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历史第1课《鸦片战争》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南京条约》签订后,条约的文本一直被存放在两广总督衙门,而且并未颁行,可见清政府并不准备认真执行,但《南京条约》的签订却给中国带来严重影响,主要表现在( )
    A、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 C、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D、清政府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 2. 北京大学教授茅海建《天朝的崩溃》一书中写道:“这场战争把中国拖入世界。从此开始,中国遭受了列强的百般蹂躏;从此开始,中国人经受了寻找新出路的百般苦难。”文中的“这场战争”指的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3. 他从政40年,历官13省,是清朝著名的封建政治家,在中华民族面临沦入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挺身而出,“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他”指的是(    )
    A、林则徐 B、李鸿章 C、张之洞 D、关天培
  • 4. “因大英商船远路涉洋,往往有损坏须修补者,自应给予沿海一处,以便修船及存守所用物料。今大皇帝准将香港一岛给予大英国君主……任便立法治理。”对该条约的评价正确的是(    )
    A、提高了中国的影响力 B、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C、有利于中英平等贸易的发展 D、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5. 中英《南京条约》规定,无论英国人在华所犯何罪,都交由英国领事按照英国法律审理;而中美《望厦条约》更进一步扩大了领事裁判权的范围,不仅美国人和中国人之间的刑事诉讼,而且美国人与其他外国人在中国的一切诉讼,均由美国领事审理,中国官员无权过问。上述条约内容表明( )
    A、清政府熟谙近代的领事制度 B、列强已掌握中国司法大权 C、中西间法律思想相互渗透 D、中国司法主权遭到严重破坏
  • 6. 《这才是晚清》中记述:“历史不因大清帝国的孤傲和拒绝改变进程,鸦片战争使中国遭遇千年未遇的大变局。”下列关于鸦片战争的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B、鸦片战争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C、鸦片战争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鸦片战争期间的皇帝是光绪帝
  • 7. 他临危受命,“原知此役乃蹈汤火”,“早已置祸福荣辱于度外”,而“为天下万世计”,毅然赴广东禁烟。他是(    )
    A、郑成功 B、林则徐 C、奕䜣 D、张之洞
  • 8. 江苏布政使李星沅获悉《南京条约》后,气愤不己,深忧“千秋万世何以善后”。李星沅“气愤”“深忧”的是(   )
    A、我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遭到破坏 B、清政府完全沦为洋人的统治工具 C、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D、外国侵略更进一步深入中国腹地
  • 9. 《伦敦新闻画报》在中英签订某条约后,评述说该条约“确定了千百万的赔款和源源不断的新鲜的茶叶供应,刺激了我们的贸易,永久割让给我们一座岛屿。”材料中的“岛屿”指(    )
    A、库页岛 B、澳门半岛 C、澎湖列岛 D、香港岛
  • 10. 南京是一座饱经沧桑的城市,是近代中国的缩影。下列发生在南京的重大历史事件有(    )

    ①《南京条约》的签订   
    ②中华民国的成立

    ③日寇制造的最大一次集体大屠杀   
    ④《双十协定》的签订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 11. 中国在19世纪上半期出现了“千古未有之变局”,政治上的独立自主、经济上的自给自足现状被打破。“千古未有之变局”是指(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中华民国成立 C、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 D、中国近代化开启
  • 12. 电影《鸦片战争》某个场景:某外国商人手指着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要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鸦片战争中,清朝“粉身碎骨”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当时中国( )
    A、思想上落后 B、科学技术落后 C、封建制度腐朽 D、封建经济落后
  • 13. 据印度孟买、加尔各答和马德拉斯三处海关记载,1833年-1839年,中国平均每年流出到英国的白银达420万两。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清政府(    )
    A、断绝海外贸易 B、大量发行银元 C、扶持自然经济 D、查禁鸦片走私
  • 14. “林则徐的可贵之处正在于他最先拿起西方这把尺量出了中国的短处……一部分中国人透过弥漫的硝烟终于发觉自己面临的对手是完全陌生的……两千年来传统的夷狄观念在他们的头脑里开始动摇了。”这说明鸦片战争(    )
    A、颠覆儒家传统思想的统治地位 B、推动了人们思想观念的解放 C、群体意义的民族觉醒由此开始 D、使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破产
  • 15. 电影《鸦片战争》某个场景:商人颠地手指一个精美的彩色瓷瓶嚣张地说“这就是清朝的形象,丰满、浑圆、骄傲,瞧不起世界上的一切,它满身自以为是,但只轻轻一碰,它就会粉身碎骨。”清朝在鸦片战争中“粉身碎骨”的结局,实质上反映了( )
    A、军队战斗力不强 B、科学技术落后 C、思想上落后 D、封建制度腐朽

二、材料分析题

  • 16.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朝对出海贸易的商船装载货物重量有严格的限制,甚至规定只准带铁锅一口,每人只许带铁斧一把;船上所有人员必须详细登记姓名、年龄、面貌、履历、籍贯等;船只预先规定往返日期,每人每日只许带米两升。

    ——《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英货输入总值,1842年为426万元,1845年达到1053万元。由于运到中国的棉毛织品销路不广……从1846年起,英国输华商品量开始减少。1846年到1855年的十年间,除了1851年、1852年两年外,始终没有达到1845年的水平。

    ——摘编自赵德馨《中国近现代经济史:1842-1949》

    材料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

    ——摘编自茅海建《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清朝对外贸易政策的名称,概括这项政策对中国世界地位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概括1842-1855年英国输华商品量的变化趋势,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出现这种变化趋势的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就“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这一观点概述你的理解。
  • 17. 这是一页沉重的历史,记载着一个悲壮的故事,铁甲与热血铸造着民族铮骨,大地和长夜激荡着忠魂浩气,1840-历史将永远不会忘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请君莫畏大炮子,百炮才闻几个死?请君莫畏火箭烧,彻夜才烧二三里。我所畏者鸦片烟,杀人不计亿万千。君知炮打肢体裂,不知吃烟肠胃皆熬煎,君知火箭破产业,不知买烟费尽囊中钱。

    一《炮子谣》

    材料二:

    材料三:据《广州百年大事记》记载:“1842年8月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香港岛割让给英国;赔款2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口岸;英商货物税须经双方协商。1843年10月,中英《虎门条约》签订,外国人获特权。领土主权遭破坏,中国近代史开端。”

    材料四: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英国兵轮鼓浪而来,由沿海入长江,撞倒了堡垒一壁。

    ——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带来的危害。
    (2)、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重大事件?这一事件的领导者是谁?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领导者”?
    (3)、根据材料三,分析《南京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影响。
    (4)、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这场战争(鸦片战争)是一块界碑”?
  • 18.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提出的问题。

    材料:《南京条约》签订后,英国资产阶级欣喜若狂,“一想到和三万万或四万万人开放贸易,大家好像发了疯似的”“只要中国人每年需用一顶棉帽,不必更多,那英格兰现有的工厂就已经供给不上了”。请回答:

    (1)、根据材料,请你判断英国发动侵略战争的根本原因是什么?鸦片战争爆发的导火线又是什么?
    (2)、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叫什么?该条约的内容有哪些?

三、论述题

  • 19.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有人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鸦片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民族灾难。

    (1)、材料中的“鸦片战争”使中国签订了近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该条约给使中国的哪些主权受到破坏?
    (2)、结合所学知识,从材料中提取信息,自拟论题并展开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