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第一单元 第4课 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 专项训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8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认识历史只能通过现存的史料。通过下列史料能够认识到的历史事件是( )
“明定国是”诏书明确宣示:嗣后中外大小诸臣,······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清德宗实录》卷418光绪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乙巳
A、清末新政 B、百日维新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2. 下表是1904~1910年晚清政府颁行的经济法律法规统计表(部分)。据此可知,这一时期的中国( )类别
法律法规内容
数量(部)
时间(年)
综合性法规
商律、注册
7
1904~1906
行业性法规
铁路
10
1903~1908
劝导奖励实业章程
奖励公司章程
8
1905~1910
A、法律实施保障了经济的繁荣 B、经济实现了近代化 C、政府重视经济的法治化管理 D、法律体系不断健全3. 北魏孝文帝选官任人,“先尽才学”,不仅从世家大族中选拔人才,而且还委任于寒门庶族。李彪“家世卑微”,但有治国之才受到重用。这一措施( )A、促进了民族交融 B、放弃了传统制度 C、培养了改革人才 D、传播了儒家文化4. 1903年,清政府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独立的商事法律——《钦定大清商律》,它以法律形式确认了商业活动以营利为目的和商人的合法地位。《钦定大清商律》的颁布( )A、标志着重农抑商政策的废除 B、壮大了推动社会转型的力量 C、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 D、标志着清政府开启自救运动5. 为镇压太平天国起义,清政府于183年开征厘金(对所有过境商品进行征税)。很快,厘金制度发展到只征华商(国货)、不征洋商(洋货),致使商户认为与其从农村收购手工业产品进行贩卖,还不如购买贩运洋货,以至于农民农闲期间生产的手工产品逐渐失去了销路。清政府此举( )A、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加速了自然经济的解体 C、抵制西方列强保护经济主权 D、进行“商战”以争利权6. 戊戌变法伊始,康有为就把矛头直指传统的官僚体制,当李鸿章问道:“然则六部尽撤,则列尽废乎?”康有为明确表示:“弱亡中国皆此物也,诚宜尽撤。”当康有为奉诏请训,荣禄问其如何改革时,康有为回答:“杀二三品以上大臣一二人,则新法行矣。”由此可见,康有为主张的变法( )A、具有民主色彩 B、符合晚清实际 C、带有激进特点 D、违背变法初衷7. 20世纪初,晚清政府开始编纂新刑法、民法和商法,并改革传统的司法管理制度。新刑法废 除了凌迟、杖刑等酷刑和体罚措施,将惩罚限于死刑、监禁与罚款,同时引入缓刑与保释等新 措施。据此可知,这些做法( )A、彰显了有产阶层的价值诉求 B、加速了东西文明的互通互鉴 C、体现了近代中国法律的自觉性 D、助推了近代中国的法制转型8. 下表为1902年江南乡试部分考生答卷某题情况统计表,这表明( )人数
对“治外法权”的理解
24人
大体懂得其为来华外国人不受中国法律制裁和地方官管辖审判之特权
6人
视之为一种中国管辖和审判来华外国人的正当法权
7人
含糊不明
A、知识分子投身救亡运动 B、传统选官制度受到时代冲击 C、社会变革缺乏群众基础 D、科举制度改革成为社会共识9. 有学者指出,西周时贵族拥有作战、军器制造、养育战马的权利,平民只是军队中的附随,无正式编配入伍的资格。战国以来,随着步战取代车战,作战规模扩大,更多的农民被纳入战争队伍。这一变化( )A、重构了国家的统治基础 B、剥夺了贵族阶层的特权 C、促进了小农经济的产生 D、推动了官僚政治的发展10. 《大公报》在评价中国近代某一历史事件中写道:“我中国自庚子被创后,又倡第二次变法。虽不如戊戌年之进步神速、焕然一新,然明诏迭颁,亦似稍知方针之改易。故一时热心之士、忧国之儒群欢欣鼓舞”。文中所说的“二次变法” ( )A、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B、使清政府摆脱内外困境 C、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统治地位 D、开启了中国近代化历程11. 1905年12月6日,清政府设立学部,宣告科举制结束。下列关于学部的说法正确的( )①是晚清统一管理全国教育的机构
②设立学部是清末新政的举措之一③晚清学堂选官制度由此正式确立
④标志着中国选官制度进入新阶段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2. 在不同历史时期,人们对商鞅变法的总体评价不同:从商鞅变法至汉武帝之前,是对变法正面评价最为辉煌、普遍的时期,是商鞅变法饱受批评的时期;从清末民初至今,评价总体持赞扬态度。这表明( )A、历史评价标准无法统一 B、占有史料的多少决定评价正确与否 C、时代环境影响历史评价 D、历史事件因其复杂而无法正确认识13. 晚清名流孙宝瑄在日记中写道:“风气至今,可谓大转移。立宪也,议院也,公然不讳,昌言无忌;且屡见诸诏旨,几等口头禅,视为绝不奇异之一名词。”该日记作为史料,可以用来研究( )A、《资政新篇》的颁行 B、维新运动的开展 C、清末“新政”的实施 D、洋务运动的开展14. 商鞅由卫入秦后,向秦孝公说:“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这反映出商鞅主张( )A、隆礼重法 B、是古非今 C、兼爱非攻 D、变法革新15. 改革开放初期,治安犯罪是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进入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后,社会矛盾和群体性事件频发。为此,我国政府在社会治理上,不仅仅是政府管理,还包括社会组织和个人的参与。这说明政府( )A、践行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 B、注重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 C、强调多元主体对社会的管理 D、行政管理职能弱化的趋向16. 1907年,《盛京时报》记载铁岭——兴源德书铺,“今虽设立学堂,彼仍卖《三字经》《百家姓》(四书合讲》《五经备旨》《八铭》《七家诗》等书,终日无过局者”。与此相对的西门内新开新华书局,专卖学堂新书,则“获利什倍”。这种情况的出现主要缘于( )A、选官制度发生重大变化 B、新文化运动推动思想解放 C、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 D、传统文化已经被彻底抛弃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迷惘的一代”产生于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前的青年们视“拯救民主”“伸 张正义”“为和平而战”这些口号为自己的理想和使命,积极报名参军。战争结束后,曾让 青年们无比骄傲欧洲的传统文明瞬间崩塌。参战青年发现自己非但没有成为理想中的英雄人物,就连过去的工作也已经被没有参加战争的人代替了,城镇和家庭生活对于他们来说变得很难适应,社会上只追求眼前的经济利益,而轻视追求高尚情趣等现象也令这一代青年感到迷茫、困惑、无所适从。没有了旧的根基,又没有新的道路引导,他们只能以对主流社会系统“迷失”的外观情绪来抗议社会。但他们在“迷惘”的外表下,在更深的程度上追求个人自由,不轻易向任何人妥协。
——摘编自车继雁《造就“迷惘的一代”:格特鲁德·斯泰因及其作品研究》
材料二:现代中国重要青年运动年表(部分)
名称
内容
保家卫国斗争中的青年运动
在抗美援朝战争中,青年团积极响应党的号召,青年指战员占了志愿军部队总数的66% ,战斗连队中青年占80%以上,基层干部大部分是团员,他们继承和发扬了老一辈的献身精神,为祖国人民和朝鲜人民的和平与幸福,作出了重大贡献。
全国青年学雷锋活动
1963年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在中共中央倡导下,全国各地掀起了学习雷锋的热潮,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的巨大精神力量,各条战线涌现出许许多多雷锋式的集体和个人。
争当新长征突击手活动
1978年底,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地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各地团组织相继开展各种形式的劳动竞赛,形成比、学、赶、帮、超的热潮,提高了青年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本领。
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
进入新时代,广大青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主战场、科研攻关最前沿、抗疫斗争第一线、捍卫国防最前线、基层实践大舞台,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冲得出来、勇挑重担,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而奋斗。
——摘编自黄蓉生《青年学研究》;贺军科《续写新时代中国青年运动的精彩篇章》
(1)、根据材料一概括“迷惘的一代”形成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一战前后西方青年精神世界的变化。(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现代中国青年运动的共同特点,并简析其意义。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唐朝前期,对盐业推行了允许公私兼营的宽松政策。安史之乱后,盐铁转运使第五琦认为“方今之急在兵,兵之强弱在赋”,乃奏请肃宗,禁止政府允许以外的其他盐业生产,对盐业采取了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官运官销的政策。760年,唐肃宗任命刘宴担任盐铁转运使。刘宴在坚持第五琦的官营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改革盐政,实行亭户制盐官府统购商运商销,精简盐政机构;同时在产盐区较远的地区,设置“常平盐”,如盐商不至,则官府把盐减价卖给百姓。至大历末年,盐利收入达到六百万缗,“宫闹服御、军饷、百官俸禄皆仰给焉”。
——摘编自刘玉峰《唐代盐业政策新论》
材料二:明初盐法甚严,严禁一切私自贩卖行为。这种“一刀切”式的禁盐导致了近场(靠近盐场的地区)贫难军民生路尽绝,不得不铤而走险贩卖私盐。一些盐政官员认为以生存为目的的近场私盐事关民生,应当驰禁。在他们的推动下,明政府颁布了弛禁近场私盐条例,“凡贫难军民,将私盐有肩挑背负,易米度日,不必禁捕”。但近场私盐弛禁的相关规定粗疏简陋,各方利益群体都以此投机卑利,造成私盐泛滥、管理混乱等众多负面影响。
——摘编自吕小琴《明清近场私盐治理的改革困境及制度移变》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刘宴盐政改革的背景和特点。(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明朝的近场私盐治理。19.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访谈录:以下内容节选自《站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谷牧》
谷牧:中央书记处原书记,国务院原副总理
采访者:史鉴 《百年潮》特派记者 被采访者:赵云栋从1973年开始就在谷牧领导下工作,1984年起,任国务院特区办司长、副主任。
史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前,谷牧奉命率团出访欧洲,据说,回国后的汇报为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起了重要的作用,您知道这方面的情况吗?”
赵云栋:“1978年,党中央和国务院决定派谷牧带团赴西欧五国考察访问……回国后,谷牧写了《关于访问欧洲五国的情况报告》送呈党中央、国务院。……7月上旬,国务院专门为此召开关于加速四化建设务虚会,会议开了20多天,按照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参会人员畅所欲言……会上提出的一些想法,后来集聚和反映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讨论和决议中去。此后,确定改革开放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
史鉴:“据说创办经济特区的起始阶段困难很多,谷牧按照中央的指导做了很多工作,您作些介绍如何?”
赵云栋:“谷牧同志根据中央指示,曾多次去广东和福建做调研和推进工作,与两省的领导同志广泛座谈,并实地进行了考察……通过调查和座谈讨论,形成了扩大广东、福建两省管理经济权限的想法。……1979年谷牧组织着手起草法规性文件,经过13次易稿,8月26日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批次建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1980年3月谷牧在广州召开广东、福建两省工作会议,把划出来的四个区,按照邓小平的建议,改名为‘经济特区’一直沿用至今。”
……
提取材料信息,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中国改革开放有哪些史料价值。
20.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1903年由张百熙、张之洞等拟订的“癸卯学制”,第二年通过法令的形式在全国公布并推广。它成为清末民初新式教育体制的主要依据。新学制的宗旨明确规定:以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瀹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才,各适实用”。1904年,全国学堂总数是4222所,学生92169人。到了1909年,全国学堂总数猛增到52346所,学生达到了156.027万人。清末“新政”期间的教育改革,催生了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在思想上埋下了清朝帝制灭亡的种子,还建立了新式的教育体系,大大推动了新式教育的发展。
——摘编自陈景磐《中国近代教育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癸卯学制”宗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新政”教育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