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历史全国甲卷真题变式·分层精准练:第1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3 类型:二轮复习
一、原题
-
1. 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国君爵位由高到低称为公、侯、伯、子、男。楚国先祖在西周初被封以“子男之田”。春秋时期,楚国国君自称为王,称霸中原,争当华夏盟主,孔子编撰《春秋》,仍坚持称楚王为“楚子”。孔子此举目的是( )A、实录历史事实 B、提升周王权威 C、维护等级秩序 D、强调文化差异
二、基础
-
2. 《论语》是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辑录。该书以语录体的形式,汇辑了孔子关于政治、文化、历史、人生、哲学、宗教等问题的观点。《论语》的问世表明( )A、儒学形成哲理化、思辨化的理论体系 B、儒家思想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 C、儒家思想已成为中央集权的理论基础 D、儒学成为中华民族的主流思想3. 孔子曾说“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并认为不读《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还说读《诗》可以“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可见在孔子看来,熟读《诗经》可以( )A、加强道德自律 B、丰富文化素养 C、推动礼乐复兴 D、增进人际和谐4. 《论语·卫灵公》记载子贡问道于老师孔子。子贡问:“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孔子说:“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对于这一思想,理学家程颢曾经指出:“以己及物,仁也。推己及物,恕也。”可见,中国古代思想家提倡“恕”道( )A、主要是维护等级制度 B、充分体现了对人的束缚 C、有利于和谐社会形成 D、得到民众普遍自觉遵守5. 孔子在评价出身贫贱但富有才干的弟子冉雍时说:“雍也可使南面(做一国之君)。”这反映了孔子( )A、举荐贤能不分亲疏远近 B、坚持“有教无类”理念 C、突破了传统的用人观念 D、不遗余力恢复周礼
三、巩固
-
6. 孔子曾经倡言:“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孔门弟子子夏进而提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命题;孟子也指出,东夷之人的舜和西夷之人的周文王,均以高尚的品德和卓越的事功“得志行乎中国”。这些言论反映了当时( )A、以德治国思想的新发展 B、“大一统”观念深入人心 C、文化认同已进至新境界 D、儒学成为主流意识形态7. 西周官学对“非我族类”、贫与贱者不教。到了春秋时期,孔子兴办私学,不仅把教育推及“蛮夷”,而且打破了“礼不下庶人”的等级制度。这种把贵族文化大众化的举措( )A、促进了传统文化的发展与转型 B、结束了商周时期世官制度 C、使我国学校教育开始普及 D、推动儒学过渡为社会主流思想8. 孔子说:“君子义以为质,礼以行之,孙以出之,信以成之。”孟子说:“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据此推断,两人都认为( )A、要以义礼维护社会等级秩序 B、应以儒家道德教化为本 C、必须实现仁政与王道的统一 D、需要恢复西周礼乐文明9. 下表是先秦时期的部分家训内容,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
周文王
在临终遗嘱上,告诫武王遵循“中道”,称王天下,使“商贾以通其货,工不失其务,农不失其时,是谓和德”。
周成王
在册封蔡仲时训勉说,要“尔尚盖前人之愆,惟忠雄孝;尔乃迈迹自身克勤无怠,以垂宪乃后。”
孔子
曰:“学《礼》乎?”对曰:“未也,不学《礼》,无以立。“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
A、体现了贵族政治制度的特点 B、孝道在国家治理中具有重要地位 C、以维护统治秩序为根本目的 D、家训折射出百家争鸣的时代特点四、提升
-
10. 孔子“重游”,认为:“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士而怀居,不足以为士矣”,他反对“怀居”、“怀土”,将此心理和行为作为君子与小人的分野标志,并以“游”作为实现士人“求天下安定之道”理想的途径。孔子的这一思想( )A、折射出诸子思想的交流与融合 B、体现出时代巨变下儒学家的担当精神 C、受到了当时官僚政治的影响 D、反映出人才需求增长导致了礼崩乐坏11. 孔子曰:“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老子曰:“将欲去之,必固举之;将欲夺之,必固予之。两人的主张都强调( )A、维护奴隶主统治 B、健全礼与道的体系 C、重视自身的修养 D、恢复宗法分封体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