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年高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电解质溶液(2023年)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24 类型:二轮复习

一、选择题

  • 1. 处理某铜冶金污水(含Cu2+Fe3+Zn2+Al3+)的部分流程如下:

      

    已知:①溶液中金属离子开始沉淀和完全沉淀的pH如下表所示:

    物质

    Fe(OH)3

    Cu(OH)2

    Zn(OH)2

    Al(OH)3

    开始沉淀pH

    1.9

    4.2

    6.2

    3.5

    完全沉淀pH

    3.2

    6.7

    8.2

    4.6

    Ksp(CuS)=6.4×1036Ksp(ZnS)=1.6×102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沉渣Ⅰ”中含有Fe(OH)3Al(OH)3 B、Na2S溶液呈碱性,其主要原因是S2+H2OHS+OH C、“沉淀池Ⅱ”中,当Cu2+Zn2+完全沉淀时,溶液中c(Cu2+)c(Zn2+)=4.0×1012 D、“出水”经阴离子交换树脂软化处理后,可用作工业冷却循环用水
  • 2. 常温下,用浓度为0.0200molL1NaOH标准溶液滴定浓度均为0.0200molL1HClCH3COOH的混合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的pHη(η=V()V())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Ka(CH3COOH)约为104.76 B、点a:c(Na+)=c(Cl)=c(CH3COO)+c(CH3COOH) C、点b:c(CH3COOH)<c(CH3COO) D、水的电离程度:a<b<c<d
  • 3. 某废水处理过程中始终保持H2S饱和,即c(H2S)=0.1molL1 , 通过调节pH使Ni2+Cd2+形成硫化物而分离,体系中pHlgc关系如下图所示,c为HSS2Ni2+Cd2+的浓度,单位为molL1。已知Ksp(NiS)>Ksp(CdS)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Ksp(CdS)=1018.4 B、③为pHlgc(HS)的关系曲线 C、Ka1(H2S)=108.1 D、Ka2(H2S)=1014.7
  • 4. 物质结构决定物质性质。下列性质差异与结构因素匹配错误的是

    选项

    性质差异

    结构因素

    A

    沸点:正戊烷(36.1℃)高于新戊烷(9.5℃)

    分子间作用力

    B

    熔点:AlF3(1040℃)远高于AlCl3(178℃升华)

    晶体类型

    C

    酸性:CF3COOH(pKa=0.23)远强于CH3COOH(pKa=4.76)

    羟基极性

    D

    溶解度(20℃):Na2CO3(29g)大于NaHCO3(8g)

    阴离子电荷

    A、A                          B、B                           C、C                           D、D
  • 5. 下列化学事实不符合“事物的双方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哲学观点的是
    A、石灰乳中存在沉淀溶解平衡 B、氯气与强碱反应时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C、铜锌原电池工作时,正极和负极同时发生反应 D、Li、Na、K的金属性随其核外电子层数增多而增强
  • 6. H2L 为某邻苯二酚类配体,其pKa1=7.46pKa2=12.4。常温下构建Fe()H2L溶液体系,其中c0(Fe3+)=2.0×104molL1c0(H2L)=5.0×103molL1。体系中含Fe物种的组分分布系数δ与pH的关系如图所示,分布系数δ(x)=c(x)2.0×104molL1 , 已知lg20.30lg30.4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pH=1时,体系中c(H2L)>c([FeL]+)>c(OH)>c(HL) B、pH在9.5~10.5之间,含L的物种主要为L2 C、L2+[FeL]+[FeL2]的平衡常数的lgK约为14 D、pH=10时,参与配位的c(L2)1.0×103molL1
  • 7. 一定温度下,AgCl和Ag2CrO4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点条件下能生成Ag2CrO4沉淀,也能生成AgCl沉淀 B、b点时,c(Cl-)=c(CrO42),Ksp(AgCl)=Ksp(Ag2CrO4) C、Ag2CrO4+2Cl-2AgCl+CrO42的平衡常数K=107.9 D、向NaCl、Na2CrO4均为0.1mol·L-1的混合溶液中滴加AgNO3溶液,先产生Ag2CrO4沉淀
  • 8. 向AgCl饱和溶液(有足量AgCl固体)中滴加氨水,发生反应Ag++NH3[Ag(NH3)]+[Ag(NH3)]++NH3[Ag(NH3)2]+lg[c(M)/(molL-1)]lg[c(NH3)/(molL-1)]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其中M代表Ag+Cl-[Ag(NH3)]+[Ag(NH3)2]+)。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曲线I可视为AgCl溶解度随NH3浓度变化曲线 B、AgCl的溶度积常数Ksp=c(Ag+)c(Cl-)=10-9.75 C、反应[Ag(NH3)]++NH3[Ag(NH3)2]+的平衡常数K的值为103.81 D、c(NH3)=0.01molL-1时,溶液中c([Ag(NH3)2]+)>c([Ag(NH3)]+)>c(Ag+)
  • 9. 下图为Fe(OH)3Al(OH)3Cu(OH)2在水中达沉淀溶解平衡时的pMpH关系图(pM=lg[c(M)/(molL1)]c(M)105molL1可认为M离子沉淀完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点可求得Ksp(Fe(OH)3)=108.5 B、pH=4Al(OH)3的溶解度为10103molL1 C、浓度均为0.01molL1Al3+Fe3+可通过分步沉淀进行分离 D、Al3+Cu2+混合溶液中c(Cu2+)=0.2molL1时二者不会同时沉淀
  • 10. 硫酸铜应用广泛,下列说法错误的
    A、Cu元素位于周期表p区 B、硫酸铜属于强电解质 C、硫酸铜溶液呈酸性 D、硫酸铜能使蛋白质变性
  • 11. 甲酸(HCOOH)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工业废水中的甲酸及其盐,通过离子交换树脂(含固体活性成分R3N , R为烷基)因静电作用被吸附回收,其回收率(被吸附在树脂上甲酸根的物质的量分数)与废水初始pH关系如图(已知甲酸Ka=1.8×104),下列说法错误的

    A、活性成分R3N在水中存在平衡:R3N+H2OR3NH++OH B、pH=5的废水中c(HCOO)c(HCOOH)=18 C、废水初始pH<2.4 , 随pH下降,甲酸的电离被抑制,与R3NH+作用的HCOO数目减少 D、废水初始pH>5 , 离子交换树脂活性成分主要以R3NH+形态存在
  • 12. 碳酸钙是常见难溶物,将过量碳酸钙粉末置于水中达到溶解平衡:

    CaCO3(s)Ca2+(aq)+CO32(aq)[已知Ksp(CaCO3)=3.4×109Ksp(CaSO4)=4.9×105H2CO3的电离常数Kal=4.5×107Ka2=4.7×1011],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上层清液中存在c(Ca2+)=c(CO32) B、上层清液中含碳微粒最主要以HCO3形式存在 C、向体系中通入CO2气体,溶液中c(Ca2+)保持不变 D、通过加Na2SO4溶液可实现CaCO3CaSO4的有效转化

二、非选择题

  • 13. 金属NiH2有强吸附作用,被广泛用于硝基或羰基等不饱和基团的催化氢化反应,将块状Ni转化成多孔型雷尼Ni后,其催化活性显著提高。

    已知:①雷尼Ni暴露在空气中可以自燃,在制备和使用时,需用水或有机溶剂保持其表面“湿润”;

    ②邻硝基苯胺在极性有机溶剂中更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某实验小组制备雷尼Ni并探究其催化氢化性能的实验如下:

    步骤1:雷尼Ni的制备

    步骤2:邻硝基苯胺的催化氢化反应

    反应的原理和实验装置图如下(夹持装置和搅拌装置略)。装置Ⅰ用于储存H2和监测反应过程。

    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2)、操作(d)中,判断雷尼Ni被水洗净的方法是
    (3)、操作(e)中,下列溶剂中最有利于步骤2中氢化反应的是____;
    A、丙酮 B、四氯化碳 C、乙醇 D、正己烷
    (4)、向集气管中充入H2时,三通阀的孔路位置如下图所示:发生氢化反应时,集气管向装置Ⅱ供气,此时孔路位置需调节为

    (5)、仪器M的名称是
    (6)、反应前应向装置Ⅱ中通入N2一段时间,目的是
    (7)、如果将三颈瓶N中的导气管口插入液面以下,可能导致的后果是
    (8)、判断氢化反应完全的现象是
  • 14. 某工厂采用如下工艺处理镍钴矿硫酸浸取液含(Ni2+Co2+Fe2+Fe3+Mg2+Mn2+)。实现镍、钴、镁元素的回收。

      

    已知:

    物质

    Fe(OH)3

    Co(OH)2

    Ni(OH)2

    Mg(OH)2

    Ksp

    1037.4

    1014.7

    1014.7

    1010.8

    回答下列问题:

    (1)、用硫酸浸取镍钴矿时,提高浸取速率的方法为(答出一条即可)。
    (2)、“氧化”中,混合气在金属离子的催化作用下产生具有强氧化性的过一硫酸(H2SO5)1molH2SO5中过氧键的数目为
    (3)、“氧化”中,用石灰乳调节pH=4Mn2+H2SO5氧化为MnO2 , 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H2SO5的电离第一步完全,第二步微弱);滤渣的成分为MnO2(填化学式)。
    (4)、“氧化”中保持空气通入速率不变,Mn(Ⅱ)氧化率与时间的关系如下。SO2体积分数为时,Mn(Ⅱ)氧化速率最大;继续增大SO2体积分数时,Mn(Ⅱ)氧化速率减小的原因是

      

    (5)、“沉钴镍”中得到的Co(Ⅱ)在空气中可被氧化成CoO(OH)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6)、“沉镁”中为使Mg2+沉淀完全(25) , 需控制pH不低于(精确至0.1)。
  • 15. SiCl4 是生产多晶硅的副产物。利用SiCl4对废弃的锂电池正极材料LiCoO2进行氯化处理以回收Li、Co等金属,工艺路线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1)、Co位于元素周期表第周期,第族。
    (2)、烧渣是LiCl、CoCl2SiO2的混合物,“500℃焙烧”后剩余的SiCl4应先除去,否则水浸时会产生大量烟雾,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其原因
    (3)、鉴别洗净的“滤饼3”和固体Na2CO3常用方法的名称是
    (4)、已知Ksp[Co(OH)2]=5.9×1015 , 若“沉钴过滤”的pH控制为10.0,则溶液中Co2+浓度为molL1。“850℃煅烧”时的化学方程式为
    (5)、导致SiCl4CCl4易水解的因素有(填标号)。

    a.Si-Cl键极性更大        b.Si的原子半径更大

    c.Si-Cl键键能更大        d.Si有更多的价层轨道

  • 16. LiMn2O4作为一种新型锂电池正极材料受到广泛关注。由菱锰矿(MnCO3 , 含有少量Si、Fe、Ni、Al等元素)制备LiMn2O4的流程如下:

    已知:Ksp[Fe(OH)3]=2.8×10-39Ksp[Al(OH)3]=1.3×10-33Ksp[Ni(OH)2]=5.5×10-16

    回答下列问题:

    (1)、硫酸溶矿主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为提高溶矿速率,可采取的措施(举1例)。
    (2)、加入少量MnO2的作用是。不宜使用H2O2替代MnO2 , 原因是
    (3)、溶矿反应完成后,反应器中溶液pH=4,此时c(Fe3+)=mol·L-1;用石灰乳调节至pH≈7,除去的金属离子是
    (4)、加入少量BaS溶液除去Ni2+ , 生成的沉淀有
    (5)、在电解槽中,发生电解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随着电解反应进行,为保持电解液成分稳定,应不断。电解废液可在反应器中循环利用。
    (6)、缎烧窑中,生成LiMn2O4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17. 铬和钒具有广泛用途。铬钒渣中铬和钒以低价态含氧酸盐形式存在,主要杂质为铁、铝、硅、磷等的化合物,从铬钒渣中分离提取铬和钒的一种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最高价铬酸根在酸性介质中以Cr2O72-存在,在碱性介质中以CrO42-存在。

    回答下列问题:

    (1)、煅烧过程中,钒和铬被氧化为相应的最高价含氧酸盐,其中含铬化合物主要为(填化学式)。
    (2)、水浸渣中主要有SiO2
    (3)、“沉淀”步骤调pH到弱碱性,主要除去的杂质是
    (4)、“除硅磷”步骤中,使硅、磷分别以MgSiO3MgNH4PO4的形式沉淀,该步需要控制溶液的pH9以达到最好的除杂效果,若pH<9时,会导致pH>9时,会导致
    (5)、“分离钒”步骤中,将溶液pH调到1.8左右得到V2O5沉淀,V2O5pH<1时,溶解为VO2+VO3+在碱性条件下,溶解为VO3-VO43- , 上述性质说明V2O5具有_______(填标号)。
    A、酸性 B、碱性 C、两性
    (6)、“还原”步骤中加入焦亚硫酸钠(Na2S2O5)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18. BaTiO3 是一种压电材料。以BaSO4为原料,采用下列路线可制备粉状BaTiO3

      

    回答下列问题:

    (1)、“焙烧”步骤中碳粉的主要作用是
    (2)、“焙烧”后固体产物有BaCl2、易溶于水的BaS和微溶于水的CaS。“浸取”时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3)、“酸化”步骤应选用的酸是(填标号)。

    a.稀硫酸    b.浓硫酸    c.盐酸    d.磷酸

    (4)、如果焙烧后的产物直接用酸浸取,是否可行? , 其原因是
    (5)、“沉淀”步骤中生成BaTiO(C2O4)2的化学方程式为
    (6)、“热分解”生成粉状钛酸钡,产生的nCO2nCO=
  • 19. 钴配合物[Co(NH3)6]Cl3溶于热水,在冷水中微溶,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2CoCl2+2NH4Cl+10NH3+H2O22[Co(NH3)6]Cl3+2H2O

    具体步骤如下:

    Ⅰ.称取2.0gNH4Cl , 用5mL水溶解。

    Ⅱ.分批加入3.0gCoCl26H2O后,将溶液温度降至10以下,加入1g活性炭、7mL浓氨水,搅拌下逐滴加入10mL6%的双氧水。

    Ⅲ.加热至55~60反应20min。冷却,过滤。

    Ⅳ.将滤得的固体转入含有少量盐酸的25mL沸水中,趁热过滤。

    Ⅴ.滤液转入烧杯,加入4mL浓盐酸,冷却、过滤、干燥,得到橙黄色晶体。

    回答下列问题:

    (1)、步骤Ⅰ中使用的部分仪器如下。

    仪器a的名称是。加快NH4Cl溶解的操作有

    (2)、步骤Ⅱ中,将温度降至10℃以下以避免;可选用降低溶液温度。
    (3)、指出下列过滤操作中不规范之处:

      

    (4)、步骤Ⅳ中,趁热过滤,除掉的不溶物主要为
    (5)、步骤Ⅴ中加入浓盐酸的目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