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册历史第2课《原始农耕生活》同步分层训练(培优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8-01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某校七年级历史社团开展主题为“中华文明——农业生产技术发展篇”探究性学习。下列文物中,与该主题相匹配的有(   )

    ①河姆渡遗址出土的骨耜②春秋时期的铁犁头③战国时期的铜冰鉴④汉代的耧车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2. 下列三幅图片中的文物共同反映了我国先民的( )

    陕西宝鸡出土的小口尖底陶瓶(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河南陕县出土的陶釜、陶灶(约公元前5000—前3000年)

    山东泰安出土的白陶鬻(约公元前4200—前2500年)

    A、农耕工具丰富多样 B、商品贸易较为活跃 C、陶器文化历史悠久 D、彩陶艺术绚丽多彩
  • 3. 原始农业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了重要的物质基础。其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 )
    A、钻孔技术、历法知识的发展、打制石器的发展、人工取火 B、农作物种植、渔猎技术的发展、陶器制作、青铜冶炼技术 C、物品交换、铁器制作技术的发展、文字出现、建造宫室 D、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
  • 4. 迄今为止,在山西运城地域内已发现石器遗址400余处。阅读下面“考古档案”卡片,从中可以得知这一地区的远古居民(   )

    考古档案

    ◆出土的粮食加工工具有石磨盘,石棒、石杵;

    ◆纺织、缝纫工具有石纺轮、陶纺轮、骨针等;

    ◆狩猎和捕鱼工具有石镞、骨镞、弹丸、网坠等

    ◆挖土工具有木耒等

    ◆收割工具有平月形石刀、石镰、骨铲等

    ◆出上的农作物有粟、高粱、大豆、以及麻类作物等

    A、使用打制石器 B、过着茹毛饮血、食不果腹的生活 C、以狩猎和捕鱼为生,过着定居生活 D、已经从事农业耕作,创造了农耕文化
  • 5. 在黄河流域磁山遗址发掘的文化层(公元前6000年到公元前5700年之间)中,发现了数以百计的窖穴,其中很多窖穴底部有粮食堆积的痕迹,另外还有石铲、石臼、石杵和圆形陶碗等。据此推测,这一文化层( )

    ①处于旧石器时代    ②处于新石器时代

    ③当时已经出现了原始农业    ④当时主要的粮食作物是水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 6. 2019年7月9日清华大学首封录取通知书正式发出,随通知书一同寄出的还有清华大学校长邱勇送给新生的一本书——《万古江河》。在这本书中讲到:现在常说的“新石器”与“旧石器”时代,以人类生产食物来维持生计的方式为分界线。从旧石器时代采集食物,到新石器时代生产食物。书中划分新、旧石器时代的分界线是(   )
    A、天然火的运用 B、打制石器的使用 C、群居生活出现 D、原始农业的兴起
  • 7. 在内蒙古兴隆洼发现的距今八千多年的遗址中,挖掘出成排的房址,周围有2米宽的壕沟,出土了大量炭化黍粟的标本和石铲、石磨盘等工具,以及鹿角、兽骨。由此可以证明兴隆洼的原始居民(    )

    ①已经筑屋定居    ②建立了村落    ③以农业为主    ④以狩猎为主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 8. 下列出土文物能够反映当时中国社会出现阶层分化的是(   )

    ①蛋壳黑陶杯    ②舞蹈纹彩陶盆    ③玉琮    ④陶器上的陶文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 9. 在半坡遗址挖掘过程中,考古人员发现了一个罐子里存储了芥菜之类的种子,这个罐子可能是(   )
    A、彩陶 B、白陶 C、黑陶 D、青铜器器皿
  • 10.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 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制造陶器,形式多样的琉璃陶 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 11. 在北京人、山顶洞人的择洞而居到半坡、河姆渡人的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是人类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人们居住条件改变中起决定因素的是(  )
    A、生产工具的改进 B、种植技术的发展 C、建筑技术的进步 D、饲养水平的提高
  • 12. 《孟子·滕文公下》中说:“当尧之时,水逆行,泛滥于中国,蛇龙居之,民无所定,下者为巢,上者为营窟。”可见,当时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建筑房屋,除自然条件影响外,人们还要考虑的重要因素有( )
    A、人身安全 B、居住舒适 C、外观美观 D、出入方便
  • 13. 如果把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半坡聚落、河姆渡聚落等概念作为一个学习主题,那么这个学习主题应该是(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B、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D、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 14. 粟具有耐旱、自生能力较强等特点,因此我国北方早期先民首先从粟下手栽培种植;而几乎同时期的长江中下游先民也驯化了稻并开始大量种植。粟和稻的种植说明(    )
    A、农业开始精细化发展 B、原始农业的兴起与发展 C、农业适应了定居生活 D、北方农业较南方发达
  • 15. 下列农作物中国最早种植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6. 学习历史的方法多种多样,运用不同的方法“追寻历史的足迹”,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65年5月,考古学家在云南元谋县发现两颗门齿化石和一些粗糙石器,还发现炭屑和烧骨。

    材料二   1952年发现的半坡遗址中,先后发现粟和蔬菜籽粒以及家畜和野生动物骨骸。同时发现粗沙罐等各种彩陶,红底黑纹,纹饰简练朴素。

    材料三   1973年发现的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丰富的栽培稻谷和大面积木建筑遗迹、捕猎的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骨骸等。

    (1)、根据下面材料一示例,完成有关推论。

    材料一发现:一些粗糙石器,炭屑和烧骨推论:元谋人已经能够制作工具,知道使用火

    材料二发现:(     )推论:(     )

    材料三发现:(     )推论:(     )

    (2)、根据这一结论,你得出了了解史前社会历史的什么重要方法?
  • 17. 在古老的中华大地上,中国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中,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明。                                                                                                                                                  

    图一

    图二

    图三 碳化的稻种

    图四 粟种

    图五

    图六

    (1)、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石器时代的原始居民使用的生产工具。
    (2)、从图一到图二,生产工具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3)、请写出种植图三、图四的原始居民分别是谁?
    (4)、图五和图六建筑样式的名称各是什么?分别是哪一地区的建筑样式? 
    (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业时代出现的主要表现有哪些?
  • 18. 读图 

    图一

    图二

    (1)、河姆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的房屋,半坡原始居民住的应该是图中的房屋。
    (2)、根据图一、二两图,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居民已经过着的生活。
    (3)、主要种植水稻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4)、主要种植栗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5)、用骨制箭头、鱼叉和鱼钩打猎捕鱼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6)、制作的陶器上有一些刻画符号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7)、已经种植蔬菜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
    (8)、已经会纺线、织布、制衣的是居住图中的房屋居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