸性强于苯酚
  • 14. 下列有关物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提纯方法正确的是(    )
    A、丙烷(丙烯)——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B、苯(苯酚)——加入氢氧化钠,分液 C、丙酸乙酯(丙酸)——加入稀硫酸 D、甘油(水)——分液
  • 15.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制TNT: + HNO3 + H2O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BrCH2CH2COOH+NaOH CH2=CHCOOH + NaBr + H2O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 + CO2 + H2O→2 + Na2CO3 D、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 16. 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该有机物的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

    A、可与银氨溶液反应,不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B、可与H2反应,1mol该物质最多消耗6molH2 C、1mol该物质与NaHCO3溶液反应,最多消耗1molNaHCO3 D、1mol该物质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3molNaOH
  • 17. 下列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
    A、甲苯与浓硝酸反应制TNT: + HNO3 + H2O B、BrCH2CH2COOH与NaOH醇溶液共热:BrCH2CH2COOH+NaOH CH2=CHCOOH + NaBr + H2O C、向苯酚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碳:2 + CO2 + H2O→2 + Na2CO3 D、乙醇与浓氢溴酸反应:CH3CH2OH + HBr CH3CH2Br + H2O
  • 1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用乙醇提取碘水中的碘

    如图:

    B

    得到较纯净的乙酸乙酯

    向混有乙酸和乙醇的乙酸乙酯混合物中,加入饱和NaOH溶液洗涤、分液

    C

    检验蔗糖水解产物具有还原性

    向少量蔗糖溶液中加入几滴稀硫酸,水浴加热几分钟,然后加入新制的银氨溶液,并水浴加热

    D

    检验乙醇和苯酚的稀溶液中存在苯酚

    向溶液中加入溴水,产生白色沉淀

    A、A B、B C、C D、D
  • 19. 下列关于常见有机物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乙烯和苯都能与溴水反应 B、乙酸和油脂都能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C、糖类和蛋白质都是人体重要的营养物质 D、乙醇和乙酸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
  • 20. 下列有关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制备阿司匹林(乙酰水杨酸)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制备阿司匹林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 B、待反应结束后向锥形瓶中加水,冰水浴中冷却结晶,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淋洗锥形瓶收集所有晶体 C、粗产品中常混有聚合物杂质,可利用 NaHCO3 溶液溶解、过滤、洗涤、盐酸酸化、结晶等操作进行精制 D、可用 FeCl3 溶液检验阿司匹林中是否含有未反应完的水杨酸
  • 21. 依据下列实验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苯酚具有酸性   B、苯酚酸性比乙酸弱 C、碳酸酸性比苯酚强   D、实验 1 用 NaHCO3 替代 NaOH 现象相同
  • 22. 下列实验中,不能获得成功的是( )
    A、用水检验苯和溴苯 B、苯、浓硫酸、浓硝酸共热制硝基苯 C、用溴水除去混在苯中的己烯 D、苯、液溴、溴化铁混合制溴苯
  • 23. 下列物质中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    )
    A、甲烷 B、 C、乙烯 D、乙酸
  • 24. 为了提纯下表所列物质(括号内为杂质),有关除杂试剂和分离方法的选择正确的是(   )

    选项

    被提纯的物质

    除杂试剂

    分离方法

    A

    己烷(己烯)

    溴水

    分液

    B

    淀粉(NaCl)

    渗析

    C

    CH3CH2OH(CH3COOH)

    饱和碳酸氢钠溶液

    蒸发

    D

    苯(苯酚)

    溴水

    过滤

    A、A   B、B   C、C   D、D
  • 25. 等浓度的下列稀溶液:①乙酸、②苯酚、③碳酸、④乙醇,它们的酸性按由弱到强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④②③① B、③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①③②④
  • 2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向混有苯酚的苯中加入浓溴水,过滤,可除去其中的苯酚 B、检验丙烯醛 CH2=CH-CHO 中的碳碳双键,将其滴入溴的四氯化碳中,若溴的四氯化 碳褪色,即可证明 C、向淀粉溶液中加硫酸,加热,加新制 Cu(OH)2 , 加热未见红色沉淀,说明淀粉未水解 D、可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鉴别乙苯和苯乙烯
  • 27. 苯酚与乙醇在性质上有很大差别的原因是( )
    A、官能团不同 B、常温下状态不同 C、相对分子质量不同 D、官能团所连烃基不同
  • 28. 2016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研究“分子机器的设计与合成”的三位科学家。轮烷是一种分子机器的轮子,合成轮烷的基本原料有苯、丙烯、二氯甲烷、戊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苯能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 B、丙烯能被酸性KMnO4氧化 C、戊醇易溶于水 D、二氯甲烷有两种同分异构体
  • 29. 下列实验结论错误的是(   )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A

    某有机物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混合

    溶液褪色

    有机物一定含碳碳双键

    B

    乙醇与重铬酸钾(K2Cr2O3)溶液混合

    橙色溶液变为绿色

    乙醇具有还原性

    C

    常温下,将二氧化碳通入苯酚钠溶液

    溶液变浑浊

    酸性:碳酸>苯酚

    D

    苯和苯酚稀溶液分别与浓溴水混合

    后者产生白色沉淀

    羟基影响了苯环上氢原子的活性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 30. 下列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除去苯中少量的苯酚

    加入适量NaOH溶液,振荡、静置、分液

    B

    证明酸性:碳酸>苯酚

    将盐酸与NaHCO3混合产生的气体直接通入苯酚钠溶液

    C

    除去碱式滴定管胶管内的气泡

    将尖嘴垂直向下,挤压胶管内玻璃球将气泡排出

    D

    配制用于检验醛基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向试管中加入2mL10%NaOH溶液,再滴加数滴2%CuSO4溶液,振荡

    A、A   B、B   C、C   D、D

三、非选择题

  • 31. 化合物G属于黄酮醋酸类化合物,具有保肝的作用。一种合成化合物G的路线如下:

      

    (1)、C中含氧官能团的名称为  。
    (2)、写出物质A与Na2CO3溶液反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D的分子式是C10H11O2Cl,D的结构简式为  。
    (4)、B的一种同分异构体X同时符合下列条件。写出X的结构简式:  。

    Ⅰ.既能发生银镜反应,也能与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

    Ⅱ.含1个手性碳原子,分子中含6种化学环境不同的氢。

    (5)、设计由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选)。 
  • 32. 甲苯( )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能用于生产苯甲醛( )、苯甲酸( )等产品。下表列出了有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请回答:

    注:甲苯、苯甲醛、苯甲酸三者互溶;  酸性: 苯甲酸>醋酸

    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制备苯甲醛。实验时先在三颈瓶中加入0.5g固态难溶性催化剂,再加入15mL冰醋酸(作为溶剂)和2mL甲苯,搅拌升温至70℃,同时缓慢加入12mL过氧化氢,在此温度下搅拌反应3小时。

    (1)、装置a的名称是 , 主要作用是 , 为使反应体系受热比较均匀,可采取的加热方式是
    (2)、三颈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3)、写出苯甲醛与银氨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反应完毕后,反应混合液经过自然冷却至室温时,还应经过(填操作名称)等操作,才能得到苯甲醛粗产品。
    (5)、实验中加入过量的过氧化氢并延长反应时间时,会使苯甲醛产品中产生较多的苯甲酸。若想从混有苯甲酸的苯甲醛中分离出苯甲酸,正确的操作步骤是(按步骤顺序填字母)。

    a.对混合液进行分液  b.过滤、洗涤、干燥 c.水层中加入盐酸调节pH=2  d.与适量碳酸氢钠溶液混合振荡

  • 33. 苯酚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用来制取酚醛塑料(电木)、合成纤维(锦纶)、医药、染料、农药等。工业上可用如下途径制取苯酚。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
    (2)、反应②中,每生成1molC6H5ONa,需要NaOHmol。
    (3)、在C6H5ONa溶液中通入CO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有机物X(C7H8O)与C6H5OH 互为同系物,任写一种X可能的结构简式
    (5)、已知醇Y与X互为同分异构体,且Y有如下的转化关系。

    Y+D A CCl2Br

    ①Y和D反应生成A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有机物甲与D“结构相似,分子组成比D多2个碳原子”,且分子中除了饱和烃基与D不同外,其余部分都与D相同,请写出甲可能的结构简式:

  • 34. 如图所示的操作和实验现象,能验证苯酚的两个性质,则:

    (1)、性质Ⅰ是 , 操作1是 , 操作2是
    (2)、性质Ⅱ是 , 操作1是 , 操作2是
    (3)、写出所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35. 现有下列四种重要的有机物。

    ①CH2=CH2              ②

                  ④

    (1)、常用作液体燃料的是(填序号,下同)。
    (2)、常用作配制化妆品保湿成分的是
    (3)、能用于制备酚醛树脂的是
    (4)、其产量常作为衡量石油化工发展水平的标志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