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红桥区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7 类型:期末考试

一、积累与运用(本大题共11小题,共28分。1~4题,6题,每题2分; 5题,7~11题,每题3分)

  • 1. 下列各组词语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轰轰烈(liè) 弱(yíng) 忏(huǐ) 悔人不倦 B、怏不乐(yàng) 陡(qiào) 修(róng) 语无伦次 C、姗来迟(shān) 如(pì)  息(shùn) 耀武扬威 D、悲天人(mǐn) 溅(bìng) 枯(huái) 颠沛流离
  • 2.  下面语段横线上填入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茶余饭后,一本好书,能成就一段美好的时光。无论是永和九年王羲之偕亲朋在兰亭饮酒赋诗“曲水流觞”的____,还是欧阳修在《生查子·元夕》营造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____,抑或是苏轼“竹杖芒鞋轻胜马”的____,都能给人一份快乐,一种感动。 

    A、风雅 浪漫 洒脱 B、风情 浪漫 摆脱 C、风雅 曼妙 摆脱 D、风情 曼妙 洒脱
  • 3. 下列句子语病的一项是( )

    ①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②神舟十三号飞行乘组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演示了太空“冰雪”、水油分离、太空抛物等实验,③并讲解了实验背后的科学原理。④通过太空授课活动,使青少年在不知不觉中获取了更多科学知识,激发他们追寻“科学梦”、实现“航天梦”的热情。

    A、第①句 B、第②句 C、第③句 D、第④句
  •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方框内的标点符号,最恰当的一项是( )

    “你懂得欣赏一棵树吗□苦难的人□”老者缓缓地说□“对于周遭的环境,树是全面接受的:它接纳阳光,也包容风雨□它等待白天,也守候黑夜。正是这种全面的接受,才使它更茁壮、伟岸呀!”

    A、, ; , ? B、, ? , ; C、? ; , , D、, , ; ?
  • 5. 下面对《登飞来峰》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 6. 阅读《红外线测温仪》的节选文字,回答问题。

    红外线测温仪

    ①在抗击新冠肺炎的战斗中,红外线测温仪大显身手。使用它,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在1秒钟内就能鉴别对方是否发烧。

    ②要说清其原理,先要从红外线说起。1800年,英国天文学家威廉·赫歇耳,用灵敏温度计研究各种色光的热作用,他把温度计移到光谱中红光外侧区域时,惊奇地发现温度升得更高。这说明有看不见的射线照射到温度计上。这种射线后来被称为红外线。

    ③大家知道,传热方式有三种:传导、对流、辐射。对于前两种,大家不难理解,可辐射就让人想不通了:热能不用接触就能传导,它可以不借助介质而传播?原来是发热体向外辐射红外线,热辐射指的就是红外线辐射。太阳既可以辐射可见光,又可以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其中红外线部分占了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左右。自然界的任何物体,只要处在绝对零度(-273.15℃)以上,都会源源不断地辐射红外线。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波长也越短。人们设法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也就测量出了物体的温度。

    ④红外线技术已进入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都使用了各种遥控器,其中绝大多数是红外线遥控器。比如操作电视遥控器时,发射出不同波长的红外线光束,它在一定距离内由电器中的红外线接收器感知。由于不同波长的红外线控制不同的频道,我们就可以摁着遥控器转换频道了。

    ⑤很多宾馆、商场的自动门也应用了红外线技术。在自动门一侧有个红外线光源,发射的红外线照射到另一侧的光电管上。当你走到大门口,身体挡住红外线,光电管就接收不到红外线了,根据设计好的指令,触发相应开关,就把门打开了。等你进去后,光电管又可以接收到红外线,恢复原来的线路,门又会自动关闭。因此有人称这种光电管为“电眼”,它在许多自动控制设备中大显身手。

    (1)、对本文说明的主要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传热的三种方式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B、红外线测温仪的工作原理及红外线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 C、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中,红外线测温仪大显身手。 D、什么是红外线及红外线在自动控制设备中的作用。
    (2)、对文章第④段使用的说明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A、举例子 B、列数字 C、作比较 D、分类别
    (3)、下列各项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在不接触人体的情况下,红外线测温仪在1秒钟内就能鉴别对方是否发烧。 B、太阳既可以辐射可见光,又可以辐射紫外线和红外线,红外线占太阳总辐射量的一半。 C、物体的温度越高,它辐射的红外线就越强,波长也越短。人们根据物体辐射的红外线的强度和波长能测量出物体的温度。 D、电视机、空调等家用电器的遥控器绝大多数是红外线遥控器。
  • 7. 阅读《活板》,回答问题。 

    板印书籍,唐人尚未盛为之。自冯瀛王始印五经,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庆历中,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其法:用胶泥刻字,薄如钱唇,每字为一印,火烧令坚。先设一铁板,其上以松脂、蜡和纸灰之类冒之。欲印,则以一铁范置铁板上,乃密布字印,满铁范为一板,持就火炀之;药稍镕,则以一平板按其面,则字平如砥。若止印三二本,未为简易;若印数十百千本,则极为神速。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此印者才毕,则第二板已具,更互用之,瞬息可就。每一字皆有数印,如“之”“也”等字,每字有二十余印,以备一板内有重复者。不用,则以纸帖之,每韵为一帖,木格贮之。有奇字素无备者,旋刻之,以草火烧,瞬息可成。不以木为之者, 文理有疏密 ,沾水则高下不平,兼与药相粘,不可取;不若燔土,用讫再火令药镕,以手拂之,其印自落,殊不沾污。 

    昇死,其印为余群从所得,至今宝藏。

    (1)、选出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
    A、后典籍皆为板本         已:同“以” B、烧令坚        火:用火 C、瞬息可          就:靠近 D、文理有疏密         文理:纹理
    (2)、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冯瀛王始五经          其为余群从所得 B、草火烧         备一板内有重复者 C、则以纸之        每韵为一 D、持就火炀          木格贮
    (3)、下面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作者先详细介绍“板印”是为了说明雕版的不便,进一步突出活板的“神速” B、文章语言简练准确。作者用“冒、置、布、炀、按”等动词以及“薄如钱唇”等比喻,简洁形象地写出了活板技术的精妙。 C、作者对活板的介绍突出一个“活”字,如“每字为一印”,字是活的;“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排版是活的;“密布字印”“更互用之”,印刷是活的;“奇字无备,旋即刻之”,也进一步说明了字的活用。 D、本文紧扣“活”这一特征,按照工作程序有条不紊地说明活板印刷的过程,体现出活板的优越性以及我国古代劳动人民高度的智慧和创造精神。

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7分)

  • 8. 请将下面诗文语句补充完整。
    (1)、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2)、?齐鲁青未了。 (杜甫《望岳》)
    (3)、万里赴戎机, 。 (《木兰诗》)
    (4)、 , 草色入帘青。 (刘禹锡《陋室铭》) 
    (5)、商女不知亡国恨,。 (杜牧《泊秦淮》)
    (6)、《游山西村》既表达诗人看到胜景迭出时的喜悦,又给人以逆境中孕育希望的启示的句子是: 。

三、文言文阅读(本大题共3小题,共7分)

  • 9.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记六一

    顷岁 , 孙莘老识欧阳文忠公,尝乘间以文字问之。云:“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世人患作文字少,又懒读书,每一篇出,即求过人,如此少有至者。疵病不必待人指擿 , 多作自能见之。”此公以其尝试者告人,故尤有味。 (选自《东坡志林》)

    【注释】 ①六一;与文中的“欧阳文忠公”“此公”都指欧阳修。②顷岁:近年。③指擿:批评指正。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①即求人 过:

    尤有味 故:

    (2)、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无他术,唯勤读书而多为之,自工。

    (3)、本文所记欧阳修的写作主张,至今仍有价值,请结合原文简要概括。

四、现代文阅读(本大题共4小题,共15分)

  • 10. 阅读《杨柳》,回答问题。

    杨柳

    丰子恺

    因为我的画中多杨柳树,就有人说我喜欢柳树;因为有人说我喜欢柳树,我似觉自己真与杨柳树有缘。但我也曾问心,为甚么喜欢杨柳?到底与杨柳树有甚么缘?其答案了不可得。原来这完全是偶然的。假如我存心要和杨柳结缘,就可以附会种种理由上去。或者说我爱它的鹅黄嫩绿,或者说我爱它的如醉如舞,或者说我爱它象小蛮的腰,或者说我爱它是陶渊明的宅边所种的。即使要找三百个冠冕堂皇、高雅深刻的理由,也是很容易的。天下事又往往如此。

    也许我向来对于花木无所爱好;即有之,亦无所执着。这是因为我生长穷乡,只见桑麻、禾黍、烟片、棉花、小麦、大豆,不曾亲近过万花如绣的园林。只在几本旧书里看见过“紫薇”、“红杏”、“芍药”、“牡丹”等美丽的名称,但难得亲近这等名称的所有者。并非完全没有见过,只因见时它们往往使我失望。我觉得它们也只是植物中的几种,不过少见而名贵些,实在也没有甚么特别可爱的地方,似乎不配在诗词中那样地受人称赞,更不配在花木中占据那样高尚的地位。

    假如我现在要赞美一种植物,我仍是要赞美杨柳。但这与前缘无关,只是我这几天的所感,一时兴到,随便谈谈。为的是昨日天气佳,埋头写作到傍晚,不免走到西湖边的长椅子里去坐了一会。看见湖岸的杨柳树上,好像挂着几万串嫩绿的珠子,在温暖的春风中飘来飘去,飘出许多弯度微微的S线来,觉得这一种植物实在美丽可爱,非赞它一下不可。

    听人说,这种植物是最贱的。剪一根枝条来插在地上,它也会活起来,后来变成一株大杨柳树。它不需要高贵的肥料或工深的壅培,只要有阳光、泥土和水,便会生活,而且生得非常强健而美丽。牡丹花要吃猪肚肠,葡萄藤要吃肉汤,许多花木要吃豆饼,杨柳树不要吃人家的东西,因此人们说它是“贱”的。大概“贵”是要吃的意思。越要吃得多,越要吃得好,就是越“贵”。吃得很多很好而没有用处,只供观赏的,似乎更贵。例如牡丹比葡萄贵,是为了牡丹吃了猪肚肠一无用处,而葡萄吃了肉汤有结果的原故。杨柳不要吃人的东西,且有木材供人用,因此被人看作“贱”的。

    我赞杨柳美丽,但其美与牡丹不同,与别的一切花木都不同。花木大都是向上发展的,红杏能长到“出墙”,古木能长到“参天”。向上原是好的,但我往往看见枝叶花果蒸蒸日上,似乎忘记了下面的根,觉得可恶!你们是靠他养活的,怎么只管高踞在上面,绝不理睬他呢?你们的生命建设在他上面,怎么只管贪图自己的光荣,而绝不回顾处在泥土中的根本呢?花木大都如此。甚至下面的根已经被斫,而上面的花叶还是欣欣向荣,在那里作最后一刻的威福,真是可恶而又可怜!杨柳没有这般可恶可怜的样子:它不是不会向上生长。它长得很快,而且很高;但是越长得高,越垂得低。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处在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他亲吻。好像一群活泼的孩子环绕着他们的慈母而游戏,而时时依傍到慈母的身旁去,或者扑进慈母的怀里去,使人见了觉得非常可爱。

    自古以来,诗文常以杨柳为春的一种主要题材。写春景曰“万树垂杨”,写春色曰“陌头杨柳”,或竟称春天为“柳条春”。我以为这并非仅为杨柳当春抽条的缘故,实因其树有一种特殊的姿态,与和平美丽的春光十分调和的缘故。这种特殊的姿态,便是“下垂”。不然,当春发芽的树木不知凡几,何以专让柳条作春的主人呢?只为别的树木都凭仗了春的势力而拼命向上,一味求高,忘记了自己的根本,其贪婪之相不合于春的精神。最能象征春的神意的,只有垂杨。

    [注释]①杨柳:泛指柳树。古人因杨树之实也成白絮飞散。故常以“杨”称“柳”,杨、柳多通用,如“垂柳”也称“垂杨”。

    (1)、阅读全文,作者赞美杨柳的原因有哪些? 
    (2)、文中画线句使用了什么修辞?结合上下文分析其作用。

    千万条陌头细柳,条条不忘记根本,常常俯首顾着下面,时时借了春风之力而向泥土中的根本拜舞,或者和它亲吻。

    (3)、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两项( )( )
    A、作者说欢喜杨柳并与杨柳有缘“完全是偶然的”,可见作者平和朴实,崇尚自然的人生观。 B、文章前两段用很多笔墨铺写自己对于花木的淡然的态度,为下文赞美杨柳而蓄势。 C、作者说杨柳是“最贱”的,“贱”的本意是价格便宜,地位低下,在文中用来指杨柳不如牡丹、葡萄名贵。 D、文章对牡丹等花木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第五段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给人一种面对面的质问之感,便于作者委婉地抒发情感。 E、本文是一篇托物言志的抒情散文,作者从“杨柳”的外在形态中发掘了它的美好品性,使文章主题得到深化。
    (4)、为了突出“杨柳”的形象,作者使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结合文章具体分析。

五、综合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13分)

  • 11. 综合性学习

    【药品名称】商品名:美林

    【性状】美林为橙色混悬液,味甜,有调味剂的芳香。

    【适应症】用于儿童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儿童轻至中度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12岁以下小儿用量见下表:

                                                                                                                                                                                                     

    年龄(岁)

    体重(公斤)

    一次用量(毫升)

    次数

    1~3

    10~15

    4

    若持续疼痛或发热,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1次,24小时不超过4次。

    4~6

    16~21

    5

    7~9

    22~27

    8

    10~12

    28~32

    10

    【不良反应】

    ⑴少数病人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胃烧灼感或轻度消化不良、胃肠道溃疡及出血、头晕、耳鸣、视力模糊、嗜睡、下肢水肿或体重骤增。

    ⑵罕见皮疹、过敏性肾炎、肾病综合征、肾功能衰竭、支气管痉挛等。

    【注意事项】

    ⑴美林为对症治疗药,不宜长期或大量使用,用于止痛不得超过5天,用于解热不得超过3天,症状 

    不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⑵有下列情况患者慎用:支气管哮喘、肝肾功能不全、凝血机制或血小板功能障碍。

    ⑶下列情况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有消化性溃疡史、胃肠道出血、高血压。

    ⑷1岁以下儿童应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⑸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如某些复方抗感冒药)。

    ⑹如服用过量或出现严重不良反应,应立即就医。

    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⑻美林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⑼请将美林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⑽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美林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1)、【美林注意事项】第7条“对美林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改为“对美林过敏者慎用,过敏体质者禁用”可以吗?为什么?
    (2)、下列做法正确的一项是( )
    A、小明体温39℃,妈妈给小明服用美林3天后依然不见好,打算再服用一天居家观察。 B、陈琳感冒发热,为尽快康复不耽误上课。吃了美林,又吃了999复方抗感冒颗粒。 C、王方发烧,早上七点喝了美林去上学,12:30午饭后喝了一次,晚上5点半到家又喝了一次,十点钟睡觉前又喝了一次。 D、李伟伟是个壮小子,才八个月大,就有21斤了。有天发热了,妈妈心疼,喂了他4毫升的美林。
  • 12. 名著阅读
    (1)、根据阅读积累,在下面空缺处填写相应的人物名字。

    ⑴她长得虎头虎脑,因此吓住了男人,帮助父亲办事是把好手,可是没人敢娶她做太太。她什么都和男人一样,连骂人也有男人的爽快,有时候更多一些花样。

    ⑵他的身量与肌肉都发展到年岁前面去;二十来的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有被岁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的样子的大人。

    ⑶他快七十了,腰板不弯,拿起腿还走个十里二十里的。两只大圆眼,大鼻头,方嘴,一对大虎牙,一张口就像个老虎。个子几乎与祥子一边高,头剃得很亮,没留胡子。

     ⑵ ⑶

    (2)、阅读下列片段,按要求答题。

    尼摩船长说:“教授,我曾经注意到,在红海和地中海中有某些完全相同的鱼类。我确定了这个事实,我就问,在这两个海中间是不是有交通路线的存在。如果有,地下水流因为两海的水平面不同,必然要从红海流到地中海。我在苏伊士附近打了很多鱼。我把铜圈套在鱼尾上,再把鱼放入海中。几个月后,在叙利亚海岸,我找到了一些从前放走的鱼尾上有铜圈的鱼。两海之间有路可通的想法得到了证明。我利用诺第留斯号去找寻这条通道,终于把它发现了,也冒险走过去了!教授,不久您也要通过我的海底地道了!”

    ⑴这段文字出自国作家的著作《》。

    ⑵请下列各项中,填入空格正确的一项是( )

    这段文字的主要内容是尼摩船长告诉教授 

    A.他准备带教授穿行海底地道 B.他猜想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有海底地道 

    C.他在叙利亚海岸发现了他之前放走的鱼 D.他发现红海和地中海之间海底地道的经过 

六、写作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30分)

  • 13.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随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生活正在发生深刻的变革,各种智能工具如井喷式出现,那些原本在科幻电影中的事物已逐渐走进现实生活。如果未来有一天,你家来了一个机器人,会发生什么事情?请展开想象,写一篇作文,不少于500字。

    提示:⑴可以想象科学技术在未来的发展情况,以及对社会生活的影响;⑵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可以加入一定的悬念和伏笔;⑶语言通顺,层次分明,表达清晰;⑷文中请回避与你相关的人名、校名、地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