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揭东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历史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 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 1. 年代尺是记录历史年代所发生大事的记录工具,某历史兴趣小组设计中国近代史年代尺,该设计表达的主题是(   )

    A、近代化道路的探索历程 B、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 C、半殖民化程度逐渐加深 D、从专制独裁到民主共和
  • 2. 据记载,1845年的厦门,自洋布输入以后,“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佛山由于洋纱输入,1854年后,纺业停顿。与这些现象出现相关的是(   )
    A、闭关锁国的政策 B、《马关条约》的签订 C、洋务运动的开展 D、《南京条约》的签订
  • 3. “两千多年来,任何怀疑、动摇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的行为,被视为‘乱臣贼子’。辛亥革命坚决地打倒皇帝,从舆论上对君权神授观念和皇权思想进行鞭打和批判。”材料说明辛亥革命(   )
    A、推翻了封建制度 B、促进了思想解放 C、发展了资本主义 D、宣传了君主立宪
  • 4. “至于偌大广场,没有扩音设备,三千学生如何集会?有称站在天安门前石狮子头上作演讲的……现场中大部分人实际上听不清演讲内容,只是因为有很多标语,加上不时呼口号,知道大致意思。”结合下图,判断发生在中国近代的该历史事件是(    )

    A、二次革命 B、护国战争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 5. 100年前的6月,一群共产党人从五湖四海秘密赶到广州,为了共同的理想,汇聚于此。短短9天会期,有3天都在讨论共产党员加入国民党的问题。最终,大会以21票赞成、16票反对的结果,通过了《关于国民运动及国民党问题的议决案》,决定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这次会议(   )
    A、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的正式建立 B、决定同孙中山领导的国民党合作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D、为中国共产党组织注入新鲜血液
  • 6. 每年的12月13日,高亢有力的警报响彻在一个城市的上空,它低沉呜咽,如泣如诉,似不屈者的呐喊,似遇难者的哀鸣。在阵阵撕人心肺的警报声中,人们或伫立沉思,或默默哀悼,这座城市是(    )
    A、沈阳 B、北京 C、南京 D、重庆
  • 7. 2022年2月16日,全国政协港澳台侨委员会媒体见面会在北京举行,主题为“凝心聚力,开创政协港澳台侨工作新局面”。台湾与祖国经历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两岸关系一波三折。它最后一次离开祖国怀抱至今未归的原因(   )
    A、“海上马车夫”“驾大舰,携巨炮”,以“通贡市”为名侵占 B、《马关条约》和议割台 C、“百万雄师过大江”后败走台湾 D、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 8. 2021年,朱彦夫被评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其简历上说“14岁的朱彦夫报名参军,先后参加了战淮海、过长江、打上海等上百次战役、战斗”。这段经历有助于我们了解(   )
    A、北伐战争 B、土地革命 C、抗日战争 D、人民解放战争
  • 9. 追忆革命先烈,感悟民族精神。毛岸英、罗盛教、杨根思、邱少云等革命先烈与下列哪一称号相符(   )
    A、“最可爱的人” B、“劳动模范” C、“人民的好公仆” D、“两弹元勋”
  • 10. 史老师和同学们在复习“新中国的成立和巩固”这一单元,他设计了下边提纲,空白处应该填入的内容是(   )                                 

    新中国的成立与巩固

    ★开国大典

    ★抗美援朝

    ★____

    A、对外开放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土地改革
  • 11. 小说《上海的早晨》中,马幕韩对冯永祥说:“大家一同过渡到社会主义,决不会把你一人撂下。你在民主革命时期有过贡献,在社会主义改造方面努力点,仍然吃的开的。”与该故事情节相符的是(   )
    A、土地改革 B、一五计划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 12. 口号是对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反映,“大炼钢铁”“人民公社好”“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这些口号反映的史实给我们的经验教训是(   )
    A、经济建设要制定计划指标 B、建设社会主义要艰苦奋斗 C、要有敢想敢做的开拓精神 D、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
  • 13. 百位卓越共产党人肖像艺术展于2021年7月1日在荥阳举行。展中肖像有焦裕禄、雷锋、王进喜等时代楷模,钱学森、邓稼先等科技巨擘。上述人物肖像入选展览是因为他们(    )
    A、坚定信念潜心科研 B、艰苦奋斗无私奉献 C、保家卫国舍生忘死 D、勇于改革不断创新
  • 14. 1962年发行的第三套人民币一元纸币上,出现了一位女拖拉机手的形象,她的原型是中国第一位女拖拉机手梁军。一元纸币正面场景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参与“一五计划”工业化建设的热情 B、妇女成为国家经济建设主力军 C、人民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 D、“双百”方针对文人画的深刻影响
  • 15. 文章鲜明地指出:检验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革命导师是坚持用实践检验真理的榜样;任何理论都要不断接受实践的检验。上述材料相关文章的发表(   )
    A、开启了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B、结束了“文革” C、恢复了我国的高考制度 D、完成了党的全面拨乱反正
  • 16.  这种模式的主要弊端是:政企职责不分,条块分割,国家对企业统得过多过死,忽视商品生产、价值规律和市场的作用,分配中平均主义严重。这就造成了企业缺乏应有的自主权,企业吃国家“大锅饭”、职工吃企业“大锅饭”的局面。打破这种模式关键是(    )
    A、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B、增强企业活力 C、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D、以按需分配为主体
  • 17. “一个饥饿的时代就这样结束了,一个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序幕就这样拉开了,一个决定中国八亿农民命运的伟大战略转移就这样开始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辉煌序幕拉开“指的是(   )
    A、实行“大包干” B、农业和手工业集体化 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 D、按劳分配的全面实行
  • 18. 1979年4月,邓小平在听取中共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的汇报后说,可以划出一块地方,叫做特区。中央没有钱,你们要杀出一条“血路”来。这些经济特区到底特殊在哪里?(    )
    A、都是外向型经济 B、享有完全的政治特权 C、特殊的经济政策和经济管理体制 D、都是以“三资”企业为主的经济成分
  • 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下列这个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内地 B、经济特区一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 C、内地一经济特区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沿海开放城市 D、沿海开放城市一内地一沿海经济开放区一经济特区
  • 20.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道路”是指(   )
    A、坚持扩大改革开放道路 B、井冈山道路 C、以经济建设为中心道路 D、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 21. 纪念邮票可以反映出中国共产党走过的历程。下列三张纪念邮票以党代会为主题,其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经济建设、国企改革、市场经济 B、良好开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 C、改革开放、计划经济、“三个代表” D、良好开端、走自己的路、初级阶段
  • 22. “实现中国梦,创造全体人民更加美好的生活,任重而道远,需要我们每一个人继续付出辛勤劳动和艰苦努力。”为此,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怎样的奋斗目标(    )
    A、“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B、“实现共产主义” C、“两个100年”奋斗目标 D、“三步走”战略
  • 23. 不断拓展“一国两制”实践的宽度和广度,提升“一国两制”实践的高度与层次,创造了特色的有效治理模式和“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典范,20世纪“一国两制”的提出成功解决了什么问题(    )
    A、台湾的统一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上海浦东新区的开发 D、香港澳门的回归
  • 24. 下图所示的两个民间团体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取得了一个重要成果,被媒体称为海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定海神针”。该“定海神针”是(   )

    A、社会主义道路 B、“九二共识” C、坚持中共领导 D、“和平统一”
  • 25. 俄乌战争以来,我国始终坚持劝和促谈的立场。这是基于我国(    )

    A、对国际局势的完全把握 B、维护自身领土主权的需要 C、在国际事务中的主导地位 D、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26. 这张照片不仅被世界各国媒体竞相刊载,还获得普利策新闻摄影大奖。照片中乔冠华潇洒自信的笑容一度被评价为“震碎了联合国议事大厅的玻璃”,其原因可能是(    )

    A、中国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B、新中国的成立 C、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国成功获得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
  • 27. 王毅外长2014年在外交学院开学典礼的讲话中指出“中国外交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我们的国家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世界舞台的中央”,从新中国成立到今天,中国外交取得辉煌成绩,下面关于中国外交成就说法符合史实的是(   )
    A、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正式建交。 C、1972年,中日两国正式建交。 D、新时代我国外交已经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外交布局。
  • 28. 2022年11月3日9时32分,空间站梦天实验舱顺利完成转位,标志着中国空间站“T”字基本构型在轨组装完成,向着建成空间站的目标迈出了关键一步。中国第一个升入天空并顺利返回的宇航员是(   )
    A、杨利伟 B、聂海胜 C、翟志刚 D、汤洪波
  • 29. 1956年1月,在中共中央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中宣部部长陆定一说:“学术问题、艺术问题应该放手发动党内外知识分子进行讨论,放手让知识分子发表自己的意见……”此后不久,毛泽东在此基础上提出了(   )
    A、“双百”方针 B、“另起炉灶” C、“八字”方针 D、“科教兴国”战略
  • 30. 90年代后期,“健康消费”的口号逐渐引领时尚,“请人吃饭不如请人流汗”“生活奔小康,花钱买健康”等体育口号应时而出,并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健康消费宣言。这反映了我国( )
    A、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文化事业持续发展 C、国际地位的大大提升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3小题,第31小题14分,第32小题14分,第33小题12分,共40分)

  • 31. 新中国成立后,党特别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完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我看来,中国之所以成功,其中一个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的制度优势。中国政治制度的突出优势在于,中国共产党能够团结其他政党,在共同协商的基础上制定出务实而长远的发展规划,并且一道为实现远大目标而奋斗。这在世界上其他国家是很少见的。”

    ——中欧数字协会主席路易吉•甘巴尔代拉

    材料二:“代表们走进了会场,坐上最高国家机关的席位。他们从车床边来,从田地里来,从矿井来,从海岸的防哨来。放下笔杆、圆规……同他们所爱戴的党和国家领导人一起,商议国家大事。他们当中有很多是对人民革命事业有杰出贡献的人,有很多是各民主党派、各民主阶层的代表,他们是六亿人民的共同意志的表达者。”

     ——袁水拍《六亿人民心花开》(1954年)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对发挥各族人民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巩固国家的统一,促进……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都起了巨大的作用。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

    (1)、 材料一体现的政治制度的建立与哪一次会议有关?这次会议通过的起到“临时宪法”作用的文件是什么?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确立的政治制度名称,并概括该会议的特点。
    (3)、 根据材料三概括中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原因。
    (4)、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突出特点?
  • 32.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53年,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开始执行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在中共中央和毛主席的领导下,经过全国各族人民的辛勤努力,并且得到了苏联和其他兄弟国家的援助,到1957年底已经胜利地超额完成了。一五计划完成的时候,国家的社会主义人民的物质和基础已经建立起来,同时,农业基本建设和运输建设都取得很大成就,我国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

    材料二:社会主义革命的目的是为了解放生产力。农业和手工业由个体的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私营工商业由资本主义所有制变为社会主义所有制,必然使生产力大大地获得解放。这样就为大大地发展工业和农业的生产创造了社会条件。

    ——摘自毛泽东在1956年一次国务会议上的一段发言

    材料三:1978年,在邓小平先生倡导下,……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从此中国进入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40年众志成城,40年砥砺奋进,40年春风化雨,中国人民用双手书写了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壮丽史诗。

    ——摘编自武力《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史》 

    材料四: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在经历了(20世纪)80年代初以农村改革为重点的第一阶段,和(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城市为重点、城乡联动和全面改革以来,以中共十四大为标志,改革进入了新阶段。

    (1)、根据材料一,指出第一个五年计划顺利完成的原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一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的意义。
    (3)、材料三中开启改革开放进程的会议是什么?该会议对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有什么新的安排?农村在改革后全面推行什么制度?
    (4)、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中共十四大成为改革进入新阶段的标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 33. “大白兔”是我国家喻户晓的糖果品牌,小小一颗奶糖,浓缩了时代的滋味。了解品牌发展历程,回答问题。
    (1)、前身:“米老鼠奶糖”,1943年,由上海“ABC糖果厂”推出,一时风靡上海。根据所学,“米老鼠奶糖”问世时中国处于____时期?
    A、北伐战争尚未开始 B、抗日战争相持阶段 C、解放战争已经爆发 D、抗美援朝胜利在望
    (2)、20世纪50年代,“ABC糖果厂”收归国有,后更名为“上海爱民糖果厂”。之后,它又并入上海冠生园食品厂。该厂重新设计“米老鼠奶糖”包装,推出“大白兔奶糖”,热销全国。

    根据所学知识,50年代政府最有可能用什么方式把“ABC糖果厂”收归国有?

    (3)、1972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大白兔”成为赠送美国代表团的“国礼”。此后,其海外市场不断拓展,到21世纪初已远销40多个国家,成为全球奶糖累计销售额最多的单品。结合所学,“尼克松访华”有何历史意义?70年代以来,推动“大白兔”远销海外的因素有哪些?
    (4)、 综合以上材料,你对“大白兔”奶糖的发展历程有何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