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7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7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中国共产党在成立之初就注重增强阶级基础。中共一大在讨论今后的工作时,“决定集中我们的全部精力组织工厂工人……鉴于我们的党至今几乎完全由知识分子组成,所以代表大会决定要特别注意组织工人”。这反映出当时(   )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主革命纲领开始制定 C、党的中心任务确立 D、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形成

二、基础

  • 2. 红船精神是红色革命精神之一,指的是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红船精神”源于(    )
    A、中共一大 B、八七会议 C、遵义会议 D、中共七大
  • 3. 1921年,中共一大提出用无产阶级革命军队推翻资产阶级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的革命纲领。这说明中国共产党(   )
    A、掌握成熟的社会主义革命策略 B、树立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 C、明确践行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 D、对革命道路的思考还有待完善
  • 4. 1920年5月前后,上海以工人为主体,包括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在内的群体,举行纪念“五一”节庆祝大会,大会发表了《上海工人宣言》和《答俄国劳农政府的通告》。据记载,全国各地参加“五一”节纪念活动的工人和知识分子有五六万人。这些纪念活动(       )
    A、有力声援了俄国的革命 B、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 C、有利于新型政党的创建 D、促成大革命高潮的到来
  • 5. “只有做工的人最有用最贵重”——中国工人运动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表呈现了这一时期工人运动的发展状态,其主要是由于(   )
    1921年11月 陇海铁路大罢工
    1922年8月 长辛店铁路工人罢工
    1922年9月 粤汉铁路工人罢工
    1922年10月 山海关铁路工人罢工
    1922年12月 正太铁路工人运动
    1923年2月 二七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2月 胶济铁路工人罢工
    1926年10月 南浔铁路工人运动
    A、民族意识的逐步觉醒 B、共产党的领导和推动 C、北伐战争的胜利进军 D、执行“扶助农工”政策

三、巩固

  • 6. 1922年5月,彭湃到广东海丰地区开展农民运动,起初并未获得农民的信任,后来通过创办农民运动讲习所大量培养农运人才,一年后,运动区域迅速扩大,农运会成员从数十人增加到二十余万人。这一变化反映出早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    )
    A、提升了农民阶级的文化素养 B、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快速发展 C、壮大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力量 D、依据革命实际调整斗争策略
  • 7. 1922年7月,党的二大改变了一大确立的“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关系”的立场,提出要“联合全国革新党派,组织民主的联合战线”。这一变化(   )
    A、是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的必然要求 B、实现了全党工作重心的重要转变 C、找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 D、明确了首次国共合作的政治路线
  • 8. 1922年,蔡和森在《中国劳动运动应取的方针》中提到中国是半封建的国家。1922年9月,蔡和森在《统一、借债与国民党》和《武力统一与联省自治军阀专政与军阀割据》等文章中,明确地用“半殖民地”“半封建”概念来说明中国社会的性质。这一认识(   )
    A、落实了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思想 B、明确了革命运动的最高纲领 C、利于认清无产阶级革命的对象 D、区分了当时中国的主要矛盾

四、提升

  • 9. 1923年中共三大决议指出,女产党应随时随地指导妇女运动,口号除“全国妇女运动的大联合”、“打破奴隶女子的旧礼教”、“男女平等”外:还应加入“打倒军阀”、“打倒外国帝国主义”两个口号。这表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
    A、以妇女运动作为党的中心任务 B、将妇女解放与国民革命相结合 C、女性党员在党内拥有特殊地位 D、意识到需要建立革命统一战线
  • 10. 19世纪末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工人群体在媒介中的形象经历了一个“从社会治安隐患到社会暴力团体再到国民”的演变过程。这主要是由于(   )
    A、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B、国家政治形势的变化 C、媒介关注焦点转移 D、工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 11. 1920年12月,在关于社会主义大讨论中,陈独秀指出“中国劳动者没有组织,没有阶级觉悟,不能作阶级的争斗来抵抗资本家……造成外国资本家群来掠夺的好机会”。陈独秀此番言论强调(    )
    A、  学习俄国城市中心革命论 B、应加强对无产阶级的组织领导 C、应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 D、应分析列强对中国侵略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