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5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0小题,共20分)
-
1. 《史记》记载,汉文帝要求“治霸陵皆以瓦器,不得以金银铜锡为饰”。2021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的陕西西安江村大墓即汉文帝霸陵,其中大部分文物都是陶,还有陶器、铁器小件。这表明( )
①考古发现可以证实文献记载
②《史记》所有记载都真实可信
③汉文帝提倡节俭,反对奢侈
④诸侯王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 如图选自某书的部分章节目录。据此判断,该材料反映的历史人物是( )第二章 消灭项羽,建立汉朝
第三章 确立典章,设立制度
第四章 休养生息,发展经济
A、秦始皇 B、汉献帝 C、汉高祖 D、汉武帝3. 《汉书•景帝纪》记载:“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这表明当时( )A、经济恢复社会稳定 B、儒家思想成为正统思想 C、盐铁专卖平抑物价 D、进入西汉王朝鼎盛时期4. 中共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追忆历史,下列古代政权最早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唐高祖时期 B、西汉文帝、景帝时期 C、元世祖时期 D、东汉光武帝时期5. 表是汉代的史料记载。由此可见汉代( )文献
出处
汉文帝指出“老者非帛不暖,非肉不饱”,于是“年八十以上,赐米人月一石,肉二十斤,酒五斗”
《汉书》卷四《文帝纪》
汉宣帝曾下诏“自今以来,诸年八十以上,非诬告杀伤人,佗皆勿坐”
《汉书》卷八《宣帝纪》
(东)汉顺帝“赐民年八十以上米,人一斛,肉二十斤,酒五斗;九十以上加赐帛,人二匹,絮三斤”
《后汉书》卷六《顺帝纪》
A、政治局面稳定 B、用孝道教化百姓 C、农业得到发展 D、儒学理论已形成6. 汉高祖刘邦“约法省禁,轻田租,十五而税一”;文帝时多次下诏减“田租之半”或“租税之半”;景帝时甚至将田租定为“三十税一”。这些举措( )A、体现抑制诸侯王的意图 B、贯彻了儒家仁政思想 C、促进了封建统治的稳固 D、促成了“光武中兴”7. 《汉书•食货志》载“: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这反映出( )A、文景之治盛世景象 B、“推恩令”强化天子权威 C、汉初社会经济残破 D、汉初社会秩序较为稳定8. 西汉初年,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以德化民。下列出现在我国西汉王朝的史实是(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9. 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休养生息的政策,其根本目的是( )A、减轻人民的负担 B、巩固封建统治 C、发展生产 D、吸取秦亡教训10. 西汉初期,统治者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轻徭薄赋,勤俭治国,开创了政治清明、经济发展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11. 《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史料反映了西汉时期( )A、政府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B、农民弃农从商现象 C、政府对工商业严格管理 D、农民走私盐铁现象12. 汉初,皇帝的马车也配不齐毛色相同的四匹马。这句话分析了刘邦统治的( )A、时间 B、人物 C、背景 D、结果13. 由表格内容可知,西汉初期统治者采取的统治政策是( )秦朝
汉高祖时期
文景时期
赋税
约三分之二
十五税一
三十税一
徭役
一年数次
一年一次
三年一次
A、重农抑商 B、提倡节俭 C、减免刑罚 D、轻徭薄赋14. 历史发展具有阶段性特点。秦汉时期社会特征是( )A、早期国家的建立与初步发展 B、社会变革与思想交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15. 面对新朝初建时的“民失作业,而大饥馑……相食,死者过半”的局面,汉文帝和汉景帝采取了( )A、合纵连横策略 B、严刑峻法制度 C、休养生息政策 D、诸侯分封制度16. 天下初定,汉高祖下令“兵皆罢归家”,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又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汉高祖这些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A、以法治国 B、以礼治国 C、无为而治 D、楚汉之争17. 《史记•律书》记载,文帝时期,“百姓无内外之徭(徭役),得息肩於田亩,天下殷富”,天下百姓刚从水深火热之中解脱出来,“人民乐业,因其欲然,能不扰乱,故百姓遂安”。这反映了文帝( )A、废除了一些严刑峻法 B、勤俭治国反对奢侈 C、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 D、下令士兵还乡务农18. “文景之治”开创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治世,它上承汉高祖的伟业,下启汉武帝的雄风,为汉代的国富民强奠定了物质基础。请问,“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重视“以德化民” B、关注民主与法制 C、注重农业生产 D、提倡勤俭治国19. 阅读某同学绘制的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局部)。其中空格处应该是( )A、商朝 B、西汉 C、东汉 D、西晋20.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这是《史记•平准书》对汉景帝统治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汉武帝实行了巩固大一统的措施二、综合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
-
21. 阅读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汉文帝在位期间,继续执行与民休息和轻徭薄赋的政策,大力恢复经济。文帝前元二年(公元前178年)、十二年,两次降低当年田租之半,十三年更是全免田租。……徭役也相应减轻,将原来每年服役一个月改为“三年而一事”。到汉景帝时,他继续执行文帝的政策,继位当年即下诏将田租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曾和百官一起劝农,并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因而当时“海内殷富”,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政治、经济效果,汉朝从国家初定走向繁荣昌盛过渡。
——摘编自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中国历史教师教学用书》七年级上册
请回答: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文帝与汉景帝治国的共同措施。简析这些措施的影响。
22.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汉兴,接秦之敝,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民亡(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上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五而税一。(五年)夏五月,兵皆罢归家,诏曰:“……今天下已定,令各归其县……民以饥饿自卖为人奴婢者,皆免为庶人”。
材料三:文帝即位,躬修俭节,思安百姓。……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又)曰:“农,天下之大本也。……故今兹亲率群臣农以劝之。其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景帝)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1)、请根据材料一,归纳出西汉建立后,面临的是一种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一状况是怎样造成的?(2)、材料二中的“上”是谁?他采取的措施被称为什么政策?(3)、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归纳出这两则材料的统治者采取的措施有何共同之处?23. 材料: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他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下令“兵皆罢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汉高祖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1)、材料中“他”是谁?他及其继任者采取的这些措施统称为什么政策?这一政策导致哪一治世局面的出现?(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汉初统治者推行这一政策的原因。(写出三点即可。)24.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中华文明在改革中不断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周灭了商,席卷整个中国北方……靠当时用马车传递的原始通讯方式不可能直接管辖这样大的地区……周王授权给一大批诸侯,这些诸侯大部分是国王的后裔和亲戚,但其中也包括一些承认周宗主权、与国王没有血缘关系的国王亲信和地方贵族。
——【美】费正清等《中国:传统与变革》
材料二:秦始皇在咸阳宫举行的一次庆功宴上对群臣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因为)有诸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西汉初年,由于秦末的暴政和连年战乱,土地荒芜,经济萧条,皇帝出巡时连四匹同一颜色的马都找不到,将相只能乘坐牛车。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
(1)、材料一反映出西周实行什么政治制度?根据材料一指出当时实行这一制度的重要原因是什么?(2)、为改变材料三中“天下战斗不休的局面”秦始皇采取了什么措施?这一措施起到什么作用?(3)、针对材料二的现象,西汉初年的统治者实施了什么政策?出现了哪一治世局面?(4)、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统治者调整政治策略的共同目的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