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因素1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某温度下,一元弱酸HA的Ka越小,则NaA的Kh(水解常数)越小 B、铁管镀锌层局部破损后,铁管仍不易生锈 C、反应活化能越高,该反应越易进行 D、不能用红外光谱区分C2H5OH和CH3OCH3
  • 2. 下列实验过程可以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编号实验目的实验过程
    A配制0.4000mol.L-1的溶液称取4.0g固体NaOH于烧杯中,加入少量蒸馏水溶解,转移至250mL容量瓶中定容
    B探究维生素C的还原性向盛有2mL黄色氯化铁溶液的试管中滴加浓的维生素C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C制取并纯化氢气向稀盐酸中加入锌粒,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NaOH溶液、浓硫酸和KMnO4溶液
    D探究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向2支盛有5mL不同浓度NaHSO3溶液的试管中同时加入2mL5%H2O2溶液,观察实验现象
    A、A B、B C、C D、D
  • 3.

    H2O2分解速率受多种因素影响.实验测得 70℃时不同条件下H2O2浓度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图甲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H2O2浓度越小,其分解速率越快 B、图乙表明,其他条件相同时,溶液pH越小,H2O2分解速率越快 C、图丙表明,少量Mn2+存在时,溶液碱性越强,H2O2分解速率越快 D、图丙和图丁表明,碱性溶液中,Mn2+对H2O2分解速率的影响大
  • 4. 下列食品添加剂中,其试用目的与反应速率有关的是(  )

    A、抗氧化剂 B、调味剂 C、着色剂 D、增稠剂
  • 5. 一定温度下,在2L的密闭容器中,A、B、C三种气体的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X点的v()>Y点的v() B、Z点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B的平衡转化率为30% D、保持温度、体积不变,5min时充入1molHe , 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
  • 6. 在催化剂作用下,向容积为1L的容器中加入1molX和3molY,发生反应:X(g)+2Y(s)2Z(s) , 平衡时和反应10min时X的转化率α(X)随温度的变化分别如曲线I、Ⅱ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ΔH>0 B、200℃时,前10min的平均反应速率υ(X)=0.02molL1min1 C、400℃时,反应的平衡常数K=2 D、bc段变化可能是催化剂在温度高于400℃时活性降低导致
  • 7. 传统酿酒过程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蒸粮

    拌曲

    堆酵

    馏酒

    A、“蒸粮” 时适当鼓风可加快燃烧速率 B、“拌曲”时加入的酒曲起催化作用 C、“堆酵” 过程中淀粉会发生水解 D、“馏酒”得到的馏出物为纯净物
  • 8. 1889 年,Arrhenius提出了反应速率常数k随温度的变化关系lnk=-EnRT+C(R,C均为常数)。已知2NO(g) +O2(g) 2NO2(g) ,经历反应1和反应2两步:

    反应1:2NO(g) N2O2(g) ΔH1= -46.3 kJ· mol-1

    反应2:N2O2(g) +O2(g)2NO2(g) ΔH2= -65. 7 kJ·mol-1

    两步反应的活化能Ea1 < Ea2。某课题组通过实验绘制出两步反应lnK、lnk随 1T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K表示平衡常数)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2molNO与1molO2充分反应,放出热量小于112kJ B、曲线③表示的是k21T的变化关系 C、温度越高,单位时间内NO的转化率可能越低 D、相同条件下,O2浓度的变化比NO浓度的变化对反应速率影响更显著
  • 9. 下列工业生产中采用的措施与目的相符合的是(   )
    A、合成氨工业中用铁触媒作催化剂,以提高氨气的平衡浓度 B、硫酸工业中用热交换器,以维持反应条件、节约能源 C、海水提溴时用苦卤为原料,以防止溴与水发生反应 D、海带提碘时通过浓缩提高c(I) , 以减少氧化剂的用量
  • 10. 把铁条放入盛有过量稀硫酸的试管中,下列改变不能加快氢气产生速率的是(   )
    A、改铁条为镁条 B、滴加少量CuSO4溶液 C、改稀硫酸为98%的硫酸 D、升高溶液的温度
  • 11. 中医药根植于中华传统文化。下列说法错误的
    A、屠呦呦团队用乙醚从青蒿中提取了青蒿素,采用了萃取的方法 B、中药甘草、金银花、石膏、明矾等的主要化学成分都是有机物 C、汤药存放于冰箱中,可以减小其腐败变质的速率 D、煎制草药不宜使用铁质容器,可能因为草药的有些成分能与铁发生反应影响药效
  • 12. CH4和CO2联合重整能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主要反应为:

    ①CH4(g)+CO2(g)2H2(g)+2CO(g)

    ②H2(g)+CO2(g)H2O(g)+CO(g)

    其他条件相同时,投料比n(CH4):n(CO2)为1∶1.3,不同温度下反应的结果如图。

    下列说法错误的

    A、550~600℃,升温更有利于反应①,反应①先达到平衡 B、n(H2)∶n(CO)始终低于1.0,与反应②有关 C、加压有利于增大CH4和CO2反应的速率但不利于提高二者的平衡转化率 D、若不考虑其他副反应,体系中存在:4[c(CH4)+c(CO)+c(CO2)]=2.3[4c(CH4)+2c(H2)+2c(H2O)]
  • 13. 有氧条件下,在Fe基催化剂表面,NH3还原NO的反应机理如图所示。该反应能够有效脱除烟气中的NO,保护环境。下列说法错误的

    A、在酸性配位点上,NH3H+通过配位键形成NH4+ B、增大压强有利于NO与O2吸附在Fe3+配位点上形成NO2 C、在反应过程中,Fe基可以提高NO的转化率 D、该反应的总方程式为:4NH3+2NO+2O2=3N2+6H2O
  • 14. 某温度下,H2(g)+I2(g)2HI(g)的平衡常数K=4。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丁4个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该反应,起始浓度如表所示。


    c(H2)/(mol•L-1)

    0.01

    0.02

    0.01

    0.02

    c(I2)/(mol•L-1)

    0.01

    0.01

    0.01

    0.01

    c(HI)/(mol•L-1)

    0

    0

    0.02

    0.02

    下列判断错误的

    A、化学反应速率:乙>甲 B、平衡时,甲中I2的转化率为50% C、平衡时,丙中c(I2)=0.01mol•L-1 D、平衡时,乙和丁中c(H2)c(I2)相等

二、多选题

  • 15. 工业上用接触法制备浓硫酸的原理如下:

    已知:2SO2(g)+O2(g)2SO3(g)     ΔH=-196.6kJmol-1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增大反应容器的体积可以提高煅烧速率 B、步骤④中产生的尾气经净化后循环利用可以提高原料利用率 C、温度越高,越有利于SO2的催化氧化反应 D、步骤③中充入适当过量的空气能提高SO2的转化率
  • 16. 温度为T时,在两个起始容积都为1 L的恒温密闭容器发生反应:H2(g)+I2(g) 2HI(g) ΔH<0。实验测得:v=2v(H2)消耗=2v(I2)消耗kc(H2c(I2),vv(HI)消耗=kc2(HI),kk为速率常数,受温度影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容器

    物质的起始浓度(mol·L1)

    物质的平衡浓度

    c(H2)

    c(I2)

    c(HI)

    Ⅰ(恒容)

    0.1

    0.1

    0

    c(I2)=0.07 mol·L1

    Ⅱ(恒压)

    0

    0

    0.6

    A、反应过程中,容器Ⅰ与容器Ⅱ中的物质的量比为1∶3 B、两容器达平衡时:c(HI,容器Ⅱ)>3c(HI,容器Ⅰ) C、温度一定,容器Ⅱ中反应达到平衡时(平衡常数为K),有Kk/k成立 D、达平衡时,向容器Ⅰ中同时再通入0.1 mol I2和0.1 mol HI,则此时v>v
  • 17. 向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SO2和NO2 , 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SO2(g)+NO2(g) SO3(g)+NO(g),正反应速率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在c点达到平衡状态 B、反应物浓度:a点小于b点 C、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 D、t1~t2时间段,v一直增大
  • 18. 硫酸亚铁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可以制备一系列物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碱式硫酸铁水解能产生Fe(OH)3胶体,可用作净水剂 B、为加快反应速率,生产FeCO3可在较高温度下进行 C、可用KSCN溶液检验(NH4)2Fe(SO4)2是否被氧化 D、常温下,(NH4)2Fe(SO4)2在水中的溶解度比FeSO4的大
  • 19. 根据下列图示所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图甲表示2SO2(g)+O2(g)2SO3(g) △H<0,t1时改变的条件是增大体系的压强 B、图乙NaCl溶液浓度过高铁腐蚀速率降低,说明NaCl浓度越大溶液中O2的浓度越小 C、图丙说明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反应的△H<0 D、图丁是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4NH3(g)+4NO(g)+O2(g)4N2(g)+6H2O(g)此过程△H<0
  • 20. 环戊二烯()容易发生聚合生成二聚体,该反应为可逆反应。不同温度下,溶液中环戊二烯浓度(最初浓度为1.5molL1)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T1<T2 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增大压强可以增大二聚体的平衡浓度 C、a点的正反应速率小于b点的逆反应速率 D、T1温度下,反应至1h,该聚合反应的平均反应速率为0.015molL1min1
  • 21.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做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CH4与CO2重整是CO2利用的研究热点之一。该重整反应体系主要涉及以下反应:

    a)CH4(g)+CO2(g)⇌2CO(g)+2H2(g)   ΔH1

    b)CO2(g)+H2(g)⇌CO(g)+H2O(g)   ΔH2

    c)CH4(g)⇌C(s)+2H2(g)   ΔH3

    d)2CO(g)⇌CO2(g)+C(s)   ΔH4

    e)CO(g)+H2(g)⇌H2O(g)+C(s)   ΔH5

    上述反应体系在一定条件下建立平衡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有(   )

    A、增大CO2与CH4的浓度,反应a、b、c的正反应速率都增加 B、移去部分C(s),反应c、d、e的平衡均向右移动 C、加入反应a的催化剂,可提高CH4的平衡转化率 D、降低反应温度,反应a~e的正、逆反应速率都减小
  • 22. 对于可逆反应CO(g)+2H2(g)CH3OH(g)  ΔH1=129kJmol1 , 在1100℃时,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时各物质的浓度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CH3OH(g)/(molL1)

    1.00

    0.58

    0.50

    0.50

    0.52

    0.52

    CO/(molL1)

    0

    0.42

    0.50

    0.50

    0.52

    0.52

    A、0~10 min内,H2的平均反应速率v(H2)=0.042mol(Lmin)1 B、当升高反应温度,逆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 C、30 min后反应改变的条件为使用催化剂 D、40 min时c(H2)=1molL1
  • 23. 下列图示与对应的叙述相符合的是(   )

    A、图甲表示锌粒与盐酸反应的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B、其他条件相同,图乙表示合成氨反应中N2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变化的曲线,则P1<P2 C、其他条件相同,图丙表示合成氨反应平衡时NH3的体积分数随起始n(H2)变化的曲线,则N2的平衡转化率:c<b<a D、其他条件相同,图丁表示在恒容密闭容器中的反应CO2(g)+3H2(g)CH3OH(g)+H2O(g) , 不同温度时n(CH3OH)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则该反应的ΔH<0

三、非选择题

  • 24.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存储。过程如下:

    (1)、反应Ⅰ: 2H2SO4(l)=2SO2(g)+2H2O(g)+O2(g)  △H1=+551 KJ·mol-1

    反应Ⅲ:  S(s)+O2(g)=SO2(g)  △H3=-297 KJ·mol-1

    反应Ⅱ的热化学方程式:

    (2)、对反应Ⅱ,在某一投料比时,两种压强下,H2SO4在平衡体系中物质的量分数随温度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P2P1(填“>”或“<”),得出该结论的理由是

    (3)、Ⅰ-可以作为水溶液中SO2歧化反应的催化剂,可能的催化过程如下。将ii补充完整。

        i.SO2+4I-+4H+=S↓+2I2+2H2O

        ii.I2+2H2O+ =+ +2I-

    (4)、探究i、ii反应速率与SO2歧化反应速率的关系,实验如下:分别将18mLSO2饱和溶液加入到2mL下列试剂中,密闭放置观察现象。(已知:I2易溶解在KI溶液中)

    ①B是A的对比实验,则a=

    ②比较A、B、C,可得出的结论是

    ③实验表明,SO2的歧化反应速率D>A,结合i、ii反应速率解释原因:

  • 25.

    (14分)Li4Ti3O12和LiFePO4都是锂离子电池的电极材料,可利用钛铁矿(主要成分为Fe TiO3 , 还含有少量MgO、SiO2等杂质)来制备,工艺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

    “酸浸”实验中,铁的浸出率结果如下图所示.由图可知,当铁的净出率为70%时,所采用的实验条件为


    (2)、“酸浸”后,钛主要以TiOCl42形式存在,写出相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3)、TiO2•xH2O沉淀与双氧水、氨水反应40min所得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温度/℃

     30

    35

    40

    45

     50

     TiO2•xH2O转化率/%

     92

     95

     97

     93

     88

    分析40℃时TiO2•xH2O转化率最高的原因

    (4)、Li2Ti5O15中Ti的化合价为+4,其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5)、若“滤液②”中c(Mg2+)=0.02mol•L1 , 加入双氧水和磷酸(设溶液体积增加1倍),使Fe3+恰好沉淀完全即溶液中c(Fe3+)=1.0×105 , 此时是否有Mg3(PO42沉淀生成?(列式计算).FePO4、Mg3(PO42的分别为1.3×1022、1.0×1024

    (6)、写出“高温煅烧②”中由FePO4制备LiFePO4的化学方程式

  • 26. NOx的排放主要来自于汽车尾气,包含NO2和NO。若用活性炭对NO进行吸附,可发生C(s)+2NO(g)N2(g)+CO2(g),在T1℃时,借助传感器测得反应在不同时间点上各物质的浓度如表:

    浓度(mol•L-1)

    时间(min)

    0

    10

    20

    30

    40

    50

    NO

    1.00

    0.58

    0.40

    0.40

    0.48

    0.48

    N2

    0

    0.21

    0.30

    0.30

    0.36

    0.36

    (1)、关于该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该反应体现了NO的氧化性              b.降低NO浓度能够减慢反应速率

    c.加入足量的炭粉可以使NO100%转化      d.合适的催化剂可以加快反应速率

    (2)、表中0~10min内,NO的平均反应速率v(NO)=;当升高反应温度,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减小,说明正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3)、30min后,只改变某一条件,反应重新达到平衡;根据表中的数据判断改变的条件可能是(填字母)。

    a.加入一定量的活性炭      b.通入一定量的NO

    c.适当缩小容器的体积      d.加入合适的催化剂

    某实验室模拟该反应,在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足量的活性炭和一定量的NO气体,测得NO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4)、由图可知,1050K前反应中NO的转化率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原因是;在1100K时,CO2的体积分数为
    (5)、NO2排放到大气中会引起(填两个)等环境问题。
  • 27. 某兴趣小组对鸡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进行了测定(假设蛋壳中的其他物质不与盐酸反应)。五个已知质量的不同CaCO3样品在相同的密封的刚性反应容器中与过量的2.0mol•L-1HCl(aq)反应,所产生的气体压强用附在反应容器上的压力计测量。实验数据被用来创建下面的校准线:

    用蛋壳样品重复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在表中。

    蛋壳样品质量

    0.200g

    反应前压强

    0.800atm

    反应后压强

    0.870atm

    (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因为反应是放热的,所以在记录压强之前,反应系统需
    (3)、实验用到的定量仪器有压力计和
    (4)、蛋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最接近

    a.30%      b.45%     c.60%      d.75%

    (5)、另一个蛋壳样品与4.0mL未知浓度的HCl(aq)完全反应。若反应生成0.095atm的压力,则HCl(aq)的浓度至少为mol•L-1

    a.0.0020        b.0.050      c.0.50      d.1.0

    (6)、可提高该反应速率的措施有

    a.用2.0mol•L-1CH3COOH(aq)代替2.0mol•L-1HCl(aq)    b.将HCl(aq)冷却到比原实验更低温度

    c.选择体积更小的反应容器                         d.将蛋壳研磨成更小的粉末

    (7)、请你再设计一种测定蛋壳中CaCO3的质量分数的实验方法
  • 28. 锂、铍等金属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和新能源汽车等高新产业。一种从萤石矿(主要含BeO、Li2OCaF2及少量CaCO3SiO2、FeO、Fe2O3Al2O3)中提取的工艺如图:

    已知:苯甲酸()是一元弱酸,白色片状晶体,常温下微溶于水,随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大。

    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Li2O的电子式
    (2)、“微波焙烧”使矿物内部变得疏松多孔,目的是 , 浸出渣的主要成分是
    (3)、“除铁”中H2O2的作用为;写出Fe3+转化为黄钠铁矾渣的离子方程式
    (4)、“除铝”时,溶液的pH越小,铝的去除率越低。结合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其原因
    (5)、铍的化学性质与铝相似,写出BeO溶于NaOH溶液的化学方程式
  • 29. 苯乙烯是合成树脂、离子交换树脂及合成橡胶等的重要单体,常用乙苯为原料合成。其反应原理如下:

    △H=+123kJ·mol-1

    已知:上述反应的速率方程为v=kP乙苯 , v=kP苯乙烯P氯气 , 其中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P为各组分分压(分压=总压×物质的最分数)。

    (1)、该反应中,部分化学键的平均键能数据如下表:

    C-H

    C-C

    C=C

    H-H

    键能/kJ·mol-1

    413

    348

    X

    436

    请计算X=kJ·mol-1

    (2)、利用Fe2O3催化乙苯()脱氢的反应机理如下。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乙苯中,a位的碳氢键键能小于β位的碳氢键键能 B、Fe2O3通过降低焓变加快反应速率 C、增加Fe2O3用量可提高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3)、经研究表明,在固定空速(恒压)条件下该反应存在乙苯的转化率较低、氧化铁表明存在积碳等问题。若在起始加入一定量的水蒸气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加入水蒸气的作用是
    (4)、100kPa下,反应气组成n(乙苯) :n(H2O)分别按照1:1、1:4、1:9投料、乙苯平衡转化率随反应温度变化关系如图。

    ①图中n(乙苯):n(H2O)=1 :9的曲线是( 填曲线标号)。

    ②图中M点的正反应速率和N点的逆反应速率大小关系为v( M)v(N)(填“>”“<”或“=”)。

    ③550℃、100 kPa,按n(乙苯):n(H2O)=1:9投料时,kk=kPa (用最简分数表示)。

  • 30. 乙烷裂解制乙烯的方法有:

    ①直接裂解:C2H6(g)C2H4(g)+H2(g)+Q1kJ(Q1<0)

    ②氧气氧化裂解:2C2H6(g)+O2(g)2C2H4(g)+2H2O(g)+Q2kJ(Q2>0)

    完成下列填空:

    (1)、800℃时,在一恒压密闭容器中加入一定量C2H6 , 发生反应①,达到平衡后向容器中通入稀有气体He,C2H6的平衡转化率(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要使该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可采取的措施是

    乙烷氧气氧化裂解制乙烯,除发生反应②外,还发生副反应③:2C2H6(g)+7O2(g)4CO2(g)+6H2O(g) , 在800℃时用乙烷氧气氧化裂解制乙烯,乙烷的转化率、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随投料比n(C2H6)n(O2)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已知:

    C2H4的选择性=C2H4C2H6×100%

    C2H4的收率=C2H6的转化率×C2H4的选择性

    (2)、控制n(C2H6)n(O2)=2而不采用选择性更高的n(C2H6)n(O2)=3.5 , 除可防止积碳外,另一原因是n(C2H6)n(O2)<2时,n(C2H6)n(O2)越小,乙烷的转化率越大,乙烯的选择性和收率越小的原因是
    (3)、T℃时,将2molC2H6和3molO2通入1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②③,tmin达到平衡,平衡时C2H4的收率为60%,C2H4选择性为75%。C2H6的转化率为;0~tmin内,C2H4的平均生成速率为O2的平衡浓度c(O2)=molL1
    (4)、通过比较反应①②的热效应,指出氧化裂解法的优点
  • 31. 由环境保护部、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第六阶段)》,自2020年7月1日起实施,也就是大家熟知的国Ⅵ汽车排放标准。在我国汽车产能过剩的背景下,可以起到淘汰落后产能、引领产业升级的作用,同时能够满足重点地区为加快改善环境空气质量而提高汽车排放标准的要求。回答以下问题:
    (1)、已知在20℃时:

    N2(g)+O2(g)2NO(g)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m kJ/mol、n kJ/mol;

    4NH3(g)+5O2(g)4NO(g)+6H2O(l) 正、逆反应的活化能分别为p kJ/mol、q kJ/mol。

    用NH3处理汽车尾气中的NO的反应为:4NH3(g)+6NO(g)5N2(g)+6H2O(l) , 该反应的△H=

    (2)、模拟汽车的“催化转化器”,将4 mol NO(g)和4 mol CO(g)充入1 L的密闭容器中,在不同温度和压强下发生反应2NO(g)+2CO(g)N2(g)+2CO2(g) , 测得CO的平衡转化率α随温度T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图像中C点逆反应速率B点正反应速率(填“>”“=”或“<”,下同);反应的平衡常数:A点D点。实验测得:v=kc2(NO)c2(CO)v=kc(N2)c2(CO2) , k、k分别是正、逆反应速率常数。则T1℃时C点处对应的v:v=

    (3)、汽车排气管装有三元催化装置,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吸附、解吸消除CO、NO等大气污染物。反应机理如下(Pt是催化剂,右上角带“*”表示吸附状态):

    Ⅰ.NO+Pt(s)=NO*     Ⅱ.CO+Pt(s)=CO*      Ⅲ.NO*=N*+O* 

    Ⅳ.CO*+O*=CO2+Pt(s)   Ⅴ.N*+N*=N2+Pt(s)     Ⅵ.NO*+N*=N2O+Pt(s)

    经测定汽车尾气中生成物及反应物浓度随温度变化关系如图1和图2所示:

    ①图1中,温度为330℃时反应V的活化能反应VI的活化能(填“<”、“>”或“=”),反应VI的焓变△H0(“<”或“>”)。

    ②图2中,温度从Ta升至Tb的过程中,反应物浓度急剧减小的主要原因是

  • 32. 以电石渣[主要成分为Ca(OH)2和CaCO3]为原料制备KClO3的流程如下:

    (1)、制备之前,通常将电石渣进行粉碎,原因为
    (2)、“氯化”过程控制电石渣过量,在75℃左右进行。氯化时存在Cl2与Ca(OH)2作用生成Ca(ClO)2的反应,Ca(ClO)2进一步转化为Ca(ClO3)2 , 少量Ca(ClO)2分解为CaCl2和O2

    ①生成Ca(Cl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氯化”时要适当减缓通入Cl2速率的目的是

    (3)、“氯化”过程中Cl2转化为Ca(ClO3)2的总反应方程式为:6Ca(OH)2+6Cl2=Ca(ClO3)2+5CaCl2+6H2O,氯化完成后过滤。

    ①滤渣的主要成分为(填化学式)。

    ②滤液中Ca(ClO3)2与CaCl2的物质的量之比n[Ca(ClO3)2]∶n[CaCl2]1∶5(填“>”、“<”或“=”)。

    (4)、向滤液中加入稍过量KCl固体可将Ca(ClO3)2转化为KClO3 , 各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如图所示,从该溶液中尽可能多地析出KClO3固体的方法是、过滤、洗涤、干燥。

  • 33. 环己酮()在工业上主要用作有机合成原料和溶剂。某实验小组选择价格低廉、污染更小的次氯酸钠-冰醋酸体系氧化环己醇() 的方法制备环己酮。
    (1)、NaClO 溶液的制备

    ①工业上用氯气通入烧碱溶液的方法制备NaClO,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②NaClO含量的测定:取①所得溶液(只含NaCl、NaClO、 NaOH) 20.00mL 于锥形瓶中,用0.1000mol/L NaNO2溶液进行滴定,达到滴定终点时,共消耗NaNO2溶液20.00mL。

    已知:该反应可以用湿润的淀粉-KI试纸(白色)监控反应终点,且在此条件下NaNO2不氧化I-

    a.已知NaClO和NaNO2反应生成两种对环境友好的物质。由该实验测得NaClO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b.滴定终点时,淀粉-KI试纸的颜色变化为

    (2)、NaClO 氧化环己醇

    反应原理:

    +NaClOCH3COOH +NaCl+H2O

    已知:环己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0;环己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8。

    步骤I:在装有冷凝管、温度计和滴液漏斗的三颈烧瓶中,加入7.5mL (7.0g)环己醇和4.0mL冰醋酸。在滴液漏斗中加入100.0mLNaClO水溶液,分四次加入三颈烧瓶中,边加边振荡,保持反应温度为40℃-45℃.加完后,放置20分钟,并搅拌。

    步骤II:用淀粉- KI试纸检验NaClO是否过量,若过量则加入适量饱和Na2SO3溶液除去NaClO。随后再加入适量NaOH溶液,边加边振荡。

    步骤III:将步骤II得到的反应液进行蒸馏,得到40.0mL馏出液,再在馏出液中加入5.0g固体氯化钠,振荡使之大部分溶解。将馏出液转入分液漏斗分离出有机层,用无水硫酸镁干燥后蒸馏,收集到产品4.116g。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在反应装置中应选用冷凝管(填“直形”或“球形”)。

    ②实验温度要保持40℃ -45℃,最好选择的加热方式是 ; 不能低于40℃的原因是

    ③加入饱和Na2SO3溶液时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随后加入适量NaOH溶液的目的是

    ④本实验所得到的环己酮的产率是

    ⑤本实验最有可能产生的有毒气体是 ,  所以要在通风橱中进行实验。

  • 34. 对氯苯氧乙酸是一个常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俗称“防落素”,可以减少农作物或瓜果蔬菜的落花落果,有明显的增产作用。其实验原理为:

    实验步骤:①在反应器中,加入3.8g氯乙酸和5mL水,开始搅拌,慢慢滴加饱和碳酸钠溶液,至溶液的pH为7~8,然后加入2.5g苯酚,再慢慢滴加35%氢氧化钠溶液至pH=12; 

    ②将反应器置于油浴中缓慢加热,维持此温度20min

    ③移去油浴,用浓盐酸调pH=4 , 析出固体,抽滤,水洗2~3次,再用乙醇溶液洗涤,得到粗产品;

    ④加入少量三氯化铁和10mL浓盐酸,升温至60~70 , 滴加双氧水,反应20~30min , 升温使固体溶解,慢慢冷却,析出固体,抽滤,洗涤,重结晶。

    完成下列问题:

    (1)、装置中A的名称是 , 球形冷凝管的出水口是(填“a”或“b”)
    (2)、步骤②中采用油浴加热,不采用直接加热的原因是
    (3)、步骤④升温至60~70 , 温度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的主要原因是
    (4)、用乙醇溶液洗涤粗产品的目的是
    (5)、步骤③和④均涉及抽滤,下列关于抽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

    A、抽滤的主要目的是得到较多的沉淀 B、滤纸的直径应略小于漏斗内径,又能盖住全部小孔 C、图中没有明显出错 D、抽滤结束,从吸滤瓶的支管口倒出滤液
    (6)、步骤④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 , 有时需要将“粗产品用沸水溶解,冷却结晶,抽滤”的操作进行多次,其目的是
  • 35. 回收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工艺流程如下: 

    已知:该温度时Co(OH)2、Mn(OH)2的Ksp分别为2.0 ×10-15、1.9×10-13

    回答下列问题:

    (1)、磷酸铁锂电池在剥离前要充分放电,通过Li+移动把FePO4转化为LiFePO4该电极反应式为
    (2)、磷酸铁锂电池的正极材料“浸出”前需要粉碎,目的是
    (3)、“滤渣”中含有FePO4和C,为了得到纯净的FePO4 , 简单除碳方法为
    (4)、“净化”时为除尽微量的Mn2+、Co2+ , 确保浓度控制为等于或小于1 ×10-5mol·L-1 , 加入NaOH溶液调pH至(填“酸性”或“碱性”)较好。
    (5)、粗Li2CO3固体表面上黏有Na2CO3溶液和溶液,工业上用热水而不用冷水清洗固体,原因有、后期易干燥且Li2CO3产率高。
    (6)、“浸出”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