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探究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2 类型:二轮复习

一、多选题

  • 1. 研究表明,在一定条件下,气态HCN(a)与HNC(b)两种分子的互变反应过程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HCN比HNC更稳定 B、HCN(g)→HNC(g)为吸热反应且反应条件一定要加热 C、1 mol HCN(g)中的所有化学键全部断开需要吸收186.5 kJ的热量 D、1 mol HCN(g)转化为1mol HNC(g)需要吸收59.3 kJ的热量

二、选择题

  • 2. 我国科研人员提出了由CO2和CH4转化为高附加值产品CH3COOH的催化反应历程。该历程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生成CH3COOH总反应的原子利用率为100% B、CH4→CH3COOH过程中,有C-H键发生断裂 C、①→②放出能量并形成了C一C键 D、该催化剂可有效提高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
  • 3.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选项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两支盛有5 mL不同浓度KMnO4溶液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同浓度同体积的足量草酸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

    B

    向盛有1 mL 20%蔗糖溶液的试管中滴入3 ~ 5滴稀硫酸,将混合液煮沸几分钟、冷却,在冷却后的溶液中加入银氨溶液

    检验蔗糖的水解产物中是否有葡萄糖

    C

    向盛有2 g碳酸钠粉末的试管中加入少量水后,碳酸钠粉末结块变成晶体,用手触摸试管壁

    验证碳酸钠粉末遇水生成碳酸钠晶体是放热反应

    D

    向盛有5 mL 0.05 mol·L-1FeCl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 mL 0.15 mol·L-1 KSCN 溶液,溶液显红色,再加入1mol· L-1 KSCN溶液

    验证 Fe3+和SCN-的反应为可逆反应

    A、A B、B C、C D、D
  • 4.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解释或结论均正确的一组是(   )

    A

    B

    C

    D

    操作

    现象

    溶液变浑浊

    无气泡生成

    固体结块,试管底部温度升高

    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解释或结论

    稀盐酸将硫代硫酸钠还原为硫单质

    硼酸的酸性弱于碳酸

    生成纯碱晶体的反应是放热反应

    亚硫酸既有酸性又有漂白性

    A、A   B、B   C、C   D、D
  • 5. 已知反应:H2(g)+Cl2(g)=2HCl(g)   ΔH=183kJ/mol , 其它相关数据如下表:

    化学键

    H-H

    Cl-Cl

    H-Cl

    1mol化学键断裂时吸收的能量kJ

    436

    a

    43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H2(g)和Cl2(g)的总能量小于HCl(g) B、H2(g)的燃烧热是183kJ/mol C、a=243 D、点燃和光照条件下,a的数值不同
  • 6. 往盛有少量醋酸的大烧杯中放入盛有NH4HCO3粉末的小烧杯,然后向小烧杯中加入盐酸,观察到大烧杯中醋酸逐渐凝固。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NH4HCO3与盐酸反应中,反应物总能量小于生成物总能量 B、NH4HCO3与盐酸的反应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 C、适当加大盐酸浓度,可以使醋酸凝固的更快 D、醋酸凝固是一个放热反应
  • 7. 在常温常压下,正丁烷转化成异丁烷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正丁烷比异丁烷化学性质稳定 B、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C、正丁烷和异丁烷互为同系物 D、正丁烷和异丁烷的一氯代物都是4种
  • 8. 某化学反应A2(g)+B2(g)=2AB(g)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无需加热就可以发生 B、断裂1molA-A键和1molB-B键要吸收xkJ的能量 C、根据图示可知生成1molAB (g)放出(y-x)kJ的能量 D、三种物质A2(g)、B2(g)、AB(g)中,最稳定的物质一定是AB(g)
  • 9.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操作

    A

    观察钠与水反应的现象

    用镊子从煤油中取出金属钠,切下绿豆大的一块,小心放入装满水的烧杯中

    B

    除去 NaHCO3 固体中的 Na2CO3

    对固体混合物进行加热

    C

    证明 Na2O2 与水反应放出热量

    Na2O2 用棉花包裹后滴几滴水,棉花燃烧,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

    D

    制取氢氧化铁胶体

    将0.01mol/L NaOH溶液滴入0.1mol/L FeCl3 溶液中

    A、A   B、 C、C   D、D
  • 10. 某课外实验小组设计的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   )
    A、制备并观察氢氧化亚铁 B、证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放热 C、制备并收集少量NO2气体 D、实验室制备少量氨气
  • 11. 下列实验现象或图像信息不能充分说明相应的化学反应是放热反应的是(   )

    反应开始后,针简活塞向右移动

    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

    反应开始后,U形管的液面左低右高

    温度计的水银柱不断上升

    A

    B

    C

    D

    A、A   B、B   C、C   D、D
  • 1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根据化学反应速率可以判断反应物转变为生成物的难易 B、根据△H可以判断此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C、根据熵变这一个量不可以判断所有化学反应能否自发进行 D、根据化学平衡常数可以判断化学反应进行的程度
  • 13. 下列操作中错误的是( )
    A、用碘化钾淀粉试纸、食醋可检验食盐是否为加碘盐(加碘盐含碘酸钾 KIO3) B、在浓硫酸的作用下,苯在 50~60℃下可以与浓硝酸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硝基苯 C、取一定量的Ba(OH)2·8H2O晶体和NH4Cl晶体于烧杯中搅拌,烧杯壁下部变冷 D、提取溶解在水中的少量碘:加入 CCl4 振荡、静置分层后,取出上层分离提取
  • 14. 下列与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干冰气化需要吸收大量的热,这个变化是吸热反应 B、反应物的总能量低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时,发生放热反应 C、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都表现为热量的变化 D、同温同压下,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相同
  • 15. 下图中,表示正反应是吸热反应的是( )
    A、     B、 C、     D、
  • 16. 下列过程吸收热量的是(   )
    A、液氮气化 B、碘的凝华 C、铝热反应 D、化学反应中化学键的形成过程
  • 17. 下列关于判断过程的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所有自发进行的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同一物质的固、液、气三种状态的熵值相同 C、高温高压下可以使石墨转化为金刚石是自发的化学反应 D、由能量判据和熵判据组合而成的复合判据,将更适合于所有的过程
  • 18. 为探究NaHCO3、Na2CO3与1mol/L盐酸反应(设两反应分别是反应Ⅰ、反应Ⅱ)过程中的热效应,进行实验并测得如下数据: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序号

    液体

    固体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最高温度

    35mL水

    2.5g NaHCO3

    20℃

    18.5℃

    35mL水

    3.2g Na2CO3

    20℃

    24.3℃

    35mL盐酸

    2.5g NaHCO3

    20℃

    16.2℃

    35mL盐酸

    3.2g Na2CO3

    20℃

    25.1℃

    A、仅通过实验③即可判断反应Ⅰ是吸热反应 B、仅通过实验④即可判断反应Ⅱ是放热反应 C、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D、通过实验可判断出反应Ⅰ、Ⅱ分别是放热反应、吸热反应

三、非选择题

  • 19.            
    (1)、Ⅰ.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获取化学反应中的能量有多条途径。

    下列反应中,属于放热反应且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是____(填字母).

    A、Na2OH2O反应 B、CH4的燃烧反应 C、高温煅烧CaCO3 D、C与H2O(g)反应
    (2)、如图为反应2H2(g)+O2(g)=2H2O(g)的能量变化示意图。

    ①由2molH21molO2变成4molH2molO需要(“放出”或“吸收”)能量。

    2molH2(g)1molO2(g)反应生成2molH2O(g) , 共放出kJ能量。

    Ⅱ.燃料电池在工作时,从负极连续通入H2aCH4bC2H5OHc等燃料,从正极连续通入O2d , 以H2SO4eKOHf溶液为电解质溶液,发生反应生成H2OgCO2hK2CO3i等,同时产生电能,目前已研制成功CH4空气燃料电池,它可以代替汽油为汽车提供动力,也可用作照明电源。

    (3)、在上述画横线的九种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是(填序号,下同);属于非电解质的是
    (4)、用CH4O2组合形成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的结构如图所示:

    ①电极M是(填“正极”或“负极”),电极N的电极反应式为

    ②若该燃料电池消耗11.2L(标准状况下)O2 , 则理论上电路中转移mol电子。

  • 20. 某化学兴趣小组学习 Na2O2 的性质后,进行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探究实验。

    回答下列问题:

    (1)、探究该反应的热效应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U形管内两侧液面相平,向试管中加入 agNa2O2 粉末,再滴加 10mL 蒸馏水及2~3滴酚酞试液,试管内产生大量气泡,溶液先变红后褪色。

    ①观察到U形管内液面(填标号),说明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A.左侧较高B.右侧较高C.左、右两侧一样高

    ②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探究溶液红色褪去的原因

    限选仪器及试剂:试管、胶头滴管、温度计、蒸馏水、酚酞试液、 MnO2 粉末。

    ①提出合理猜想:

    猜想一:反应放热,酚酞受热分解,使溶液红色褪去;

    猜想二:

    ②设计方案证明猜想:向 agNa2O2 中加入 10mL 蒸馏水,所得溶液分别置于试管1和试管2中,请将实验操作、现象和结论补充完整: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试管1中溶液冷却至室温,滴加2~3滴酚酞

    猜想一不成立

    向试管2中加入少量 MnO2 粉末,充分振荡,滴加2~3滴酚酞

    振荡时,产生大量气泡;滴加酚酞后,

    猜想二成立

    ③在试管2中,加入少量 MnO2 粉末的作用是

    (3)、成人每天平均消耗的 O2V L (标准状况下),如果 O2 全部由 Na2O2 提供,所需 Na2O2 的质量为g(列表达式).
  • 21.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流程: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20gBa(OH)2·8H2O晶体和10gNH4Cl晶体,然后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实验流程示意图如图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2)、浸有稀硫酸的棉花的作用是
    (3)、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4)、通过现象,说明该反应为(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这是因为反应物的总能量(填“>”“<”或“=”)生成物的总能量。
  • 22. 某实验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实验,以探究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实验表明:①中的温度降低,由此判断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反应是(填“吸热”或收热")反应。
    (2)、实验②中,该小组同学在烧杯中加入5mL1.0mol/L盐酸,再放入用砂纸打磨过的铝条,观察产生H2的速率,如图A所示。图A中0-t1段化学反应速率变化的原因是。已知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其能量变化可用下图中的(填“B”或“C”)表示。

  • 23. 从能量的变化和反应的快慢等角度研究化学反应具有重要意义。
    (1)、已知一定条件下,反应N2+3H2 2NH3为放热反应;:

    ①下图能正确表示该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是

    A、

    B、

    ②根据下表数据,计算生成1molNH3时该反应放出的热量为kJ;

    化学键

    H-H

    N≡N

    N-H

    断开1mol键所吸收的能量

    436kJ

    946kJ

    391kJ

    ③一定温度下,将3molH2和1molN2通入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若5min达到平衡,测得c(NH3)=0.4mol/L,则0至5min内N2的平均化学反应速率v(N2)= , 反应开始与平衡时气体的物质的量之比为;若达到平衡时,该容器内混合气体总压强为p,混合气体起始压强为p0 , 请用p0、p来表示达到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④在③反应条件下,能够判断该反应已经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容器内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B.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变

    C.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N2的同时生成2nmolNH3

    D.v(N2)=2v(NH3)

    (2)、原电池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由A、B、C、D四种金属按下表中装置进行实验:

    ①装置甲中SO42-极移动(填“A”或“B”);

    ②四种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

    ③若装置丙中的电极为质量相等的铁棒和铜棒,电池工作一段时间后,取出洗净、干燥、称量,两电极质量差为6g,则导线中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ol。

  • 24. 在化学反应中,只有极少数能量比平均能量高得多的反应物分子发生碰撞时才可能发生化学反应,这些分子称为活化分子,使普通分子变成活化分子所需提供的最低限度的能量叫活化能,其单位通常用kJ/mol表示。请认真观察下图,然后回答问题:

    (1)、图中所示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该反应的ΔH=(用含E1、E2的代数式表示)。
    (2)、下列4个反应中符合示意图描述的反应的是_________(填代号)。
    A、水蒸气与炭反应 B、用水稀释氢氧化钠溶液 C、铝粉与二氧化锰反应 D、灼热的碳与CO2反应
    (3)、已知热化学方程式:H2(g)+1/2O2(g) =H2O(g)  ΔH=-241.8 kJ·mol-1。该反应的活化能为167.2 kJ·mol-1 , 则其逆反应的活化能为
    (4)、已知0.5 mol CH4(g)与0.5 mol 水蒸气在25℃、101kPa时,完全反应生成CO和H2的混合气体,吸收了a kJ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 25. 反应Fe+H2SO4=FeSO4+H2的能量变化趋势如图所示:

    (1)、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_______。
    A、改铁片为铁粉 B、改稀硫酸为98%的浓硫酸 C、升高温度
    (3)、若将上述反应设计成原电池,铜为原电池某一极材料,则铜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 26. 小茗同学所在的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探究化学反应的热效应,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纯固体物质X分别装入有水的锥形瓶里(发生化学反应),立即塞紧带U形管的塞子,发现U形管内红墨水的液面高度如图所示。

    ①若如图1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X可以是(填化学式,只填一种即可)。

    ②若如图2所示,发生的反应(假设没有气体生成)是(填“放热”或“吸热”)反应,以下选项中与其能量变化相同的是(填字母)。

    A.CO还原CuO的反应  B.CaCO3的分解反应  C.Al和Fe2O3的反应

    (2)、如图3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饱和澄清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几小块铝片,再滴入5mLNaOH溶液。试回答下列问题:

         图3

    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大试管中铝片逐渐溶解、有大量气泡产生、烧杯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其中“石灰水变浑浊”的主要原因是

  • 27. 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做如下实验,以检验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①在实验中发现反应后(a)中温度升高,由此可以判断(a)中反应是热反应,(b)中温度降低,由此可以判断(b)中反应是热反应。

    ②写出铝与盐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③根据能量守恒定律,(b)中反应物的总能量应该(填“高于”或“低于”)其生成物的总能量。

    (2)、如图表示1molH2与1molCl2反应生成2molHCl的能量变化的理论分析示意图。

    ①化学键断裂需要(填“释放”或“吸收”)能量。

    ②图中共释放的能量为kJ。

    ③该反应的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所以该反应是反应。

  • 28. 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

    (1)、上述3个装置中,不能验证“铜与浓硝酸的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的装置是(填装置序号)。
    (2)、某同学选用装置Ⅰ进行实验(实验前U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中加入适量了Ba(OH)2溶液与稀硫酸,U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说明该反应属于(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为探究固体M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Ⅱ进行实验(反应在丙试管中进行)。

    ①若M为钠,则实验过程中烧杯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②若观察到烧杯中产生气泡,则说明M溶于水(填“一定是放热反应”、“一定是吸热反应”或“可能是放热反应”),理由是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验证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装置(填装置序号)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脱脂棉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 29. 回答下列问题:
    (1)、冷敷袋俗称冰袋,在日常生活中有降温、保鲜和镇痛等多种用途。制作冷敷袋可以利用____(填序号,下同)。
    A、放热的化学变化 B、吸热的化学变化 C、放热的物理变化 D、吸热的物理变化
    (2)、下列变化过程中放出热的是

    ①液态水汽化     ②稀释浓硫酸

    ③高温下碳酸钙分解         ④镁条与盐酸反应

    ⑤硝酸铵固体溶于水        ⑥铁丝在纯氧中燃烧

    ⑦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反应    ⑧八水合氢氧化钡固体与氯化铵固体混合搅拌

    (3)、下列变化:①碘的升华    ②烧碱熔化    ③氯化钠溶于水④氯化氢溶于水    ⑤氯气溶于水    ⑥氯化铵受热分解

    未发生化学键破坏的是;仅发生离子键破坏的是。上述涉及的主要物质为纯净物时,属于共价化合物的是;属于离子化合物的是

  • 30. 化学变化过程中均存在物质变化与能量变化,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以验证此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进行实验时,①中溶液变色,②中能闻到 , 温度计中水银液面变化:①(填“升高”或“降低”,下同),②
    (2)、下列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关系与③相符合的是____(填序)。
    A、H2+Cl2__2HCl B、C+CO2__2CO C、SO42+Ba2+=BaSO4 D、NH3H2O+HCl=NH4Cl+H2O
    (3)、①②中涉及的两个反应,②不可能设计成原电池的原因是
    将①中涉及的反应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

    则正极反应式为 , 溶液中的阴离子移向(填“正”或“负”)极,电极材料X不能是(填序号)。

    A.Cu           B.Zn       C.Pb                 D.石墨

  • 31.           
    (1)、下列反应中,能量变化符合图 1 的有 (填序号,下同),符合图 2 的有

    ①煅烧石灰石    ②木炭燃烧   ③炸药爆炸    ④酸碱中和     ⑤碳与二氧化碳高温反应    ⑥食物因氧化而腐败

    (2)、为了探究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某实验小组设计了如下图(I、II、III)三套实验装置:

     

    某同学选用装置I进行实验(实验前 U 形管里液面左右相平),在甲试管里加入适量氢氧化钡溶液与稀硫酸,U 形管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3)、为探究固体 M 溶于水的热效应,选择装置II进行实验(反应在甲中进行)。

    ①观察到烧杯里产生气泡,则可推出 M 溶于水是放热反应(填“一定”或“可能” ),理由是

    ②若观察到烧杯里的玻璃管内形成一段水柱,则M可能是

    (4)、至少有两种实验方法能证明超氧化钾与水的反应(4KO2+2H2O=4KOH+3O2↑)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法①:选择上述装置(填 “I”或“III”)进行实验;

    方法②:取适量超氧化钾粉末用脱脂棉包裹并放在石棉网上,向脱脂棉上滴加几滴蒸馏水,片刻后,若观察到棉花燃烧,则说明该反应是反应。

  • 32.                 
    (1)、在一个小烧杯里加入约20g已研磨成粉末的氢氧化钡晶体[Ba(OH)2·8H2O],将小烧杯放在事先已滴有3~4滴水的玻璃片上,然后,再加入约10gNH4Cl晶体,并立即用玻璃棒迅速搅拌。使Ba(OH)2·8H2O与NH4Cl充分反应。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说明该反应是热反应,这是由于反应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所具有的总能量。
    (2)、将Fe+2FeCl3=3FeCl2设计为一个原电池,则该电池的负极材料为 , 正极电极反应式为
    (3)、恒温下,将amolN2与bmolH2的混合气体通入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如下反应:N2(g)+ 3H2(g) 2NH3(g)。若反应进行到时刻t时,nt(N2)=13mol,nt(NH3)=6mol,则a=。反应达平衡时,混合气体的体积为716.8L(已经折算为标准状况下),其中NH3的体积分数为25%。则平衡时H2的转化率为
  • 33. 合成氨反应N2(g)+3H2(g) 2NH3(g),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已知N2(g)与H2(g)反应生成17 g  NH3(g),放出46.1 kJ的热量。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反应通常用铁作催化剂,加催化剂会使图中E变(填“大”或“小”),E的大小对该反应的反应热有无影响?
    (2)、起始充入2mol·L1 N2和5.5 mol·L1 H2 ,经过50 min,NH3的浓度为1mol·L1 , 则v(N2)=
    (3)、已知NH3(g)= NH3 (l)  ΔH=-Q kJ·mol1 , 则N2(g)+3H2(g)= 2NH3 (l)的∆H=
  • 34. 某同学设计如下三个实验方案以探究某反应是放热反应还是吸热反应:

    方案一:如图1,在小烧杯里放一些除去氧化铝保护膜的铝片,然后向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稀硫酸,再插入一支温度计,温度计的温度由20℃逐渐升至35℃,随后,温度逐渐下降至30℃,最终停留在20℃.

    方案二:如图2,在烧杯底部用熔融的蜡烛粘一块小木片,在烧杯里加入10mL 2mol•L1硫酸溶液,再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片刻后提起烧杯,发现小木片脱落下来.

    方案三:如图3,甲试管中发生某化学反应,实验前U形管红墨水液面相平,在化学反应过程中,通过U形管两侧红墨水液面高低判断某反应是吸热反应还是放热反应.

    序号

    甲试管里发生反应的物质

    U形管里红墨水液面

    氧化钙与水

    左低右高

    氢氧化钡晶体与氯化铵晶体(充分搅拌)

    铝片与烧碱溶液

    左低右高

    铜与浓硝酸

    左低右高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相关问题:

    (1)、方案一中,温度先升高的原因是 , 升至最大值后又逐渐下降的原因是
    (2)、方案二中,小木片脱落的原因是
    (3)、由方案三的现象得出结论:①③④组物质发生的反应都是(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4)、方案三实验②的U形管中的现象为 , 说明反应物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 35. 如图所示,把试管放入盛有25度时饱和石灰水的烧杯中,试管中开始放入几小块镁片,再滴入5mL盐酸,试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2)、产生上述现象的原因是
    (3)、由此推知,MgCl2溶液和H2的总能量(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镁片和盐酸的总能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