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语文第1课《沁园春·长沙》同步练习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4 类型:同步测试

一、基础知识

  • 1. 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D、忍辱负重
  • 2. 毛泽东的词句“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中的“龟蛇”指的是什么?(    )
    A、龟山与蛇山 B、江中的龟与蛇 C、武汉长江大桥
  • 3. 毛泽东的词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中的“折腰”是指什么?(    )
    A、为之倾倒 B、舍生取义 C、屈身于人
  • 4.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 5. 《沁园春·长沙》采用了异色相衬的描写手法,描绘了一幅山红江碧的绚烂画面。在你所背诵过的古诗中能否找到类似的画面?请默写其中一首,并作简要分析。
  • 6. 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此处使用“赋”有怎样的艺术效果?

二、阅读理解

  • 7.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毛泽东诗词的文化气象

    杨义

    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的表达方式相关,如《唐诗纪事》卷七所载初唐四杰的轶闻:“骆宾王文好以数对,如‘秦塞重关一百二,汉家离宫三十六’,时人号为‘算博士’。”毛泽东诗词用数字用得多,用得圆熟流转,有的地方简直达到化境。他多用“万”“千”等大数字,顾盼生风,相当出彩。数字可以使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有道是“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类霜天竞自由”(《沁园春・长沙》),又有道是“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沁园春・雪》)。如此苍茫的境界,使《世说新语》记述的谢道韫的“咏絮才”佳话,简直成了小儿女把戏。

    以数字写战争,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都写得气势淋漓。战略战术灵活机动,如“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又如“六月天兵征腐恶,万丈长缨要把鲲鹏缚……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湘和鄂”(《蝶恋花・从汀州向长沙》)。反击国民党军队对中央军区的“围剿”,既有战争氛围的渲染,又有战争气势的张扬,其强烈的审美效果多与数字相关:“万木霜天红烂漫……雾满龙岗千嶂暗……二十万军重入贛,风烟滚滚来天半。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渔家傲・反第一次大“围剿”》)反“围剿”中那种高度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被一组数字表现得动人心魄:“七百里驱十五日,赣水苍茫闽山碧,横扫千军如卷席。”(《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数字的使用,在特定战役中呈现出统计学的具体性,在大规模的战争过程取得决定性胜利时呈现出审美学的概括性,比如长征胜利,有“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的概括;解放战争攻克南京,取得历史性胜利时,大笔写下“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由于这些数字出自大怀抱、大手笔,又与鲜丽独特的意象进行多姿多彩的组合,在运用手法中又呈现具体性和概括性、空间延展和实践飞跃的多样性及疏密有致的节奏感,因而颇有一些数字句成为全篇的警策所在,成为千古妙句。比如《七律・登庐山》在“一山飞峙大江边,跃上葱笼四百旋”之后,又有数字句“云横九派浮黄鹤,浪下三吴起白烟”;《七律・答友人》在“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之后,又有数字句“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这些数字或为地理方位,或为江流走势,或点亮神话物证,或对天象进行人间剪裁,都令人联想到“李白文章,锦心绣口”,展开了一番别有情致的天上人间的精神畅游和文化对话。

    (原文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诗词的数字表达法,与中国语言表达方式相关,而这可谓渊源有自,在古籍《唐诗纪事》中可寻到例证。 B、毛泽东写诗词用数字,创作具有数量多、质量优的特点,有一些使用数字的诗(词)句简直臻于化境,艺术效果非凡。 C、毛泽东在写诗词时多用“万”“千”等大数字,“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万水千山只等闲”等皆可为证。 D、毛泽东以数字入诗词,语言凝练、声情并茂、气度恢宏地囊括大千世界,使得诗词形成了一种大的怀抱和境界。
    (2)、下列诗(词)句,不符合用数字写战争而写得气势淋漓的一项是( )_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C、唤起工农千百万,同心干,不周山下红旗乱 D、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泽东在写诗词时使用数字,是为了展现战争的规模、目的、民众基础和行军速度,甚至写出了战略战术的灵活机动。 B、毛泽东写战争时使用一些数字,产生了强烈的审美效果,有的诗词渲染了战争的氛围,有的诗词则张扬了战争的气势。 C、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和鲜丽独特的意象形成了多姿多彩的组合,在具体性、概括性和节奏感等方面具有极强的表现力。 D、毛泽东诗词中的数字,涉及地理方位、神话物证和个人想象等内容,使人感受到其独有而鲜明的文化意蕴和精神志趣。
  • 8. 下面加点的词解释都正确的一项是(  )
    A、挥斥方(力量)  寥廓(失意)       江(满) B、飞舟(阻止)  沉浮(主宰)       鹰长空(搏击)   C、(僧侣)      激扬(激浊扬清)     万户侯(此指大军阀、大官僚) D、水(击打)      峥嵘(不平凡)       岁月(多)
  • 9. 下面对“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意思的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在这寒冷的秋天,我看着湘江静静地向北边的橘子洲头流去。 B、我孤独地立于寒冷的秋天,看着湘江向北流去,经过橘子洲头。 C、在这深秋季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眼看滔滔的湘江,日夜不息地向北流去。 D、我独自伫立于深秋,看着湘江绕过橘子洲头,向北流去。
  • 1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1)、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起了描写秋色之深的作用?
    (2)、上阕“看万山红遍”以下各句及下阕“恰同学少年”以下各句是铺叙,也就是古人所说“赋、比、兴”手法中的“赋”——直接抒情、叙事,使用铺陈排比的手法。使用“赋”有什么艺术效果?
    (3)、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 11.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各题。

    水调歌头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对上阕第三句(即“不管……宽馀”)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既是写实,又是比喻。 B、诗人用比较的方法,进一步表现了在风浪中搏击的豪迈之情。 C、诗句抒发了诗人勇敢、无畏的革命激情和斗志。 D、诗人觉得只有与风浪搏斗才能感到舒畅。
    (2)、下列对诗人引用孔子的一句名言所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句话的原意是以流水的一去不复返,比喻时间的流逝,告诫人们,创造美好的事物。 B、诗人借用这句话,激励自己和人民要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加速建设自己的国家。 C、这句话在词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D、孔子的话原来的意思是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容时光流逝之快。
    (3)、在“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这句诗里,哪个词用得最富有表现力?为什么?
    (4)、“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读了这两句诗你有什么样的感受?从哪些字可以看出来?

三、语言综合运用

  • 12. 下列对词句朗读节奏的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 13. 下面加点字的字形、注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gē)  飞(xiáng)  劲(qiú)  哽(yè) B、子(jú)  廓(liáo)  江(màn) 急(zào) C、手(xié) 静(jì)   制(è)  苍(máng) D、嵘(zēng)  歌(ōu)  柱(dǐ)  姓(zēng)
  • 14. 下列词语中,加线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ɡě)   寂(liáo)   轮(ɡuō)   然若失(chànɡ) B、浮(chén)   嵘(zēnɡ)   手(xié)  万户(hóu) C、巧(qià)    密(chóu)   责(chè)  层林尽(rǎn) D、止(è)      赛(jìnɡ)   劲(qiú)  强有力(jìn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