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锦州市凌海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60.0分)

  • 1. 在我国古代有这样一项水利工程,它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这项水利工程是(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大运河
  • 2.  如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与图中的②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隋末战争爆发 B、开凿大运河 C、隋灭陈,统一全国 D、建立隋朝
  • 3.  隋的“国富”历来为传统的史学家所津津乐道,如此富庶的隋朝却短命而亡,其根本原因是(  )
    A、隋炀帝的暴政 B、隋朝统治政策不得民心 C、下层的人民起义不断 D、隋屡次发动战争耗费国力
  • 4.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B、鉴真东渡,为中日文化交流作出卓越贡献 C、玄奘西行 D、唐玄宗册封南诏首领为云南王
  • 5. 学习“盛唐气象”这一课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   )
    A、文明初露曙光 B、分裂走向统一 C、繁荣与开放 D、封建国家陷入危机
  • 6.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被唐太宗誉为“一面镜子”的是(    )

    A、房玄龄 B、杜如晦 C、魏征 D、姚崇
  • 7.  唐代女子同样参加骑马、打球、弈棋、舞蹈等活动,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奢靡享乐之风盛行 B、商品经济高度繁荣 C、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D、文学艺术多姿多彩
  • 8.  文物为大食人俑和东罗马金币,出土于唐初墓葬,这些文物反映出​(  )
    A、唐朝手工业百花齐放 B、唐朝诗歌艺术的繁荣 C、唐朝民族交往与交融 D、唐朝中外交流的频繁
  • 9.  盛世的创造需几代人的努力,盛极而衰却在转瞬之间,下列哪一事件促使唐朝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
    A、安史之乱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宦官专权
  • 10.  宋初有谚语曰:“做人莫做军,做铁莫做针”,这体现了宋朝实行的政策是(  )
    A、重武轻文 B、重文轻武 C、从军为耻 D、民贵君轻
  • 11.  政权并立是两宋时期典型的时代特征。下列政权并立示意图正确的是(  )
    A、 B、 C、 D、
  • 12.  某校同学通过研究性学习,整理了某位历史人物的部分事迹:立志收复失地--投奔宗泽麾下--收复建康--郾城大捷--死于“莫须有”罪名。他们研究的人物是(  )
    A、岳飞 B、秦桧 C、文天祥 D、郑成功
  • 13.  下列搭配正确的是(  ) 

    ①辽——契丹族 

    ②西夏——元昊 

    ③阿骨打——党项族 

    ④南宋——赵构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14.  宋代诗人林升《题临安邸》中写道“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表达了对当政者的不满。诗人不满的原因是(  )
    A、南宋偏安 B、岳飞抗金 C、联金灭辽 D、金国迁都
  • 15. 《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都城开封店铺林立,“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每一交易,动辄千万,骇人闻见”。材料反映了宋代( )
    A、农业的发展 B、手工业的兴盛 C、文化的昌盛 D、商业贸易的繁荣
  • 16. 《蒙古秘史》中对12世纪的蒙古草原这样描述道:“有星的天旋转着,众百姓反了,不进自己的卧内,互相抢掠财物   互相攻打”。结束这一局面的人物是(   )
    A、完颜阿骨打 B、成吉思汗 C、忽必烈 D、耶律阿保机
  • 17. 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

    A、都护府 B、市舶司 C、宣政院 D、理藩院
  • 18.  将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正确的是(  ) 

    ①忽必烈继承汗位 

    ②西夏灭亡 

    ③蒙古灭金 

    ④南宋灭亡 

    ⑤元朝建立

    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②④⑤ C、②①③④⑤ D、②③①⑤④
  • 19.  下列属于元朝时期对中华民族发展具有深远影响的制度是(  )
    A、文字狱 B、行省制度 C、《资治通鉴》 D、宣政院
  • 20.  《资治通鉴》是中国史学史上的不朽巨著,以下是关于这本书的说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
    A、由北宋司马光主持编写而成 B、按年月日顺序写成的纪传体通史巨著 C、记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历史 D、书名意思是“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60.0分)

  • 21.  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禀俱丰实。 

    ——杜甫《忆昔》

    材料三: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

    材料四: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仅《全唐诗》辑录的诗歌就有近5万首,唐朝诗坛气象万千,名家辈出。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的什么思想?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他开创了一个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时代,历史上称之为什么? 
    (2)、 材料二描写了中国古代哪一盛世局面?当时的皇帝是谁? 
    (3)、 结合材料三,请写出唐朝实行怎样的对外政策,结合所学知识,任意举出一个“当时的中外交流况空前”的例子。 
    (4)、 请写出被誉为“诗仙”“诗圣”的两位唐朝诗人。
    (5)、 唐朝是当时最强大的国家,今天,我们的国家正走向伟大的复兴,我们中学生应当为民族复兴做些什么?
  • 22.  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维护和巩固国家统一始终是历史发展的主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受之如一。

    材料二: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以风土之宜,助军旋之费,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

    材料三:历代王朝与周边民族的关系,其中的一种关系是: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能进行直接管理,并将少数民族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国家各级管理机构中来。 

    ——《怎样看待历代王朝和周边民族的关系》

    材料四:中华民族作为一个自在的民族实体则是儿千年的历史过程中形成的,它的主流是由许许多多分散孤立存在的民族单位,经过接触、混杂、联结和交融,同时也有分裂和消亡,形成一个你来我去、我来你去,我中有你、你中有我,而又各具个性的多元统一体。 

    ——摘编自费孝通《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

    (1)、 材料一体现了唐太宗采取怎样的民族政策?试举一例说明。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北宋和哪个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和约?北宋还与哪一政权订立过相似和约?这数合约对各民族之间关系有什么积极影响?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一例元朝的史实说明历代王朝设立行政机构对周边民族进行直接管理。 
    (4)、 综合以上材料概述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因素。
  • 23.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所来就是富有创新精神的民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也就必然会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我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摘自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材料三:17世纪英国著名的管学家培根在评述中国古代的重大发明时说:“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是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由此又引发了不计其数的变化。

    (1)、 唐朝经济繁荣,生产工具有很大改进,请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两种工具的名称,它们运用于哪一行业?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隋唐开始的选官制度是什么?有什么积极影响? 
    (3)、 材料三中“在战争中”“在航行方面”指的是中国古代哪两项伟大发明?
  • 24.  宋朝是一个让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都向往的朝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苏湖熟,天下足”是宋代流行的谚语,说的是当时江浙一带的粮食产量高。《宋史》中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

    材料二:见如图。 

    材料三:宋词的繁荣和时代背景有很大关系。宋朝手工业开始大力兴起,商业经济繁荣,给宋词的发展提供了经济基础,市民阶层的扩大,人们生活水平提高,所以人们希望文化生活更丰富。

    材料四:东京城内就有许多规乐兼营商业的场所,其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许多穷苦艺人在这里卖艺谋生,有说书的,唱曲的,……表演踢球的等。

    (1)、 材料一说明了中国古代的经济重心发生了什么变化? 
    (2)、 材料二所示的图片为世界上最旱的纸币,它的名称是什么?宋代出现纸币的原因是什么? 
    (3)、 根据材料三总结宋词走向兴盛的原因是什么?请举出一位宋词的态出代表人物。 
    (4)、 材料四中“圈出许多专供演出的地方”指什么?
    (5)、 结合以上材料,请你猜测一下汤因比为什么向往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