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36.0分)

  • 1.  《中国官制大辞典》对古代某选官制度的解释:“一种允许士人自愿向官府报名,经过分科考试,根据成绩选拔人才、分别任官的制度。”该制度指的是(    )
    A、世袭制 B、察举制 C、科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2.  “为了整合长江和黄河这两条大河孕育的经济版块,杨广用举世无双的大运河打通了中国的任督二脉,弥合了高原——山脉圈内长时间存在的南方和北方的裂痕。”材料反映了隋朝大运河在哪方面的作用(  )
    A、国家统一 B、对外交往 C、政治制度 D、经济交流
  • 3.  据记载,筒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骨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材料描述了筒车的好处是(  )                                 

    A、省力高效,利于灌溉 B、排水便捷,利于泄洪 C、省时省力,利于耕作 D、用法简单,利于开沟
  • 4.  下面材料共同说明了唐朝(  )                                  

    唐太宗:吸取隋朝迅速灭亡的教训,与民休息,励精图治,虚心纳谏

    武则天:劝农桑、薄赋税、息干戈、省力役

    唐玄宗前期:整顿吏治,任用贤才

    A、兴盛的原因 B、农业的发展 C、衰落的过程 D、割据的结果
  • 5.  请根据图片内容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  ) 

    A、多彩的文学成就 B、繁荣的经济发展 C、开放的社会风气 D、开放的对外政策
  • 6.  “叛乱把一个集权、富饶、稳定和辽阔的帝国搞成争斗不休、不安全和分裂的国家。”叛乱后,军方成为帝国生活的主要力量,人口大规模南迁,唐帝因丧失了领土和威信。这场“动乱”是指(  )
    A、七国之乱 B、大、小和卓叛乱 C、噶尔丹叛乱 D、安史之乱
  • 7.  历史史实是指客观发生的历史事实,历史观点是对历史史实的认识。以下选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
    A、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 B、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 C、641年,文成公主入藏 D、唐玄宗册封渤海国首领为渤海郡王
  • 8.  唐朝以宽广的胸怀,吸收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成就,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使得唐朝文化更加绚丽多彩。下列史事最能反映唐朝吸收外来文化的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文成公主入藏 C、玄奘西行 D、鉴真东渡
  • 9.  下图是有关民族政权并立存在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②④①③ C、④②③① D、②③④①
  • 10.  赵匡胤在位期间,大臣赵普针对“方镇太重,君弱臣强”的状况,提出“……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天下自安矣”。材料中赵普建议采取的举措共同目的是(  )
    A、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对军队的控制 C、加强边境管辖 D、加强对百官的管理
  • 11.  “市井经纪之家…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如耍闹去处,通晓不绝…”。材料反映的现象发生在(  )
    A、秦都咸阳 B、汉都长安 C、隋都长安 D、宋都东京
  • 12. “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危害之大。”宋太祖这一政治理念实施后产生的影响是(   )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使得军队战斗力增强

    ③士人更加受到尊重

    ④提高了官僚集团的整体素质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③④ D、②③
  • 13.  2023年热播电影《满江红》中全军复诵的“怒发冲冠,凭栏处……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这首词作者是一位杰出的抗金名将,收复了建康,取得了郾城大捷。他是(  )
    A、韩世忠 B、岳飞 C、文天祥 D、陆秀夫
  • 14.  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中国商船的踪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朝廷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机构加以管理。这一“机构”指的是(  )
    A、市舶司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广州十三行
  • 15. 北宋沈括《梦溪笔谈》中写道,“若只印三二张,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这里指的是(    )
    A、造纸术 B、活字印刷术 C、火药 D、指南针
  • 16.  《元史•地理志》总结道:“盖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这表明(  )
    A、元朝疆域与唐朝疆域范围相似 B、元朝在对边疆管理上更趋一体化 C、元朝赋役负担远远重于唐朝 D、元朝疆域辽阔,各地联系紧密
  • 17.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朱元璋立下这条祖训的目的是(  )
    A、继承前朝制度,维护政治稳定 B、分封诸子为王,以藩王代替丞相 C、将丞相之权分付与厂卫机构 D、防止朝臣专权,加强皇权,巩固统治
  • 18.  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写到:“在15世纪上半叶,在地球的东方,从波涛万顷的中国海面,直到非洲东海岸的辽阔海域,呈现出一幅中国人在海上称雄的图景。”其叙述的历史事件是(  )
    A、赤壁之战 B、澶州之战 C、淝水之战 D、郑和下西洋
  • 19.  《天工开物》记载了农业、手工业各生产部门的生产技术,包括谷物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盐、制糖、制陶、榨油、造纸、冶炼、兵器、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由此可知《天工开物》(  )
    A、奠定了中医治疗学的理论基础 B、堪称“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C、是一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 D、是明朝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 20.  童谣见证历史。明朝时,儿歌“倭倭来,不要慌,我有戚爷来抵挡”所赞颂的是(  )
    A、岳飞抗金 B、文天祥抗元 C、戚继光抗倭 D、马可•波罗来华
  • 21.  某博物馆计划推出清朝某专题展览,准备了多种资料,其中有如下所示三件文物。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清朝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 B、驻藏大臣的实权越来越小 C、驻藏大臣全权管理西藏政教事务 D、清朝政府只掌管西藏地方军务
  • 22.  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阶段及其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秦汉时期——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B、隋唐时期——早期国家的产生 C、宋元时期——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 23.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异彩纷呈,以其独特的意蕴与风格,成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下列人物与作品对应正确的是(  )
    A、作者:罗贯中 B、作者:曹雪芹 C、作者:施耐庵 D、作者:吴承恩
  • 24.  辽宁省博物馆“古代辽宁”展览生动地展示了这方土地上文明的起源、特色与历史的发展演变。为弘扬辽宁历史文化,某校组织同学进行参观,该馆按不同的历史时期展出相应的文物。如果按朝代顺序进行参观,那么同学们依次进入的展馆是(  ) 

    ①战国至隋唐时期 

    ②辽宋夏金时期 

    ③史前时期 

    ④夏商周时期 

    ⑤元明清时期

    A、①②③④⑤ B、①②⑤④③ C、③④①②⑤ D、④⑤①②③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4.0分)

  • 25.  古往今来,经济繁荣发展是社会进步的助推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靖康之乱”后大量北方人口南迁,不仅为南方带来了丰富的劳动力,还带来了北方先进的生产技术,为南方经济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此外,为应付连年增长的财政、军事需求,南宋朝廷极为重视南方的经济发展,推行一系列有益于经济发展的政策。这一时期,南方在农业、手工业、商业上都得到巨大发展,全面超越北方。从文献记载可知,南宋时期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主要集中于浙江、福建、江西和四川等地,《宋史》载,“犹席东南地产之饶,足以裕国”。 

    ——邹锦良、杨晓鹏《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及其现代思考》

    材料三:在农业技术、粮食产量等方面,明清农业较之前代的发展相对有限,但农作物品种的增加,多种经营方式的推广,则是比较突出的成就。自明朝中期起,高产作物玉米、番薯(地瓜)、马铃薯(土豆)自海外传入中国,它们不仅单位亩产量大,而且适应性强,不与五谷争地,旱地、山地等处皆可种植,因此得到广泛传播,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增长对土地造成的压力。烟草、花生等也大致于同时引进。明清时期,棉、麻、桑、茶、甘蔗、蔬菜、果木等的种植日益广泛,产品大量流入市场。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第二版)》

    材料四:《盛世滋生图》(局部) 

    (1)、 农业生产工具的革新,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推动经济发展。写出材料一中A所对应的农业生产工具名称。 
    (2)、 材料二内容体现了中国古代的哪一经济现象?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写出一点即可) 
    (3)、 根据材料三,概括指出明清时期农业生产的特点。(写出两点即可) 
    (4)、 材料反映了清朝哪一方面的发展?
  • 26.  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材料一:唐朝是我国历史上各民族之间的友好关系进一步加强的时期,也是统一多民族国家的重要发展阶段。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辽宋夏金元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裂变和重生】 

    材料三:

    虽胡人亦汉服,谓之汉官,执政者则曰南宰相、南枢密。重熙五年(1036年),辽兴宗亲临礼部贡院试进士。

    ——余靖《武溪集》卷18《契丹官仪》

    西夏

    元昊效仿唐宋制度,订立官制、军制和法律,并鼓励垦荒,发展农牧经济,还创制西夏文字。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金太祖模仿中原王朝制度,改革女真部落军政体制,颁布女真文字,发展生产,金承辽后,进士科目兼采唐宋之法而增损之。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材料四:元朝时候,边疆各族包括蒙古族,大量迁入中原和江南,同汉族等杂居相处。原先进入黄河流域的契丹、女真等族,经过长时间的共同生活,已同汉族没有什么区别。唐朝以来,不少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畏兀儿等族,长期杂居相处,互通婚姻,逐渐融合,形成一个新的民族。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材料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一部中国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汇聚成多元一体中华民族的历史。我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逐步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构建了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 

    ——《牢固树立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观,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 材料一体现出唐太宗时期与吐蕃友好往来的哪一历史事件?这反映了民族交往的哪一种方式?
    (2)、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什么历史现象? 
    (3)、 根据材料三,概括辽、西夏、金制度的共同点。
    (4)、 材料四中元朝形成的“新的民族”是什么民族? 
    (5)、 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知识,请举出一个清朝加强边疆治理的例子说明“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是不可分割的整体。”
  • 27.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唐朝中央行政机构 

    材料二:宋朝宰相办公的场所政事堂设在内廷,宰相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简称同平章事、平章事,在宰相之下设参知政事,初为副相,后来地位提高,宰相出缺时,可以代行宰相职权。又设审官院、三班院、审刑院等机构,进一步分割宰相权力。

    材料三:秦汉以来,地方行政区划一般是依据山川地形的自然界限或历史传统来确定,即所谓“山河形便”。从元朝开始,行省区划主要以中央军事控制为目的,不惜打破自然地理界限以及经济区域联系,人为地造成犬牙交错和以北制南的局面。 

    ——摘编自李治安《元代政治制度研究》

    材料四:明朝考试制度的变化 

                                     

    考试要求:

    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以《四书集注》为标准。

    考试答卷对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称为“八股文”。

    材料五:……年间,用兵西北两路,以内阁在太和门外,儤直(官吏执勤)者多虑漏泄事机,始设军需房于隆宗门内,选内阁中书之谨密者入直缮写,后名军机处。地近宫廷,便于宣召,……皆亲臣重臣,于是承旨出政皆在于此矣。 

    ——[清]赵翼《檐曝杂记》

    (1)、 材料一反映了唐朝的什么制度?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宋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3)、 根据材料三,概括元代设置行省区划的作用? 
    (4)、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分析材料四考试制度给社会带来的危害。(一点即可) 
    (5)、 根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指出,哪位皇帝设立了军机处?
    (6)、 综合上述五则材料得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基本趋势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