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二轮复习知识点:原电池工作原理及应用5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30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


    A、铜棒的质量 B、c(Zn2+ C、c(H+ D、c(SO42
  • 2. 为检验牺牲阳极的阴极保护法对钢铁防腐的效果,将镀层有破损的镀锌铁片放入酸化的 3% NaCl 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溶液分别实验,能说明铁片没有被腐蚀的是(    )
    A、加入 AgNO3 溶液产生沉淀 B、加入淀粉碘化钾溶液无蓝色出现 C、加入 KSCN 溶液无红色出现 D、加入 K3[Fe(CN)6] 溶液无蓝色沉淀生成
  • 3. 科学家基于 Cl2 易溶于 CCl4 的性质,发展了一种无需离子交换膜的新型氯流电池,可作储能设备(如图)。充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 NaTi2(PO4)3+2Na++2e=Na3Ti2(PO4)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充电时电极b是阴极 B、放电时 NaCl 溶液的 pH 减小 C、放电时 NaCl 溶液的浓度增大 D、每生成 1mol Cl2 ,电极a质量理论上增加 23g  
  • 4. LiO2电池比能量高,在汽车、航天等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近年来科学家研究了一种光照充电LiO2电池(如图所示).光照时,光催化电极产生电子(e)和空穴(h+) , 驱动阴极反应(Li++e=Li)和阳极反应(Li2O2+2h+=2Li++O2)对电池进行充电.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充电时,电池的总反应Li2O2=2Li+O2 B、充电效率与光照产生的电子和空穴量有关 C、放电时,Li+从正极穿过离子交换膜向负极迁移 D、放电时,正极发生反应O2+2Li++2e=Li2O2
  • 5. 一种3D打印机的柔性电池以碳纳米管作支撑材料,以吸收ZnSO4溶液的有机高聚物为固态电解质,相关图示如图1、图2,电池总反应为MnO2+12Zn+(1+x6)Zn+16ZnSO4MnOOH+16[ZnSO4•3Zn(OH)2•xH2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含有锌膜的碳纳米管纤维的反应为12Zn+x6H2O+16ZnSO4+OH--e-=16[ZnSO4•3Zn(OH)2•xH2O] B、充电时,含有MnO2膜的碳纳米管纤维与外电源正极相连 C、合成图2中的有机高聚物分子的反应为缩聚反应 D、有机高聚物中通过氢键的缔合作用,增强了高聚物的稳定性
  • 6. 三室膜电渗析分离硫酸锂并回收酸碱的装置示意图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酸碱的浓度:进等于出 B、右侧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H2O+2e-=2OH-+H2 C、装置工作一段时间后,n(a)n(b)=21 D、右侧离子交换膜为阴离子交换膜
  • 7. 利用Cl2易溶于CCl4的性质,科学家研发了一种如图所示可作储能设备的无膜新型氯流电池。放电时电极a的反应为:Na3Ti2(PO4)3-2e-=NaTi2(PO4)3+2Na+。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放电时NaCl溶液的pH不变 B、充电时NaCl溶液的浓度减小 C、充电时电极b反应为:Cl2+2e-=2Cl- D、电极a增重4.6g时,设备内生成0.1molCl2
  • 8. 我国科学家利用ZnBiOI电池,以ZnI2水溶液作为锌离子电池的介质,可实现快速可逆的协同转化反应。如图所示,放电时该电池总反应为:3Zn+6BiOI=2Bi+2Bi2O3+3ZnI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放电时,BiOI为负极,发生氧化反应 B、放电时,1mol BiOI参与反应,转移3mol e C、充电时,Zn2+通过阳离子交换膜从Zn极移向BiOI D、充电时,阳极发生反应:Bi+Bi2O3+3I3e=3BiOI
  • 9. pH计的工作原理(如图所示)是通过测定电池电动势E(即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的电势差)而确定待测溶液的pH。电池电动势E与待测溶液pH关系为:E=0.059pH+K (E的单位为V,K为常数)。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pH计工作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B、玻璃电极玻璃膜内外c(H+)的差异会引起电池电动势的变化 C、若玻璃电极电势比参比电极低,玻璃电极反应:AgCl(s)+e=Ag(s)+Cl D、若测得pH=3的标准溶液电池电动势E为0.377V , 可标定常数K=0.2
  • 10. 一种新型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镍钴电极反应:N2H4+4OH4e=N2+4H2O B、II区的Na+通过a交换膜向I区迁移,Cl通过b交换膜向III区迁移 C、该装置工作时总反应:N2H4+4OH+4H+=N2+4H2O D、该装置工作时还利用了中和能
  • 11. 我国科研人员将单独脱除SO2的反应与H2O2的制备反应相结合,实现协同转化。

    ①单独制备H2O22H2O+O2=2H2O2 , 不能自发进行

    ②单独脱除SO24OH+2SO2+O2=2SO42+2H2O , 能自发进行

    协同转化装置如图(在电场作用下,双极膜中间层的H2O解离为OHH+ , 并向两极迁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反应②释放的能量可以用于反应① B、产生 H2O2的电极反应:O2+2e-+2H+=H2O2 C、反应过程中不需补加稀H2SO4 D、协同转化总反应:SO2+O2+2H2O=H2O2+H2SO4
  • 12. 中科院科学家设计出一套利用SO2和太阳能综合制氢方案,其基本工作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电化学装置中,Pt电极作正极 B、BiVO4电极上的反应孔为SO32-2e-+2OH-=SO42+H2O C、Pt电极的电势高于BiVO4电极的电势 D、电子流向:Pt电极→外电路→BiVO4电极
  • 13. 科学家近年发明了一种新型ZnCO2水介质电池。电池示意图如下,电极为金属锌和选择性催化材料。放电时,温室气体CO2被转化为储氢物质甲酸等,为解决环境和能源问题提供了一种新途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负极区pH升高 B、放电时,1molCO2转化为HCOOH,转移的电子数为4mol C、充电时,Zn电极连电源正极 D、充电时,产生22.4L(标准状况下)O2 , 生成的Zn为130g

二、多选题

  • 14. 某电池以K2FeO4和Zn为电极材料,KOH溶液为电解溶质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为电池的负极 B、正极反应式为2FeO42+10H++6e=Fe2O3+5H2O C、该电池放电过程中电解质溶液浓度不变 D、电池工作时OH向负极迁移
  • 15. 我国科研团队成功研究出高比能量、低成本的钠离子二次电池,其工作原理示意图如下。已知电池反应:Na1-xMnO2+NaxCn NaMnO2+nC。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池放电过程中,NaMnO2/Al上的电势低于石墨烯/Al上的电势 B、电池放电时,正极可发生反应Na1-xMnO2+xNa++xe-=NaMnO2 C、电池充电时,外接电源的负极连接NaMnO2/Al电极 D、电池充电时,Na+由NaMnO2/Al电极移向石墨烯/Al电极
  • 16. 一种可连续使用的锂电池结构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该电池放电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子由Li电极经Li+透过膜进入Fe2+、Fe3+的水溶液移向Ti电极 B、Ti电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Fe3+ + e- = Fe2+ C、Li+透过膜除允许Li+通过外,还允许H2O分子通过 D、贮罐中发生的离子反应为:S2O82- + 2Fe2+ = 2Fe3+ + 2SO42-
  • 17. 下图所示为镍锌可充电电池放电时电极发生物质转化的示意图,电池使用KOH 和K2Zn(OH)4为电解质溶液,下列关于该电池说法正确的是( )

    A、放电时溶液中的K+移向负极 B、充电时阴极附近的pH会升高 C、放电时正极反应为H+ +NiOOH+e-=Ni(OH)2 D、负极质量每减少6.5 g,溶液质量增加6.3 g
  • 18. 某同学按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A、B为两种常见金属,它们的硫酸盐可溶于水,当K闭合时,Y极上产生黄绿色气体。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溶液中c(A2)增大 B、B极的电极反应:B-2e=B2 C、Y电极上有Cl2产生,发生还原反应 D、反应初期,X电极周围出现白色胶状沉淀
  • 19. 某兴趣小组同学利用氧化还原反应:2KMnO4+10FeSO4+8H2SO4=2MnSO4+5Fe2(SO4)3+K2SO4+8H2O设计如下原电池,盐桥中装有饱和K2SO4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B、外电路电流方向是从a到b C、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SO42-移向甲烧杯 D、a电极上发生的反应为MnO4-+8H+5e=Mn2+4H2O
  • 20. 研究电化学腐蚀及防护的装置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d为石墨,铁片腐蚀加快 B、d为石墨,石墨上电极反应为2H+2e=H2 C、d为锌块,铁片不易被腐蚀 D、d为锌块,铁片上电极反应为2Cl--2e-=Cl2
  • 21. 某原电池装置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Zn棒作原电池的正极 B、Cu棒的质量逐渐增大 C、Zn棒处的电极反应式:Zn - 2e- = Zn2+ D、该装置能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 22. 锌-空气电池(原理如下图〉适宜用作城市电动车的动力电源,放电时Zn转化为ZnO。则该电池放电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    B、氧气在石墨电极上发生还原反应 C、电子由Zn电极经导线流向石墨电极    D、该电池放电时OH-向石墨电极移动
  • 23. 由化学能转变的热能或电能仍然是人类使用的主要能源.根据如图所示的装置,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该装置中Pt极为阳极 B、当c极的质量变化了2.16g时,a极上消耗的O2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1.12L C、该装置中b极的电极反应式是:H2+2OH﹣2e=2H2O D、该装置中a极为正极,发生氧化反应
  • 24. 下图Ⅰ、Ⅱ分别是甲、乙两组同学将反应“AsO43+2I+2H+⇌AsO33+I2+H2O”设计成的原电池装置,其中C1、C2均为碳棒.甲组向图Ⅰ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浓盐酸;乙组向图ⅡB烧杯中逐滴加入适量40%NaOH溶液.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组操作时,微安表(G)指针发生偏转 B、甲组操作时,溶液颜色变深 C、乙组操作时,C2做正极 D、乙组操作时,C1上发生的电极反应为I2+2e═2I
  • 25. 某原电池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Fe=3Fe2+ , 不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C,负极为Fe,电解质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为CuSO4溶液
  • 26. 在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放入用导线连接的铜片和锌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一段时间负极质量明显减轻 B、电子通过导线由铜片流向锌片 C、只有正极上有氢气逸出,正极电极反应式为:2H++2e═H2 D、正极附近的SO42离子浓度逐渐增大

三、非选择题

  • 27. 为了探究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分别用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据图回答问题。

    (1)、I.用图甲所示装置进行第一组实验时:

    在保证电极反应不变的情况下,不能替代Cu作电极的是(    ) (填字母)。

    A、石墨 B、 C、 D、
    (2)、实验过程中,SO42- (填“从左向右”“从右向左”或“不”)移动;滤纸上能观察到的现象是
    (3)、II.该小组同学用图乙所示装置进行第二组实验时发现,两极均有气体产生,且Y极处溶液逐渐变成紫红色;停止实验观察到铁电极明显变细,电解液仍然澄清。查阅资料知,高铁酸根(FeO42-)在溶液中呈紫红色。请根据实验现象及所查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电解过程中,X极处溶液的OH-浓度(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4)、电解过程中,Y极发生的电极反应为
    (5)、电解进行一段时间后,若在X极收集到672mL气体,Y电板(铁电极)质量减小0.28g,则在Y极收集到气体为mL(均己折算为标准状况时气体体积)。
    (6)、K2FeO4-Zn也可以组成碱性电池,K2FeO4在电池中作为正极材料,其电池反应总反应式为2K2FeO4+3Zn=Fe2O3+ZnO+2K2ZnO2 , 该电池正极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 28. 铁是中学化学的重要物质。某学校的三个兴趣小组根据反应Fe+2H+=Fe2++H2↑设计了如图三个原电池装置,丙装置的盐桥中装的是琼脂—饱和KCl溶液。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三个装置中能实现题给反应的是(填装置序号)。
    (2)、①原电池装置甲中,铜电极上发生的现象是

    ②原电池装置乙中有明显现象发生时,铁电极上的电极反应方程式为

    ③原电池装置丙中,原电池工作时盐桥中的K+移向(填“铜”或“铁”)极,若反应产生2.24L气体(标准状况),则右侧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增加g。

    (3)、实验后同学们经过充分讨论,得出了有关原电池如下结论,你认为这些结论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
    A、氧化还原反应都能设计为原电池 B、凡是有盐桥的原电池,盐桥的作用是使整个装置构成通路并保持两侧溶液呈电中性 C、在经典原电池中,活动性强的金属做原电池的负极,与电解质溶液种类无关 D、上述装置丙中,右侧电解质溶液用硫酸铁溶液代替,对原电池的放电效率无影响
  • 29. 某小组探究硝酸银与碘化钾的反应。
    (1)、实验Ⅰ:向盛有1mL1.0molL1AgNO3溶液的试管中,加入1mL1.0molL1KI溶液,振荡试管,产生黄色沉淀,然后向其中滴入淀粉溶液,溶液无明显变化。

    ①常温下,1.0molL1AgNO3溶液中,c(H+)c(OH)(填“>”、“<”或“=”)。

    ②发生反应生成黄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2)、小组同学依据物质性质分析,反应产物中可能存在Ag。依据是
    (3)、经检验,黄色沉淀中不含Ag。小组同学设计实验Ⅱ证实了AgNO3溶液与KI溶液可以发生反应得到Ag。装置如图。

    ①甲溶液是

    ②该装置中发生的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87×108)。

    (4)、结合实验及数据,推测实验Ⅰ中生成黄色沉淀而没有产生Ag的原因
  • 30.           
    (1)、Ⅰ、某小组同学用下列试剂研究将AgCl转化为AgI。(已知:Ksp(AgCl)=1.8×1010Ksp(AgI)=8.5×1017)

    实验操作:所用试剂:0.1mol/LNaCl溶液,0.1mol/LAgNO3溶液,0.1mol/LKI溶液;向盛有2mL0.1mol/LNaCl溶液的试管中滴加2滴0.1mol/LAgNO3溶液,充分振荡后, (将操作补充完整)。

    (2)、实验现象:上述实验中,沉淀由白色变为色现象可证明AgCl转化为AgI
    (3)、分析及讨论

    ①该沉淀转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②定量分析。由上述沉淀转化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可推导:c(Cl)c(I)=(列式即可,不必计算结果)。

    ③同学们结合②中的分析方法,认为教材中的表述:“一般来说,溶解度小的沉淀转化为溶解度更小的沉淀容易实现”,可进一步表述为对于组成形式相同的沉淀,Ksp(填“小”或者“大”)的沉淀转化为Ksp(填“更小”或者“更大”)的沉淀容易实现。

    (4)、Ⅱ、某同学设计如图实验装置研究AgNO3溶液和KI溶液间的反应(a、b均为石墨)。

    当K闭合后,发现电流计指针偏转,b极附近溶液变蓝。

    ①b极发生的是(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②a极上的电极反应式是

    (5)、事实证明:AgNO3溶液与KI的溶液混合只能得到AgI沉淀,对比(4)中反应,从反应原理的角度解释产生该事实的可能原因是Ag+I之间发生沉淀反应比氧化还原反应的速率或限度(填“小”或者“大”)。
  • 31. 甲烷在化工领域中应用广泛,是一种重要能源。
    (1)、一定条件下,CH4分解形成碳的反应历程如图所示。该历程分步进行,其中,第步的正反应活化能最大。

    (2)、用甲烷催化还原氮氧化物可以消除氮氧化物污染,发生的主反应如下:

    ①CH4(g)+4NO2(g)= 4NO(g)+CO2(g)+2H2O(g) ΔH1=-574.0 kJ·mol1

    ②CH4(g)+4NO(g)= 2N2(g)+CO2(g)+2H2O(g) ΔH1=-1160.0 kJ·mol1

    ③CH4(g)+2NO2(g)= N2(g)+CO2(g)+2H2O(g) ΔH3

    则:ΔH3=kJ·mol1

    (3)、如图所示,装置甲为甲烷-空气燃料电池(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通过装置乙实现铁棒上镀铜。

    ①电镀结束后,装置甲溶液中的阴离子除了OH-以外还含有(忽略水解),装置乙中Cu电极的质量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

    ②在此过程中每消耗2.24L(标准状况下)甲烷,理论上装置乙中阴极质量变化g。

    (4)、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可以用甲烷-空气燃料电池作为电源,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阴极反应式为。此时通过阳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填“大于”“小于”或“等于”)通过阴离子交换膜的离子数。

    ②制得的硫酸溶液从出口(填“A”“B”“C”或“D”)导出。

  • 32. 电化学在工业生产中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1)、下图中,为了减缓海水对铁闸门A的腐蚀,材料B可以选择(填字母序号)。

    a.碳棒    b.锌板    c.铜板

    用电化学原理解释材料B需定期拆换的原因:

    (2)、利用电解法制备NaOH(下图为简易原理装置)。

    NaOH(填“A”或“C”)区生成。请结合电极反应式分析NaOH产生的过程

    (3)、用二甲醚(CH3OCH3)燃料电池电解法可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转化为Cr3+。原理如下图:

    ①燃料电池中的负极是(填“M”或“N”)电极,其电极反应为

    ②用电极反应式和离子反应方程式解释阳极区域能将酸性含铬废水(主要含有Cr2O72)转化为Cr3+的原因

  • 33. 氯碱工业是高耗能产业,一种将电解池与燃料电池相组合的新工艺可以节(电)能30%以上。在这种工艺设计中,相关物料的传输与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的电极未标出。

    (1)、电解池的阳极反应式为
    (2)、通入空气的电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 燃料电池中的离子交换膜是(填“阳离子交换膜”或“阴离子交换膜”)。
    (3)、电解池中产生1molCl2 , 理论上燃料电池中消耗O2的物质的量为
    (4)、a、b的大小关系为:
  • 34. 二氧化碳的综合利用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
    (1)、I.利用CO2H2合成甲醇,涉及的主要反应如下:

    已知:a.CO2(g)+3H2(g)CH3OH(g)+H2O(g)ΔH1=49.5kJmol1

    b.CO(g)+2H2(g)CH3OH(g)ΔH2=90.4kJmol1

    c.CO2(g)+H2(g)CO(g)+H2O(g)ΔH3

    计算ΔH3=

    (2)、一定条件下,向密闭容器中充入物质的量之比为1:3的CO2H2发生上述反应,使用不同催化剂经相同反应时间,CO2的转化率和甲醇的选择性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甲醇的选择性=n(CH3OH)n(CO)+n(CH3OH)×100%

    ①210-270℃间,在甲醇的选择性上,催化效果较好的是

    ②210-270℃间,催化剂2条件下CO2的转化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可能原因为

    (3)、II.工业上用CO2NH3通过如下反应合成尿素[CO(NH2)2]2NH3(g)+CO2(g)CO(NH2)2(s)+H2O(g)。t℃时,向容积恒定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2.0molNH31.6molCO2发生反应。

    下列能说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填字母)。

    a.相同时间内,6molNH键断裂,同时有2molHO键形成

    b.容器内气体总压强不再变化

    c.2v(NH)3=v(CO)2

    d.容器内气体的密度不再改变

    (4)、CO2 的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如下表所示:

    时间/min

    0

    30

    70

    80

    100

    n(CO)2/mol

    1.6

    l.0

    0.8

    0.8

    0.8

    CO2的平衡转化率为;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5)、III.中科院研究所利用CO2和甲酸(HCOOH)的相互转化设计并实现了一种可逆的水系金属二氧化碳电池,结构如图所示:

    放电时,正极上的电极反应为;若电池工作时产生a库仑的电量,则理论上消耗锌的质量为g。(已知:转移1mol电子所产生的电量为96500库仑)

  • 35. 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不同条件下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①若两个电极分别是锌、铜,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正极的电极反应式

    ②当电极a为Al、电极b为Mg、电解质溶液为氢氧化钠时,该原电池的负极为;该原电池的电池总反应为

    ③若电池的总反应是2FeCl3+Fe=3FeCl2 , 正极反应式是;若该电池反应消耗了0.1molFeCl3 , 则转移电子的数目约为

    (2)、为了验证Fe3+Cu2+氧化性强弱,下列装置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填序号)。

  • 36.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I.铁片与稀硫酸反应的能量变化特征如图所示:

    该反应为反应(填“吸热”或“放热”)。

    (2)、若要使该反应速率加快,下列措施可行的是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编号)。
    A、改用铁粉 B、改用98%的硫酸 C、适当升高温度
    (3)、II.以相同大小铜片和锌片为电极研究水果电池,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实验编号

    水果种类

    电极间距离/cm

    电流/μA

    1

    番茄

    1

    98.7

    2

    番茄

    2

    72.5

    3

    苹果

    2

    27.2

    该实验目的是研究水果种类和对水果电池电流大小的影响。

    (4)、该实验装置中,正极的材料是 , 负极的电极反应式是
    (5)、当有3.25gZn参与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目为
    (6)、III.某温度下,体积为1L恒容密闭容器中,X、Y两种气体物质的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由图中数据分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7)、2min时容器内的压强与起始压强之比为
    (8)、在0~2min内,用Y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9)、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是____(填正确选项的字母编号)。
    A、容器内压强不再变化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 C、X气体与Y气体的浓度不再变化 D、容器内混合气体平均摩尔质量不再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