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后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7 类型:同步测试
一、选择题
-
1.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B、《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眼前。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 D、《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2.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不同的一组是( )A、剥削 盘剥 剥皮 生吞活剥 B、咬啮 始龀 韶龄 龇牙咧嘴 C、血脉 血汗 流血 血口喷人 D、爆发 暴动 曝光 一曝十寒3. 下列有关郭沫若的文学常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沫若,原名开贞,号尚武。他是“创造社”的主要成员,作品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风格。 B、“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是郭沫若对蒲松龄及其作品的高度评价。 C、郭沫若代表作诗集《女神》摆脱了中国传统诗歌的束缚,充分反映了“五四”时代精神,在中国文学史上开拓了新一代诗风。 D、郭沫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作家、文学家、诗人、剧作家、考古学家、思想家、古文字学家和著名的革命活动家。4. 我爱这土地(艾青)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1938年11月17日
题目: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诗人未用“珠圆玉润”之类词语而用“嘶哑”来形容鸟儿鸣唱的歌喉,使人体味到歌者经历的坎坷、悲酸和对土地执着的爱。 B、关于“土地”“河流”“风”“黎明”的一组诗句,抒写了大地遭受的苦难、人民的悲愤和激怒、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希冀。 C、“——然后我死了,/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诗句形象而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土地的眷恋,而且隐含献身之意。 D、“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中“我”,指喻体“鸟”而不是指诗人自己。5. 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石砾 撕裂 慰籍 自然赐予 B、阴蔽 迅疾 婉转 一跃而上 C、催残 鄙弃 倦怠 瞻前顾后 D、晶莹 甘霖 炽热 深山幽谷6. 下列对诗歌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峨日朵雪峰之侧》中的蜘蛛和《致云雀》中的云雀都在读者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描写蜘蛛的形象主要用了对比的手法,对云雀的描写则运用比喻、类比、设问等多种手法。 B、《红烛》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都是五四时期激情澎湃的青年的热血表白,这两首诗都使用了反复、呼告等修辞手法以表达强烈的感情。 C、《红烛》的情感表达激越直接,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具有浓重的抒情色彩。《峨日朵雪峰之侧》是王昌耀先生的抒情短诗,与《红烛》的抒情方式相同。 D、《致云雀》是雪莱的抒情长诗,云雀是贯穿全诗被诗人赞美的对象,该诗和《红烛》一样运用了浪漫主义手法。7. 下列对《致云雀》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云雀》是雪莱抒情诗的不朽之作,他以独特的艺术构思描绘云雀的形象,也写出了自己的精神境界、美学理想和艺术抱负。 B、诗人运用浪漫主义手法所写的云雀,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欢乐、光明、美丽的象征,是理想的载体。 C、诗中运用比喻、排比、设问、夸张等手法,对云雀加以描绘,如诗人、如少女、如萤火虫,使云雀美丽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D、《致云雀》文字洗练,节奏感强,风格清新明快,文章有种雄浑磅礴、大开大阖而又圆融内敛的气势,给人向上的力量。8.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罅隙(xià)山峦(lán)闺阁(guī)酣畅淋漓(hān) B、嚣鸣(xiāo)荡漾(yànɡ)脂膏(zhī)不事雕琢(diāo) C、揳入(qì)铆钉(mǎo)倾吐(qīng)清辉洋溢(yì) D、霓虹(lí)衷心(zhōng)消融(róng)霞蔚云蒸(wèi)9. 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10. 下面这段话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站在山脚下,仰望大山,群峰魏峨,乱石穿空,树高林深,几片白云游荡在山腰,雨还是淅淅历历地打在身上,淡淡的薄雾把大山上上下下包裹得越发厚重、崔嵬。同学们信心十足,跃跃欲试,比较顺利地到达了半山腰。但是山势越来越陡俏 , 山石嶙峋 , 难以行进。遇到艰难处,大家把关节像铆钉一样楔入巨石的罅隙。随着时间的推移,有的队员体力不支,简直要被疲惫吞噬。但他们谁也不愿做那懦夫和弱者,奋力向上再向上。当登上峰顶,呼吸到清凉的空气,听到那晨曦中的鸟鸣,所有的疲惫与艰辛都化为欣喜的泪滴。
A、魏峨 铆(măo)钉 懦(nuò)夫 B、淅淅历历 嶙峋 晨曦(xī) C、薄(báo)雾 陡俏 楔(xiē)入 D、崔嵬 罅(xià)隙 吞噬(shì)二、小阅读-课内
-
11. 下列对《峨日朵雪峰之侧》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首诗可以看作是登山勇士的自我写照。“这是我此刻仅能征服的高度了”一句中“此刻”和“仅”意蕴丰富,虽历经艰难,可“我”并没有到达最高峰,但也不意味着这就是终点。 B、诗人描写的是他在雪峰之侧目睹的一次高原落日美景,用比喻的手法把落日的张力和动势写得精彩绝伦、如在眼前。在视觉之上,诗人又叠加了听觉描写,滑坡的石砾制造的声响如军旅的喊杀声渐渐远去,这一音响的叠加使诗中所写落日更显壮观。 C、在这首诗中,诗人塑造了众多意象,峨日朵之雪、太阳、岩壁、蜘蛛,它们共同营造出一个凝重壮美的氛围,将饱含沧桑的情怀、古老开阔的高原背景、博大的生命意识,组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D、诗歌的最后,诗人给出一个“特写镜头”,一只小小的蜘蛛在岩壁上与“我”一同默享快慰!诗人为一只渺小的蜘蛛而不是雄鹰或者雪豹和自己一同享受大自然赐予的快乐与荣耀而遗憾,深感无奈。
三、填空题
-
12. 填空题
①耕耘
②怒涌
③幅度
④迸涌
⑤晨曦
⑥霓虹
⑦闺阁
⑧倦怠
13. 根据拼音写汉字①(là)烛 (là)月
②(zhōng)言不由 (āi)鸿遍野 (shuāi)经久不
③(lì)石 (shuò)闪 (shuò)石流金
④(xiē)形文字 (qì)约 (qiè)提纲领 (qiè)而不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