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及沉淀转化的本质3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图为Fe(OH)3Al(OH)3Cu(OH)2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MpH关系图(pM=lg[c(M)/(molL1)]c(M)105molL1可认为M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可求得Ksp(Fe(OH)3)=108.5 B、pH=4Al(OH)3的溶解度为10103molL1 C、浓度均为0.01molL1Al3+Fe3+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Al3+Cu2+混合溶液中c(Cu2+)=0.2molL1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 2. 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CaCO3(s)Ca2+(aq)+CO32(aq)[已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l=4.5×107Ka2=4.7×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c(Ca2+)=c(CO32)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保持不变 D、通过加Na2SO4溶液可实现CaCO3CaSO4的有效转化
  • 3. 锂辉石是锂的重要来源,其焙烧后的酸性浸出液中含有Fe3+Al3+Fe2+Mg2+杂质离子,可在0~14范围内调节pH对其净化(即相关离子浓度c<105molL1)。25时,lgcpH关系见下图(碱性过强时Fe(OH)3Fe(OH)2会部分溶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Mg2+可被净化的pH区间最大 B、加入适量H2O2 , 可进一步提升净化程度 C、净化的先后顺序:Mg2+Fe2+Fe3+Al3+ D、Ksp[Fe(OH)3]<Ksp[Fe(OH)2]<K[Al(OH)3]sp
  • 4. 四水合磷酸锌[Zn3(PO4)24H2O , 难溶于水]是一种性能优良的绿色环保防锈颜料。实验室以锌灰(含ZnZnOPbOCuOFeOFe2O3SiO2等)为原料制备Zn3(PO4)24H2O的流程如下: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滤渣Ⅰ的主要成分是PbSO4SiO2 B、“除铁”中,用试剂x凋节溶液的pH约5.1后加KMnO4的目的是将Fe2+氧化为Fe(OH)3 C、若试剂y选择ZnS将溶液中Cu2+转化为CuS除去,说明Ksp(CuS)>Ksp(ZnS) D、沉锌后的母液可回收利用的物质有K2SO4(NH4)2SO4
  • 5. 工业上用氨水作为沉淀剂去除酸性废水中的铅元素。除铅时,体系中含铅微粒的物质的量分数(d)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常温下,Kb(NH3H2O)=1.7×105Pb(OH)2难溶于水]。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6时,Pb2+与氨水反应生成Pb(OH)+ , 溶液中c(NH4+)c(NH3H2O)=1.7×103 B、pH=8时,c(OH)=2c(Pb2+)+c[Pb(OH)+]+c(H+) C、pH=10时,Pb(OH)2物质的量分数最大,除铅效果最好 D、pH=12时,Pb(OH)2转化为Pb(OH)3的离子方程式为Pb(OH)2+NH3H2O=Pb(OH)3+NH4+
  • 6. 已知25℃时,RSO4(s)+CO32(aq)RCO3(s)+SO42(aq)的平衡常数K=1.75×104Ksp(RCO3)=2.80×109 ,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c(CO32-)=c(SO42-)的混合液中滴加RCl2溶液,首先析出RSO4沉淀 B、将浓度均为3×104.5molL1RCl2Na2CO3溶液等体积混合后可得到RCO3沉淀 C、25℃时,RSO4Ksp约为4.9×105 D、相同温度下,RCO3在水中的Ksp大于在Na2CO3溶液中的Ksp
  • 7. 常温下,向25 mL0.12 mol/L 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浓度为2%的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该过程中加入氨水的体积V与溶液中lgc(H+)c(OH)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点时溶液迅速由浑浊变得澄清,且此时溶液中c(Ag+)与c(NH3)均约为2×10-3 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gNO3水解 B、b点溶液中:c(Ag+)+c[Ag(NH3)2+]<c(NO3-) C、由e点可知,反应Ag++2NH3[Ag(NH3)2]+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5 D、c~d段加入的氨水主要用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 8. 难溶物在水溶液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已知Ksp(CaSO4)=9.0×10-6 , Ksp(CaCO3)=2.8×10-9 , 离子浓度与物质常温下的溶解度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L1为CaSO4曲线,L2为CaCO3曲线 B、c1的数量级为10-4 , c2=3.0×10-3mol/L C、常温下L1溶解度:a>d,a>e D、降低温度a点可移动至c点
  • 9. 室温下,用0.100molL1的标准AgNO3溶液滴定20.00mL浓度相等的NaCl、NaBr和NaI的混合溶液,通过电位滴定法获得lgc(Ag+)与V(AgNO3)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忽略沉淀对离子的吸附作用。若溶液中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1时,认为该离子沉淀完全。Ksp(AgCl)1.8×1010Ksp(AgBr)5.4×1013Ksp(AgI)8.5×1017)。下列说法错误的

    A、a点溶液中有黄色沉淀生成 B、原溶液中NaCl、NaBr和NaI的浓度为0.0500mol·L1 C、当Br沉淀完全时,已经有部分Cl沉淀,故第二个突跃不明显 D、b点溶液中:c(NO3)>c(Na+)>c(Cl)>c(Br)>c(I)>c(Ag+)
  • 10. ROH是一元弱碱,难溶盐RA、RB的两饱和溶液中c(A-)或c(B- )随c(OH-)而变化,A-、B-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 K时c2(A- )与c(OH- )或c2(B- )与c(OH- )的关系如图所示,甲表示c2(A- )与c(OH- )关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RA饱和溶液在pH=6时,c(A- )≈1.73 ×10-5mol·L-1 B、RB的溶度积Ksp(RB)的数值为5×10-11 C、ROH的电离平衡常数Kb(ROH)的数值为2×10-6 D、当RB的饱和溶液pH=7时,c(R+ )+c(H+ )<c(B- )+c(OH-)
  • 11. T℃下,三种硫酸盐MSO4 , (M表示Pb2+或Ba2+或Sr2+)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已知pM=-lgc(M),p(SO42-)=-lgc(SO4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aSO4在任何条件下都不可能转化成PbSO4 B、X点和Z点分别是SrSO4和BaSO4的饱和溶液,对应的溶液中c(M)=c(SO42-) C、在ToC时,用0.01mol.L-1Na2SO4溶液滴定20mL浓度均是0.01mol.L-1的Ba(NO3)2和Sr(NO3)2的混合溶液,Sr2+先沉淀 D、ToC下,反应PbSO4(s)+Ba2+(aq)BaSO4(s)+Pb2+(aq)的平衡常数为102.4
  • 12. 取1.0L浓缩卤水(ClI浓度均为1.0×103molL1)进行实验:滴加一定量AgNO3溶液,产生黄色沉淀;继续滴加,产生白色沉淀。已知:Ksp(AgI)=8.5×1017Ksp(AgCl)=1.8×1010。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黄色沉淀是AgI , 白色沉淀是AgCl B、产生白色沉淀时,溶液中存在AgI(s)Ag+(aq)+I(aq) C、若起始时向卤水中滴加2滴(0.1mL)1.0×103molL1AgNO3 , 能产生沉淀 D、白色沉淀开始析出时,c(I-)>1.0×106molL1
  • 13. 常温下,向10 mL一定浓度的硝酸银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的氨水,反应过程中- 1gc(Ag+ )或-1gc([(Ag(NH3)2]+ )与加入氨水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常温下,Kpsp(AgOH)的数量级为10-8 B、原硝酸银溶液的浓度是0.1 mol·L-1 C、溶液m点c(NO3- )-c(Ag+)-c(NH4+ )=0.01 mol·L-1 D、溶液b点NH4+的浓度大于溶液m点的 NH4+浓度

二、多选题

  • 14. 已知CaF2是难溶于水、可溶于酸的盐。常温下,用盐酸调节CaF2浊液的pH,测得在不同pH条件下,体系中lgc(HF)c(H+)与-lgc(X)(X为Ca2+或F-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L1表示-lgc(F- )与lgc(HF)c(H+)的变化曲线 B、sp(CaF2 )的数量级为10-10 C、c点的溶液中: c(Cl-)<c(Ca2+) D、a、b、c三点的溶液中: 2c(Ca2+)=c(F- )+c(HF)
  • 15. 向某 Na2CO3NaHCO3 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某浓度的 BaCl2 溶液,测得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溶液中pH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c<b<a B、b点溶液中存在: 2c(Ba2+)+c(H+)+c(Na+)=3c(CO32-)+c(Cl-)+c(OH-) C、向b点溶液中加入NaOH可使b点溶液向c点溶液转化 D、滴加过程中溶液存在 c(H2CO3)c(HCO3-)>c(HCO3-)c(CO32-)
  • 16. 25 ℃ 时,AgCl的Ksp=1.8×10-10 , Ag2CO3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Ag2CO3Ksp为8.1×10-12 B、Ag2CO3(s)+2Cl(aq)   2AgCl(s)+CO32-(aq)的平衡常数K=2.5×108 C、向Ag2CO3的饱和溶液中加入K2CO3(s),可使c(CO32-)增大(由Y点到X点) D、向同浓度的KCl和K2CO3的混合溶液中滴入0.001 mol·L-1AgNO3溶液,CO32-先沉淀
  • 17. 向氯化铁溶液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溶液 震荡后静置一段时间.下列关于该体系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生成了氢氧化铁沉淀 B、溶液中不存在Fe3+ C、加入少量盐酸,则溶液中Fe3+浓度会减小 D、体系中存在着氢氧化铁的沉淀溶解平衡
  • 18.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电离、电解、电镀、电化学腐蚀都需要通电后才能实现 B、可用pH试纸测定新制氯水的pH C、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纯水在任何情况下都显中性 D、空气中,金属铝的表面会迅速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这是铝发生了吸氧腐蚀 E、向白色ZnS沉淀上滴加CuSO4溶液,沉淀变为黑色,说明Ksp(ZnS)>Ksp(CuS) F、在配制硫酸铁溶液时,为了防止发生水解,可以加入少量的稀盐酸
  • 19. 高铁酸钾 (K2FeO4) 是一种环保、高效、多功能饮用水处理剂,制备流程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K2FeO4 作水处理剂时,既能杀菌消毒又能净化水 B、反应Ⅰ中尾气可用 FeCl2 溶液吸收再利用 C、反应Ⅱ中氧化剂与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23 D、该条件下,物质的溶解性: Na2FeO4<K2FeO4
  • 20.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一定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将燃着的镁条迅速伸入集满CO2的集气瓶,剧烈反应,发光发热,瓶内产生大量白烟,瓶壁上有黑色颗粒

    CO2在一定条件下能支持燃烧

    B

    向NaCl、NaI的混合稀溶液中滴入少量稀AgNO3溶液,有黄色沉淀生成

    Ksp(AgCl)>Ksp(AgI)

    C

    室温下,向FeCl3溶液中滴加少量KI溶液,再滴加几滴淀粉溶液,溶液变蓝色

    Fe3+的氧化性比I2的强

    D

    将少量铁粉、5mL苯和1mL液溴混合后产生的气体通入AgNO3溶液中,产生淡黄色沉淀

    苯和液溴发生了取代反应

    A、A   B、B   C、C   D、D
  • 21. 常温下,向25 mL0.12 mol/LAgNO3溶液中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氨水,先出现沉淀,继续滴加沉淀溶解。该过程中加大氨水的体积V与溶液中lg[c(H+ )/c(OH- )]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e点对应的溶液迅速由浑浊变得澄清,且此时溶液中c(Ag+)与c(NH3)均约为2×10-3 mol/L。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a点对应溶液呈酸性的原因是AgNO3水解 B、b点对应溶液中:c(Ag+)+c{[Ag(NH32]+}> c(NO 3- C、cd段加人的氨水主要用于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D、由e点可知,反应Ag++2NH3 [Ag(NH32]+的平衡常数的数量级为105
  • 22. 已知一定温度下CuS的溶度积常数为4.0×10-36 , 现将0.1molCuSO4放入100mL1.0mol·L-1的Na2S溶液中,充分搅拌反应(不考虑溶液体积变化),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反应后溶液的pH比反应前溶液的pH小 B、反应后溶液中不存在Cu2、S2 C、反应后溶液中:c(Cu2)与c(S2)都约为2.0×10-18mol·L-1 D、Na2S溶液中:c(Na)>c(S2)>c(HS)>c(OH)>c(H)
  • 23. 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Ksp(AB2)<Ksp(CD),说明AB2的溶解度小于CD的溶解度 B、在ZnS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蒸馏水,ZnS的Ksp不变 C、已知Ksp(AgCl)>Ksp(AgI),则反应AgCl(s)+I(aq)=AgI(s)+Cl(aq)能够发生 D、在CaCO3的沉淀溶解平衡体系中加入稀盐酸,沉淀溶解平衡不移动

三、非选择题

  • 24. BaTiO3 是一种压电材料。以BaSO4为原料,采用下列路线可制备粉状BaTiO3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
    (2)、“焙烧”后固体产物有BaCl2、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浸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酸化”步骤应选用的酸是(填标号)。

    a.稀硫酸    b.浓硫酸    c.盐酸    d.磷酸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否可行? , 其原因是
    (5)、“沉淀”步骤中生成BaTiO(C2O4)2的化学方程式为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nCO2nCO=
  • 25. 自发热材料在生活中的应用日益广泛。某实验小组为探究“CaOAlH2O”体系的发热原理,在隔热装置中进行了下表中的五组实验,测得相应实验体系的温度升高值(ΔT)随时间(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实验编号

    反应物组成

    a

    0.20gCaO粉末

    5.0mLH2O

    b

    0.15gAl

    5.0mLH2O

    c

    0.15gAl

    5.0mL饱和石灰水

    d

    0.15gAl

    5.0mL石灰乳

    e

    0.15gAl

    0.20gCaO粉末

    5.0mLH2O

    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

    CaO(s)+H2O(l)=Ca(OH)2(s)ΔH1=65.17kJmol1

    Ca(OH)2(s)=Ca2+(aq)+2OH(aq)ΔH2=16.73kJmol1

    Al(s)+OH(aq)+3H2O(l)=[Al(OH)4](aq)+32H2(g)ΔH3=415.0kJmol1

    CaO(s)+2Al(s)+7H2O(l)=Ca2+(aq)+2[Al(OH)4](aq)+3H2(g)ΔH4=kJ·mol1

    (2)、温度为T时,Ksp[Ca(OH)2]=x , 则Ca(OH)2饱和溶液中c(OH)=(用含x的代数式表示)。
    (3)、实验a中,4minΔT基本不变,原因是
    (4)、实验b中,ΔT的变化说明Al粉与H2O在该条件下(填“反应”或“不反应”)。实验c中,前3minΔT有变化,其原因是3minΔT基本不变,其原因是微粒的量有限。
    (5)、下列说法不能解释实验d在10min内温度持续升高的是____(填标号)。
    A、反应②的发生促使反应①平衡右移 B、反应③的发生促使反应②平衡右移 C、气体的逸出促使反应③向右进行 D、温度升高导致反应速率加快
    (6)、归纳以上实验结果,根据实验e的特征,用文字简述其发热原理
  • 26. 钪(Sc)是一种稀土金属,钪及其化合物在宇航、电子、超导等方面有着广泛的用途。钛白粉中含有FeTiO2Sc2O3等多种成分,用酸化后的钛白废水富集钪,并回收氧化钪(Sc2O3)的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萃取”时Ti4+Fe2+Sc3+均进入有机相中,则在“洗涤”时加入H2O2的目的是
    (2)、“滤渣1”的主要成分是Sc(OH)3(写化学式)。
    (3)、在“调pH”时先加氨水调节pH=3 , 此时过滤所得滤渣主要成分是;再向滤液中加入氨水调pH=6 , 此时滤液中Sc3+的浓度为molL1;检验含Sc3+滤液中是否含Fe3+的试剂为(写化学式)。(已知:Ksp[Fe(OH)3]=2.6×1039Ksp[Sc(OH)3]=9.0×1031)。
    (4)、“沉钪”时用到草酸。已知草酸的Ka1=5.6×102Ka2=1.5×104;则在25pH=3的草酸溶液中c(C2O42)c(H2C2O4)=
    (5)、写出草酸钪在空气中“焙烧”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6)、钛白酸性废水中Sc3+含量10.020.0mgL1 , 该工艺日处理钛白酸性废水100.0m3 , 理论上能生产含80%氧化钪的产品最多kg(保留2位有效数字)。
  • 27. 以软锰矿(主要成分为MnO2 , 还含少量Fe、Si、Al、Ca、Mg等的氧化物)和硫铁矿(主要成分FeS2)为原料,两矿联合浸取可制备大颗粒的电池用Mn3O4

    (1)、浸取:将软锰矿与硫铁矿粉碎混合,用硫酸浸取。研究发现,酸浸时,FeS2和MnO2颗粒构成两个原电池反应,其原理如图所示(部分产物未标出)。

    ①若FeS2原电池中生成单质S,其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随硫铁矿的增加,锰的浸出率降低,可能的原因是

    (2)、除钙镁:向已除去Fe、Al、Si元素的MnSO4溶液中(pH约为5)加入NH4F溶液,将Ca2+、Mg2+转化为氟化物沉淀。则c(Mg2+)c(Ca2+) =。 [已知Ksp(MgF2)=5×10-11 , Ksp(CaF2)=5×10-9]
    (3)、氧化:将“沉淀”步骤所得含少量Mn2(OH)2SO4的Mn(OH)2固体滤出,洗净,加水打成浆,浆液边加热边持续通空气,制得Mn3O4

    ①写出由Mn(OH)2反应得到Mn3O4的化学方程式

    ②沉淀加热通空气过程中溶液pH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其中pH先基本不变后迅速下降的原因是

    ③所得产物中锰元素含量随通入空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当通空气时间超8小时,产物中锰元素含量减小的原因是

  • 28. K2Cr2O7是化学实验室中的一种重要分析试剂。工业上以铬铁矿[Fe(CrO2) 2 , 含Al、Si氧化物等杂质]为主要原料制备K2Cr2O7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焙烧”过程。将一定量铬铁矿与Na2CO3固体混合后在空气中焙烧,生成Na2CrO4和Fe2O3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转化”过程。如图为几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曲线。向酸化液中加入一定量KCl固体,并将溶液蒸发浓缩至有晶膜出现,降温时会析出大量K2Cr2O7晶体,试分析晶体析出的原理

    (3)、生产过程中产生的K2Cr2O7酸性废液可通过以下方法处理。

    ①钡盐沉淀法。先将K2Cr2O7酸性废液碱化处理,再加入BaCl2.废液需进行碱化处理的目的是。[已知:BaCrO4(s)Ba2+(aq)+ CrO42-(aq)     ΔH>0;Ksp(BaCrO4)=1.2×10-10]

    ②FeS还原法。在K2Cr2O7酸性废液中加入纳米FeS后,测得Cr(Ⅵ)和总铬去除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反应过程中还检测到Cr2S3沉淀。10 min后,Cr(Ⅵ)和总铬的去除率升高幅度变小的可能原因是

    (4)、测定K2Cr2O7产品纯度。称取产品2.500 g配成500 mL溶液,取25.00 mL于锥形瓶中,加10 mL 2 mol·L-1H2SO4和足量KI,放于暗处5 min (Cr2O72-+I-→I2+Cr3+)。然后加入100 mL水,加入3 mL淀粉溶液,用0.1200 mol·L-1Na2S2O3标准溶液滴定(I2+S2O32-→I-+S4O62-),消耗20.00 mLNa2S2O3标准溶液,则该样品的纯度为。(写出计算过程)
  • 29. 高铁酸钾(K2FeO4)是一种多功能的新型水处理剂。一种湿法制备高铁酸钾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①高铁酸钾热稳定性差

    ②在碱性环境中比酸性环境中相对稳定。

    回答以下问题:

    (1)、高铁酸钾(K2FeO4)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2)、滤渣1的主要成分为(写化学式)
    (3)、写出“常温氧化”过程的离子方程式
    (4)、氧化时控温20~25℃,温度不能高于25℃原因是
    (5)、实验测得氧化时间、氧化剂浓度与K2FeO4产率、纯度的实验数据分别如图1、图2所示,为了获取更高纯度的高铁酸钾,反应时间应控制在min,氧化剂浓度应控制在mol·L-1

    (6)、可用滴定分析法测定粗K2FeO4的纯度,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FeO42-+CrO2-+2H2O=CrO42-+Fe(OH)3↓+OH-

    ②2CrO42-+2H+=Cr2O72-+H2O

    Cr2O72-+6Fe2++14H+=2Cr3++6Fe3++7H2O

    现称取1.980 g粗高铁酸钾样品溶于适量氢氧化钾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的KCrO2 , 充分反应后过滤,将滤液加水配制成250 mL溶液。每次取25.00 mL,加入稀硫酸酸化,用0.1000 mol·L-1的(NH4)2Fe(SO4)2标准溶液滴定,三次滴定消耗标准溶液的平均体积为18.93 mL。则上述样品中高铁酸钾的质量分数为

    (7)、某工业废水含Mn2+(浓度为0.1mol·L-1),可用高铁酸钾氧化混凝去除。为避免形成Mn(OH)2降低去除率,控制体系pH<(常温下Ksp[Mn(OH)2]=1×10-13)。
  • 30. 碘化亚铜(CuI)可用作有机反应催化剂。某化学兴趣小组以黄铜矿(主要成分为CuFeS2 , 其中Cu的化合价为+2)为原料制备CuI的流程如下:

    已知:CuI是白色粉末,不溶于水,能与过量I继续反应:CuI(s)+I[CuI2] , 从而溶于KI溶液中。

    回答下列问题:

    (1)、“浸取”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该步骤使用的FeCl3溶液的浓度为560gL1 , 则其物质的量浓度为molL1(保留2位小数)。
    (2)、“滤渣处理”过程中发生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3)、“溶解”时,NO3被还原为NH4+ ,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4)、“转化”时生成CuI的离子方程式为 , 该步骤需要控制KI溶液的用量,其原因是
    (5)、用Na2SO3溶液洗涤沉淀的目的是
    (6)、已知:Ksp(CuBr)=6.2×109Ksp(CuI)=1.24×1012 , 取2.00gCuI放入锥形瓶中,加入100mLamolL1NaBr溶液,充分振荡后,测得溶液中c(I)=1.0×104molL1 , 则a约为(保留1位小数,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 31. 五氧化二钒常用于生产硫酸或石油精炼的催化剂。某化工厂从废钒催化剂中(含有K2SO4V2O5V2O4SiO2Fe2O3Al2O3等)回收V2O5K2SO4 , 既能避免环境污染,又能节约资源。回收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1:①"酸浸”时,V2O5V2O4先与稀硫酸反应分别生成VO2+VO2+

    ②有机萃取剂萃取VO2+的能力比萃取VO2+的能力强;

    NH4VO3微溶于冷水、易溶于热水、难溶于乙醇;

    ④溶液中VO2+VO3-可相互转化:VO2++H2OVO3-+2H+

    回答下列问题:

    (1)、滤渣2的成分主要有(填化学式)。
    (2)、“酸浸”时,FeSO4参与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萃取”和“反萃取”时,将发生R2(SO4)n()+2nHA()2RA()+nH2SO4()(其中R表示VO2+HA表示有机萃取剂)。

    ①“反萃取”操作加入的试剂是(填化学式)。

    ②假设“滤液2”中c(VO2+)=amolL-1 , “萃取”和“反萃取”每进行一次,VO2+萃取率为90%,5次操作后,“滤液2”中残留的c(VO2+)=molL-1【萃取率=×100%】。

    (4)、“氧化”过程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①“沉钒”时生成NH4VO3 , 通入NH3的作用是

    ②实验发现,温度超过80以后沉钒率下降,可能的原因是

  • 32. 磷矿是重要的化工矿物原料,贵州磷矿储量丰富。磷酸二氢钙[Ca(H2PO4)2]是一种磷肥。某工厂利用磷矿(含Ca、P、Fe、Mg、Si 等元素)进行综合生产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 Ksp[Fe(OH)3]=1×10-38 ,  Ksp[Mg(OH)2]= 1 ×10-11

    回答下列问题:

    (1)、为提高浸出效率,酸浸前要对磷矿石进行 (填一种处理方法),用离子方程式说明酸浸时通入O2的目的 , 滤渣 1的主要成分是
    (2)、当溶液中的离子浓度低于1×10-5mol·L-1时,可认为沉淀完全。若酸浸氧化后的溶液中c(Mg2+)=0.1 mol·L-1 , 则向该溶液加入NaOH使Fe(OH)3完全沉淀时pH范围为
    (3)、为使Ca3(PO4)2与H3PO4完全反应生成Ca(H2PO4)2 , 二者物质的量之比为
    (4)、经实验测试,石灰乳的用量对磷酸二氢钙的产率有一定影响。在磷矿粉用量50 g、硫酸质量分数为60%、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60℃条件下测试的结果如图所示,可知该条件下石灰乳的用量选择为宜,石灰乳用量过多导致磷酸二氢钙产率下降的原因可能是

    (5)、LiFePO4可用于制作锂电池,该物质可由FePO4、Li2CO3与H2C2O4在高温下反应制得,产物中有CO2生成,该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 33. As2O3在医药、电子等领域有重要应用。某含砷元素(As)的工业废水[砷主要以亚砷酸(H3AsO3)形式存在]通过如下流程转化为粗As2O3

    已知:Ⅰ. As2S3+ 6NaOH = Na3AsO3 + Na3AsS3+ 3H2O

    Ⅱ. As2S3(s) + 3S2-(aq) 2 AsS33 (aq)

    Ⅲ.砷酸(H3AsO4)在酸性条件下有强氧化性,能被SO2、氢碘酸等还原。

    (1)、As2S3中砷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沉砷”过程中FeS是否可以用过量的Na2S替换(填“是”或“否”);请从平衡移动的角度解释原因:
    (3)、向滤液Ⅱ中通入氧气进行“氧化脱硫”,写出脱硫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4)、用SO2“还原”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需检验还原后溶液中是否仍存在砷酸。则还需要的实验试剂有
    (5)、“还原”后加热溶液,H3AsO3分解为As2O3 , 同时结晶得到粗As2O3 , As2O3在不同温度和不同浓度硫酸中的溶解度(S)曲线如图所示。为了提高粗As2O3的沉淀率,“结晶”需要控制的具体条件是

    (6)、含砷废水也可采用另一种化学沉降法处理:向废水中先加入适量氧化剂,再加入生石灰调节pH,将砷元素转化为Ca3(AsO4)2沉淀。若沉降后上层清液中c(Ca2+)为2×10-3mol/L,则溶液中 AsO43 的浓度为mol/L。(已知Ksp[Ca3(AsO4)2]=8×10-19)
  • 34. 由难溶性磷酸锂渣(主要成分为Li3PO4)为原料制备电池级Li2CO3的流程如下:

    已知:①Li2CO3在不同温度下的溶解度: 0℃ 1.54g,20℃ 1.33g, 90℃ 0.78g。

    ②碳酸锂:水溶液煮沸时容易发生水解。

    (1)、溶解除磷。将一定量磷酸锂渣与CaCl2溶液、盐酸中的一种配成悬浊液,加入到三颈烧瓶中(装置如图),一段时间后,通过滴液漏斗缓慢滴加另一种溶液,充分反应,过滤,得到LiCl溶液。

    ①滴液漏斗中的液体是

    ②Li3PO4转化为LiCl和CaHPO4的离子方程式为

    (2)、除钙。通过离子交换法除去溶液中Ca2+。若要使后续得到的Li2CO3 中不含CaCO3(设沉淀后溶液中Li+浓度为0.1 mol·L-1),需控制除钙后溶液中c(Ca2+)≤。[Ksp(Li2CO3)=2.5×10-2 , Ksp(CaCO3)=2.8×10-9]
    (3)、制备Li2CO3。向除杂后的LiCl溶液中加入N235萃取剂(50%三辛癸烷基叔胺与50% ,异辛醇的混合液),边搅拌边向混合液中通CO2 , 过滤洗涤得到Li2CO3

    ①方法能制得Li2CO3的原因是

    ②检验滤渣是否洗涤完全的实验方法是

    (4)、若粗品碳酸锂中含少量难溶性杂质,为获得较高产率的纯Li2CO3 , 请补充完整实验 方案:向粗品Li2CO3中加水,按一定速率通入CO2 , 边通边搅拌,。(已知:①LiHCO3受热易分解;②实验过程中Li2CO3转化速率与时间的关系图如图所示。)

  • 35. 三元锂电池的正极材料中可含有大量的金属锂元素(Mn x Ni y O 1-y Mn x Ni y O 2),还含有铝、铝和有机等。、镍、钴材料、锰等的流程如下所示。

    (1)、灼烧的目的是
    (2)、酸浸时( LiCoO表示)发生反应的化学浸入后,Co 、Mn元素均以+2价形式存在。
    (3)、锰时,需先加入适量Mn 2 S 2 O 8 , 将部分Mn 2+氧化成 MnO4- ,沉睡时为生成2
    (4)、萃取和反萃取的过程表示为:Co 2 ++ 2(HA) 2 反萃取萃取 Co (HA 2 ) 2 +2H + , 反萃取时加入的物质X为(填化学式),请从化学平衡的角度说明所加物质的作用
    (5)、2.常温下,为使Ni 2+完全下降 , 溶液的pH值应大于大于(当c(Ni 2+ - 10-5mol / L 时完全下降, Ksp[Ni(OH)2]=1×10-15 )
    (6)、CoSO 4 ·7H 2 O受热时,剩余物质的质量随温度变化情况如图所示,物质B的化学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