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揭阳市榕城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7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分)

  • 1.  读图,根据图中历史要素能够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 

    A、隋朝的建立 B、隋朝的统一 C、陈朝的灭亡 D、隋朝的灭亡
  • 2. “它毕竟在中华大地上点燃了一种快速蔓延的希望之火,使无数人才陡然振奋,接受竞争和挑选。国家行政机构与广大民众产生了一种空前的亲和关系,它对社会智能的吸纳力也大大提高了。”据此材料可知(    )
    A、贞观之治缓和了社会矛盾 B、科举制度扩大了统治基础 C、唐蕃和亲促进了西藏发展 D、澶渊之盟维系了社会安定
  • 3. 比较中学习并归纳共同点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关于隋朝和元朝相同之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结束政权并立局面完成全国统一 B、在前代农民起义中建立的朝代 C、少数民族人主中原后建立的政权 D、我国历史上国力最强盛的王朝
  • 4. 尽管此项工程耗资巨大,但是隋炀帝的投资千年来一直都有回报,它将中国南部和北部的经济融为一体。对此理解正确的是,大运河(    )
    A、有利于后世南北方经济的交流 B、耗费隋朝大量人力物力 C、有利于隋唐时期海外贸易发展 D、结束了南北方分裂局面
  • 5.  唐太宗曾问魏征什么是明君,魏征回答说:“兼听则明,偏信则暗。”魏征还经常劝诫唐太宗要居安思危,戒骄戒奢。唐太宗深以为然,常以征为镜。材料主要说明唐太宗(  )
    A、轻徭薄赋 B、虚心纳谏 C、减省刑法 D、注重文教
  • 6.  骆宾王曾参加反抗武则天的队伍,并撰写声讨武则天的檄文。武则天读了檄文后,惋惜地说:“这么好的人才没有得到重用,是宰相的过错!”这说明(  )
    A、骆宾王很有文采 B、武则天爱惜人才 C、宰相能力有限 D、武则天不得民心
  • 7.  贞观时期,唐太宗推行了一系列革新措施,以下内容体现的举措是(  ) 

    A、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职权 B、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D、严格考察各级官吏的政绩
  • 8.

    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唐朝农业发展迅速,生产工具改进,出现了(    )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 9. 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图设色典雅绚丽,线条流畅圆劲,构图错落富有变化,体现了(    )

     

    A、西域风情与中原文化的交汇 B、统治阶层与市井民众的共处 C、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结合 D、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 10. 唐代有男女同服之俗,男女同样参加骑马、打球、饮酒、舞蹈等活动。唐代的女服还曾流行由波斯(今伊朗)传入的胡服。材料直接反映出唐代(    )
    A、经济的繁荣 B、政治的清明    C、文学艺术的兴盛 D、社会风气的开放
  • 11.  北方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表明这一时期(  )
    A、唐朝非常强大,北方各族与唐关系融洽 B、唐太宗用武力征服了北方民族 C、唐朝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赢得了各民族的拥戴 D、唐朝时北方各族势力很弱,无法与唐抗衡
  • 12. 金庸小说《射雕英雄传》中有这样一段:……黄蓉愈看愈奇,又揭起一层,却见下面是一轴轴的书画卷轴。她要郭靖相帮,展开一轴看时,吃了一惊,原来是一幅“送子天王图”, “送子天王图”的作者是(    )

    A、顾恺之 B、吴道子 C、张择端 D、赵孟頫
  • 13.  白居易在《隋堤柳》中写道:“西自黄河东至淮,绿阴一千三百里……上荒下困势不久,宗社之危如缀旒。”与诗句描绘相关的是(  )
    A、贞观之治 B、大运河开通 C、安史之乱 D、隋朝的统一
  • 14. 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杜甫在这场战乱后感慨:“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洛阳宫殿烧焚尽,宗庙新除狐兔穴。”这说明(    )
    A、战争推动文学发展 B、文学是认识历史的途径之一 C、唐朝诗歌繁荣发展 D、唐朝文学擅长运用对比方法
  • 15.  《日本书纪》一书写到:“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为了实现书中所说的“常须达”,日本国政府采取的措施是(  )
    A、派武士来唐朝进行决斗 B、派商人与唐朝通商 C、派僧人到唐朝传播佛教 D、派遣唐使到唐朝学习
  • 16. 如表是五代简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政权名称

    存亡时间

    开国国君

    国君原来身份

    后梁

    907~923年

    朱温

    宣武节度使

    后唐

    923~936年

    李存勖

    河东节度使

    后晋

    936~947年

    石敬塘

    河东节度使

    后汉

    947~950年

    刘知远

    河东节度使

    后周

    951~960年

    郭威

    邺都留守

    A、五代时期北方政权林立 B、农民起义推动五代更替 C、五代是藩镇割据的延续 D、君主身份影响王朝兴衰
  • 17. 央视《百家讲坛》某专家介绍历史上一人物:陈桥驿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派文臣担任地方长官等,据此,你判断该人物是(   )
    A、隋文帝杨坚 B、唐太祖李渊 C、宋太祖赵匡胤 D、元世祖忽必烈
  • 18. 北宋中期,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 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 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休养生息 B、兵民合一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 19.  著名学者邓广铭认为:“任凭王安石的新法如何发展下去,终归还是不能做到‘耕者有其田的境地,土地问题是在11世纪的改良主义者改革工作的极限以外的问题。”上述言论(  )
    A、揭示了王安石变法的策略失误 B、否定了王安石变法的历史贡献 C、反映了王安石变法的时代局限 D、明析了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
  • 20.  契丹族的耶律阿保机、党项族的元昊等少数民族首领对中国历史发展最大的贡献是(  )
    A、使少数民族内迁,促进民族融合 B、使少数民族封建化,促进了边疆的开发 C、建立民族政权,扩大了中国的疆域 D、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丰富了人们的生活
  • 21. 北宋与辽、西夏既发生对峙战争,又一直进行相互之间的商业往来。在榷场,官府和商人交换各种商品,且数量很大。这种态势(   )
    A、源于辽夏夺取宋朝土地人口 B、使辽宋夏处于长期战争状态 C、加深彼此了解促进民族交融 D、表明落后民族征服先进民族
  • 22.  如表所示:我国两宋时期大事年表,下列解读正确的是(  )                                                                                                                                        

    960年

    1005年

    1038年

    1044年

    1125年

    1127年

    1141年

    北宋建立

    宋辽订立澶渊之盟

    西夏建立

    宋夏订立和约

    金灭辽

    金灭北宋

    南宋与金议和

    A、北宋和南宋都是被大金所灭亡 B、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C、各民族政权之间“和与战”并存 D、各民族政权由对峙到完全统一
  • 23. 文旅融合唤醒城市记忆。下列城市名片可以唤醒南宋都城记忆的是(    )
    A、秦俑故乡,丝路源头 B、繁华汴水,精彩开封 C、六朝古都,金陵风韵 D、千古宋城,梦回临安
  • 24.  如图是某班同学为历史故事会收集的材料,由此判断他要讲述的是(  )                                  

    1.收复建康

    2.取得郾城大捷

    3.“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

    4.“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A、卫青北击匈奴 B、岳飞抗金 C、文天祥抗元 D、陆秀夫抗元
  • 25.  第一手材料一般是事件当事人或同时代的人记录下来的资料,未经中间人修改或转述。如果我们要研究宋代经济发展,以下各项可以作为第一手材料使用的是(  ) 

    A、②③ B、①② C、①④ D、③④
  • 26.  两宋先后在广州、泉州等12处设有市舶,专司外商货物税,并制定市舶司条例,规定由市舶司审批出海贸易的船只、人员、货物,发给公验、公凭,严禁官员权贵经营海外贸易、买舶商货物。这表明两宋时期(  )
    A、严格限制外贸规模 B、严厉打击商人富户 C、加强海外贸易管理 D、重点保护外商利益
  • 27. 柏杨在《中国人史纲》中说:“铁木真是历史上最伟大的组织家暨军事家之一,他在政治上和战场上的光辉成就,在二十世纪之前,很少人可跟他媲美。”他给予铁木真如此评价的主要依据是(   )
    A、统一蒙古 B、统一全国 C、建立元朝 D、创立行省制度
  • 28.  如图所示是宋元时期的政权更替,从图中可以看出,宋元时期的时代特征是(  )

    A、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由民族政权并立到统一
  • 29. “其版图‘有汉唐之地而加大’,其人民‘有汉唐之民而加多’.包括西藏的藏族在内的所有民族就都统一在一个中央政权之内了。”这个王朝是(    )
    A、 B、北宋 C、 D、元朝
  • 30.  2022年8月10日,《台湾问题与新时代中国统一事山》皮书发布,指出宋元以后,中国历代中央政府开始在澎湖、台湾设治,实施行政管辖。其中,元朝在该地区设置的管辖机构是(  )
    A、西域都护 B、澎湖巡检司 C、宣政院 D、安西都护府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0.0分)

  • 31.  王朝的兴衰往往与制度的科学性和执行力度密切相关。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玄宗少历民间,身经地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加之姚崇,宋璟、苏颋、卢怀慎等守正之辅,孜孜献纳,故致治平。 

    ——《旧唐书•宪宗下》

    材料二:科举入仕是1300年间几乎所有的知识分子梦寐以求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科举制与现代的文官制度无论是在考试内容上,还是在实施环境上,都有根本的差异,但两者采用公开考试、平等竞争的精神却是相同的。 

    ——摘编自《中国科举文化》

    材料三: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共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有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饮酒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摘编自《安史之乱再研究》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开元盛世局面得以形成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科举制度能够延续1300多年的原因。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出现的原因。
    (4)、 综上所述,唐朝的兴衰为祖国的长治久安带来什么启示?
  • 32.  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广泛的对外交往,不仅使中华文明更加辉煌,而且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海上丝绸之路最早可追溯至汉代。唐朝中后期,陆上丝绸之路因战乱受阻,加之同时期中国经济重心已向南方转移,而海路又远比陆路运量大、成本低、安全度高,海路便取代陆路成为中外贸易主通道。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明朝海禁后衰落。

    (1)、 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别写出图一、图二中人物的名字及主要事迹。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海上丝绸之路在宋朝达到空前繁盛”的原因?
    (3)、 从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其他相关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 33.  劳动者、生产工具、生产技术作为生产力要素,对经济发展作用巨大。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西汉 -清)人口分布变化

    时间断面

    西汉(2年)

    西晋(280年)

    唐代(742年)

    北宋(1102年)

    南宋(1208年)

    明代(1460年)

    清代(1820年)

    南方地区人口占比

    24.04%

    48.11%

    44.24%

    63.42%

    53.98%

    58.33%

    65.97%

    (注:“南方地区”是指淮河-秦岭-西藏自治区北界一线南侧地区。) 

    ——摘编自龚胜生等《两千年来中国经济重心变迁的量化分析》

    材料二:宋代南方生产工具与生产技术改进情况(部分)

    项目

    材料出处

    项目一:生产工具

    宋代两浙路使用的曲辕犁非常先进,而且有的还加装了钢刃农具“銐刀”,谓之“开荒銐刀”,用来垦辟荒田。铁搭,是另一种重要农具,“南方农家或乏牛犁,举此斫地,以代耕垦”。

    摘编自漆侠《中国经济通史•宋代经济卷》

    项目二:水利技术

    宋人在江南,沿海筑海塘,丘陵修中小型水库蓄水,围湖围海,大规模开辟“水利田”。在两浙及江东地区,高地采用设置堰闸等方法引水,低田则采取浚治河渠等手段解决其积水等问题。

    摘编自方健《宋代江南经济史研究之一:农业篇》

    项目三:种植技术

    唐以前,江南实行土地轮耕。约唐中期开始,水稻插秧技术推广,土地实现连作。宋代实行稻麦复种技术,即水稻收获后复种冬小麦,农作物实现了一年两熟。

    摘编自韩茂莉《论北方移民所携农业技术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

    (1)、 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人口分布变化的总体趋势。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一个项目,说明其如何促进宋代南方农业发展。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进宋代南方经济发展的其他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