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法库县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项选择(本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 1. 观察家默德·赫斯特评论说:“7世纪起,中国建立的世界上最先进、最公平、最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任用制度是真正值得赞赏和模仿的。”该制度指的是( )
    A、禅让制 B、科举制 C、世袭制 D、九品中正制
  • 2. 它对中国长期的政治统一起了重要作用,它把已经分裂了四个世纪的两个各自为政的地区重新纳入到一个政体当中,南方对成为军事、政治中心的北方提供给养与支持也主要依赖它。文中的“它”是(    )
    A、都江堰 B、灵渠 C、大运河 D、长城
  • 3. “迹其性本强悍,勇不顾亲,而能畏义而好贤,屈己以从谏,刻厉矫揉,力于为善,此所以致贞观之治也。”史学家范祖禹在这段话中称颂的是( )
    A、汉文帝 B、汉武帝 C、唐玄宗 D、唐太宗
  • 4.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有(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5. 唐朝与70多个国家或地区有官方往来,允许各国人来留学、经商,吸收许多外国人担任官职。唐朝的文学艺术对日本、高丽等国影响深远,丝织技术传到西亚、欧洲。这反映出唐朝(    )
    A、中外交往繁盛 B、政治制度完善 C、民族关系和睦 D、南北交流加强
  • 6. “榷场,与敌国互市之所也”这是古代史书中对榷场的描述,北宋与辽、西夏对峙,但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一直进行。榷场的存在(   )
    A、使民族间长期争战不休 B、使民族间完全消除隔阂 C、促进了民族交流与融合 D、消除了民族间经济差距
  • 7. 北宋时,都城东京每年从南方运输粮食600万石左右;南宋时,苏、湖、常、秀( 秀水,今浙江嘉兴)有“天下粮仓”之美称。上述现象表明(  )
    A、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B、江南地区开始开发 C、东南地区赋税沉重 D、经济重心逐渐南移
  • 8. 与唐代长安相比,北宋东京的城市格局和内部管理已完成由坊市制到厢坊制的转变,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市”,“日中为市”的经营时间也被打破。这主要是由于(   )
    A、草市的出现 B、商业的发展 C、纸币的使用 D、商帮的形成
  • 9. 宋代经济较前代发达,农业发展、手工业兴盛、商业繁荣。下列描述不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    )
    A、河北定窑发展成为我国著名的瓷都 B、长江下游和太湖流域成为丰饶粮仓 C、广州、泉州造船业世界领先 D、城市经商时间不再受到限制
  • 10. 北宋中后期,在东京的阳春三月,“举日则秋千巧笑”,荡秋千已十分普及,还出现了“水秋千”,把跳水和荡秋千结合起来,相当于现在的“花样跳水”。材料从侧面反映了( )
    A、经济重心南移最终完成 B、宋词元曲广泛流行 C、北宋时期商业贸易繁荣 D、都市生活丰富多彩
  • 11. “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五十六族兄弟姐妹是一家……这首歌反映了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元朝时期民族关系得到了很大发展,最主要的表现是( )
    A、统一了全国 B、加强了皇权 C、回族的形成 D、疆域最为辽阔
  • 12. 元朝修建了四通八达的驿道,驿道上设有驿站,每隔十几里还设有“急递铺”。铺卒在接到紧急文书后,骑快马日夜兼程传到下一个急递铺,直到送达接收地。这些措施旨在( )
    A、推动政治经济中心的南移 B、加强大一统国家的内部联系 C、防止地方割据 D、扩充国家疆域
  • 13. 明朝的科举制度“只强调儒家价值观,以牺牲科学、技术、商务和工业等知识为代价,奖赏在文学和人文领域上的成就”。此材料反映了这一制度( )
    A、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B、不利于皇权的加强 C、促进了商业的繁荣 D、有利于培养创新
  • 14. 明朝中后期的一些科技巨著附有大量插图,与文字相映成趣,为后世提供了宝贵的实证性资料。此图反映了明朝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的面貌,它们最有可能出自(    )

    A、《齐民要术》 B、《资治通鉴》 C、《本草纲目》 D、《天工开物》
  • 15. 如果给“拨云手指天心月,拔剑光寒倭寇胆”“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除荷虏一代英雄”两副对联加一个共同的横批,下列最恰当的是( )
    A、文化昌盛 B、民族英雄 C、祖国统一 D、民族交融
  • 16. 某博物馆计划推出中国古代商业的发展历程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将下列图片反映的内容按朝代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a《前门街市图》(局部,清)

    b北宋纸币铜版拓片

    c唐朝长安城平面图

    A、cba B、abc C、cab D、bac
  • 17. 台湾是“东南之锁钥,数省之屏障”,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下列史实中,与在台湾驱逐了荷兰殖民者相关的是( )
    A、孙权派卫温到达夷洲 B、隋炀帝三次派人赴流求 C、元朝设置澎湖巡检司 D、郑成功收复并经营台湾
  • 18. 历代中央政府都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将下列管理措施的序号与相关朝代前的字母连接,正确的一组是( )

    ①设置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管辖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

    ②在西藏地区设立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由宣政院直接管辖西藏的军民各项事务。

    ③1684年,设置台湾府,隶属福建省。加强了中央政府对台湾的管辖,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a清朝    b元朝    c唐朝

    A、①—b    ②—c    ③—a B、①—c    ②—b    ③—a C、①—c    ②—a    ③—b D、①—a    ②—b    ③—c
  • 19. 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确定了黑龙江、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1793年,清政府颁布《钦定藏内善后章程》29条,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央政府对西藏地方的管辖权。上述材料表明我国中央政府( )
    A、运用法律手段管辖边疆 B、努力发展睦邻友好关系 C、开始管辖西藏地区 D、开始管辖东北地区
  • 20. 从设置宣政院到在台湾建制,从郑成功驱逐荷兰殖民者到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从设置驻藏大臣到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如果给上述史实提炼一个主题,最为合理的是( )
    A、政治的成熟与创新 B、文明的碰撞与交流 C、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外交的冲突与危机

二、材料解析(本大题共4小题,21题8分,22题9分,23题8分,24题5分,共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诗是流传千古的中华文化瑰宝,是唐代文化最为光辉的成就。唐诗创作之繁荣,流派之众多,风格题材之丰富多样,皆表明中国古典诗歌的发展已达到完全成熟的阶段。宋代,随着商业的发展、城市的繁荣,能够歌唱的词受到市民欢迎,于是词成为宋代文学的主流形式和标志。明清时期文学主要成就突出表现于小说,其内容上呈现出世俗化、平民化的趋势,出现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通俗文学著作。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有《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聊斋志异》等。

    材料二

                                                                                                                                                                                  

    朝代

    人物

    成就

    地位

    南北朝

    祖冲之

    圆周率

    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比欧洲人早了近1000年

    隋朝

    李春

    赵州桥

    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比欧洲类似的桥早700多年

    北宋

    毕昇

    活字印刷术

    15世纪,欧洲才出现活字印刷,比我国晚约400年

    (1)、根据材料一分别写出唐代、宋代、明清时期文学的主要表现形式。
    (2)、根据材料二回答,中国古代科技在当时世界处于怎样的地位?
    (3)、试从文化政策方面分析明清时期中国科技落后的主要原因。
    (4)、你认为我国应如何做才能进一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科技差距?
  • 22. 中国古代历史是一部不断传播和更新中华文明的历史,中外文化不断交流相互借鉴。在历史的进程中,中国古代的对外政策也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国唐朝时期对外交往活跃,与亚洲及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誉,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材料三“永乐三年奉使西洋,迄今七次……”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材料四清朝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货物以通有无。”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一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的出现得益于当时哪一技术发明的应用?宋朝统治者为管理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专门设置了什么机构?
    (3)、根据材料三说出明朝对外交往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事件,依据材料三简要说明为什么它是“世界上公认的‘和平之旅’”?
    (4)、材料四中乾隆皇帝的话在当时演化成什么对外政策?分析该政策对当时社会发展产生的消极影响。
    (5)、以史为鉴,谈谈古代对外交流带给我们的启示。
  • 2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特点。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皇帝之下,有由三公九卿组成的中央政府(自此形成的三公九卿制度,对以后的历代封建王朝中央机构的设置,有着重要的影响)。三公(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互不相属、互相牵制。

    材料二:罢丞相不设,析中书省政要归六部,以尚书任天下事……而殿阁大学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权柄,学士鲜所参决。

    材料三:故宫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如图),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中,成为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1)、材料一中的“皇帝”是谁?“三公”除丞相外还有哪两“公”?
    (2)、材料二反映了我国哪一朝代官制的变化?“帝方自操权柄”是什么意思?
    (3)、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4)、以上材料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趋势是什么?
  • 24. 中国崛起之路,曲折而又艰辛,历史上的经验,值得借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历史上,中国至少曾有三次被公认为是地区最强大的国家。第一次是从公元前3世纪到公元3世纪。当时汉朝周边的一些国家开始进口汉朝的商品和技术——主要是丝绸、纸张、陶瓷等。7世纪唐朝的建立不仅宣布了中国的第二次崛起,而且巩固了中国在南方的力量,并通过陆路向四周扩展影响力。这种影响力还传播到了日本。中国不仅高度开放而且迎来了一个贸易和工业不断增长的时代。1368年,明朝建立,中国由此实现了第三次崛起。虽然这次与前两次相比有些逊色,中国强大的力量仍给这一地区留下了很深印象。

    ——王赓武《中国迎来第四次崛起》

    材料二:郑和船队所到之处,以礼待人,尊重当地风俗;公平贸易,并将海外的先进文化与科技带回国内,因而为中国赢得了信誉和友谊。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中国古代三次崛起体现出的共同特征。
    (2)、材料二中的“郑和船队”最远到达什么地方?
    (3)、你认为如何才能实现中国的第四次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