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类汇编:科学探究实验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4 类型:二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A、生石灰 B、苛性钠 C、氯化钠 D、浓硫酸2. 正确的化学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给液体加热 B、过滤 C、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稀释浓硫酸3. 下列分离提纯物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选项
物质(杂质)
具体操作
A
氧化钙固体(CaCO3)
加热
B
CO2(CO)
点燃
C
KCl固体(MnO2)
加入足量的水溶解,过滤
D
MgCl2溶液(NaCl)
加入适量的AgNO3溶液,过滤
A、A B、B C、C D、D4. 下列实验安全规范或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将未用完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 B、稀释浓硫酸时,将水倒入浓硫酸 C、制取气体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将pH试纸直接放入待测液测试5. 某小组对下列四个实验分别设计了两种方案,其中两种方案均能达到实验目的是实验
实验目的
方案1
方案2
A
探究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品红加入水中观察
斜面上的小球自由滚下
B
除去硬水中钙、镁离子
过滤
加热煮沸
C
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
向溶液中加入酚酞溶液
向溶液中加入氯化钡溶液
D
鉴别硝酸铵与氯化钾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后闻气味
分别加水溶解后,测溶解前后温度变化
A、A B、B C、C D、D6. 对比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图所示实验均用到了对比的方法。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与水发生了反应 B、图2实验能说明红磷的着火点比白磷的高 C、图3实验能验证金属活动性顺序为Fe>Cu>Ag D、图4实验能说明硝酸铵固体溶于水会吸收热量7. 化学兴趣小组探究酸碱盐的化学性质,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实验后将甲、乙两支试管内的物质倒入烧杯,如图2所示,充分反应,静置,为探究烧杯内溶液的组成,取适量上层清液,向其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1.71%的氢氧化钡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氢氧化钡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3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1充分反应静置后,乙试管内上层清液中一定含有两种酸 B、图2烧杯内可以观察到沉淀逐渐减少,最终只剩余白色沉淀 C、图2充分反应静置后,烧杯内上层清液中含有三种阳离子和两种阴离子 D、图3中加入30.0g氢氧化钡溶液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0.797g8. 下列实验操作(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方案)
A
除去铜粉中少量的Fe
加足量的稀盐酸,过滤、洗涤、干燥
B
鉴别二氧化碳和氮气两瓶气体
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
C
检验硬水和软水
取样,滴加肥皂水,振荡,观察现象
D
区分化肥和KCl
取样,加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9. 如图所示为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并加热至沸腾的部分操作,其中正确的是A、 倾倒液体 B、 滴加液体 C、 加热液体 D、 熄灭酒精灯10. 除杂和鉴别都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设计
A
除去H2中混有的少量HCl气体
先通过NaOH溶液,再通过浓硫酸
B
鉴别稀盐酸与NaCl溶液
分别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观察颜色
C
除去Cu粉中混有的少量Fe粉
用磁铁充分吸引
D
鉴别化肥NH4Cl和KNO3
取样,分别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11. 国家规定教室内空气中二氧化碳的最高允许浓度为0.15%。下列是某学习小组对教室内二氧化碳浓度的检测和相应结果处理的措施,不正确的是A、从教室不同位置多点采集空气样品 B、将盛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置于教室一段时间进行测定 C、测得二氧化碳浓度为0.28%,说明二氧化碳浓度超标 D、为避免二氧化碳浓度超标,教室应多通风换气12. 下列是某同学整理实验室的做法,不正确的是A、实验后的废液直接倒入下水道 B、洗涤后的试管倒放在试管架上晾干 C、实验剩余药品放入指定容器 D、归类整理试剂瓶并使标签朝外13. 钴(Co)的金属活动性与铁相似,钴的化合物相关性质如下、下列预测合理的是物质
CoO
Co(OH)2
CoCl2
CoCO3
在水中的溶解性
难溶,灰绿色
固体
难溶,粉红色
固体
易溶,溶液呈
粉红色
难溶,粉红色
固体
A、Co能从MgCl2溶液中置换出Mg B、CoO能与盐酸反应得到粉红色溶液 C、CoCO3能与盐酸反应生成H2 D、Co(OH)2可由Co与NaOH溶液反应制得14. 关于下列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实验①:滴有浓硫酸的部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腐蚀性 B、实验②:试管壁发烫,说明物质溶解过程伴随热量变化 C、实验③:反应后总质量减小,说明该反应不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D、实验④:氨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说明氨气的密度比空气大15. 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检验二氧化碳中混有氧气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气体中
B
鉴别氯化铵和氯化钾
取样,加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除去氯化钠中的碳酸钠
加入适量硫酸溶液
D
探究锌、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锌、铜、银分别加入稀盐酸中
A、A B、B C、C D、D16. 关注实验安全,规范实验操作。下列做法符合实验规范的是 ( )A、酒精洒落桌面着火,用水浇灭 B、实验室加热液体时,试管口对着他人 C、用实验室的蔗糖泡水喝 D、实验室中将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放在不同药品柜中保存17.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收集
B.加大理石
C.溶解粗盐
D.熄灭酒精灯
A、A B、B C、C D、D18.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检验NaOH溶液是否变质
加入酚酞溶液
B
除去NaCl溶液中少量的MgCl2
加入适量的KOH溶液,过滤
C
探究Al、Cu、Ag的金属活动性顺序
将铜丝、银丝分别插入硫酸铝溶液中
D
鉴别NH4NO3、NaOH、CaCO3、NaCl四种固体
加水,观察溶解和温度的变化情况
A、A B、B C、C D、D19.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预期目的或效果的是( )A、证明CO2能与水反应 B、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 C、证明NaOH固体溶于水放热 D、证明MnO2是H2O2分解的催化剂20. 下列有关物质的除杂和鉴别正确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KCl中的MnO2
加水溶解,过滤,洗涤,干燥
B
除去CO2中的HCI
将混合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C
鉴别羊毛和涤纶
取样灼烧,闻气味
D
鉴别NH4Cl和(NH4)2SO4
分别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A、A B、B C、C D、D二、实验探究题
-
21. 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正确选择实验装置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图所示装置常用于实验室制取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是。(2)、你认为选用B作发生装置,优点是;请指出装置C中存在的一处错误。(3)、改进上述装置图中存在的错误,并以过氧化氢溶液为原料,在实验室中制取并收集干燥的氧气。按照要求选择实验装置,连接仪器后,先 , 再装入药品,进行实验。
①所选装置的连接顺序为(从左到右填写装置序号字母)。
②上述方法制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若把G装置中的浓硫酸换成水并盛满,用来收集难溶于水的气体时,气体从(填“a”或“b”)端通入。
(4)、甲烷(CH4)是最简单、难溶于水的有机物类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无水醋酸钠与氢氧化钠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得。实验室制取甲烷应选用的发生、收集装置是(填序号)。22.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利用稀盐酸、碳酸钠、Ba(OH)2溶液三种物质探究“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做了以下实验。(1)、大家一致认为在试管①中还需要加入溶液才能证明发生了复分解反应。(2)、试管②中观察到的现象是 , 试管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通过三组实验,同学们得出复分解反应发生的条件是。(4)、兴趣小组的同学将试管③反应后的物质过滤,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一步探究。【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 猜想二:Ba(OH)2、NaOH
猜想三:。
【设计实验】验证你的猜想正确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步骤一:取试管③中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有产生
猜想三正确
步骤二:静置一段时间,向上层清液中滴加适量溶液
有蓝色沉淀产生
【反思拓展】通过探究实验,同学们发现Ba(OH)2和NaOH化学性质相似,你认为Ba(OH)2的保存方法是。
23. 分类回收塑料制品是环境保护的重要研究课题。化学兴趣小组利用过氧化氢溶液取氧气,并用燃烧法探究塑料的组成。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1)、I、设计氧气的发生装图
图1中仪器X的名称为(填“集气瓶”或“锥形瓶”)。(2)、图2中铂丝可催化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实验过程中,若观察到安全管内液面上升,说明装置内压强过大,此时可以采取的安全措施是。(3)、Ⅱ、探究某塑料的组成
某塑料含有碳、氢元素,可能还含有氧和氯元素中的一种或两种。该塑料充分燃烧除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外,还可能生成氯化氢气体。取mg该塑料样品与足量干燥的氧气充分反应,用图3所示装置吸收生成的气体。实验过程中,观察到装置乙溶液中产生白色沉淀。当气体被充分吸收后,测得装置甲、乙、丙的质量在反应前后分别增加m1g、m2g和m3g。(无水氯化钙可作干燥剂,装置气密性良好,装置甲、乙、丙、丁中试剂均足量)
(4)、该塑料样品中氢元素的质量为(用代数式表示)。(5)、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填标号)A、该塑料中碳原子与氯原子的个数比为73m3:88m2 B、若 , 则该塑料不含氧元素 C、若将装置乙与丙互换,也能够达到实验目的 D、若去除装置丁,则对测定氢元素的质量无影响24. 化学实验探究与跨学科实践活动。(1)、活动一:探究水的组成如下图是电解水实验的示意图,反应一段时间后a、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的分子数之比为 , 该实验表明,水不是一种元素,而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2)、结合教材粉尘爆炸实验,如图。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____(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A、加油站、面粉厂和煤矿的矿井内必须严禁烟火 B、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越大,燃烧就越剧烈 C、实验中燃着的蜡烛能提高面粉的着火点 D、火药在有限的空间燃烧而引起爆炸,易燃易爆物与周围要留有足够的防火距离(3)、某同学在用稀硫酸与锌粒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①上述实验中发生置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有、。
②实验室现有、、、等4种溶液,可与实验中溶液起相似作用的一种是。
(4)、活动二:借助pH传感器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中和反应,如图是反应装置和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化曲线。
当酸碱恰好完全中和时传感器显示 , 若选用作指示剂,当溶液颜色由变为无色时,也可表明酸碱基本反应完全。
(5)、工业上利用膜分离技术,在一定压力下,让空气通过具有富集氧气功能的分子筛薄膜,可得到含氧量较高的富氧空气。部分过程的示意图如下:分子筛中发生的变化是(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6)、某同学查阅资料知道,家用简易供氧器中的固体药剂是A和B,A是过碳酸钠(),它是一种白色固体,遇水会分解出 , B是一种黑色粉末状催化剂。该同学利用塑料瓶、注射器、吸管、输液管等设计并制作简易供氧器,如上图所示:①B可能是。
②氧气通过乙塑料瓶中水的主要目的是。
25.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有人对气体发生装置A作如下改进:在锥形瓶中放入一小试管,将长颈漏斗下端插入小试管中,如图所示。改进后的优点。(2)、实验室常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制取气体,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3)、为了得到干燥、纯净的气体,产生的气流应依次通过装置、(填装置编号),收集气体选用的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26.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整理实验室时发现失去标签的两瓶无色溶液,已知一瓶是稀盐酸或稀硫酸,另一瓶是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钙溶液。请你和同学们一起完成探究活动(每种方案或实验的1、2号试管中,都事先分别加入等量的上述两种无色溶液);(1)、探究一:鉴别酸溶液与碱溶液【设计实验】
为鉴别哪一瓶是酸溶液,哪一瓶是碱溶液,小明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四种方案,方案不可行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A、 B、 C、 D、(2)、探究二:探究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提出问题】两瓶无色溶液的溶质成分各是什么?
【设计实验】小华为鉴别两瓶溶液的溶质成分,分别向1、2号试管中加入的试剂及实验现象如下表所示:
实验序号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四
所加试剂
镁条
BaCl2溶液
CuCl2溶液
Na2CO3溶液
现象
1号试管
产生气泡
产生白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产生气泡
2号试管
无明显现象
产生白色沉淀
产生蓝色沉淀
无明显现象
【获得结论】
1号试管中的溶质是(填写化学式);以上四个实验中,只根据其中一个实验的现象即可证明2号试管中原溶液为氢氧化钠溶液的是(填实验序号)。
(3)、【讨论质疑】小强对实验二2号试管中产生白色沉淀现象提出质疑,大家一致认为2号试管中的原溶液已变质,则变质的化学方程式为。
(4)、探究三:探究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提出问题】氢氧化钠溶液变质后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假设】猜想一:NaOH、Na2CO3; 猜想二:Na2CO3
【设计实验】
请完善下面的表格。
实验方案及操作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步骤一:取瓶中变质后的氢氧化钠溶液少量于试管中,加入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过滤。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一成立
步骤二:取步骤一中的滤液少量于试管中,向其中滴加。
溶液变红色
(5)、【反思评价】小明认为可用Ba(OH)2溶液代替步骤一中的BaCl2溶液进行实验,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案不可行,理由是。
27. 食盐是生活必需品之一,可以通过海盐或地下盐矿的岩盐精制得到。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市面上一些品牌食盐的成分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一系列的实验探究。【查阅资料】
Ⅰ.食盐中一般会添加微量碘酸钾(KIO3),还可能含有少量氯化钙、氯化镁等杂质。
Ⅱ.碘酸钾性质比较稳定,高温不易分解,不与氯化钙、氯化镁反应。
Ⅲ.碘酸钾在酸性条件下遇碘化钾可产生碘单质。淀粉遇碘单质变蓝。
【探究过程】
(1)、小宇对某品牌食盐是否加碘提出质疑,并设计了探究方案:取一定质量的该品牌食盐样品,加水充分搅拌,溶解后加入适量淀粉,始终无明显现象。小宇据此现象得出结论:该品牌食盐没有加碘。小李认为小宇的实验方案不严谨,其理由是。(2)、小李认为只要在小宇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溶液和稀醋酸即可以证明食盐中是否加碘。该实验中加入稀醋酸的目的是。(3)、小明听爸爸说过,最近家里的菜总是有苦味。小明在询问老师后认为是此食盐可能含有氯化镁导致的。小明取适量该食盐样品,配成溶液,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说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镁。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小明曾观察到家里的食盐容易受潮。他询问老师后认为是该食盐中可能还含有氯化钙导致的。他在实验(3)之后的溶液中继续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然后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Na2CO3溶液,又产生了白色沉淀,小明得出: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问:①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②你认为小明的实验方案(填“可以”或“不可以”)证明该食盐中含有氯化钙。【反思交流】
该化学兴趣小组完成了对部分品牌食盐成分的探究,他们认为实验设计方案可能还有待完善,相约以后要致力于化学研究,造福人们。
28. 蒸汽眼罩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缓解眼睛疲劳的产品,简单实用。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蒸汽眼罩开展了以下研究。【查阅资料】
I、蒸汽眼罩由无纺布眼罩和发热体构成。发热体内含有铁粉、活性炭、氯化钠、蛭石(保温作用,可以减缓热量散失)、高吸水树脂(良好保水性能,为眼罩提供水蒸气)等。
Ⅱ、铁粉、四氧化三铁均能被磁铁吸引。
(1)、 任务一 验证蒸汽眼罩发热体内含有铁粉和氯化钠
甲同学用磁铁吸引了部分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试管中,滴加硫酸铜溶液,观察到有红色固体析出,证明发热体内含有铁粉。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乙同学另取少量发热体内固体粉末于烧杯中,加入足量水,用玻璃棒搅拌,玻璃棒的作用是。静置后,取上层清液于试管中,加入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发热体内含有氯化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任务二 探究蒸汽眼罩的发热原理根据“使用方法——打开蒸汽眼罩包装,接触空气即开始发热”,小组同学进行了以下实验:取20g发热体内固体粉末放入密闭容器中,通过数字传感器分别测得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变化如下图。据图回答:发热体内的物质和空气中的发生了反应,理由是。
(4)、实验后,同学们观察到部分黑色固体变为红棕色,分析蒸汽眼罩的热量来源于铁粉生锈。有同学提出疑问,铁生锈是缓慢氧化放热不明显,但是蒸汽眼罩打开后会迅速升温,这是为什么呢?他们又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进行验证。方案
药品
1分钟前后氧气
含量变化
1分钟前后
温度变化
实验1
4g铁粉、2mL水
20.1%→20.1%
16℃→16℃
实验2
4g铁粉2mL水、__▲__g氯化钠
20.1%-20.1%
16℃→16℃
实验3
4g铁粉2mL水、2g活性炭
20.1%→20.1%
16℃→16℃
实验4
4g铁粉2mL水,2g氯化钠2g活性炭
20.1%→15%
16℃→55℃→26℃
实验2中应取用氯化钠的质量是g。实验4中温度迅速上升的原因是铁粉与共同作用的结果。
(5)、【拓展延伸】工厂在蒸汽眼罩密封装袋时,应确保。
29. 具备基本的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和保证。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的部分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仪器a的名称。(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在组装好仪器后,装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将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通入装置F中,蜡烛熄灭,其涉及的灭火原理是。若用装置G检验二氧化碳,则X溶液为。(4)、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氨气极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应选用的发生和收集装置是。三、综合题
-
30. 学习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并展开了拓展学习与探究。
【学习交流】
(1)、上述实验A中无明显现象.B中溶液颜色呈色。(2)、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3)、【提出问题】反应后A中溶液的溶质成分是什么?
【做出猜想】
猜想一:
猜想二:、HCl
猜想三:、
【查阅资料】
溶液呈中性。
【讨论交流】在讨论方案时,某些同学认为可以直接将B中滴了无色酚酞的碳酸钠溶液倒入A中,根据实验现象来验证猜想,其中甲、乙、丙三位同学的观点如下表。
同学
预测实验现象
结论
甲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无色
猜想一成立
乙
产生无色气泡,溶液为无色
猜想二成立
丙
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为红色
猜想三成立
你认为上述同学依据预测实验现象得出的结论是不合理的。
(4)、【实验验证】丁同学将B中溶液倒入A中进行实验,观察到有无色气泡和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为红色,与甲、乙、丙三位同学预测的实验现象有所不同。实验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填化学式),丁同学的实验现象能证明猜想成立。(5)、【反思拓展】大家认为还可以选择其他方案来验证猜想。你认为下列方案可行的是(填序号)。①测A中溶液的pH
②向A中溶液中通入气体
③向A中溶液中滴加溶液
31. 某兴趣小组对酸、碱、盐的性质进行探究(如图),请你参与。(1)、探究酸、碱、盐的部分性质①实验甲中,观察到的现象为。
②实验乙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丙中,将足量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后振荡,观察到的现象为。
(2)、探究废液成分实验结束后,同学们将甲、乙、丙三个实验的废液和废渣倒入同一个干净的废液缸中,观察到固体消失,废液呈无色。
【资料卡片】:氯化钙溶液呈中性;
【提出问题】无色废液中含有哪些溶质?
【作出猜想】
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HCl
猜想三:NaCl、HCl、
小组同学讨论后认为猜想二是不合理的,理由是。
【实验设计】小组同学对取样无色废液后,逐滴滴入碳酸钠溶液证明了猜想三是成立的。实验中应获取的证据为 , 发生的化学方程式为。
【反思总结】通过以上探究实验,可归纳出碱的化学性质有。
32. 登山运动员登山时常用氢化钙作为供氢剂,用来提供能源。某兴趣小组同学对放置了一段时间的氢化钙取样进行探究。【查阅资料】氢化钙( )是一种固态储氢物质,它遇水剧烈反应释放出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提出问题】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是否还能生成氢气?
【实验1】小组同学用适量氢化钙样品和水进行实验。
(1)、如图所示是小组同学设计的两个实验装置,为便于控制反应速率,最好选用装置(选填“A”或“B”)。(2)、连接好装置后,加入药品前,应进行的操作是。(3)、向装置中加入药品并开始实验。锥形瓶中快速产生气泡;将导管插入肥皂水中,吹出肥皂泡,用燃着的木条靠近上升到空中的肥皂泡,肥皂泡被点燃。“肥皂泡被点燃”是因为氢气具有性。(4)、【得出结论】该氢化钙样品与水反应还能生成氢气。【提出新问题】实验1中不再产生气泡后,锥形瓶中有较多白色浑浊物。白色浑浊物是什么?
【分析讨论】氢化钙与水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钙,氢氧化钙微溶于水,白色浑浊物中一定含有氢氧化钙:氢化钙在保存过程中可能变质生成碳酸钙,故白色浑浊物中还可能含有碳酸钙。
【实验2】按图1所示,将白色浑浊物装入锥形瓶中,用注射器注入适量稀盐酸,并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测得锥形瓶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如图2所示。
实验2中锥形瓶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写一个即可)。
(5)、图2中说明有二氧化碳生成的依据是。(6)、【得出结论】白色浑浊物中含有氢氧化钙和碳酸钙,同时说明氢化钙样品有少量变质。【反思拓展】
保存氢化钙的一条建议是。
(7)、氢能有很多优点,如(写一条即可)。我们共同努力,助力我国早日进入“氢能经济”时代。33. 为完成“研究钢铁防护的方法”的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查得资料:钢铁膜化处理是钢铁防护的重要方法,其目的是在钢铁表面形成致密、均匀的保护膜。检验膜的抗腐蚀性能要做“滴铜实验”,即往钢铁表面滴加含硫酸铜的腐蚀剂,60s后钢铁表面才出现红色物质,表明抗腐蚀性能达标,且越迟出现红色物质的越好。请和小组同学使用某种膜化剂开展如下研究。I.验证膜的抗腐蚀性能
【实验1】将有膜化和未膜化的薄钢片分别进行滴铜实验,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
(1)、出现红色物质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2)、有膜化的薄钢片出现红色物质的时间明显推迟,其原因是。(3)、Ⅱ.探究膜化条件对膜层外观的影响【实验2】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pH=3、不同温度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温度℃
50
60
70
80
膜层外观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粗糙
【实验3】已知pH≥3.5时,膜化剂不稳定。其他条件相同时,将薄钢片放入60℃、不同pH的膜化剂中浸泡20min,观察钢片表面形成的膜层外观。结果如下:
pH
1.5
2.0
2.5
3.0
膜层外观
易脱落
粗糙
致密、均匀
致密、均匀
实验3的目的是。
(4)、根据实验2、实验3的结果,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温度、pH的范围依次为、。(5)、Ⅲ.确定抗腐蚀性能较好的膜化条件【实验4】依次选取实验2、实验3膜层外观符合要求的钢片进行对比实验,分别确定适宜的温度、pH。
实验4中,确定适宜温度的实验方案是。
(6)、IV.实践反思反思上述实践活动,提出一个关于钢铁膜化处理可进一步探究的问题。
答:。
34. 某学习小组用不同浓度的溶液浇灌植物,研究重金属对植物生长的影响。(1)、该小组首先研究了CuSO4的影响。每次施用的浇灌液均为100mL,配液方案如下:(本研究所用溶液很稀,密度均近似看作1g/cm3)
编号
浇灌液中CuSO4的
浓度
总体积/mL
5%CuSO4溶液的
用量/mL
水的用量/mL
盆1
5%
100
100
0
盆2
3%
100
60
40
盆3
1%
100
a
b
盆4
w
100
c
d
①补充盆3的配液数据:a= , b=。
②为了获得严谨的结论,合理设计盆4的配液方案:w= , d=。
(2)、该小组还研究了BaCl2的影响。研究结束后该小组将未用完的BaCl2溶液和CuSO4溶液直接混合,准备作无害化处理。①混合后产生大量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过滤,所得蓝色滤液中含有的溶质可能是:
假设一:只有CuCl2 假设二:CuCl2和BaCl2 假设三:。
③设计实验确定蓝色滤液的成分,完成下表: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
说明假设二不成立。
。
, 说明假设三成立。
35. 某小组采用图a所示实验装置探究CO还原Fe2O3时,出现了争论。甲同学观察到固体由红色变成黑色,推断黑色固体是Fe;乙同学提出质疑,认为黑色固体可能是Fe3O4 , 并查阅了资料:Fe3O4可被磁铁吸引,几乎不溶于稀的酸溶液。(1)、制备CO的原理是:(HCOOH在常温下为液态),图b所示三种气体发生装置中,可用于制备CO的是(填标号)。(2)、若甲同学推断正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3)、对乙同学提出的质疑进行分析和验证。①定量分析物质组成可知,该反应生成Fe3O4是合理的,理由是。
②该小组通过对黑色固体进行检验,证明同时含有Fe3O4和Fe.检验的操作和现象是:取样于试管中,。
(4)、该小组为了探索CO还原Fe2O3与温度的关系,走访了某钢铁厂。工程师用SDTQ热分析仪对该反应进行研究,根据不同温度下所得固体的质量,推导对应的固体成分,结果如图。①用CO炼铁时,还原Fe2O3的温度应不低于℃。(填“400”“600”或“800”)
②图中:x=。
③该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酒精灯加热温度为600℃左右,他们发现上述对黑色固体成分的检验结果与图像有矛盾,推测黑色固体在冷却过程中发生了以下反应:。
36. 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 ,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 , 观察到 , 可判断发生了反应。(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 , 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 , 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有关。
37. 化学学习小组同学在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1)、A中看到的现象是。(2)、反应后溶液颜色为黄色的是(填字母)。(3)、D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4)、探究实验结束后,用长滴管吸取C中的溶液逐滴加入B中,开始无沉淀生成,后生成红褐色沉淀。则下列分析推理合理的是(填序号)。①长滴管中吸取的C中溶液为红色
②滴加前,B中有固体剩余
③滴加后,B中溶液pH变大
四、简答题
-
38. 阅读下面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金沙江白鹤滩水电站首批机组投产发电的贺信中指出:“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是当今世界在建规模最大、技术难度最高的水电工程,全球单机容量最大功率百万千瓦水轮发电机组,实现了我国高端装备制造的重大夹破。”
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近日发布报告指出:截止至今年3月底,全国全口径发电装机容量26.2亿千瓦。其中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3.3亿千瓦,同比增长15.9%,占总装机容量比重为50.5%,首次超过50%,形成了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
(1)、煤属于不可再生能源,生活中常将煤做成蜂窝状,其原因是。(2)、大量使用化石燃料,可能导致温室效应增强,由此可能产生的危害有(任写一条)。(3)、国家正在大力构建多元化清洁能源供应体系,下列措施符合这一主题的是____。A、大力发展核电 B、使用火力发电 C、推广新能源汽车的使用 D、采用太阳能为城乡道路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