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第4课 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课时跟踪练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9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古代中国是一个发明和发现的国度,许多门类的学科与近代西方科学原理相通,不过传统的学科思维模式难以用西方理论进行系统解释,与源于欧洲的现代科学不太相容。但是在今天的“非典”和“禽流感”中,中国古代文明却日益受到重视,与之相关的代表性著作是( )
    A、《九章算术》 B、《齐民要术》 C、《伤寒杂病论》 D、《甘石星经》
  • 2. 先秦时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仁”和“礼”,汉代儒家比较侧重强调“孝”,并有“汉以孝治天下”之说。据此推断,发生如此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儒学深受黄老之学的影响 B、汉代借助伦理秩序巩固统治 C、汉武帝采取诸多尊儒措施 D、察举制取代了军功授爵制度
  • 3. 魏氏春秋曰:“魏文帝驾崩以后,明帝将送葬,曹真、陈群、王朗等以暑热固谏,乃止。魏明帝曹睿因天气酷热没有为曹丕送葬的行为受到后代史学家的讥讽。”这表明( )
    A、史家具有经世济民的担当精神 B、酷暑天气影响曹睿的孝德品行 C、魏晋时期的正统思想遭到削弱 D、儒家伦理影响史学家价值判断
  • 4. 元狩元年,武帝颁布法令:朝廷官员偏袒诸侯,为诸侯牟利益即构成附益罪,处以重刑。据此可知“附益之法”的推行( )
    A、有利于限制相权 B、结束了郡国并行 C、加强了中央集权 D、确保了盐铁官营
  • 5. 《汉书》载:“宛王蝉封与汉约,岁献天马二匹。汉使采蒲陶(葡萄)、目宿(苜蓿)种归。”《大唐西域记》记述:公元1世纪时,桃在印度被命名为“至那果”,意即“中国果”。上述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中华文化优秀 B、汉初国力强盛 C、民族关系融洽 D、丝绸之路开通
  • 6. 史书记载,汉顺帝即位后,爆发了一场大瘟疫,顺帝即招纳贤才,广开直言之路;汉冲帝即位当年发生大地震,冲帝随后举行贤良方正之选。这些记载反映了( )
    A、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 B、自然环境遭到破坏 C、民本仁政思想的传播 D、政治风气日益开放
  • 7. 据统计,《汉书·诸子略》中著录的儒、道、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家,仅名、墨两家没有汉代人的著作。这一文化现象出现由于( )
    A、汉初实行“无为而治” B、汉武帝建立郡国教育体系 C、知识分子社会地位提高 D、统治者“举贤良对策”
  • 8. 汉代郡守有权任命属吏,属吏往往与郡守结为一种私恩关系。他们心目中只有郡守而无朝廷。这一状况(    )

    A、不利于中央集权的加强 B、稳定了地方的统治秩序 C、使豪强地主势力崛起 D、影响了人才的公正选拔
  • 9. 以下史实,反映了西汉时期( )                                                                                            

    甘肃武靡咀子48号汉墓

    出土了西汉木牛犁模型

    辽阳三道壕西汉村落遗址

    出土了巨型犁件

    居延(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的居延地区)汉简

    记载了诸多“田卒”、“治果渠卒”等称谓

    A、自耕农经济的盛行 B、农业经济区北移 C、土地兼并得到抑制 D、地方治理的加强
  • 10. 西汉成帝时,以骠骑将军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封列侯,俸如丞相,且职权和地位都与丞相一样。这一举措(   )
    A、扩大了宰相职权 B、提升了地方诸侯影响 C、加强了君主权力 D、导致了官僚机构膨胀
  • 11. 西汉刺史秩仅六百石,只相当于一个中下等县令的品秩,却“奉诏六条察州”,监察秩二千石的郡国守、相乃至诸侯王。有评论者认为,这样可以使得“官轻则爱惜身家之念轻,而权重则整饬吏治之威重”。这体现出西汉刺史制度的显著特点是( )
    A、内容丰富,体系完备 B、以小监大,以卑督尊 C、地位独立,专权跋扈 D、分工合作,职责明确
  • 12. 读下图,对此图的解读符合史实的为( )

    A、制瓷业发展推动了宋元时期海外商运的繁荣 B、汉代丝绸远销至以波斯为中心的地中海区域 C、雍正帝到乾隆帝时实行极为严格的海禁政策 D、近代中国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实行了主动开放
  • 13.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霍去病击败匈奴浑邪、休屠等部。汉武帝把投降的匈奴人分别安置在陇西、北地、上郡、朔方、云中五郡之故塞外与黄河以南之间地区,“因其故俗,为属国”。汉武帝的这一做法(   )
    A、导致王国问题反复出现 B、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C、消除了匈奴的军事威胁 D、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封建化
  • 14. 汉武帝派董仲舒弟子吕步舒办理淮南狱案,吕步舒根据《春秋》断狱,无须奏请朝廷。“既还奏事,上皆是之。”这表明( )
    A、儒学统治地位已确立 B、汉代政治深受儒学影响 C、汉代社会秩序较混乱 D、儒家伦理成为日常规范
  • 15. 下表是东汉史学家班固《汉书·古今人表》中的部分人物及相应等级,班固评定人物等级的主要依据是( )                                                                                                                                                                    

    上上

    (圣人)

    上中

    (仁人)

    上下

    (智人)

    中上

    中中

    中下

    下上

    下中

    下下

    (愚人)

    尧、舜

    周文王

    孔子

    孟子

    屈原

    荀子

    子贡

    范蠡

    廉颇

    老子

    商鞅

    韩非

    齐桓公

    吕不韦

    荆轲

    秦始皇

    李斯

    陈胜

    宋襄公

    夏桀

    商纣

    A、伦理道德和品行 B、思想主张和成就 C、爱国情怀和壮举 D、聪明才智和影响
  • 16. 公元前213,博土淳于越提出恢复分封制的主张,遭到丞相李斯的反驳。随后,李斯向秦始皇提出除《秦纪》、医药、卜筮、农书和国家所藏《诗》《书》及百家语外,其他书籍均交官府销毁,材料反映出秦王朝( )
    A、深化了统一管理国家体制的认识 B、存在着治国理念的矛盾斗争 C、使用暴力手段销毁诸子百家文献 D、通过统一思想巩固专制统治

二、材料分析题

  • 17. “丝绸之路”是历史上东西方经济和文化交流的桥梁。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关于汉唐丝绸之路研究的史料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材料对研究古代丝绸之路的史料价值。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补充一条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化交流桥梁的史实,并加以说明。
  • 18. 材料秦行半两钱,重12铢,有钱文曰“半两”。汉初仍使用秦制半两钱,但实际重量只有8铢、4铢,甚至更轻。贵族、豪族大量盗铸货币,以牟取暴利。半两钱濒临崩溃,市场混乱,各级政府与商民争利,拼命铸钱,通货过度膨胀,物价飞涨。民众无法生存,放弃生产,流亡他乡。公元前140年,汉武帝行三铢钱,重如其文。公元前118年,“废三铢钱,改铸五铢钱”,恢复秦始皇时期货币“重如其文”的制度,但是盗铸之风并未稍减。公元前113年,汉武帝下令取消郡国铸钱的权力,将铸币权收归中央,专令水衡都尉属下的钟官、辨铜、技巧(一说为均输)三官负责铸造新的五铢钱。汉武帝下令地方郡国一律销毁以前所铸钱币,所得铜料进输三官,因禁令十分严格,新币铸造质量相当高,盗铸无利可图,于是币值得到初步稳定。汉武帝先后进行了六次币制改革,才使汉初以来一直未能解决的货币问题得到了比较彻底的解决。

    ——摘编自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汉武帝币制改革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汉武帝币制改革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