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影响盐类水解程度的主要因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测定0.1mol·L-1Na2SO3溶液先升温再降温过程中的pH,数据如下。
时刻
①
②
③
④
温度/℃
25
30
40
25
pH
9.66
9.52
9.37
9.25
实验过程中,取①④时刻的溶液,加入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做对比试验,④产生白色沉淀多。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₂SO3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SO32-+H2O HSO-3+OH- B、④的pH与①不同,是由于SO32-浓度减小造成的 C、①→③的过程中,温度和浓度对水解平衡移动方向的影响一致 D、①与④的Kw值相等2.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 , 通过调节pH使和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与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和的浓度,单位为。已知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B、③为与的关系曲线 C、 D、3. 时,苯酚的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等的和溶液中, B、将浓度均为的和溶液加热,两种溶液的均变大 C、时,溶液与溶液混合,测得 , 则此时溶液中 D、时,的溶液中加少量固体,水的电离程度变小4. 下列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2CO3与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 B、CaCl2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C、Al2(SO4)3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D、4个实验中,溶液滴入后,试管中溶液pH均降低5. 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PO43– C、随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 D、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 , 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6. 用0.100 mol·L-1 AgNO3滴定50.0 mL 0.0500 mol·L-1 Cl-溶液的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有关描述错误的是A、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Ksp(AgCl)的数量级为10-10 B、曲线上各点的溶液满足关系式c(Ag+)·c(Cl-)=Ksp(AgCl) C、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400 mol·L-1 Cl- , 反应终点c移到a D、相同实验条件下,若改为0.0500 mol·L-1 Br- , 反应终点c向b方向移动7.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学习完温度对盐类水解的影响后,测定了0.1mol·L-1Na2CO3溶液的pH随温度的变化,结果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升温前溶液呈碱性的原因是:CO+2H2OH2CO3+2OH- B、常温下,0.1 mol·L-1Na2CO3溶液中:c(Na+)>2c(CO)+c(HCO) C、温度升高,Na2CO3水解程度增大,溶液pH增大,故图1实验数据一定不符合题意 D、降低温度,Na2CO3水解平衡移动和水的电离平衡移动对溶液pH的影响一致8. 粉煤灰含有50.19%的Al2O3、37.29%的SiO2 , 其余为Fe2O3、CaO等。粉煤灰“一步酸溶法”生产氧化铝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滤渣”的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硅 B、“树脂净化”的目的是将Al3+与Fe3+、Ca2+分离 C、“蒸发结晶”前应向氯化铝溶液中加入盐酸 D、循环使用X既降低成本,又防止污染环境9. 溶于一定量水中,溶液呈浅棕黄色(a)。加入少量浓黄色加深(b)。已知:(黄色);浓度较小时(用表示)几乎无色,取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对现象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测溶液a的 , 证明发生了水解 B、加入浓HCl,H+与Cl-对溶液颜色变化、Fe3+浓度大小的影响是一致的 C、向b中加入后,黄色褪去,说明能抑制水解 D、将溶液a滴入沸水中,加热,检测有丁达尔效应,说明加热能促进水解10. 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中和滴定时,滴定管用所盛装的溶液润洗2~3次 B、配制FeCl3溶液时,将FeCl3固体加入适量蒸馏水中,搅拌使其完全溶解 C、向容量瓶转移液体时,用于引流的玻璃棒接触容量瓶内壁刻度线以下 D、蒸馏完毕后,先停止加热,待装置冷却后,停止通水,再拆卸蒸馏装置11. 实验测得 10 mL 0. 50 mol•L -1NH4Cl溶液、10 mL 0. 50 mol•L -1CH3COONa溶液的pH分别随温度与稀释加水量的变化如图所示。已知25℃时CH3COOH和NH3•H2O的电离常数均为1. 8×10-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加水稀释初期两种盐的水解率变化程度比稀释后期大 B、图中虚线表示pH随加水量的变化,实线表示pH随温度的变化 C、将NH4Cl溶液加水稀释至浓度 mol・L-1溶液pH变化值小于lgx D、将稀释相同倍数的NH4Cl与CH3COONa溶液混合,混合液中 c(CH3COO-)= c(NH )12. 常温下,向0.01 mol∙L-1的一元酸HX溶液中通入氨气,此过程混合溶液中 与pH之间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的体积变化)。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pH=7时,溶液中c( )= mol∙L-1 B、常温下,K(HX)≈1×10- 5 C、当溶液为碱性时,c(X- )<c(HX) D、混合溶液中不可能在:c(X-)>c( )>c(H+)>c(OH-)13. 25℃时,向20. 00 mL 0.1 mol/L H2X溶液中滴入0.1 mo1/L NaOH溶液,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水(OH-) 的负对数[一lgc水(OH-)]即pOH水-与所加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的电离程度:M>P B、图中P点至Q点对应溶液中 逐渐增大 C、N点和Q点溶液的pH相同 D、P点溶液中1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苯萃取溴水中的Br2 , 分液时先从分液漏斗下口放出水层,再从上口倒出有机层 B、欲除去H2S气体中混有的HCl,可将混合气体通入饱和Na2S溶液 C、乙酸乙酯制备实验中,要将导管插入饱和碳酸钠溶液底部以利于充分吸收乙酸和乙醇 D、用pH试纸分别测量等物质的量浓度的NaCN和NaClO溶液的pH,可比较HCN和HClO的酸性强弱15. 将浓度均为0.1mol∙L-1的下列溶液稀释10倍,其中pH增大的是( )A、HNO3 B、NaOH C、KI D、NaHCO316. 用绿矾(FeSO4∙7H2O)配制FeSO4溶液, 常加入稀硫酸和( )A、锌粉 B、铁粉 C、硫酸铁 D、盐酸17.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mol硝基(-NO2)与46g二氧化氮(NO2)所含的电子数均为23NA B、0.1mol/L(NH4)2SO4溶液与0.2 mol/LNH4Cl溶液中的NH4+数目相同 C、标准状况下,2.24L三氯甲烷中含碳氯共价键的数目为0.3NA D、向FeI2溶液中通入适量Cl2 , 当有1 mol Fe2+被氧化时,转移的电子数为NA18. 下列根据实验操作、现象及结论均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A
将石蜡油催化分解产生的气体通入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
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该气体为乙烯
B
向NaAlO2溶液中持续通入气体Y
先出现 白色沉淀,最终沉淀又溶解
Y可能是CO2气体
C
向等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CuCl2、FeCl3溶液
加FeCl3溶液的H2O2产生气泡较快
Fe3+对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较好
D
取CH3OONa溶液于试管中并加入几滴酚酞,再加热
溶液红色加深
CH3COONa溶液显碱性且存在水解平衡
A、A B、B C、C D、D19. 下列关于物质结构和元素性质说法正确的是( )A、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是共价化合物 B、乙醇可与水以任意比例混溶,是因为与水形成氢键 C、IA族与VIIA族元素原子之间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D、同主族元素的简单阴离子还原性越强,水解程度越大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若消耗标准状况下11.2 L H2 , 则转移电子数为6.02×1023 B、常温下,将稀CH3COONa溶液加水稀释后,n(H+)﹒n(OH-)不变 C、合成氨生产中将NH3液化分离,可加快正反应速率,提高H2的转化率 D、反应2NaCl(s)=2Na(s)+Cl2(g)的ΔH<0,ΔS>021. 25℃时,将amol/L、pH=m的一元酸HX溶液与bmol/L、pH=n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a=b,则HX一定是弱酸 B、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X-)>c(OH-)>c(H+) C、若a=b,则m+n<14 D、若a=2b,则反应后溶液中一定存在2c(OH-)=c(HX)+2c(H+)2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活化分子间的碰撞一定是有效碰撞 B、其他条件相同时,增大反应物浓度,反应物中活化分子的百分数增加 C、焓变和熵变都与反应的自发性有关,它们都能独立地作为自发性的判据 D、常温下,FeCl3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c (H+)一定大于1×10﹣7mol/L23.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镀锌铁制品镀层受损后,铁制品比受损前更容易生锈 B、2NaHCO3(s)=Na2CO3(s)+CO2(g)+H2O(l)室温下不能自发进行,说明该反应的△H<0 C、加热0.1 mol•L﹣1CH3COONa 溶液,CH3COO﹣的水解程度和溶液的pH均增大 D、N2(g)+3H2(g)⇌2NH3(g)△H<0,其他条件不变时升高温度,反应速率v(H2 )和H2的平衡转化率均增大二、多选题
-
24. 25℃时,某混合溶液中 ,1gc( CH3COOH)、1gc(CH3COO-)、lgc(H+)和1gc(OH-)随pH变化的关系如下图所示。Ka为CH3COOH的电离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O点时, B、N点时, C、该体系中, D、pH由7到14的变化过程中, CH3COO-的水解程度始终增大25. 下列对有关实验现象的解释或所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
解释或结论
A
向2mL 0.1mol·L-1Na2S溶液中滴加0.1mol·L-1Zn SO4溶液至不再有沉淀产生,再滴加几滴0.1mol·L-1CuSO4溶液
先产生白色沉淀,又出现黑色沉淀
Ksp (ZnS) >Ksp(CuS)
B
将少量铜粉加入稀硫酸中,无明显现象,再加入硝酸铁溶液
铜粉溶解
Fe3+与铜粉反应
C
将25℃0.1mol·L-1的Na2SO3溶液加热到40℃,用传感器监测溶液pH变化
溶液的pH逐渐减小
温度升高,SO的水解增大程度大于水的电离增大程度
D
取2mL某卤代烃样品于试管中,加入5mL 20%KOH溶液并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加入足量稀硝酸再滴加AgNO3溶液
产生白色沉淀
该卤代烃中含有氯元素
A、A B、B C、C D、D26. 下列实验能达到预期目的是 ( )编号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A
向含有酚酞的溶液中加入少量固体,溶液红色变浅
证明溶液中存在水解平衡
B
向35%溶液中滴加3-4滴2%的溶液,再向其中加入0.5乙醛
检验醛基
C
等体积的和两种酸分别与足量的铁反应,排水法收集气体,放出的氢气多且反应速率快
证明酸性比弱
D
向100.2溶液中滴2滴0.1溶液,产生白色沉淀后,再滴加2滴0.1溶液,又生成红褐色沉淀
证明在相同温度下:
A、A B、B C、C D、D三、非选择题
-
27. 醋酸钠是一种常用的防腐剂和缓冲剂。(1)、配制溶液,需要称量醋酸钠晶体( , )的质量为。实验需要的仪器有天平、药匙、玻璃棒、量筒、(从下列图中选择,写出名称)。(2)、某小组探究外界因素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甲同学设计实验方案如下(表中溶液浓度均为):
i.实验和(填序号),探究加水稀释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ii.实验1和3,探究加入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iii.实验1和4,探究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
序号
温度
1
25℃
40.0
0
0
2
25℃
4.0
0
36.0
3
25℃
20.0
10.0
4
40℃
40.0
0
0
①根据甲同学的实验方案,补充数据:。
②实验测得 , 该结果不足以证明加入促进了的水解。根据(填一种微粒的化学式)的浓度增大可以说明加入能促进的水解。
③已知水解为吸热反应,甲同学预测 , 但实验结果为。实验结果与预测不一致的原因是。
(3)、小组通过测定不同温度下的水解常数确定温度对水解程度的影响。查阅资料: , 为溶液起始浓度。
试剂:溶液、盐酸、计。
实验:测定40℃下水解常数 , 完成下表中序号7的实验。
序号
实验
记录的数据
5
取溶液,用盐酸滴定至终点
消耗盐酸体积为
6
测40℃纯水的
7
在50℃和60℃下重复上述实验。
数据处理:40℃,(用含、、的计算式表示)
实验结论: , 温度升高,促进水解。
28. Ti在工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有重要用途,以钛铁矿石(FeTiO3 , 含Fe2O3、Al2O3、SiO2等杂质)为原料制备Ti的流程如下:已知:
金属离子
Fe3+
Fe2+
开始沉淀时(c=0.01 mol·L-1)的pH
2.2
7.5
回答下列问题:
(1)、碱浸液中含有的金属元素是。(2)、酸浸时需加热的目的是 , 酸浸产生TiO2+的离子方程式为。(3)、加NaOH溶液调至a=时,溶液中的杂质离子沉淀完全。(4)、实验时当加入V Lc mol/L H2O2溶液恰好能将酸浸后溶液中的还原性离子全部氧化,则akg钛矿石理论是可制得钛kg(过程中铁、钛无损失),“氧化”中可替代H2O2的物质是。(5)、制取TiO2·xH2O需加入大量水并加热,其目的是 (结合方程式说明)。(6)、为将碱浸液中所含金属化合物转化为金属氧化物,下列试剂必须用到的是____(按试剂使用先后顺序选填试剂标号)。A、氨水 B、氢氧化钠 C、硫酸 D、醋酸29. CuCl2是常见的化学试剂,某学习小组利用废铜屑“湿法”制备CuCl2·2H2O。氯化铜在不同温度下结晶形成的结晶水合物
温度
以下
以上
结晶水合物
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的名称为 , 溶液的作用是。(2)、“湿法”制备的离子方程式为 , 实验中,的实际用量要大于理论用量,原因是。(3)、为得到纯净的晶体,反应完全后要进行的操作是:除去其他可能的金属离子后,过滤,向滤液中持续通入气体,加热蒸发浓缩, , 过滤,洗涤,低温干燥。其中,持续通入的作用是。(4)、用“间接碘量法”测定废铜屑的利用率。取所得试样溶于水配成 , 取出 , 向其中加入过量固体,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滴入几滴淀粉溶液作指示剂,用标准溶液滴定,到达滴定终点时,消耗标准溶液。(涉及到的反应为: , )①滴定终点的判断:当滴入最后一滴标准液,溶液恰好(填颜色变化),且半分钟不再发生变化。
②废铜屑中铜的百分含量为。
(5)、查阅资料: , 等量黄色与蓝色混合呈绿色。设计实验证明溶液中存在上述平衡;取少量蓝色稀溶液于试管中,。30. 某实验科研小组研制了一种从废旧的含镍催化剂( 主要成分为NiO,另含Fe2O3、CaO、CuO、BaO等)回收镍的新工艺。工艺流程如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浸出渣主要成分为CaSO4↓·2H2O和两种物质。(2)、右图表示镍的浸出率与温度的关系,当浸出温度高于70℃时,镍的浸出率降低,浸出渣中Ni(OH)2含量增大,其原因是。(3)、工艺流程中的“副产品”为(填化学式)。(4)、已知有关氢氧化物开始沉淀和沉淀完全的pH 如下表:氢氧化物
Fe(OH)3
Fe(OH)2
Ni(OH)2
开始沉淀的pH
1.5
6.5
7.7
沉淀完全的pH
3.7
9.7
9.2
操作B是为了除去滤液中的铁元素,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向操作A所得的滤液中加入NaOH溶液,调节溶液pH为3.7~7.7,静置,过滤。请对该实验方案是否正确进行判断并做出评价: (若原方案正确,请说明理由;若原方案错误,请加以改正)。
(5)、操作C是为了除去溶液中的Ca2+ , 若控制溶液中F-浓度为3×10-3 mol·L-1 , 则溶液中 =。(常温时,Ksp(CaF2)=2.7×10-11)(6)、电解产生2NiOOH·H2O的原理分两步:①碱性条件下Cl-在阳极被氧化为ClO-;生产1mol ClO- , 消耗OH-mol。
②Ni2+被ClO-氧化产生2NiOOH·H2O沉淀。则该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1. 利用硫酸渣(主要含Fe2O3、SiO2、Al2O3、MgO等杂质)制备氧化铁的工艺流程如下:(1)、“酸浸”中硫酸要适当过量,目的是。(2)、“还原”是将Fe3+转化为Fe2+ , 同时FeS2被氧化为SO4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为测定“酸浸”步骤后溶液中Fe3+的量以控制加入FeS2的量。实验步骤为:准确量取一定体积的酸浸后的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入HCl、稍过量SnCl2 , 再加HgCl2除去过量的SnCl2 , 以二苯胺磺酸钠为指示剂,用K2Cr2O7标准溶液滴定。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下:2Fe3++Sn2++6Cl-=2Fe2++SnCl62-
Sn2++4Cl-+2HgCl2=SnCl62-+Hg2Cl2↓
6Fe2++Cr2O72-+14H+=6Fe3++2Cr3++7H2O
滴定时,K2Cr2O7标准溶液应盛放在滴定管中 (填“酸式”、“碱式”);若不加HgCl2 , 则测定的Fe3+量 (填“偏高”、“偏低”或“不变”)。
(4)、①可选用 (填试剂)检验滤液中含有Fe3+。产生Fe3+的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②已知部分阳离子以氢氧化物形式沉淀时溶液的pH见下表:
实验可选用的试剂有:稀硝酸、Ba(NO3)2溶液、酸性KMnO4溶液、NaOH溶液,要求制备过程中不产生有毒气体。请完成由“过滤”后的溶液模拟制备氧化铁的实验步骤:
a.氧化:。
b.沉淀:。
c.分离,洗涤。
d.烘干,研磨。
32. 某化学兴趣小组为验证SO2的还原性,特邀你参与以下探究活动。(1)、I.理论预测该兴趣小组实验实施前进行了充分的讨论交流,确定选择SO2和FeCl3溶液的反应来探究,并预测将SO2通入FeCl3溶液中的现象。小组同学想听听你的分析,你认为可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 你预测的理论依据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II.实验探究配制1mol/LFeCl3溶液(未用盐酸酸化)
①下面是小组四位同学在配制溶液时的“转移”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②测溶液的pH得知溶液呈酸性,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3)、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观察到溶液由棕黄色变为红棕色,并没有观察到预期的现象。将反应后的溶液放置12小时后又出现了预期的结果。查阅资料得知[Fe(HSO3)]2+为红棕色,生成[Fe(HSO3)]2+的反应为可逆反应。请你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将SO2通入FeCl3溶液至饱和时观察到的现象:。
(4)、为了探究如何缩短红棕色变为预期颜色的时间,小组继续探究:另取少量FeCl3溶液,再通入SO2溶液变为红棕色,加浓HCl酸化,几分钟后变为预期颜色。请你推测小组在实验方案设计中“加浓HCl酸化”的目的是:。
(5)、III.感悟与分享通过探究,小组同学深受启发、感悟良多。比如,有同学认为“实验才是化学的最高法庭”。请写出一种你的感悟与同学分享:。
33. 某小组同学探究盐对平衡体系的影响。(1)、实验Ⅰ:探究对和平衡体系的影响将等体积、低浓度的溶液(已用稀盐酸酸化)和溶液混合,静置至体系达平衡,得红色溶液a。各取溶液a放入3支比色皿中,分别滴加不同浓度的溶液,并测定各溶液的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结果如图所示。
已知:①溶液的透光率与溶液颜色深浅有关,颜色深,透光率低。
②在水溶液中由于水解而显黄色;溶液中存在(黄色)。
稀盐酸酸化溶液的目的是。采用浓度较低的溶液制备和平衡体系,是为了避免(填离子符号)的颜色对实验干扰。
(2)、从实验结果来看,溶液确实对和平衡体系有影响,且随着浓度增大,平衡向(填“正”或“逆”)反应方向移动。(3)、实验Ⅱ:探究盐对和平衡体系产生影响的原因同学查阅相关资料,认为可能的原因有:
原因1:溶液中的离子会受到周围带有异性电荷离子的屏蔽,使该离子的有效浓度降低,这种影响称为盐效应。溶液的加入使和平衡状态因盐效应而发生变化。
原因2:溶液中存在副反应 , 离子浓度发生变化,导致和平衡状态发生变化。
基于以上分析,该组同学取等体积的溶液a,分别加入等物质的量的不同种类的盐晶体(忽略溶液体积变化),观察颜色变化,结果如下表。
序号
加入少量盐
溶液颜色
1
无
红色
2
变浅
3
略变浅
4
变浅程度较大
①上述实验可证明盐效应影响了和平衡体系的是(填字母序号)。
a、1和2 b、1和3 c、1和4
②选择实验(填序号)可得出结论:的盐效应弱于的盐效应。简述选择实验的理由及获得结论的依据:。
(4)、取等体积的溶液a继续进行实验,结果如下表。序号
加入溶液
溶液颜色
5
浓盐酸
明显变浅,溶液偏黄
6
去离子水
略变浅
上述实验可证明副反应影响了和平衡体系,结合实验现象及化学用语分析副反应对和平衡体系有影响的原因:。
(5)、拓展应用:盐效应对多种平衡体系有影响。在不同浓度溶液中的溶解度数据如下表:
0
0.01
0.02
0.04
0.10
0.20
溶解度
4.5
0.48
0.42
0.39
0.48
0.69
分析在范围内,溶解度发生变化的原因:。
34. 按要求完成下列各空:(1)、25℃时,pH=2的盐酸L与pH=10的NaOH溶液L混合,所得溶液pH=4,则。(2)、25℃时,在等体积的①pH=1的溶液、②的溶液、③pH=10的溶液、④pH=5的溶液中,发生电离的水的物质的量之比是。(3)、相等的①溶液、②溶液、③溶液、④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填写序号)(4)、向溶液中加入足量固体,当溶液中时,此时溶液中。[已知 , ]35. “84”消毒液和医用酒精都是重要的消毒剂。某实验小组同学围绕“‘84’消毒液能否与医用酒精混合使用”这一问题请行了如表探究。序号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Ⅰ
取20mL“84”消毒液和40mL医用酒精混合均匀,并测量溶液温度变化
溶液温度由20℃升高至23℃,产生大量气泡,略有刺激性气味,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84”消毒液可由氯气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为了防止消毒液在存储过程中失效,通常要在“84”消毒液中残余一定量的NaOH,请运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NaOH的作用。(2)、根据实验Ⅰ,甲同学得出两个结论:结论一:“84”消毒液能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二者不能混合使用。
结论二: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乙同学认为要得出结论二还需补充两个实验,请简要写出实验方案。
实验Ⅱ:;
实验Ⅲ:。
(3)、经查阅资料可知,实验Ⅰ中产生气体的主要成分为乙醛(化学式CH3CHO,沸点为20.8℃、有刺激性气味、有毒)。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