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重点中学2022年高考历史三模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10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雅乐舞成熟于西周时期,大多比较庄严、规范。春秋战国时期雅乐舞衰微,以郑声为代表的俗乐舞大行其道,孔子说“恶郑声之乱雅乐也”。魏文侯说他在欣赏雅乐舞的时候就会忍不住地要打瞌睡,齐宣王甚至一听到雅乐舞这个名称,就吓得变了脸色。这可以印证当时( )
    A、艺术鉴赏水平提升 B、统治者们勤于政事 C、传统体制面临挑战 D、世俗文化显著发展
  • 2. 近代学者汤用彤讲:“北朝经学上承汉代,本杂谶纬;而元魏僧人,顺兼知术数则亦汉世佛道与阴阳历数混杂之余绪。”可见魏晋南北朝时期( )
    A、不同思想体系之间相互融合 B、三教合流局面已形成 C、佛教推动知识和观念的革新 D、儒学体系宗教化增强
  • 3. 王钦若出任宰相之后,宋真宗又把与王钦若派系不同、政见不同的寇准任命为宰相。有人对此表示不理解,宋真宗将个中奥妙说破:“且要异论相搅,即各不敢为非。”由此可见,宋代( )
    A、统治宽松促进言论自由 B、防范重臣置于效率之上 C、皇权相权矛盾不可调和 D、重视台谏政治发展完善
  • 4. 乾隆皇帝在为抗清名将袁崇焕平反时说:“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暗政昏,不能罄其忱俪,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乾隆皇帝为袁崇焕平反的主要目的是( )
    A、拉拢残明势力 B、凸显统治合法 C、树立忠臣典范 D、宣扬满汉平等
  • 5. 下表反映清末中国出口货物分类比重变化(单位:%)。

    年份

    生产资料

    半制成品

    制成品

    农产

    手工开采

    机器开采

    手工

    机器

    手工

    机器

    1873年

    2.6

    37.4

    58.3

    1.7

    1893年

    15.6

    28.4

    0.1

    53.4

    2.5

    1903年

    26.8

    0.2

    0.2

    17.2

    14.7

    32.9

    8.0

    1910年

    39.1

    0.2

    0.5

    13.1

    11.9

    28.3

    6.8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

    据上表可知( )

    A、农产品的出口增加体现农耕经济为主 B、机制品比重变化表明工业化初露端倪 C、手工业品出口下降说明经济结构完善 D、出口货物结构的半殖民地化不断加深
  • 6. 1939年初,国民党制定“防制异党活动办法”,分别委任沦陷各省区党政军机构负责人,把他们及其武装力量遣回敌后。这一举措旨在( )
    A、树立正面战场的领导地位 B、破坏统一战线 C、维护国民党一党专制局面 D、抑制党内斗争
  • 7. 2014年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首尔大学演讲中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2013年朴槿惠总统访华期间,也曾用汉语说“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这体现了( )
    A、传统价值在外交上的运用 B、独立自主外交方针影响深远 C、中韩两国的国家利益趋同 D、亚洲国家区域合作不断加深
  • 8. 亚历山大从来不是只靠武力征服,他有时把自己打扮成解放者,在埃及他又化身阿蒙神之子,在波斯又好像是波斯国王,他在印度又打出为大流士三世复仇的旗号,成了印度土王的朋友,他娶亚洲王室之女为妻。他的这些措施( )
    A、维护了帝国的长治久安 B、有利于社会矛盾缓和 C、使古希腊文明广泛传播 D、意图同化被征服地区
  • 9. 1095年教皇乌尔班二世号召基督徒远征东方,他说:"不要因为爱家庭而拒绝前往,因为你们应爱上帝胜于爱家庭;不要因为恋故乡而拒绝前往,因为全世界都是基督徒的故土;不要因为有财产而拒绝前往,因为更大的财富在等待着你们。”由此可推知,这次远征(   )
    A、源于世俗王权不断强化 B、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C、巩固了基督教统治地位 D、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 10. 18世纪的英国出现了这样的景象,本来只买“体面商品”的人购买“奢侈品”,本来只买“必需品”的人购买“体面商品”,这一景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东西方贸易的扩大 B、生产方式的变革 C、社会观念发展进步 D、生活品质的提高
  • 11. 1943年,英国首相丘吉尔说:"我的一边坐着把一条腿搭在另一条腿上的巨大的俄国熊,另一边是巨大的北美野牛,中间坐着的是一头可怜的英国小毛驴。"这一认识( )
    A、导致了美苏冷战局面形成 B、加速反法西斯战争进程 C、表明世界多极化趋势出现 D、反映了国际格局的变化
  • 12. 1998年,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运用夸张的手法对“替父从军”的故事进行改编,剧中花木兰言谈举止大胆率直,情感表露直白主动。这表明( )
    A、文艺作品体现价值取向 B、美国霸权主义的文化输出 C、美式自由思想的普世性 D、民族文化应主动融入世界

二、材料解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律疏议》对刑讯的条件、过程、手段等作了严格的限制。《断狱律》明确规定:"诸应讯囚者,必先以情,审察辞理,反复参验,犹未能决,事须讯问者,立案同判,然后拷讯。违者,杖六十。"在审判过程中,《断狱律》按《疏》引《狱官令》:"察狱之官,先备五听,又验诸证信。”即审判采用“五听”方式,外加其他证据,方能断案。对于死刑的执行,须三次奏请皇帝考虑,皇帝批准后,过三日执行,如果不复奏而擅自处决死刑犯,要处以流罪三千里的重罚。唐律在刑讯的适用对象上作了一定的限制,如对享有议、请、减以及七十岁以上十五岁以下、废疾、孕妇等不得刑讯。《唐律疏议》发展了汉律以来“亲亲相首匿”的司法原则,将“相隐”从“亲亲”扩大到“同居”范围,即除了谋反、谋大逆、谋叛等大罪外,同财共居之人可以相互隐瞒罪行而不负刑事责任。

    ——摘编自李忠建、朱学英《〈唐律疏议〉司法伦理思想探究》

    材料二 法制创建新时期(1978—1997年)的“司法为民”理念和陕甘宁时期(1937-1949年)的“新民主主义司法理念”在内容上有许多相似之处。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甚至可以把这一时期的司法理念看作陕甘宁时期司法理念的延续和升华。陕甘宁时期坚持"法律为政治服务的工具论",在国家生活中,法律与党的政策相比,法律要无条件地服从党的政策,法律是实现党的奋斗目标的工具。法制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则提出了要树立法律的至上地位,宪法和法律要成为国家大法,整个国家要依法而治,法律高于官员的权力,不得以言代法、以权压法,以宪法的形式承认了法律拥有最高的权威和神圣的地位。陕甘宁时期认为法律是统治阶级意志的体现,因此法律要为阶级斗争服务。随着改革开放后社会形势的变化,这一时期更强调法律为经济建设服务,法律要切实保障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马毓晨《中国司法理念的变迁》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代司法理念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陕甘宁时期”与“法制创建新时期”司法理念差异的原因。
    (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中国司法理念发展的历程中概括启示。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很早的时候,人群就组成不同的社会,理解每一个社会的历史发展都是重要的,……当代全球化的经历也清楚地表明,只考虑某一个单一的社会是不可能理解今天的世界的,理解当代世界需要考虑世界各民族彼此交流的多种方式。在考虑不同民族组织自身社会的独特方式的同时,世界历史还格外关注各民族跨文化交流的多种方式,这种交流深刻地影响了每个社会的发展,也把世界联成一体。…在世界历史上,全球化不是一个全新的现象,当代的全球化的确比早期的跨文化互动更为剧烈,但是只有在人类长期的跨文化互动的历史中,才有可能理解今天的全球化的世界。

    ——摘编自【美】杰里·本特利等著《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

    材料反映了一位学者对全球化的认识,对此提出你自己的见解(赞成、质疑均可),并说明理由。(要求:见解明确,持论有据,表述清晰。)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从有关史籍记载看,茶马古道的历史可追溯到唐朝与吐蕃交往时期,茶叶也正是在这一时期由祖国内地传入吐蕃……据唐人封演所撰《封氏见闻录》记载,唐时饮茶风气的形成与佛教禅宗的流行密切相关,也就是说,是禅僧们到吐蕃传法的同时也将饮茶习俗作为一种“坐禅不寐”的技巧传到了吐蕃僧众之中……不过,汉、藏之间茶马贸易与茶马古道的大规模开通与兴起应是在宋代。此时饮茶习俗在藏区已逐渐从上层普及到民间,茶开始成为整个高原藏区人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饮用品。为此造成了藏区对茶叶需求量的骤增。这也导致了由宋朝中央政府直接介入的汉、藏之间大规模茶马贸易的兴起。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材料二 清末由于印茶入藏,使汉、藏经由茶马古道而进行的茶马贸易受到冲击和影响。为抵制印茶,清末在雅安设立边茶公司,改良茶种,整顿茶政……内地茶叶成为汉藏民族共同反对英帝国主义侵略西藏、倾销印茶的斗争武器。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战乱和川藏纠纷,虽以国家和政府角色茶叶输藏逐渐淡出,但是汉、藏民间商人之间的茶叶贸易却始终活跃,内地茶叶仍畅行于藏区,在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仍成为沟通内地与藏区的重要经济联系,并一直延续至民国末。

    ——摘编自石硕《茶马古道及其历史文化价值》

    (1)、根据材料一,简述唐宋时期茶马古道的发展变化。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茶马古道对近代中国社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