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化学期末质量监测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8 类型:期末考试
一、单选题
-
1. 按照绿色化学的思想,最理想的“原子经济性反应”就是反应物的原子全部转化为期望的最终产物。下列制取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最符合“原子经济性反应”的是( )A、乙二酸与乙二醇制聚乙二酸乙二酯 B、氯乙烯制聚氯乙烯 C、己二酸与己二胺制聚己二酰己二胺 D、苯酚与甲醛制酚醛树脂2. 下列有机物的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甲酸具有酸性,可用作还原剂 B、乙烯具有可燃性,可用作催熟剂 C、酚醛树脂不溶于一般溶剂,可用作阻燃材料 D、乙醇能使蛋白质变性,可用于杀菌消毒3. 下列有关丁烯的制备、净化、收集、性质验证的装置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用装置甲制备丁烯 B、用装置乙除去丁烯中混有的乙醇蒸气 C、用装置丙收集丁烯 D、用装置丁验证丁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4.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耕种植转变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部分转化过程如下:
已知:ZnO是两性氧化物;水解可制得。下列有关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HCHO均属于非极性分子 B、的空间结构为V形 C、和中均含极性键和非极性键 D、的熔点高于HCHO5.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耕种植转变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部分转化过程如下:已知:ZnO是两性氧化物;水解可制得。下列有关物质关系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和HCHO均属于烃的衍生物 B、和互为同系物 C、淀粉和均属于单糖 D、和均属于化石燃料
6.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耕种植转变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部分转化过程如下:已知:ZnO是两性氧化物;水解可制得。下列有关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反应①中 B、反应②中 C、反应③中发生了加成反应 D、反应①~③在高温下速率更快7. 我国科学家成功利用人工合成淀粉,使淀粉生产方式从农耕种植转变为工业制造成为可能,其部分转化过程如下:已知:ZnO是两性氧化物;水解可制得。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的转化能实现的是( )
A、 B、 C、 D、8. X、Y、Z、W、R属于元素周期表中前20号主族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和Z的基态原子的2p能级上各有两个未成对电子,W与Z同族。R的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元素第一电离能: B、简单离子半径: C、简单气态氢化物的热稳定性: D、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9. 芳樟醇结构如图所示,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消去反应生成芳樟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芳樟醇存在顺反异构体 B、芳樟醇中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 C、芳樟醇在水中溶解度小于芳樟烯 D、芳樟醇消去反应仅生成一种有机产物10. 一种利用卡宾有机催化剂合成多取代香豆素Z的方法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分子中所有原子均处于同一平面 B、含3个酚羟基且与Y互为同分异构体的有机物共6种 C、1 mol Z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最多消耗2 mol NaOH D、可使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是否有Z生成11. 构成有机物的基团之间存在相互影响。下列关于有机物基团影响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是由于甲基使苯环上的氢原子更活泼 B、苯酚能与溴水反应而乙醇不能,是由于苯环使羟基中的氢原子更活泼 C、的酸性强于乙酸,是由于使羧基更易电离出氢离子 D、乙烯能与溴水反应而乙烷不能,是由于碳碳双键使碳上的氢原子更活泼12. 根据下列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操作和现象
结论
A
向溶液中加入乙醇,析出深蓝色固体
与乙醇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物质
B
向溶液中滴加几滴KSCN溶液,振荡,无明显现象,再滴加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红
的氧化性强于
C
向蔗糖溶液中加入稀硫酸,加热。待溶液冷却后向其中加入少量新制的 , 加热,未产生砖红色沉淀
蔗糖没有发生水解
D
向溴水中加入植物油,振荡后静置,水层颜色变浅,油层呈无色
与植物油发生了反应
A、A B、B C、C D、D13. 由软锰矿(主要成分 , 及少量CaO、MgO)制备的工艺流程如下:已知:“沉锰”所得在空气中“焙烧”时转化为、、MnO的混合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浸取”时向软锰矿中先加入足量溶液,再滴加稀 B、“除杂”后的溶液中主要存在的阳离子有、、、、 C、“沉锰”时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D、“酸浸”时每反应3 mol 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2 mol二、工业流程题
-
14. 以废铜渣(主要成分Cu、CuO,及少量和铁的氧化物)为原料制备并测定其组成的部分过程如下:(1)、浸取。向废铜渣中加入一定量和稀硫酸,充分反应。
①基态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②Cu转化为的离子方程式是。
③该步骤中实际用量超过理论用量的原因是。
(2)、除铁。向浸取后所得溶液中加入一定量 , 有黄色沉淀生成,该沉淀颗粒大、易沉降。①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②通过调节溶液的pH使生成沉淀也可达到除铁的目的。加入“除铁”的优点是。
(3)、测定。为测定的组成,进行如下实验:步骤1:称取3.540 g样品,加水溶解配成100.00 mL溶液A,取20.00 mL溶液A,加入一定量稀硫酸酸化后,用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用去标准溶液标准溶液16.00 mL。
步骤2:向步骤1滴定后所得溶液中加入过量KI溶液,充分反应。加入淀粉指示剂,用 标准溶液滴定至终点,共用去标准溶液20.00 mL。
实验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通过计算确定该样品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三、有机推断题
-
15. D是一种有机酸,常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以A为有机原料制备D的转化路线如图1所示,C的质谱图如图2所示,0.1 mol C在足量中完全燃烧,生成13.2 g 和3.6 g , D可以发生分子间反应生成六元环酯。
已知:
(、、表示烃基)
(1)、1 mol 中含有键的数目为。(2)、C的分子式为。(3)、A的结构简式为。(4)、写出D分子间反应生成六元环酯的化学方程式:。(5)、设计实验方案检验C中是否含有B:。(实验中可用的其他试剂或实验用品:pH试纸、2% 溶液、2%氨水、10% NaOH溶液)16. 化合物F是制备一种抗凝血药的重要中间体,可通过以下方法合成:(1)、D分子中发生、杂化的碳原子数目之比为。(2)、的反应类型为。(3)、C的分子式为 , 其结构简式为。(4)、A的一种同分异构体同时满足下列条件,写出其结构简式:。①能与溶液发生显色反应,能与反应,能使的溶液褪色;
②分子中含有4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5)、已知:。写出以
和
为原料制备
的合成路线流程图(无机试剂和有机溶剂任用,合成路线流程图示例见本题题干)。
四、原理综合题
-
17. HCN易挥发,HCN、能抑制人体组织细胞内酶的活性,不能直接排放到环境中,可以通过沉淀法和氧化法处理含氰废水。(1)、Ⅰ.沉淀法
已知废水中含氰粒子的分布系数如图所示。向的含氰废水中加入溶液和溶液,可生成CuCN沉淀,写出该条件下废水中主要含氰粒子转化为CuCN的离子方程式:。(2)、向含氰废水中加入一定量 , 可生成等沉淀。①为正八面体结构,其中C原子是配位原子。图中已画出的部分结构,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虚线方框内补充完整该配离子的结构式:。
②该处理过程中需控制溶液的pH,pH不宜过小的原因是。
(3)、Ⅱ.氧化法在催化剂表面能产生活性更强的羟基自由基 , 能与绝大多数还原性物质反应。
①写出碱性条件下与反应生成、的离子方程式:。
②其他条件一定,向相同体积含氰废水中通入一定量 , 测得100 min时氰化物去除率如图所示。的名称是。可消除 , 在加入足量条件下也能除去部分氰化物,原因是。
③图1是晶胞沿三维坐标z轴方向的晶胞投影图,图2晶胞中的Mn原子和顶面上的O原子已全部画出,在答题卡上相应位置补充完整剩余的O原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