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盐类水解的原理3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1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列实验中,均产生白色沉淀。

    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Na2CO3与NaHCO3溶液中所含微粒种类相同 B、CaCl2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C、Al2(SO4)3能促进Na2CO3、NaHCO3水解 D、4个实验中,溶液滴入后,试管中溶液pH均降低
  • 2. 鸟嘌呤( G )是一种有机弱碱,可与盐酸反应生成盐酸盐(用 GHCl 表示)。已知 GHCl 水溶液呈酸性,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001mol/LGHCl 水溶液的 pH=3 B、0.001mol/LGHCl 水溶液加水稀释, pH 升高 C、GHCl 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 GHCl=G+HCl D、GHCl 水溶液中: c(OH-)+c(Cl-)=c(GH+)+c(G)
  • 3. HA是一元弱酸,难溶盐MA的饱和溶液中 c(M+)c(H+) 而变化, M+ 不发生水解。实验发现,298K时 c2M+)c2H+)线 ,如下图中实线所示。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溶液pH = 4 时. c(M+)<3.0×104molL1 B、MA 的溶度积 K(MA)=5.0×108 C、溶液 pH = 7 时, c(M+)+c(H+)=c(A)+c(OH) D、HA 的电离常数 Ka(HA)2.0×104
  • 4. LiH2PO4是制备电池的重要原料。室温下,LiH2PO4溶液的pH随c初始(H2PO4)的变化如图1所示,H3PO4溶液中H2PO4的分布分数δ随pH的变化如图2所示,[ δ=cH2PO4cP ]下列有关LiH2PO4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溶液中存在3个平衡 B、含P元素的粒子有H2PO4、HPO42–、PO43– C、c初始(H2PO4)增大,溶液的pH明显变小 D、用浓度大于1 mol·L-1的H3PO4溶液溶解Li2CO3 , 当pH达到4.66时,H3PO4几乎全部转化为LiH2PO4
  • 5. 氯化铵溶液中放入镁粉能放出H2和NH3 ,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金属镁能把NH3置换出来 B、镁具有强还原性,NH4+具有氧化性,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C、因为NH4+水解溶液显酸性,Mg与H+反应放出H2 , 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 D、因为Mg与H2O反应,生成Mg(OH)2与NH4Cl反应
  • 6. 将0.1mol/L的醋酸钠溶液20mL与0.1mol/L盐酸10mL混合后,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有关微粒的浓度关系错误的是(   )
    A、c(Na+)>c(Cl-)>c(H+)>c(OH-) B、c(Ac-)>c(Cl-)>c(HAc)>c(H+) C、c(Na+)>c(Ac-)+c(Cl-) D、c(Na+)+c(H+)=c(Ac-)+c(Cl-)+c(OH-)
  • 7. 25℃时,向25mL0.1mol·L-1邻苯二甲酸(H2A)溶液中加入KOH固体,混合溶液的pH随-lgc(HA-)以及-lgc(A2-)的关系如图所示(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和邻苯二甲酸的挥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邻苯二甲酸的Ka1约为1.0×10-3 B、b点有关微粒浓度大小关系为(HA-)>c(A2-)>c(H2A) C、从b点到e点,水电离产生的c(H+)先增大后减小 D、c点c(K+)>3c(A2-)
  • 8. 25C ,  向 0.1molL1HAc 溶液中滴入等浓度的 NaOH 溶液, 下列判断一定正确的是(   )
    A、若最终溶液含等摩尔 HAc 和 NaAc ,  则 c(Ac)c(HAc)=2c(H+)2c(OH) B、若 NaOH 溶液过量, 则 c(Na+)c(Ac)c(OH)c(H+) C、若 NaOH 溶液不足量, 则 NaOH 溶液加入越少水的电离程度越大 D、若恰好完全反应, 则 c(HAc)c(OH)
  • 9. 25℃时,改变0.1mol·L-1弱酸RCOOH溶液的pH,溶液中RCOOH分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RCOOH)[δ(RCOOH)=c(RCOOH)c(RCOOH)+c(RCOO-)]也随之改变。甲酸(HCOOH)与丙酸(CH3CH2COOH)溶液中δ(RCOOH)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丙酸的电离常数数量级为10-5 B、等浓度的HCOONa和CH3CH2COONa两种溶液的pH比较:前者>后者 C、水的电离程度:M点<N点 D、将0.1mol·L-1的HCOOH溶液与0.1mol·L-1的HCOONa溶液等体积混合,所得溶液中:c(HCOO-)>c(Na+)>c(HCOOH)>c(H+)>c(OH-)
  • 10. 常温下,向10 mL0.1 mol·L-1丙烯酸(CH2=CHCOOH)溶液中滴加0.1 mol·L-1 NaOH溶液,溶液的酸度(AG)与NaOH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AG=lg c(H+)c(OH) , 电离度=x 100%。

    若忽略溶液混合时的体积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点对应的溶液中:c( Na+) >c(CH2=CHCOO-) >c(H+) >c(OH-) B、d点对应的溶液中:c(OH-) =c(H+) +c(CH2=CHCOO-) +c( CH2=CHCOOH) C、0.1 mol·L-1 CH2=CHCOOH溶液中丙烯酸的电离度近似等于10% D、若AG=0时V=x,则丙烯酸的电离常数为Ka=x10x×10-7
  • 11. 向100mL 0.1mol·L-1K2CO3溶液中缓慢滴加100mL 0.2mol·L-1盐酸,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的量随加入盐酸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H+和OH-未画出),已知:碳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1=4.31×10-7 , Ka2=5.60×10-11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滴加至A点时,c(K+)>4c(HCO3-) B、滴加至B点时,c(HCO3-)c(H2CO3)7.7×103 C、滴加至C点时,c(C1-)<c(HCO3-)<2c(CO32-) D、滴加至D点时,溶液的pH<7
  • 12. 向盛有1mol/LNH4Cl溶液的烧杯中,加入少量氨水,再加入过量Mg粉,有大量气泡产生。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烧杯口,试纸变蓝。溶液的pH随时间的变化如图。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随着反应的进行,c(NH4+)降低 B、产生的气体是混合物 C、pH=9时,溶液中c(NH4+)+2c(Mg2+)<c(Cl-) D、溶液的pH升高可能是Mg与NH4+H2O反应的结果
  • 1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表示正确的是(   )
    A、硬脂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C17H35COOH+C2H518OHΔC17H35CO18OC2H5+H2O B、用乙烯制备二氯乙烷:CH2=CH2+Cl2→CH3CHCl2 C、KHSO4熔融状态下电离:KHSO4=K++H++SO42 D、HCO3水解:HCO3+H2OCO32+H3O+
  • 14. 某小组进行以下探究。实验①:Mg条与盐酸-KCl溶液(pH=3.08)反应;实验②:Mg条与0.001 molL1 FeCl3溶液(pH=3.08)反应。两个实验所用的Mg条(打磨过)足量且表面积相同。测得溶液p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过程中均观察到有无色气体产生,实验②中没有检测到Fe2+和Fe。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无色气体为H2 B、0~200秒,实验②产生氢气的速率比实验①慢 C、实验①②中pH发生突变与Mg和水的反应有关 D、400秒时,c(Mg2+):实验②>实验①
  • 15. 水溶液呈碱性的盐是
    A、KI B、Fe2(SO4)3 C、CH3COONa D、Ba(OH)2
  • 16. 室温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含等物质的量的HCNNaCN的溶液呈碱性,可知c(CN)>c(Na+) B、c(NH4+)的溶液:①NH4Al(SO4)2  ②NH4Cl  ③NH3H2O  ④CH3COONH4 , 物质的量浓度最大的是④ C、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存在c(CH3COOH)+c(CH3COO-)=c(Cl-) D、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氨水和盐酸充分混合,若pH=7 , 则V(氨水)<V(盐酸)
  • 17. SOCl2( )极易水解,主要用于制备酰基氯化物。下列关于SOCl2说法错误的是( )
    A、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 B、遇水反应生成SO3HCl C、可用作由MgCl26H2O制取无水MgCl2的脱水剂 D、CH3COOH+SOCl2CH3COCl+SO2+HCl
  • 18. H2X为二元弱酸。20℃时,向100mL0.1mol·L-1的Na2X溶液中缓慢通入HCl(忽略溶液体积变化及H2X的挥发)。指定溶液中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关系一定正确的是(   )
    A、通入HCl前:c(X2-)>c(HX-)>c(OH-)>c(H+) B、若通入5×10-3molHCl,溶液呈碱性,则溶液中c(X2-)=c(HX-) C、pH=7时:溶液中c(HX-)>c(Cl-) D、c(Cl-)=0.1mol·L-1时:c(OH-)-c(H+)=c(H2X)-c(X2-)
  • 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0.1mol•L-1NH4Cl溶液:c(NH4+)=c(Cl-) B、在25℃时,pH=4的盐酸与pH=10的氨水溶液等体积混合后pH>7 C、0.1mol•L-1与0.2mol•L-1氨水溶液中c(OH-)之比为1:2 D、中和pH与体积都相同的NaOH和Ba(OH)2溶液,消耗HCl的物质的量之比是1:2
  • 2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六水合氯化镁在空气中加热生成无水氯化镁 B、钠可以置换出四氯化钛溶液中的钛 C、二氧化碳通入氨的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析出碳酸氢钠晶体 D、干燥的氯气不能漂白鲜花
  • 21. 室温下,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均为0.1molL1的三种酸HAHBHD溶液,滴定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

    A、三种酸的电离常数关系:KHA>KHB>KHD B、P点时,溶液中:c(B)>c(Na+)>c(HB)>c(H+)>c(OH) C、pH=7时,三种溶液中:c(A)=c(B)=c(D) D、HA中和达100%时,溶液中:c(HA)=c(Na+)c(H+)KHA+c(H+)
  • 22. 类比pH,定义pC=-lgC,已知琥珀酸(CH2COOH)2(以H2A表示)为二元弱酸,常温下,向1L0.1mol/L的H2A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得到混合溶液的pH与pC(H2A、HA-、A2-)的关系如图所示(不考虑溶液体积和温度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I、II、III分别代表的粒子为A2- , H2A,HA- B、向pH=4.19的溶液中加NaOH至溶液pH=5.57的过程中水的电离程度逐渐减小 C、滴定过程中 c2(HA)c(H2A)c(A2) =101.38保持不变 D、c(Na)=0.1mol/L时,溶液满足c(Na)>c(HA-)>c(H2A)>c(A2-)
  • 23.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和所得结论都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向滴有酚酞的 Na2CO3 溶液中加入少量氯化钡固体,振荡

    溶液红色变浅

    Na2CO3溶液存在水解平衡

    B

    向X溶液中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振 荡 ,再加入少量KSCN溶液

    溶液变为红色

    X溶液中一定含有Fe2+

    C

    检验食盐是否加碘( KIO3), 取少量食盐溶于水,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

    试纸不变蓝

    该食盐不含有KIO3

    D

    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CuSO4或( NH4)2 SO4 的饱和溶液

    均有沉淀生成

    蛋白质均发生了盐析

    A、A   B、B   C、C   D、D
  • 24. H2C2O4为二元弱酸。20℃时,配制一组c(H2C2O4)+c(HC2O4-)+c(C2 O42-) =0.100mol·L-1的H2C2O4和NaOH混合溶液,溶液中部分微粒的物质的量浓度随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由图可知:Ka2(H2C2O4)的数量级为10-4 B、若将0.05mol NaHC2O4和0.05mol Na2C2O4固体完全溶于水配成1L溶液,所得混合液的pH为4 C、c(Na+)=0.100mol·L-1的溶液中:c(H+)+c(H2C2O4)=c(OH-)+c(C2O42- D、用标准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H2C2O4溶液,可用酚酞做指示剂

二、多选题

  • 25. 25℃时,向 10.00mL0.1000molL-1NaHCO3 溶液中滴加 0.1000molL-1 的盐酸,溶液的 pH 随加入的盐酸的体积 V 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a 点,溶液 pH>7 是由于 HCO3- 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B、b 点, c(Na+)=c(HCO3-)+2c(CO32-)+c(Cl-) C、c 点,溶液中的 H+ 主要来自 HCO3- 的电离 D、d 点, c(Na+)=c(Cl-)=0.1000molL-1

三、非选择题

  • 26. 生活污水中氮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

    完成下列填空:

    (1)、某污水中存在NH4Cl。写出NH4Cl的电子式。该污水呈现酸性的原因 (结合离子方程式及相关文字说明)。
    (2)、向饱和NH4Cl溶液中加入或通入一种物质,可以使NH4Cl结晶析出,这种物质可以是 (任写-种),理由是
    (3)、某污水中同时存在NH4+和NO3时,可用下列方法除去:先利用O2将NH4+氧化成NO3。请配平下列离子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NH4++O2 NO3+ H2O+ H+   , 再将NO3还原成N2 , 反应的离子方程式:2NO3+5H2 N2+2 O H+4H2O

    ①NH4NO3晶体中所含化学键为

    ② 若该污水中含有1mol NH4NO3 , 用以上方法处理完全后,共消耗mol氢气。

    ③ 该污水处理方法的好处是

  • 27.                                                                        
    (1)、①25℃时,NH4Cl溶液呈酸性,原因是水解引起的(填“NH4+”或“Cl-”);

    ②常温下,0.0100mol/L NaOH溶液的pH=

    ③用0.0100mol/L 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酚酞作指示剂,滴定终点时,溶液的颜色由浅红色变为(填“蓝色”或“无色”),且半分钟内颜色保持不变。

    ④ 已知在25℃:AgCl(s) Ag(aq)+Cl(aq)  Ksp=1.8×10-10

    Ag2S(s) 2Ag(aq)+S2(aq)  Ksp=6.3×10-50

    向浓度均为0.001 mol/L的NaCl和Na2S的混合溶液中,逐滴加入AgNO3溶液,最先产生的沉淀是(填“AgCl”或“Ag2S”)。

    (2)、已知25℃合成氨反应中,1mol N2完全转化为NH3时释放的能量为92.4 kJ。现将1mol N2和3mol H2混合置于2L密闭容器中,反应进行到2s末测得NH3为0.4mol。

    回答下列:

    ① 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

    ② 该反应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平衡向 (填“正”、“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入催化剂平衡(填“正”、“逆”、 “不”)移动;

    ③ 前2s内v(H2)是

    (3)、燃料电池能量转化率高,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天然气燃料电池中,在负极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填化学式);如果该电池中的电解质溶液是KOH溶液,电极B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是:

  • 28. 为研究铁盐与亚硫酸盐之间的反应,某研究小组利用孔穴板进行了实验探究:

    小组记录的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开始时

    5min后

    3天后

    实验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

    与开始混合时一致

    溶液呈黄色,底部出现红褐色沉淀

    实验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明显变浅

    溶液呈黄绿色

    实验III

    溶液立即变为红褐色

    红褐色变浅,比II中深

    溶液呈黄色

    (1)、测得实验所用0.4mol/L FeCl3溶液及Fe(NO3)3溶液pH均约为1.0。两溶液均呈酸性的原因是(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2)、开始混合时,实验I中红褐色比II、III中略浅的原因是
    (3)、为了探究5min后实验II、III中溶液红褐色变浅的原因,小组同学设计了实验IV:分别取少量5min后实验I、II、III中溶液,加入2滴铁氰化钾溶液,发现实验II、III中出现蓝色沉淀,实验I中无明显变化。根据实验IV的现象,结合化学用语解释红褐色变浅的原因是
    (4)、针对5min后实验III中溶液颜色比实验II中深,小组同学认为可能存在三种因素:

    ①Cl- 可以加快Fe3+与SO32-的氧化还原反应;

    ③NO3- 在酸性环境下代替Fe3+氧化了SO32- , 同时消耗H+ , 使Fe3+水解出的Fe(OH)3较多。

    通过实验V和实验VI进行因素探究:

    实验操作(已知Na+对实验无影响)

    5min后的现象

    实验V

    在2mL pH=1.0的0.4mol/L Fe(NO3)3溶液中溶解约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

    溶液的红褐色介于II、III之间

    实验VI

    在2mL pH=1.0的稀硝酸中溶解约0.19g NaNO3固体,再加入2滴0.4mol/L Na2SO3溶液。向其中滴入少量BaCl2溶液

    实验结论:因素①和因素②均成立,因素③不明显。请将上述方案填写完整。

    (5)、通过上述实验,以下结果或推论合理的是(填字母)。

    a.Fe3+与SO32-同时发生水解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且水解反应的速率快,等待足够长时间后,将以氧化还原反应为主

    b.浓度为1.2 mol/L的稀硝酸在5min内不能将Fe2+氧化

    c.向pH大于1的稀硝酸中加入少量Ba(NO3)2 , 使其完全溶解,可用来检验实验I的上层清液中是否存在SO42-

  • 29. 人类对锡(50Sn)的使用有悠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大约公元前3000年,但这也是对锡的“异常”不断加深认识,不断“驯服”它的历史。
    (1)、锡与硅同主族,稳定化合价均为+4价,锡原子比硅原子核外多2个电子层,锡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2)、锡单质在常温下稳定(主要单质类别为白锡),但是它既怕冷又怕热。在-13.2℃以下,白锡转变成一种无定形的灰锡(粉末状),而且只要白锡接触到很少的灰锡。很失就会变成灰锡完全毁坏,就像得了瘟疫一样。

    ①克服锡单质这一弱点的方法之一就是做成合金,合金与组分金属相比一般具有性质。

    a.不导电          b硬度大        

    c.耐腐蚀

    ②对锡器的“瘟疫”作分析,以下推测合理的是

    a.灰锡携带病毒


    b.灰锡与白锡形成原电池,加速白锡的转化


    c.灰锡是白锡转化的催化剂,加速反应

    (3)、实验室配制氯化亚锡(SnCl2)溶液时发现,向SnCl2固体中加水的过程中,产生刺激性气味气体,且只能得到悬浊液。配制、保存SnCl2溶液时,要用到的试剂为氯化亚锡固体、和水(填试剂名称)。
    (4)、工业上,硫离子是一种很好的沉淀剂。但向1L 0.01 mol·L-1硫化钠溶液(pH=12)中逐渐加入SnCl2粉末时,一开始却并没观察至沉淀。请分析原因。当加SnCl2至溶液pH=9时,有两种沉淀生成。此时溶液中硫离子浓度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提示:25℃时,Ksp[Sn(OH)2]=1.4×10-28 , Ksp(SnS)=1.0×10-25。 Sn(OH)2 是两性物质。)
    (5)、测定固体中锡的含量时,常用的一种方法为:在强酸性环境中将固体溶解,然后将锡元素全部转化成Sn2+ , 以淀粉为指示剂,用碘酸钾标准溶液滴定。但在滴定初始并没有出现蓝色,滴定终点的现象为无色变蓝色。写出滴定过程中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
  • 30. 钛酸钡(BaTiO3)在工业上有重要用途,主要用于制作电子陶瓷、PTC热敏电阻、电容器等多种电子元件。以下是生产钛酸钡的一种工艺流程图:

    已知:①草酸氧化钛钡晶体的化学式为BaTiO(C2O4)2·4H2O;

    ②25℃时,BaCO3的溶度积Ksp=2.58×10-9

    (1)、BaTiO3中Ti元素的化合价为:
    (2)、用盐酸酸浸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流程中通过过滤得到草酸氧化钛钡晶体后,为提高产品质量需对晶体洗涤。

    ①过滤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

    ②如何证明晶体已洗净?

    (4)、TiO2具有很好的散射性,是一种有重要用途的金属氧化物。工业上可用TiCl4水解来制备,制备时需加入大量的水,同时加热,其目的是:
    (5)、某兴趣小组取19.70gBaCO3模拟上述工艺流程制备BaTiO3 , 得产品13.98g,BaTiO3的产率为:
    (6)、流程中用盐酸酸浸,其实质是BaCO3溶解平衡的移动。若浸出液中c(Ba2+)=0.1mol/L,则c(CO32-)在浸出液中的最大浓度为 mol/L。
  • 31. 焦亚硫酸钠(Na2S2O5)为白色或黄色结晶粉末或小结晶,其性质活泼,具有强还原性,是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之一。制备该物质的反应方程式为: Na2SO3+SO2= Na2S2O5 , 某研究小组利用该反应在实验室制备焦亚硫酸钠并探究其有关性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1)、采用下图装置制取Na2S2O5 , 装置Ⅲ中有Na2S2O5晶体析出。

    ①装置Ⅰ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为;滴加浓硫酸前需要将装置內的空气排净,这样操作的目的是

    ②装置Ⅱ的作用之一是观察SO2的生成速率,其中的液体最好选择

    a.蒸馏水     

    b.饱和Na2SO3溶液      

    c.饱和NaHSO3溶液      

    d.饱和NaHCO3溶液

    ③从装置Ⅲ中分离出Na2S2O5晶体可采取的操作方法是;裝置Ⅳ的作用是 , 盛装的试剂为

    (2)、将0.5mol Na2S2O5溶于水配成1L溶液,测得该溶液pH=4.5,溶液中部分微粒浓度随溶液酸碱性变化的情况如图所示。

    ①写出上述条件下Na2S2O5溶解于水时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结合溶液中的离子平衡的知识解释溶液显酸性的原因

    (3)、检验Na2S2O5晶体在空气中已被氧化的实验方案是
    (4)、葡萄酒常用Na2S2O5作抗氧化剂,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通常是以游离SO2的含量计算,我国国家标准(GB2760—2014) 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0.25g/L。该研究小组测定某葡萄酒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以游离SO2计算) 的方案如下:

    (已知:滴定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2+I2+2H2O=H2SO4+2HI)

    按上述方案进行实验,消耗标准I2溶液20.00mL,该次实验测得样品中抗氧化剂的残留量为g·L-1 , 该数据说明某葡萄酒中SO2的残留量 (填“是”或“否”)达到我国国家标准。

  • 32. I.2Al+Fe2O3 __ Al2O3+2Fe在化学反应过程中产生超高热,曾用于钢轨焊接。完成下列填空:
    (1)、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为 , 其离子结构示意图为
    (2)、铝盐常用作净水剂,用文字和化学用语进行解释
    (3)、氧的非金属性强于氮,用元素周期律知识分析原因
    (4)、Al2O3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5)、II.NH4Al(SO4)2·12H2O水溶液呈性(选填“酸”、“碱”或“中”),比较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c(NH4+)c(Al3+)(选填“>”、“<”或“=”)。
  • 33. ①一水合氨  ②盐酸  ③氢氧化钠  ④碳酸氢钠  ⑤次氯酸钠  ⑥硫酸铝是实验室和生活中常见的物质。
    (1)、写出NH3H2O的电离方程式
    (2)、次氯酸钠是84消毒液的主要成分,84消毒液呈(填“酸性”或“碱性”),结合化学用语解释原因:
    (3)、将等浓度等体积的①与②混合后,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4)、常温下pH=11NH3H2OpH=13NaOH溶液,由水电离出的c(OH-)之比为
    (5)、有关1 mol/LNaHCO3溶液(pH=8.4)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
    A、溶液中所含微粒共四种,分别为Na+HCO3CO32H2CO3 B、HCO3-的电离程度大于水解程度 C、c(Na+)=c(HCO3)+c(CO32)+c(H2CO3) D、c(Na+)>c(HCO3)+2c(CO32)
    (6)、泡沫灭火器使用碳酸氢钠和硫酸铝溶液产生大量CO2气体来灭火,结合化学用语,从平衡移动角度解释产生CO2的原因:
  • 34. CH3COONa溶液是常见的强碱弱酸盐,可由醋酸和NaOH溶液反应得到。
    (1)、用化学用语表示CH3COONa溶液呈碱性的原因(用离子方程式表示);CH3COONa溶液呈电中性,请用等式表示这一现象(用浓度符号“c”表示)
    (2)、用0.1000mol/LNaOH分别滴定25.00mL0.1000mol/L盐酸和25.00mL0.1000mol/L醋酸,滴定过程中pH变化曲线如图所示。

    ①在上述滴定过程中,不需要使用的玻璃仪器是(填序号)。

    A.容量瓶  B.碱式滴定管  C.锥形瓶  D.胶头滴管

    ②由图中数据判断滴定盐酸的pH变化曲线为(填“图1”或“图2”),判断的理由:

    ⅰ、起始未滴加NaOH液时,0.1000mol/L盐酸的pH=

    ⅱ、加入25.00mL NaOH溶液恰好反应时,所得NaCl溶液的pH=

    ③滴定CH3COOH溶液的过程中,当滴加12.50mL NaOH溶液时,溶液中各离子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用符号“c”及“>”表示),此时溶液中n(CH3COOH)+n(CH3COO)=

    (3)、用0.1000mol/L盐酸滴定25.00mL未知浓度的NaOH溶液。下列操作会使测定结果偏低的是____。
    A、量取NaOH溶液的碱式滴定管未用待测碱液润洗 B、酸式滴定管未用标准盐酸润洗 C、滴定过程中滴定管内不慎有标准液溅出 D、滴定前俯视读数,滴定后读数正确
  • 35. 甲酸(HCOOH)又名蚁酸,是一种常见的弱酸,常温下甲酸的电离平衡常数Ka=2.0×104(已知lg20.3)。
    (1)、设计实验证明甲酸为弱酸,下列实验设计合理的是____(填选项字母)。
    A、将甲酸溶液滴入NaHCO3溶液中,观察是否有气泡生成 B、向体积相同、pH相同的盐酸和甲酸溶液中加入足量Zn , 比较溶解Zn的质量 C、取一定浓度的甲酸钠溶液,测其pH
    (2)、0.1molL1的甲酸钠HCOONa溶液和0.1molL1的甲酸溶液等体积混合可配成一种缓冲溶液。

    HCOO的水解平衡常数Kh=

    ②该混合溶液的pH约为

    ③该混合溶液中c(HCOO)(填“>”“=”或“<”)c(HCOOH)

    (3)、催化甲酸分解的一种反应机理和相对能量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①已知催化剂“I”带一个正电荷,反应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带一个正电荷的是(填“II”“III”或“IV”)。

    ②由反应进程可知甲酸分解的ΔH(填“>”“=”或“<”)0,该历程中的决速步骤为(填选项字母),历程中最大能垒(活化能)E =kJmol1

    a.I转化为II的过程    b.II转化为III的过程

    c.III转化为IV的过程   d.IV转化为I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