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和平区2023年中考历史二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3 类型:中考模拟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5小题,共50.0分)

  • 1. 司马迁著《史记》时,文献关于黄帝的记述内容不一甚至荒诞,有人据以否定黄帝的真实性。司马迁游历各地,常常遇到人们传颂黄帝的事迹。有鉴于此,他从文献中“择其言尤雅者”,编成黄帝的事迹列于本纪之首,这一撰述过程表明(    )
    A、《史记》关于黄帝的记录准确可信 B、传说一定程度上可以反映历史真实 C、历史文本是依据神化传说编撰而成 D、最完整的历史文本记录的历史最真实
  • 2. “春秋争霸”“战国七雄”演绎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纷争。诸侯国的出现,源于(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 3. 如表中所示的“古文字”是(    )

    古文字

    /

    /

    /

    现代汉字

    A、甲骨文 B、小篆 C、楷书 D、行书
  • 4. 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A B、B C、C D、D
  • 5. 北魏孝文帝改革后,汉语成为北方主要的通用语言,在民族心理上,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可见孝文帝改革(    )
    A、实现了南北统一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提升了洛阳的地位 D、推动了江南地区的开发
  • 6. 如图仪器被用于航海事业是在(    )

    A、唐朝 B、明朝 C、宋朝 D、元朝
  • 7. 它与词相比更具有综合性,包括了散曲、杂剧和南戏等。这种文学体裁是(    )
    A、汉赋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 8. “英国不但在本国实行自由贸易政策,而且也要求外国实行这个政策……英国统治集团不惜发动侵略战争打开外国的大门。”英国发动的首次打开中国大门的侵略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9. 李鸿章说:“中国之积弱不振,皆因贫穷之故。”为此,洋务派从19世纪70年代起(   )
    A、发展近代军事工业 B、兴办新式学校 C、开办近代民用企业 D、筹建新式海军
  • 10. 面对甲午战争后空前严重的民族危机,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仁人志士奔走呼号,掀起了救亡图存的 (    )
    A、太平天国运动 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新文化运动
  • 11. “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与科学的大旗,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味,斗争锋芒直指传统礼教和孔孟儒学。”该材料揭示了新文化运动的(   )
    A、原因 B、性质 C、内容 D、影响
  • 12. 1948年底,我国著名的建筑学大师梁思成先生曾写信给中共中央,提出要尽可能地保护故宫、颐和园等北京古代建筑,避免战争对文物的损坏。这与当时正在进行的哪一战役有直接关系(   )
    A、辽沈战役 B、淮海战役 C、平津战役 D、渡江战役
  • 13.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于(    )
    A、1912年1月1日 B、1931年11月7日 C、1949年10月1日 D、1954年9月15日
  • 14. 1953年6月,朝鲜政府追授杨根思“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彭德怀赞誉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根据材料判断杨根思所属的部分是(    )
    A、中国工农红军 B、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 C、中国人民解放军 D、中国人民志愿军
  • 15. 1953年底,美国情报部门一封电报写道:“中国外交政策的目标是在其周边地区(指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促进和建立可以作为缓冲的友好国家。”做出这种判断的依据是(    )
    A、  中国提出“一边倒”外交战略 B、中国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中国缓和了与美国的外交关系 D、中国和日本建立了外交关系
  • 16.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是(    )
    A、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B、阶级斗争 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D、经济建设
  • 17.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对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的一项基本国策和基本政治制度是(   )
    A、民族区域自治 B、共同繁荣发展 C、西部大开发 D、尊重宗教信仰
  • 18. “它打破了当时有核大国的核垄断,增强了我国的国防实力,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这里的“它”是指(    )
    A、创建人民军队 B、“两弹一星”的成功 C、青蒿素的研制成功 D、发明了籼型杂交水稻
  • 19. 小明要前往某国参加游学活动,该国文明发源于尼罗河畔,他需要准备的货币是(    )
    A、 B、 C、 D、
  • 20. 大和的世袭贵族占有大量土地、奴隶以及地位近似奴隶的部民,他们之间不断战争使矛盾日益尖锐,而部民反抗也不断。此时中国唐朝的统一和兴盛,强烈刺激了大和统治者。于是天皇决心实行改革。此则材料反映的是(    )
    A、大化改新的背景 B、大化改新的内容 C、大化改新的性质 D、大化改新的影响
  • 21. 1689年,英国颁布了《权利法案》。该法案旨在限制(    )
    A、  平民的权力 B、议会的权力 C、教会的权力 D、国王的权力
  • 22. “1914年至1918年的战争,从双方来说,都是帝国主义的(即侵略的、掠夺的、强盗的)战争。”列宁的这段话评价的是(    )
    A、  美国独立战争 B、美国内战 C、第一次世界大战 D、第二次世界大战
  • 23. 1933年,罗斯福在就职演说中说:“我们最重大的首要任务,是使人民有工作可做。……由政府本身直接募工,可以部分完成这一任务”。下列举措,体现了罗斯福政府“直接募工”意图的是(   )
    A、推行“以工代赈” B、整顿金融体系 C、制定“公平竞争法规” D、调整农业政策
  • 24. 下列行动践行了联合国宗旨的是(    )
    A、召开雅尔塔会议 B、成立北约 C、修筑柏林墙 D、组建维和部队
  • 25. 2016年,英国公民投票,大部分赞同脱离欧盟;近年来,美国总统特朗普也提出要退出世界贸易组织、世界卫生组织。这表明(    )
    A、英美两国利益一致 B、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 C、国际组织失去效力 D、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0.0分)

  • 26. 在中国封建社会中,君主的治国理念和举措往往决定或影响着国家的发展和走向。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竖卖告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自天子不能具醇驷(颜色相同的马),而将相或乘牛车”。

    材料二:贞观初年,太宗同意用18岁以下男子服兵役。中书省拟定敕文,文件到门下省,魏征坚持认为不可,没有签署,前后来回多达四次。太宗发怒,召见并当面责备魏征……

    魏征以征税失信为例,劝说太宗减少税赋和兵役……太宗说,我的过错很大,于是收回成命。

    ——据[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唐纪八》编译

    材料三:明朝太祖总结元朝灭亡教训,进行官制改革(部分内容如下)

    在中央

    废除①______和中书省,提升六部的职权,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将大都督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军都督府,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

    在地方

    取消行中书省,设立②______;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

    (1)、造成材料一所述景象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为了巩固政权,汉高祖及其继任的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其结果如何?
    (2)、据材料二及所学,概括唐太宗的治国之道。
    (3)、据材料三,补全材料三中①②处的内容,并分析明太祖改制的影响。
  • 27. 坚持统一战线和祖国统一,是中国共产党百年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和奋斗目标。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国民革命在“打倒列强,除军问”的共同目标下,工人、农民、青年学生以及商人、妇女等各个阶层的广大民众都被动员起来。当时的国共两党,一个关注上层,一个关注下层;一个重视军事,一个重视民众。北伐战争的迅猛推进,时论认为“枪与笔联合起来,所以到处如入无人之境”。

    ——摘编自张海鸥《中国近代通史》

    材料二:抗日战争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关系示意图


    材料三:“一国两制”的构想,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祖国统一大业中所展现出的创新智慧。

    (1)、据材料一概括北伐战争“迅猛推进”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迅猛推进”的结果。
    (2)、根据材料二,为什么中国的抗日战争会出现两个战场?谈谈这两个战场的关系。
    (3)、指出“一国两制”中的“一国”是指什么?举例说明这一构想在实践中已结出了怎样的硕果?
    (4)、结合中国近现代史上的危机与挑战,谈谈我们应如何应对?
  • 28. 要从思想科技、政治经济等多方面,了解世界近现代史的发展进程和全貌。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精神体现在张扬人的个性和维护人的尊严上。当中世纪神秘主义隐退后,探险家出现了,这些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对世界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一纪录片《世界历史》解说词

    材料二:“那我就堂堂正正地说出来:我们赞同奴隶制……还不就是为了我们自己的利益,贪图自己的安闲?”“你的话也太刻疼了。”玛丽说,“不管怎么说,我能出生在实行奴隶制的地方,是很感激的,我认为它没有错儿,真的。无论如何,没有奴隶制,我是活不下去的。”

    ——摘自《汤姆叔叔的小屋》中关于奴隶制的对话

    材料三:然而今天,金属和塑料补充了石块和木头,铁路、汽车和飞机取代了牛、马和驴,蒸汽机、内燃机和原子动力(原子能)代替风和人力来推动船……电使蜡烛黯然失色,并已成为只要按一下开关,便可做大量功的动力之源。

    一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据材料一及所学,列举一个反映人文主义精神的绘画作品并从世界历史整体化发展的角度分析“新航线的开辟”有何影响?
    (2)、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材料中人争论的焦点是什么?反映出当时美国面临怎样的国内形势?
    (3)、材料三反映了哪些重大科技革命?分别促使人类社会进入了什么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