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9 类型: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 1. 有思想家批评中国古代的某一选官制度是“以勇力之所加,而治智能之官,是以斩首之功为医匠也。”该制度为( )
    A、世官制 B、军功爵制 C、察举制 D、九品中正制
  • 2. 秦代某一官职的最初职能是文秘,“受公卿奏事”,并管理国家图籍档案,后来还能“举劾按章”,主治重大案件。该官职( )

     ①位列三公之一 ②是尚书台的长官 

    ③作为副丞相协理国政 ④负责监察文武百官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 3. 中国古代的一部医学著作“在外感热病和内科杂病等辨证论治方面的理论与实践被历代医家奉为圭臬”。该著作为( )
    A、《千金方》 B、《伤寒杂病论》 C、《肘后备急方》 D、《本草纲目》
  • 4. 中国古代以农立国,历来重视水利工程与灌溉事业的发展。对此,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秦国修建了都江堰 B、东汉修建了龙首渠 C、三国时革新了翻车 D、唐朝时出现了筒车
  • 5. 下图所绘是唐朝官员接待外来宾客的场景。这些官员可能隶属于( )

    唐朝《礼宾图》壁画

    A、小行人 B、典属国 C、大鸿胪 D、鸿胪寺
  • 6. 史学家黄仁宇认为,7世纪的初唐是中国专制时代历史上最为灿烂光辉的一页。当帝国对外威信蒸蒸日上之际,其内部组织,按照当时的标准看来,也近于至善,是以其自信心也日积月深。以下选项可佐证这一说法的有( )

    ①实行三省六部制 ②颁行《唐律疏议》 ③实施两税法 ④创立科举制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7. 有学者指出:“(唐朝时)如果以资产作选举的标准,则等于承认兼并,亦即促成小自耕农为佃农。过去的经验,让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的话,各世族必攫取大帝国的税收来源,使官僚组织僵化,因之而使全国瓦解。”作者意在说明 ( )
    A、增加资产缴纳户税利于保证国家的财政收入 B、分科考试的选官制度有利于维护政权的稳定 C、佃农一般较少受到契约关系以外的人身束缚 D、部分节度使兼并役使州县形成藩镇割据势力
  • 8. 有学者指出宋代对于教化的认识已经从“上所施,下所效”转变至“以道业诲人”的精神层面。下列措施有助于推动宋代教化发展的是( )
    A、推广《家礼》和《小学》 B、宣讲《圣谕广训》 C、实行主客户制 D、推行十家牌法
  • 9. 中国有悠久的海洋航运史。下列选项中,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西汉时期开辟了通往印度洋的航路 B、隋朝常骏从南海郡出航到达赤土国 C、宋朝开辟了由广州到日本和朝鲜半岛的航路 D、明朝郑和七次下西洋到达了红海和东非沿岸
  • 10. 下表是冼夫人的人物介绍,在“(二)”处可以填入( )                                                                                                                                

    一、生平简介

    二、实行开明的民族团结政策

    三、反对分裂,拥护统一

    (一)支持陈朝削弱豪强割据

    (二)……

    四、余论

    A、与匈奴进行和亲 B、推行屯戍政策开发边疆 C、助隋朝统一岭南 D、多次派遣子弟入唐学习
  • 11. 《清史稿·食货志》记载:“令各省将丁口之赋,摊入地亩输纳征解……将丁银随地起征。”这一政策( )
    A、减弱了人身束缚 B、完善了租庸调制 C、遏制了土地兼并  D、阻碍了商业发展
  • 12. 下表所示为《<奏定学堂章程>规定的中学堂课程、课时数》(略表),它反映了清末教育( )                                                                                                           

    课程

    修身

    读经讲经

    中学文学

    外语

    历史

    地理

    课时

    5

    45

    19

    36

    11

    11

    课程

    几何代数

    植物动物

    理化

    图画

    法制理财

    体操

    课时

    20

    8

    8

    4

    3

    10

    A、强化了西学的主导地位 B、旨在培养维新变法人才 C、深受科举制废除的影响 D、逐步向教育近代化发展
  • 13. 孙中山在出任临时大总统前夕时称:“内阁制乃平时不使元首当政治之冲,故以总理对国会负责,断非此非常时代所宜。”在交卸临时大总统职务后,孙中山又称:“至于政府之组织,有总统制度,有内阁制度之分。……现就中国情形论之,以内阁制度为佳。”孙中山对内阁制的态度变化 ( )
    A、反映政党政治已名存实亡 B、体现革命派政治立场摇摆 C、旨在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 D、说明当时民主法治的完善
  • 14. 1919年10月,北洋政府举办了第二届文官高等考试。这场考试 ( )
    A、由考试院主持 B、在“五权宪法”的框架下实行 C、允许女子参加 D、依据《文官考试法草案》进行
  • 15. 武汉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地位,武昌、汉阳、汉口合称为武汉三镇,下列关于“武汉三镇”的历史叙述正确的有( )

    ①明朝末年,汉口已成为“甲于全楚”的商业巨镇

    ②洋务运动期间,张之洞在汉阳创办汉阳铁厂 

    ③20世纪初,孙中山带领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

    ④新中国时期,中国大陆第一条高速公路在武昌建成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 16. 我国第一套人民币于1948年底由华北人民政府发行,1955年结束其历史使命。下图为第一套人民币伍拾圆票券的主票面,该票面设计图案宣传了( )

    A、自力更生的劳模精神 B、工业化的突出成就 C、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D、人民共和国的性质
  • 17. 新中国在法制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以下法律按其颁布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 )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 

    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

    A、④③②① B、②④③① C、②①③④ D、④③①②
  • 18. 中共十八大以来,中国积极推进外交理论和实践创新,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新路。下列选项中属于这一时期的外交活动的是( )
    A、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B、创立“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C、推动气候变化《巴黎协定》生效 D、与东盟建立“10+1”领导人会议机制
  • 19. 有学者指出,古代某国“君主们希望城邦长存,因为他们在臣民中享有应有的荣誉,贵族们乐于在长老院中有一席之地,平民则安于监察制,所有人都有入选的机会。”该国家可能是( )
    A、雅典 B、斯巴达 C、罗马共和国 D、罗马帝国
  • 20. 某学者称,罗马法之于法律,犹如《几何原本》之于数学,《圣经》之于宗教。这一评价是基于罗马法( )
    A、构成了早期基督教的精神内核 B、提高了罗马城营建的施工精度 C、缓和了平民与贵族的尖锐矛盾 D、成为了近代西方法律制度渊源
  • 21. 1295年英王召开议会,为国库筹措经费,奉诏出席此次会议的人士,代表了英国当时社会的三个阶层,即教士、贵族、市民。由于这次议会的人员构成和职能成为后世仿效的一种模式,故称为“模范议会”。这表明当时的英国( )
    A、贵族政治逐渐形成 B、国王丧失了征税权 C、议会权力逐步加强 D、议会君主制已形成
  • 22. 下图为某一农作物物种传播路线示意图,该物种可能是( )

    A、水稻 B、咖啡 C、土豆 D、葡萄
  • 23. 下图是16世纪到17世纪“马尼拉大帆船”贸易航线图。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航线的船只采用蒸汽动力 B、长崎成为重要的贸易中转站 C、该航线为中国带来大量白银 D、葡萄牙是主要的贸易参与国
  • 24. 1804年,法国颁布了《民法典》。这部法典肯定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它确认了大革命时期资产阶级和农民占有贵族和教会土地财产的合法性,保证不受封建势力的侵犯,从而成为欧美各国资产阶级的立法典范。由此可知,法国《民法典》 ( )
    A、受到了启蒙思想的影响 B、摆脱了封建势力的束缚 C、确立了主权在民的原则 D、成为了普通法系的源头
  • 25. 1869年开通的苏伊士运河成为西欧和东亚、南亚之间最近的水上通道;1914年巴拿马运河通航,极大地缩短了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距离。这些国际运河的修建( )
    A、推动着欧美不断发现新大陆 B、促进了轮船等交通工具的发明 C、标志着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D、提升了运河所在国的战略地位
  • 26. “缔约各国谴责用战争解决国际争端,并废弃以战争作为在其相互关系中实施国家政策的工具;缔约国之间的一切争端或冲突,不论性质和起因如何,只能用和平方法加以解决。”这些国际政治条款应最早出自(   )
    A、《战争与和平法》 B、《非战公约》 C、《国际联盟盟约》 D、《联合国宪章》
  • 27. 观察下表,下列对美苏(俄)两国四个阶段钢铁工业发展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正确的是( )

    美苏(俄)两国钢产量变化表(单位:百万吨)                                       

     

    1910年

    ①1937年

    ②1950年

    ③1970年

    ④1990年

    美国

    26.5

    51.4

    87.8

    116

    89.7

    苏联(俄)

    33

    17.7

    27.3

    119.3

    154

    A、①苏联工业产值跃居世界第二:苏联采取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 B、②美苏经济实力差距持续缩小:美国深陷朝鲜战争和越战泥潭 C、③苏联钢铁工业产量反超美国:苏联官僚管理下计划经济效率高 D、④苏联钢铁工业大幅超过美国: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取得初步成功
  • 28. 20世纪八九十年代,英国颁布法律,把医院管理、社区服务、社会治安和教育等都交给相关公司承担,并且在1991年的《竞争求质量》白皮书中提出“地方政府不再采用直接提供公共服务的传统模式。”英国基层治理模式的转变( )
    A、提高了基层治理的效率 B、削弱了政府的行政能力 C、促进了福利国家的构建 D、体现了文官制度的完善
  • 29. 某个国际组织建立的目的为“提倡汇兑之稳定,在会员国间维持有秩序之汇兑方法,并避免竞争性之汇兑贬值。”该组织是( )
    A、世界银行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C、世界贸易组织 D、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 30. 汉成帝时,张霸献伪《尚书》百余篇,后经中书校之,其所献《尚书》乃是割裂《尚书》篇目,并加以《左氏传》《书叙》作首尾形成。成帝虽“黜其书”,却未能阻止该书在后世的流传。隋文帝时刘炫献其伪造的《连山易》和《鲁史记》,后有人讼其书伪造,文帝亦免炫死罪。从中可见( )
    A、求真是史学研究的主旨,伪书不能用作史料 B、伪书的史料价值取决于当时人们对它的态度 C、统治者对伪书的宽容行为是其形成的主要原因 D、伪书虽涉及学术不端,但也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分)

  • 31.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社会治理的关键在基层治理,基层治理的核心是国家行政权力与民间自治权力之间的关系问题。从历史来看,中央与基层社会的关系,既非“皇权不下县”的“地方自治”,也非“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集权控制”。中央集权体制的下移,以及地方民间秩序的自我运行,两者相辅而行,相互为用,构成了中国基层社会官民合治的治理模式。

    ——杨国安《“天高皇帝远”?古代基层社会如何治理》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改革蓬勃推进。这一伟大变革,一方面使农民群众获得了生产经营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生产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催生了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要求以改变一些地方出现的基层管理缺位和村庄无序状况。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一些乡村,村民群众自发选举建立了村民委员会。这一新生事物立即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和人大的高度重视与充分肯定,我国基层民主重新获得发展,增强了广大群众对民主政治的认同,充分调动人们参与民主政治建设的积极性。

    ——俞慈珍《民主视域中的基层群众自治研究》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从“官民合治”的角度概括明清时期社会救济、基层教化的特征。
    (2)、指出材料二中“伟大变革”是哪一个历史事件。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述村民为“改变基层管理缺位”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作用。
  • 32. 产业技术革命极大地推动了社会进步。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世纪上半叶是美国城市化的第一个高涨时期。蒸汽机大量投入使用,工厂制成为城市的特定现象,促进了大西洋沿岸城市的繁荣。人们大量兴修铁路和运河,连接了沿岸城市与内陆,加快了城市化步伐。这一时期农业机械广泛使用,释放出大量剩余劳动力补充了城市就业市场。此外,美国的工业需求还拉动一批因为饥荒逃离欧洲的穷人。……有人这样形容1910年的芝加哥,在不到1平方英里的范围内,分布着铁路站、有轨电车站、商业办公楼、大型零售超市、邮局、艺术设施、图书馆、饭店、诊所和劳工总部。

    ——摘编自王旭《美国城市发展模式:从城市化到大都市区化》

    材料二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自动结账机逐渐取代收银员,自动运输部门也省去了人力操作的麻烦。同样旅游产业逐渐采用语音识别技术,与客户实时沟通,自动预订旅游及酒店住宿。甚至医院也正转向智能技术。……现在的问题是,如果由于智能技术、机器人和自动设备的应用,生产力提高了,越来越多的工人被迫边缘就业或者失业,那么不断下降的购买力就可能会阻碍经济的进一步增长。

    ——摘编自杰里米·里夫金《第三次工业革命:新经济模式如何改变世界》

    (1)、根据材料一,分析美国进入“城市化第一个高涨时期”的原因,概括1910年芝加哥城市化发展的突出表现。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概括现代科学技术对世界的影响。
  • 33.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奉行由贤能之士组成政府的原则,对于以此原则为基础的科举考试制度的存在,每一位受过教育的欧洲人都了如指掌……科举考试制度的优点和中国政府的榜样已导致了欧洲和美洲一些最开明的国家采用这种方法以提高其文官的效率。

    ——《中国记录与传教士杂志(1884年3-4月)》

    材料二 西洋方千里、数百里之国,岁入财赋动以数万之计,无非取资于煤铁五金之矿、铁路、电报、信局、丁口等税。酌度时势,若不早图变计,择其至要者逐渐仿行,未有不终受其敝者……欲自强,必先裕饷,欲浚饷源,莫如振兴商务。商船能往外洋,俾外洋损一分之利,即中国益一分之利……事体重大,有裨国计民生,故需官为扶持并酌借官帑以助商力之不足。

    ——摘编自李鸿章《议复梅启照条陈折》等

    材料三 科举是中国文明的最好方面,它的突出特征令人钦佩,这一制度在成千年中缓慢演进;但它需要(就如它将要的那样)移植一些西方的理念以使之适应变化了的现代生存环境。

    ——《天津条约》美方外交官、传教士丁韪良《中国环行记》(1896年)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美国在19世纪80年代为“提高其文官的效率”而采取的举措,并说明其对科举制优点的借鉴。
    (2)、根据材料二,概括李鸿章的经济主张,结合所学举例说明19世纪中后期中国商业经营方式变化的表现。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19世纪末科举制适应“现代生存环境”的表现。你如何看待李鸿章和丁韪良对他国文明的评价?(阐释要求:史实正确,逻辑清晰,语言通顺,表述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