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宿州市2023届高三一模历史试卷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07 类型:高考模拟

一、单选题

  • 1. 有学者指出,周代分封将同一的精神及组织分布于各地,将许多异质的低度文化醇化于一高度文化总体之中。该学者强调分封制(   )
    A、促进了政治文化整合 B、分化了地方政治势力 C、削弱了周王朝的统治 D、建立了新的文化体系
  • 2. 西周时期,周王为了使诸侯国秉承分封之初的忠诚守信,利用玉瑞(用玉制作的礼器)制定了一系列繁琐的礼仪活动;形成玉瑞制度,作为控制诸侯国的手段和凭借。由此可见,西周时期(   )

    ①分封制度得以贯彻  ②国家礼制得到完善  ③中央集权得以强化

    ④家国一体局面形成  ⑤地方治理有所加强

    A、①②④ B、①②⑤ C、①③⑤ D、②③④
  • 3. 《唐律》中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诸居父母丧,生子及兄弟别籍、异财者,徒一年。诸养子,所养父母无子而舍去者,徒二年。若自生子及本生无子,欲还者,听之。这些规定意在(   )
    A、抑制商品经济的发展 B、削弱宗法统治的权威 C、维护家庭的伦理孝行 D、增加政府的赋税收入
  • 4. 下面为《清明上河图》(局部),其采用散点透视构图法,在画卷里,描绘了数量庞大的各色人物,牛、骡、驴、车、轿、大小船只、房屋、桥梁、城楼等各有特色。据此可知,该作品(   )

    A、是北宋文人画的典型代表 B、体现了绘画艺术功利性较强 C、真实地再现了历史的原貌 D、其艺术风格具有一定写实性
  • 5. 下表是近代中国生丝销售量估算表(单位:万担)。据此可知(   )


    总销售量

    出口量(占总销售量%)

    内销总量(占总销售量%)

    1840年以前

    6.40

    0.90(14.06)

    5.50(85.94)

    1894年

    16.02

    8.23(51.94)

    7.70(48.06)

    A、中国外贸入超局面得以扭转 B、国际资本的垄断趋于和缓 C、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迅速 D、中国被逐步卷入世界市场
  • 6. 有学者指出,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比喻成中国的文艺复兴,而非中国的启蒙运动,其区别在于“为文化而文化”还是“为政治而文化”,因此蔡元培主张以文化教育而非社会革命解决国家社会问题。这反映出蔡元培(   )
    A、提倡中西文明间的交流互鉴 B、主张以文化形式推动社会变革 C、反对推行欧美民主代议制度 D、借助传统文化以传播西学思想
  • 7. 1937年7月到12月,陕甘宁边区乡、区、县、边区四级议会选举先后完成,进而组建边区政府,建立起自乡至边区的抗日民主政权,实现了由苏维埃民主制度到议会民主制度的转变。这一转变(   )
    A、适应了民族革命战争的需要 B、照搬了西方民主政治的经验 C、建立起无产阶级专政的政权 D、体现了中共对基层治理重视
  • 8. 1927~1936年,民族制碱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制碱工厂在这一时期内建成了15家,制成的碱除满足国内需要外,还出口日本和朝鲜半岛。出现这一发展现象主要得益于(   )
    A、新的制碱方法得到普遍推广 B、南京国民政府采取有为政策 C、列强放松对华制碱业的垄断 D、爱国民族资本家的大力推动
  • 9. 古代雅典有一种信任投票。如果公职官员不能获得信任票,需受到法庭审判。公元前356年,3位将军因在信任投票中被停职,被从战场上召回,接受陪审法庭的审判。由此可见,古代雅典(   )
    A、陪审法庭的事务繁重 B、谨慎对待对外战争 C、官员须接受公民监督 D、民主运作程序复杂
  • 10. 天花是一种急性传染病,曾夺去了数亿人的生命。全球天花根除认证委员会于1979年签署认证书,宣告人类消除天花疫病。世卫组织助理总干事西蒙森说:“当时苏联和美国正在进行合作……这是多边体系最伟大的成就。”材料说明(   )
    A、疫情推动意识形态改变 B、公共卫生政治化促进医学发展 C、抗疫需要全球团结合作 D、政治格局的变动影响抗疫成效
  • 11. 由下表信息可推知(   )

    1870-1913年德国煤炭、钢、铁产量变化表

    时间

    煤炭

    1870年

    3400万吨

    17万吨

    139万吨

    1913年

    27730万吨

    1832万吨

    1931万吨

    A、政治统一助推德国工业起飞 B、国家垄断推动德国工业发展 C、德国产业结构发展严重失衡 D、德国大力推行经济民族主义
  • 12. 论及一战对亚洲产生的影响,有学者注意到:“在摆脱外国控制的时候,亚洲领导者利用了欧洲思想体系,但又或者改变或者修改了这些意识形态,使其适合本国的传统。”下列项中,与这一说法吻合的是(   )

    ①陈独秀等人在文化领域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②甘地创立了一条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

    ③孙中山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新三民主义

    ④毛泽东提出“中国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

    A、①③ B、②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二、材料分析题

  •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代统治者高度重视廉政建设。唐太宗称:“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 朝廷注意培养官吏的法律素养,颁布有关为吏之道的律令,并在科举制中设立明法科考试,考查国家律令。唐政府还加强对中央与地方官员的监察,除了监察御史的定期出巡,还派按察使、巡察使不定期分道巡察州县,如有官吏违法,即行纠弹。据统计,关于贪赃枉法犯罪规定具体犯罪的法律条文中,有一半涉及官吏职务。在以道德教化为指导思想的前提下,唐代形成了“宽仁慎刑”的治国方针。唐代廉政建设机制颇有成效,推动了国家秩序的稳定。

    ——摘编自马晨光《惩治和预防相结合的唐代廉政机制》

    材料二  二战后,西方国家的文官廉政机制得到进一步强化。各国规定,行政活动必须公开、透明,以有利于监督机构有效监控。与此同时,从法律、制度上赋予社会公众、新闻媒体严格监督政府的权力。西方国家还建立了社会保障制度,以此来稳定文官队伍,使其工作尽心尽职。西方国家通过高薪养廉,使文官普遍享受优厚的工资、福利待遇。不少国家通过立法,促使官员同经济界完全脱钩,真正实现“政企分开”,减少了官员以权谋取经济利益的可能性。文官回避制度使各级官员难以结成营私舞弊的关系网。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三权分立”政治体制,也可防止权力过于集中的弊端。西方文官廉政机制不仅是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还为更多的国家所借鉴。

    ——摘编自时聪《西方文官制度中的廉政机制及其借鉴启示》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朝廉政机制的基本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二战后西方文官廉政机制的主要内容及其形成原因。
  • 14.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茶除了丰富的物态文化之外,更具有精神上的内涵,人们常以茶表达敬意、展示礼仪和明确志向等,中国茶文化就是物质与精神统一的文化。……是一种经济作物,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喝之可以解渴,品之可以怡情,入药可以治病,用于生产化妆品可以美容养颜。同时民间有以茶祭祖或以茶敬神等习俗,因此茶文化表现出较强的功利性。茶文化又是一种怡情文化,可以茶自娱、茶艺表演、茶文化旅游等。

    ——摘编自盛敏《中国茶文化对外传播与茶叶出口贸易发展研究》

    材料二  英国安妮女王是一位茶叶推崇者,她常举办茶会,屋内饰以屏风,桌上摆有.中国瓷器,以便能冲出芳香的中国红茶。在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英国开始进入全盛时期。这一时期,英国工业发达,农业繁荣,市场扩大,贸易昌盛。在这一大背景下,英国的茶叶消费迎来了一个繁荣时期。……随着饮茶生活的日益家庭化和社交化,女性在饮食消费生活中日益占据重要地位。茶文化为英国女性参与社会交往提供了必要场.所-家庭茶室和社会茶园。18世纪后,英国国内对茶叶的巨大消费刺激了英国对外贸易发展。茶叶贸易为英国带来了巨额的财政收入,增加了英国的货币财富,丰厚的茶税收入一度是英国国库的主要来源。

    ——摘编自刘朴兵《略论英国茶文化的演变》

    (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茶文化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饮茶之风在英国盛行的原因及其影响。

三、论述题

  • 15.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10—1990年部分国家经济数据表(单位:百万吨)

    年份

    项目

    国家

    美国

    俄国/苏联

    清/民国/新中国

    美国

    德国/西德

    日本

    1910

    原油产量

    27.9

    11.3

    0.1

    0.3

    钢产量

    26.5

    3.3

    0.078

    6.5

    13.1

    0.009

    1937

    原油产量

    172.9

    28.5

    0.5

    0.4

    钢产量

    51.4

    17.7

    0.56

    13.2

    19.8

    5.8

    1950

    原油产量

    266.7

    37.9

    0.2

    1.1

    0.3

    钢产量

    87.8

    27.3

    0.61

    16.6

    12.1

    4.8

    1970

    原油产量

    475.3

    353

    30.65

    0.1

    7.5

    0.8

    钢产量

    119.3

    116

    17.79

    28.3

    45.0

    93.3

    1990

    原油产量

    371.0

    553

    138.31

    88

    3.6

    0.5

    钢产量

    89.7

    154

    66.35

    16.5

    38.4

    110.3

    ——根据(英)米切尔编,贺力平译《帕尔格雷夫世界历史统计》等编制

    结合所学近现代史知识,就图表中经济数据(整体或某一时期,某一国或某几国),自拟一个论题,并运用具体史实予以论证。(要求:论题明确,论述充分,史实准确,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