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化学平衡转化过程中的变化曲线3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恒容密闭容器中, 在不同温度下达平衡时,各组分的物质的量(n)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 B、a为 随温度的变化曲线 C、向平衡体系中充入惰性气体,平衡不移动 D、向平衡体系中加入 的平衡转化率增大2. 已知相同温度下, 。某温度下,饱和溶液中 、 、与 的关系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曲线①代表 的沉淀溶解曲线 B、该温度下 的 值为 C、加适量 固体可使溶液由a点变到b点 D、 时两溶液中3. 常温下,向10mL0.1mol·L-1KCl溶液和10mL0.1mol·L-1K2CrO4溶液中分别滴加0.1mol·L-1AgNO3溶液。滴加过程中pM[表示-lgc(Cl-)或-lgc(CrO42-)]与所加AgNO3溶液体积之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g2CrO4为砖红色沉淀,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 )A、bc所在曲线对应K2CrO4溶液 B、常温下,Ksp(Ag2CrO4)<Ksp(AgCl) C、溶液中c(Ag+)的大小:a点>b点 D、用0.1mol·L-1AgNO3标准液滴定上述KCl、K2CrO4溶液时,Cl-先沉淀4.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B、图乙表示室温下用Na2SO4除去溶液中Ba2+达到沉淀溶解平衡时,溶液中c(Ba2+)与c( )的关系曲线,说明溶液中c( )越大c(Ba2+)越小 C、图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1 ℃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 ℃时,溶质的质量分数w(B)>w(A) D、图丁表示等量NO2在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不同温度下分别发生反应:2NO2(g)⇌N2O4(g),相同时间后测得NO2含量的曲线,则该反应的ΔH>05. 一定条件下,向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4molH2 , 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g)+4H2(g)⇌2CH3OH(g) B、10min时,反应停止 C、2min时,CO2的消耗速率等于CH3OH的消耗速率 D、从反应开始到平衡,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225mol/(L·min)6.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A、图甲表示1 mL pH=2某一元酸溶液加水稀释时,pH随溶液总体积的变化曲线,说明该酸是强酸 B、图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其他条件相同时改变温度,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中n(CH3OH)随时间的变化曲线,说明反应平衡常数KⅠ>KⅡ C、图丙表示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lg c(H+)、-lg c(OH-)变化曲线,说明T1>T2 D、图丁表示1 mol H2和0.5 mol O2反应生成1 mol H2O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说明H2的燃烧热是241.8 kJ·mol-17. 已知:硫酸银(Ag2SO4)的溶解度大于氯化银且硫酸银(Ag2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T℃时,Ag2SO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溶液加入硝酸银固体,则a点可沿虚线移动到b点 B、a点溶液若降低温度,则a点可沿虚线移动到c点 C、向a点的悬浊液中加入NaCl固体,溶液组成可能会由a向d方向移动 D、根据曲线数据计算可知,T℃下,Ksp(Ag2SO4)=2.25×10-48.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甲表示放热反应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乙表示一定温度下,溴化银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其中a点代表的是不饱和溶液,b点代表的是饱和溶液 C、图丙表示25℃时,分别加水稀释体积均为100mL、pH=2的一元酸CH3COOH溶液和HX溶液,则25℃时HX的电离平衡常数大于CH3COOH D、图丁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9. 已知:用Pt﹣Rh合金催化氧化NH3制NO,其反应的微观模型及含氮生成物产率随反应温度的变化曲线分别如图①、图②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400℃时,生成的产物有N2、NO、H2O B、800℃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NH3+5O2 4NO+6H2O C、400℃﹣800℃间,Pt﹣Rh合金对N2的吸附力逐渐减弱 D、800℃以上,发生了反应:2NO(g)⇌O2(g)+N2(g)△H>010. 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I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图Ⅱ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mol•L﹣1•min﹣1 B、图Ⅱ所知反应xA(g)+yB(g)⇌zC(g)的△H<0,且a=2 C、若在图Ⅰ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重新达到平衡前v(正)>v(逆) D、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 mol A 和1 mol B,达到平衡时,A 的体积分数小于50%11.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的是( )A、图1表示某吸热反应分别在有、无催化剂的情况下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 B、图2表示0.1000mol•L﹣1NaOH溶液滴定20.00mL0.1000mol•L﹣1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 C、图3表示KNO3的溶解度曲线,图中a点所示的溶液是80℃时KNO3的不饱和溶液 D、图4 表示某可逆反应生成物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知t时反应物转化率最大12.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下图,则曲线a所对应的实验组别是( )组别
c(HCl)(mol•L﹣1)
温度(℃)
状态
A
2.0
25
块状
B
2.5
30
块状
C
2.5
50
粉末状
D
2.5
50
块状
A、A B、B C、C D、D二、多选题
-
13. 已知: ,向一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 和 发生反应, 时达到平衡状态I,在 时改变某一条件, 时重新达到平衡状态Ⅱ,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容器内压强不变,表明反应达到平衡 B、 时改变的条件:向容器中加入C C、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 : D、平衡常数K:14. 一定温度下向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6molCO2和8mo1H2 , 发生反应:CO2 (g)+3H2(g)=CH3OH(g)+H2O(g)△H=﹣49KJ•mol﹣1 . 测得n(H2)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曲线I 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在O~8min内的v(CO2)=0.125mol•L﹣1•min﹣1 B、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3mo1CO2和4molH2 , 则平衡时CH3OH的体积分数大于20% C、若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4mo1CO2和2molH2、2molCH3OH、1molH2O(g),则此时反应v(正)>v(逆) D、曲线II、曲线III改变条件分别是升高温度、减小压强15. 在体积为2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A(g)+yB(g)⇌zC(g),图1表示200℃时容器中A,B,C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图2表示不同温度下平衡时C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A):n(B)的变化关系.则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200℃时,反应从开始到平衡的平均速率v(B)=0.04mol•L﹣1•min﹣1 B、图2所知反应xA(g)+yB(g)⇌zC(g)的△H>0,且a=2 C、若在图1所示的平衡状态下,再向体系中充入He,此时v正>v逆 D、200℃时,向容器中充入2mol A和1mol B,达到平衡时,A的体积分数小于0.516. 某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气体A和B,一定温度下发生反应:A(g)+xB(g)⇌2C(g),达到平衡后,只改变反应的一个条件,测得容器中物质的浓度、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反应方程式中的x=1 B、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C、30 min时改变的条件是加入催化剂 D、前30 min内A的反应速率为0.05 mol/(L•min)17. 下图所示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一定条件下,X和Y反应生成Z,由图1推出该反应的方程式可表示为:X+3Y⇌Z B、图2表示NaOH溶液滴加到0.1 mol/L的一元酸溶液得到的滴定曲线(常温下),该实验最好选取酚酞作指示剂 C、常温下,向N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等浓度的醋酸溶液,所得滴定曲线如图3所示.当7<pH<13时,溶液中c(Na+)>c(CH3COO﹣)>c(OH﹣)>c(H+) D、用硝酸银溶液滴定等浓度的A﹣、B﹣、C﹣的混合溶液(均可以与Ag+反应生成沉淀),由图4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A﹣18. CaCO3与稀盐酸反应(放热反应)生成CO2的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A、反应开始2分钟内平均反应速率最大 B、反应4分钟后平均反应速率最小 C、反应开始4分钟内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比浓度大 D、反应4分钟后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盐酸浓度逐渐减小19. 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M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20. 反应L(s)+aG(g)⇌bR(g)达到平衡时,温度和压强对该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图中:压强p1>p2 , x轴表示温度,y轴表示平衡混合气体中G的体积分数,据此可以判断( )A、上述反应是放热反应 B、上述反应是吸热反应 C、a>b D、a<b21. (多选)某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X(g)+Y(g)⇌3Z(g)△H<0如图表示该反应的速率(v)随时间(t)变化的关系,t2、t3、t5时刻外界条件有所改变,但都没有改变各物质的初始加入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t2时加入了催化剂 B、t3时降低了温度 C、t5时增大了压强 D、t4~t5时间内转化率最低22. (多选)FeCl3(aq)与KSCN(aq)混合时存在下列平衡:Fe3+ (aq)+SCN﹣(aq) Fe(SCN)2+ (aq);已知平衡时,物质的量浓度c[Fe(SCN)2+]与温度T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eCl3(aq)与KSCN(aq)反应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为:Fe3+(aq)+SCN﹣(aq)=Fe(SCN)2+(aq)△H>0 B、温度为T1、T2时,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1、K2 , 则K1>K2 C、反应处于D点时,一定有V正>V逆 D、A点与B点相比,A点的c(Fe3+)大23. (多选)在一定温度下,容器内某一反应中M,N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下列表述中正确的是(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 N⇌M B、t2时,正逆反应速率相等,达到平衡 C、t3时,正反应速率大于逆反应速率 D、t1时,N的浓度是M浓度的2倍
三、非选择题
-
24. 油气开采、石油化工、煤化工等行业废气普遍含有的硫化氢,需要回收处理并加以利用。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下列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
①
②
③
计算热分解反应④的。
(2)、较普遍采用的处理方法是克劳斯工艺。即利用反应①和②生成单质硫。另一种方法是:利用反应④高温热分解。相比克劳斯工艺,高温热分解方法的优点是 , 缺点是。(3)、在、反应条件下,将的混合气进行热分解反应。平衡时混合气中与的分压相等,平衡转化率为 , 平衡常数。(4)、在、反应条件下,对于分别为、、、、的混合气,热分解反应过程中转化率随时间的变化如下图所示。①越小,平衡转化率 , 理由是。
②对应图中曲线 , 计算其在之间,分压的平均变化率为。
25. 2-甲氧基-2-甲基丁烷(TAME)常用作汽油原添加剂。在催化剂作用下,可通过甲醇与烯烃的液相反应制得,体系中同时存在如图反应:反应Ⅰ: +CH3OH △H1
反应Ⅱ: +CH3OH △H2
反应Ⅲ: △H3
回答下列问题:
(1)、反应Ⅰ、Ⅱ、Ⅲ以物质的量分数表示的平衡常数Kx与温度T变化关系如图所示。据图判断,A和B中相对稳定的是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的数值范围是(填标号)。A.<-1 B.-1~0 C.0~1 D.>1
(2)、为研究上述反应体系的平衡关系,向某反应容器中加入1.0molTAME,控制温度为353K,测得TAME的平衡转化率为α。已知反应Ⅲ的平衡常数Kx3=9.0,则平衡体系中B的物质的量为mol,反应Ⅰ的平衡常数Kx1=。同温同压下,再向该容器中注入惰性溶剂四氢呋喃稀释,反应Ⅰ的化学平衡将 (填“正向移动”“逆向移动”或“不移动”)平衡时,A与CH3OH物质的量浓度之比c(A):c(CH3OH)=。(3)、为研究反应体系的动力学行为,向盛有四氢呋喃的另一容器中加入一定量A、B和CH3OH。控制温度为353K,A、B物质的量浓度c随反应时间t的变化如图所示。代表B的变化曲线为 (填“X”或“Y”);t=100s时,反应Ⅲ的正反应速率v正逆反应速率v逆(填“>”“<”或“=)。26. 请回答下列问题:(1)、已知:HF(aq)+OH-(aq)=F-(aq)+H2O(l) ΔH=-67.7kJ·mol-1H+(aq)+OH-(aq)=H2O(1) ΔH=-57.3kJ·mol-1
HF(aq)F-(aq)+H+(aq) ΔH=akJ·mol-1
①a=。
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弱酸电离整个过程一定是吸热过程
B.弱酸溶液的温度升高,电离度可能减小
C.加水稀释,有利于弱酸的电离
D.弱酸电离的热效应只与酸性强弱有关
(2)、近年来,随着氯气的需求量的迅速增长,将氯化氢转化为氯气的技术成为科学研究的热点。Deacon发明的直接氧化法为:4HCl(g)+O2(g)=2Cl2(g)+2H2O(g)。刚性容器中,进料浓度比c(HCl):c(O2)分别等于1:1、4:1、7:1时HCl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关系如图。图中表示进料浓度比c(HCl):c(O2)等于1:1的曲线是(填写序号)。按化学计量比进料可保持反应物高转化率,同时降低产物分离的能耗。进料浓度比c(HCl):c(O2)过低、过高的不利影响分别是。(3)、恒压容器中PCl5(M=208.5g·mol-1)发生分解PCl5(g)PCl3(g)+Cl2(g),在7K和100kPa下达到平衡,测得混合气体的密度ρ=3.475g·L-1 , 已知该条件下气体的摩尔体积Vm=45.0L·mol-1。计算此状态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p=kPa.[Kp:以气体物质的分压p(B)替代浓度计算得到的平衡常数,p(B)=p·x(B),p表示平衡时总压,x(B)表示平衡系统中物质B的物质的量分数](4)、H2O2在室温下分解反应2H2O2=2H2O+O2↑进行很慢,在Fe3+催化下分两步很快进行,光谱分析可知过程中有Fe2+生成,其反应机理为:①;②。27. 燃烧煤排放的烟气含有SO2和NOx , 形成酸雨、污染大气,采用NaClO2碱性溶液作为吸收剂可同时对烟气进行脱硫、脱硝。回答下列问题:(1)、NaClO2中氯的化合价为。(2)、在鼓泡反应器中通入含有SO2和NO的烟气,反应温度为323K,NaClO2溶液浓度为5×10−3mol·L−1。反应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分析结果如下表。离子
SO
SO
NO
NO
Cl-
c/(mol·L-1)
8.35×10-4
6.87×10-6
1.5×10-4
1.2×10-5
3.4×10-3
①写出NaClO2溶液脱硝过程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增加压强,NO的转化率(填“提高”“不变”或“降低”)。
②随着吸收反应的进行,吸收剂溶液的pH逐渐(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③由实验结果可知,脱硫反应速率大于脱硝反应速率,原因是除了SO2和NO在烟气中的初始浓度不同,还可能是。
(3)、在不同温度下,NaClO2溶液脱硫、脱硝的反应中,SO2和NO的平衡分压pe如图所示。①由图分析可知,反应温度升高,脱硫、脱硝反应的平衡常数均(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②反应ClO+2SO2SO+Cl−的平衡常数K表达式为。
③如果采用NaClO、Ca(ClO)2替代NaClO2 , 也能得到较好的烟气脱硫效果,从化学平衡原理分析,Ca(ClO)2相比NaClO具有的优点是。
28. CO2分子结构稳定,难以给出电子,较容易接受电子,较难活化。采用CO2作为碳源,通过CO2催化加氢方式,不仅可以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还可以将CO2转化为高附加值的化学产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1)、若活化CO2 , 通常需要采取适当的方式使CO2的分子结构从(填分子的空间结构名称)变为弯曲型,便于下一步反应。(2)、一种CO2直接加氢的反应机理如图a所示。①写出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MgOCO2也可以写成MgCO3 , 写出CO的VSEPR模型名称。
(3)、①已知:主反应CO2催化加氢制甲醇是放热反应2H2(g)+O2(g)=2H2O(g) ΔH1
2CH3OH(g)+3O2(g)=4H2O(g)+2CO2(g) ΔH2
写出CO2催化加氢制甲醇的热化学方程式(ΔH用含ΔH1和ΔH2的代数式表示)。
②CO2催化加氢制甲醇过程中的主要竞争反应为:CO2(g)+H2(g)=CO(g)+H2O(g) ΔH=+41kJ/mol,在恒温密闭容器中,维持压强和投料不变,将CO2和H2按一定流速通过反应器,CO2转化率和CH3OH选择性[x(CH3OH)%=]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b所示,分析236℃以后,图b中曲线下降的原因。
③我国科学家设计了离子液体电还原CO2合成CH3OH工艺,写出碱性条件下CO2生成甲醇的电极反应式。
29. 以CO2、H2为原料合成CH3OH涉及的反应如下:I.CO2(g)+3H2(g)⇌CH3OH(g)+H2O(g) ΔH1=-49kJ·mol-1
II.CO2(g)+H2(g)⇌CO(g)+H2O(g) ΔH2=+41kJ·mol-1
III.CO(g)+2H2(g)⇌CH3OH(g) ΔH3
回答下列问题:
(1)、Kp为分压平衡常数,各反应的lnKp随的变化如图所示。计算反应III的ΔH3=kJ·mol-1 , 其对应的曲线为(填“a”或“c”)
(2)、在5MPa下,按照n(CO2):n(H2)=1:3投料,平衡时,CO和CH3OH在含碳产物中物质的量分数及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①图中代表CH3OH的曲线为(填“m”或“n”)。
②解释150~250℃范围内CO2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降低的原因。
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填字母)。
A.H2的平衡转化率始终低于CO2的
B.温度越低,越有利于工业生产CH3OH
C.加入选择性高的催化剂,可提高CH3OH的平衡转化率
D.150-400℃范围内,温度升高,H2O的平衡产量先减小后增大
④270℃时CO的分压为 , 反应II的平衡常数为(列出算式)。
30. 实现碳中和成为各国科学家的研究重点,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绿色液体燃料甲醇是一个重要方向。甲醇的制备原理为:CO2(g)+3H2(g) CH3OH(g)+H2O(g)
(1)、工业上利用低浓度氨水作为捕获剂,吸收烟气中CO2生成NH4HCO3以获得原料气体,其离子方程式为。(2)、甲醇的制备反应一般认为通过如下两步来实现:①CO2(g)+H2(g) CO(g)+H2O(g)kJ/mol
②CO(g)+2H2(g) CH3OH(g)kJ/mol
根据盖斯定律,该反应的kJ·mol-1 , 反应能在(填“高温”或“低温”)自发进行。
(3)、为探究该反应原理,进行如下实验:在一恒温,体积为1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CO2和3molH2 , 进行该反应(不考虑其它副反应)。10min时测得CO2和CH3OH(g)的体积分数之比变为1:3且比值不再随时间变化。回答下列问题:①反应开始到平衡,v(H2)=。
②该温度下的平衡常数K=(mol/L)-2(保留两位有效数值)。
③若上述反应过程中不断升高反应温度,下列图像正确的是。
(4)、我国科学家制备了一种ZO-ZrO2催化剂,实现CO2高选择性合成CH3OH。气相催化合成过程中,CO2转化率(x)及CH3OH选择性(S)随温度的变化曲线如图。①生成CH3OH的最佳温度约为。
②温度升高,CO2转化率升高,但产物CH3OH含量降低的原因:。
(5)、研究发现,CO2加氢还可制备甲酸(HCOOH),反应为CO2(g)+H2(g) HCOOH(g)<0。在一容积固定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实验测得: , 、为速率常数。温度为T1℃时,该反应K=2,温度为T2℃时, , 则T2℃时平衡压强(填“>”“<”或“=”)T1℃时平衡压强,理由是。31. 2021年碳中和理念成为热门,CCUS(CarbonCapture,UtilizaionandStorage)碳捕获、利用与封存技术能实现二氧化碳资源化,产生经济效益。(1)、I.捕获的高浓度CO2能与CH4制备合成气(CO、 H2), 科学家提出制备“合成气”反应历程分两步进行,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反应①: CH4(g)C(s)+2H2(g)
反应②: C(s)+CO2(g)2CO(g)
结合图象写出CH4与CO2制备“合成气”的热化学方程式:。
决定该反应快慢的是分步反应中的反应(填序号)。
(2)、“合成气”在催化剂作用下发生反应制备甲醇:CO(g)+2H2(g)CH3OH(g),某温度下在一恒压。容器中分别充入1.2mCO和1molH2 , 达到平衡时容器体积为2L,且含有0.4molCH3OH(g),反应的平衡常数K= , 此时向容器中再通入0.35molCO气体,则此平衡将(填“正向”“不”或“逆向”)移动。(3)、II.二氧化碳可合成低碳烯烃2CO2(g)+6H2(g)CH2=CH2(g)+4H2O(g)∆H,在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温度、投料比[]对CO2平衡转化率的影响如图所示。a3(填“>”“<"或“=”);M、N两点的反应速率v逆(M)v正(N)(填“>”“<"或“=”);M、N两点的反应平衡常数KMKN(填“>”“<"或“=”),判断的理由是
(4)、用如图装置模拟科学研究在碱性环境中电催化还原CO2制乙烯(X、Y均为新型电极材料,可减少CO2和碱发生副反应),装置中b电极为(填“正”“负”“阴”或“阳”)极,X极上的电极反应式为。32. 苯乙烯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可利用乙苯催化脱氢法制备,实际生产中常在体系中充入一定量的CO2 , 主要反应如下:I.C8H10(g)=C8H8(g)+H2(g) ΔH1=+117.6kJ·mol-1;
II.CO2(g)+H2(g)=CO(g)+H2O(g) ΔH2=+4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相比于乙苯直接脱氢制苯乙烯,工业实际生产中充入一定量CO2的优点为(任写一点);二氧化碳与乙苯气体反应生成苯乙烯气体、一氧化碳和水蒸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2)、一定温度下,起始向10L盛放催化剂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C8H10(g)和1 molCO2(g)发生反应I和反应II.20min末达到平衡时,C8H8(g)、H2O(g)的体积分数分别为25%和5%。①0~20 min内,用C8H10的物质的量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速率v(C8H10)=。
②反应II的平衡常数Kc=。
③起始投料量不变,在不同温度、压强下重复实验,测得H2的平衡体积分数与温度和压强的关系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温度低于T0℃时,以反应(填“I”或“II”)为主,理由为;T1℃时,三条曲线几乎相交的原因为 , P1、P2、P3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3)、若乙苯催化脱氢过程中发生积碳反应(g)=8C(s)+4H2(g) ΔH3=-126 kJ·mol-1.积碳反应可能导致的后果为(任写一点)。33. 碳是一种极其重要的元素,工业上,生活中到处可见。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大会上作出“努力争取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承诺。碳达峰是指全球或一个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在某一时间点达到历史最高点,即碳峰值。碳中和是指将人类经济社会活动所必需的碳排放,通过植树造林和其他人工技术或工程加以捕集利用或封存,从而使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净增量为零。
近期,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在淀粉人工合成方面取得重大突破性进展,国际上首次实现了二氧化碳和水到淀粉(C6H10O5)n的从头合成。相关工作于2021年9月24日发表于国际学术期刊《科学》,实现 “从0到1”的突破。
(1)、减少碳排放的方法有很多,CO2转化成有机物的以下4例可有效实现碳循环。a. 6CO2+6H2OC6H12O6 b.CO2+3H2CH3OH十H2O
c.CO2+CH4C6H12COOH d.2CO2+6H2CH2=CH2+ 4H2O
以上反应中,最节能的是 , 原子利用率最高的是。(填编号)
(2)、虽然光合作用合成淀粉的表达式看起来很简单,但如果仔细探索其中的过程,会发现其反应非常复杂,需要60多个步骤。而我国科学家,不用生物细胞,单纯用工业的方式实现了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并且,大大缩短了自然光合作用的步骤,设计出一条只有11个步骤的“捷径”。请你设计简单实验证明第十一个步骤已经成功完成。第一个步骤是把二氧化碳还原为甲醇(CH3OH),该方法的化学方程式是: CO2(g) + 3H2(g) CH3OH(g) + H2O(g) ∆H=-49.0 kJ;某科学实验将6 mol CO2和8 mol H2充入一容积为2 L的密闭容器中(温度保持不变),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中实线所示(图中字母后的数字表示对应的坐标)。回答下列问题:
(3)、该反应平衡常数表达式K= , 该反应在0~3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是molL-1•min-1)(保留3位有效数字);a点、b点、c点反应速率最大的是 (选“a” “b” 或“c”)并解释原因。(4)、仅改变某一条件再进行实验,测得H2的物质的量随时间变化如图中虚线所示。与实线相比,曲线Ⅰ改变的条件可能是 , 曲线Ⅱ改变的条件可能是。(5)、金属钠既可以与水反应又可以与甲醇反应, (填“水”、或“甲醇”)与钠反应速率更剧烈。在温度t℃下,某NaOH的稀溶液中c(H+)=10-a mol·L-1 , c(OH-)=10-b mol·L-1 , 已知a+b=12,t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x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表所示。序号
NaOH溶液的体积/mL
盐酸的体积/mL
溶液的pH
①
20.00
0.00
8
②
20.00
20.00
6
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x为
34. 氯气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1)、写出用惰性电极电解饱和食盐水制备氯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2)、工业制备1,2-二氯乙烷的主要方法之一为直接氯化法,主反应原理为:(1)已知制备过程中还存在如下副反应:
Ⅰ.
Ⅱ.
①计算主反应的。
②该方法制备是低温氯化法,若反应温度较高造成的主要影响是 , 低温氯化法的主要不足之处是。
(3)、Cl2也可以与NO反应:。一定温度下,用NO、Cl2和NOCl表示该反应的反应速率分别为(为速率常数)。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1.5 mol NO和1 mol Cl2 , 测得平衡时NOCl的物质的量分数与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T1、T2、T3大小关系为 , 判断理由是 , T1温度下,。35. 低碳烯烃(乙烯、丙烯等)作为化学工业重要基本有机化工原料,在现代石油和化学工业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碘甲烷()热裂解制低碳烯烃的主要反应有:反应Ⅰ
反应Ⅱ
反应Ⅲ
(1)、反应Ⅰ、Ⅱ、Ⅲ的随温度的变化如图1所示。298K下,。(2)、针对反应Ⅰ,利于提高碘甲烷的平衡转化率的条件有____。A、低温 B、高温 C、低压 D、高压 E、催化剂(3)、利用计算机模拟反应过程。一定压强条件下,测定反应温度对碘甲烷热裂解制低碳烯烃平衡体系中乙烯、丙烯和丁烯组成的影响如图2所示。结合图1、图2,回答下列问题:①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因为反应Ⅱ、Ⅲ自发,且为熵减小反应,所以、
B.若随温度的上升而增大,则
C.随温度升高,反应Ⅱ、Ⅲ的化学平衡先正向移动后逆向移动
D.当温度范围:T≤715K时,相同条件下的反应Ⅱ的平衡常数小于反应Ⅲ
②从图2中可看出,当体系温度高于600K时,乙烯的摩尔分数随温度升高而显著增加,可能的原因是:。
(4)、维持温度为810K,压强为0.1MPa,起始投料1mol , 测得平衡体系中 , 。①平衡时的转化率为。
②已知810K条件下,存在等式(常数)(对于气相反应,用某组分B的平衡压强p(B)可代替物质的量浓度c(B),如 , p为平衡总压强,x(B)为平衡系统中B的物质的量分数)。保持其它条件不变,请在图3中画出x(HI)与压强(0.1~2.0MPa)关系的曲线示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