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广安市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3 类型:中考真卷

一、单选题

  • 1. 我国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CO2的相对“零排放”。下列做法与此相违背的是(  )
    A、随手关灯 B、严禁乱砍滥伐森林 C、“低碳”出行 D、露天焚烧垃圾
  • 2. 物质世界,千变万化。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汽油挥发 B、水的电解 C、燃料燃烧 D、粮食酿酒
  • 3. 小平故里——广安,物产丰富,许多美食成为当地的名片。下列美食中富含维生素的是 (  )
    A、广安盐皮蛋 B、邻水脐橙 C、武胜渣渣鱼 D、岳池米粉
  •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或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

      

    A、①——给液体加热 B、②——配制氯化钠溶液 C、③——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D、④——探究物质燃烧的条件
  • 5. 从宏观、微观的视角探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是化学特有的“科学思维”之一。下列从微角度对宏观事实的解释不合理的是 (  )
    A、石油气压入钢瓶液化——分子间的间隔减小 B、端午粽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夏天汽车轮胎炸裂——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D、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6. 食醋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剂,其主要成分乙酸的结构模型图如下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乙酸的化学式为CH3COOH B、乙酸中碳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6∶1 C、乙酸由2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和2个氧原子构成 D、乙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7. 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有关安全知识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遇到室内起火,立即打开门窗通风 B、家中发现天然气泄漏,立即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C、工业用盐亚硝酸钠可以代替食盐腌制食品 D、为预防森林火灾,常在进山路口处张贴含如图所示的图标
  • 8. 学习了水的净化后,某同学利用课外时间自制了简易净水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该装置能除去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B、硬水经过该装置后可转化成软水 C、装置中的小卵石和石英砂起过滤作用 D、草木灰水经过该装置后仍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 9. 性质决定用途,用途反映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性质对应不正确的是 (  )
    A、用熟石灰改良酸性土壤——熟石灰可与酸性物质反应 B、用CO冶炼金属——CO具有可燃性 C、用洗涤剂清洗餐具上的油渍——洗涤剂有乳化功能 D、用稀盐酸除铁锈——盐酸可与Fe2O3反应
  • 10. 下列关于物质的鉴别、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正确的是 (  )                                                                                                                                                                                    

     

    实验目的

    试剂或方法

    A

    鉴别NaOH、NaCl、CuSO4三种白色固体

    B

    鉴别NH4Cl、KCl、KNO3三种化学肥料

    熟石灰

    C

    除去NaNO3溶液中混有的少量NaCl

    加入过量的硝酸银溶液后过滤

    D

    除去CO2气体中少量的水蒸气

    将气体通过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干燥管

    A、A B、B C、C D、D
  • 11. X、Y、Z三种固体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为:X>Y>Z B、t2℃时,将20gX物质放入50g水中,可得到70g溶液 C、t3℃时,将100gX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2℃,可析出20g晶体 D、t1℃时,分别将X、Y、Z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不考虑溶剂的蒸发),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Y>Z>X
  • 12. 某溶液中的溶质可能含有HCl、Na2CO3、H2SO4、MgCl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探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向盛有一定量样品的烧杯中逐滴加入Ba(OH)2稀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的质量的变化趋势如下图所示(已知:BaSO4既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

      

    A、原溶液中一定没有H2SO4 , 可能有Na2CO3 B、b点产生的沉淀为BaCO3和Mg(OH)2 C、a、b两点之间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有两种 D、c点对应烧杯内溶液中的溶质只有一种

二、填空题

  • 13. 1869年,门捷列夫发现的元素周期律,使化学学习和研究变得有规律可循。下图罗列了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据此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食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其所含的阳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2)、空气中含量最多的物质是(填化学式)。
    (3)、“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NaClO,标出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4)、由8个16号元素的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填化学符号)。
    (5)、从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氧元素和硫元素排在周期表中同一族的原因是
  • 14. 化学在保证人类生存并不断提高生活质量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利用化学综合应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使人类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1)、煤和石油是目前使用较多的两种能源,下列有关它们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填字母序号)。
    A、煤和石油都是混合物 B、煤和石油综合利用的产品都有医药、炸药等 C、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能源 D、煤和石油的燃烧对环境都有害,应禁止使用
    (2)、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制造新能源汽车所用到的材料有:钢、塑料、铝合金、合成橡胶等,其中钢和铝合金属于材料,相对于传统的燃油汽车,新能源汽车的优点是(任答一点即可)。
    (3)、“可燃冰”外观像“冰”,是尚未大量开发的新能源,主要含甲烷水合物(CH4xH2O)。

    某甲烷水合物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CH4xH2O+2O2__CO2+10H2O , 则CH4xH2O中x的值为

  • 15. “价类二维图”反映的是元素化合价与物质类别之间的关系,是我们学习元素及其组成物质相关知识的重要模型和工具。依据碳元素的价类二维图(图中所涉及的物质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古代书法家、画家用B点的某种单质制成的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是利用了该单质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的特点。
    (2)、常用上图中点对应的物质来扑灭图书、档案、精密仪器等物的失火。
    (3)、F点对应的某种物质是常用建筑材料的主要成分,还可用作补钙剂。按图示的分类方式判断该物质所属物质类别为 , 请写出一个由该物质转化为D点物质的化学方程式

三、流程题

  • 16. 中国古代典籍中记录了很多化学知识,展示了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梦溪笔谈》中记载了用“苦泉水”制取铜的方法:“挹其水熬之,则成胆矾,烹胆矾则成铜。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主要流程如下图所示:

      

    (1)、“熬”的过程类似于下列粗盐提纯实验中的____操作(填序号)。
    A、溶解 B、过滤 C、蒸发
    (2)、“烹”的过程中,胆矾(CuSO45H2O)首先转变成水和无水硫酸铜,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反应。
    (3)、写出“铁釜”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铁釜外侧容易生锈,是因为铁与空气中的发生反应。

四、计算题

  • 17. 某化工产品是NaCl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课外活动小组为测定该产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进行了以下实验。取10.0g该固体样品置于锥形瓶中,加入适量的水配成溶液,逐滴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用pH传感器等电子设备测得滴加过程中溶液的pH与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为g。
    (2)、计算样品中NaCl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五、实验题

  • 18. 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仪器甲的名称是
    (2)、若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应在装置A的试管口
    (3)、若实验室用装置B、D组合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验满时,应将带火星的木条置于装置E的处。(选填“a”或“b”)
    (4)、装置B、C均可用作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和氢气的发生装置,两者相比,装置C的优点是

六、科学探究题

  • 19. 在化学课外探究活动中,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黑面包”实验,向蔗糖(C12H22O11)中加入适量浓硫酸。观察到神奇的现象:蔗糖变黑,体积膨胀,变成疏松的“黑面包”,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他们向老师请教后得知:“黑面包”实验的原理——浓硫酸先将蔗糖脱水生成炭,并放出热量,产生的炭再与浓硫酸反应,生成了常见的气体,使炭疏松,形似“黑面包”。该气体成分与木炭和浓硫酸加热时生成的气体相同。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对“黑面包”实验的气体成分进行了如下探究:

    【提出问题】产生气体的成分是什么?

    【作出猜想】

    猜想一:只含有CO2

    猜想二:只含有SO2

    猜想三:一定含有CO2和SO2

    (1)、【初步分析】甲同学根据该气体有刺激性气味认为猜想不成立。
    (2)、【查阅资料】

    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SO2能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反应,使溶液的颜色变浅甚至褪色,且无气体生成。

    CO2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也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吸收。

    【实验设计】同学们设计了如图1的装置进行实验。(部分夹持仪器已略去)

      

    【现象与分析】

                                                                                                

    实验现象

    实验分析

    图1装置B中

    气体中含有SO2

    图1装置D中品红溶液不褪色,且装置E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气体中含有CO2

    【实验结论】猜想三成立。

    (3)、【拓展延伸】回顾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类推出SO2也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回答)
    (4)、【反思交流】乙同学对图1装置进行了简化,设计了图2的装置并进行实验,观察到装置B中高锰酸钾溶液颜色变浅,装置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也得出了同样的结论。该装置中足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作用:。丙同学认为,“黑面包”实验中,炭与浓硫酸反应的产物除上述已验证的物质外,至少还有一种产物,依据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