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一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时作业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06 类型:同步测试
一、单选题
-
1. 有学者称:他(马丁路德)所要求的是教会必须专注于传扬上帝的话语,教会应当认识到自身是上帝话的工具而不是救赎的通道。因此,在失去属灵权威之后,教会自然更不应该掌握世俗性的司法和政治权力,那么中世纪教会对政治权力和治理的介入和干预也就失去了基础。下列选项与该学者观点一致的是( )A、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B、世俗王权与基督教会权力的并立 C、基督教会的救赎作用不可替代 D、宗教改革推动了民族国家的形成2. 11—14世纪是中古西欧国家政治制度的重要转型时期。14世纪初,法国国王腓力四世召开了三级会议;14世纪中期,英国进入议会君主制时期,而此时的神圣罗马帝国则形成了选帝侯制度。下列对这一时期的制度转型解读正确的有( )
①都经历了王权与教会的激烈冲突
②都形成分权制衡基础上的有限君主制③都实现了王权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④所采用的手段和转型的途径各不相同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 有学者认为:它的条款更多体现的是中世纪的观念,主要针对一些封建问题,包括德意志诸侯继承问题、封地问题,它也没有宣判神圣罗马帝国寿终正寝……与其说它是一道分水岭,不如说它是对包括帝国联邦中心地位、王朝秩序和世袭统治等既存现实的认可……”有学者则认为“它是现代国际关系的起源”。这里的“它”最有可能指的是( )A、《威斯特伐利亚和约》 B、《国际联盟盟约》 C、《非战公约》 D、《联合国宪章》4. 纽伦堡审判是由欧洲国际军事法庭进行的。该法庭按照1945年《关于控诉及惩处欧洲各轴心国家主要战犯协定》,由苏、美、英、法、澳大利亚等23国的原告及检察官参与,组成侦察和起诉委员会。法庭自1945年11月20日开始审讯,共举行了403次公审庭,讯问了94名证人并收到了143名证人的书面证言;法庭还指派了若干委员听取有关各个组织的证据;听取辩护方的101名证人的证言,收到其他证入提供的1809份誓证书……法庭于1946年10月1日宣布了判决书,有六个组织22名被告均被控犯有破坏和平罪,战争罪和反人道罪。该审判体现了( )A、程序公正原则 B、司法独立原则 C、陪审团按律量刑判决 D、代表资产阶级的意志5. 16世纪法语成为法国的官方语言;17世纪法国否定罗马教廷在法国的立法权;18世纪末《马赛曲》被定为法国国歌。这一系列现象说明法国( )A、严厉打击异族文化 B、启蒙思想发展传播 C、民族国家渐趋形成 D、国家迅速崛起壮大6. 2022年7月,在美国国会参议院举行的外交关系听证会上,美国驻联合国常驻代表公开表示,目前美国拖欠联合国的会费已经高达数十亿美元。事实上,美国拖欠联合国的会费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自里根总统上台之后,美国便开始了“欠费”行为。这反映出美国( )A、经济走向持续低迷 B、意欲退出全球治理体系 C、缺乏大国担当意识 D、不承认联合国合法地位7. 下图为欧洲画家所绘制的维也纳会议的漫画。身着欧洲各国军装的数人,对一幅已被撕扯得破破烂烂的地图讨价还价,地图上标注“FRANCE”的地方还差点被利剑给切掉。据此推知,维也纳会议召开的重要背景是( )A、和平解决争端成为各国共识 B、殖民竞争加剧了各国的矛盾 C、拿破仑战争改变了欧洲版图 D、第一个政治性国际组织成立8. 拿破仑占领德国后,德国文人努力从历史中挖掘德意志人的文化特性,希望以此激励分裂的德意志重新统一起来,再现神圣罗马帝国的强盛。这说明,拿破仑战争( )A、促进了德国民族意识觉醒 B、摧毁了欧洲的封建秩序 C、推动了德国文化的大众化 D、打击了教会的神权统治9. 百年战争后,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英格兰所有法庭的诉讼和辩论都必须使用英语⋯⋯15世纪中叶,在英格兰宫廷和上流社会,英语已经成为正式的社交语言。英国这一法律规定( )A、推动了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 B、增强了英格兰人的民族认同感 C、削弱了国内的封建教会势力 D、消除了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差异10. 1970年10月24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宣言规定:每一国皆有义务避免对阐释各民族享有平等权利与自决权原则时所指之民族采取剥夺其自决、自由及独立权利之任何强制行动。这反映出当时( )A、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面临挑战 B、国家主权原则受到国际认可 C、干涉他国内政的行为受到遏制 D、联合国消除了国际政治争端11. 《国际联盟盟约》规定:成员国可以就不再适用或者可能会危及和平的条约提出修订要求。据此中国政府数次向国联提议,要求修改对华不平等条约,均未有结果。中国政府还进一步提议,希望国联设立委员会来执行国联盟约,中国政府的提议旨在( )A、推动国际法的落实 B、运用国际法捍卫国家主权 C、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D、倡导建立国际政治新秩序12. 有研究者认为,17世纪时耶稣会传教士已经把国际法知识介绍到中国,1689年中俄尼布楚谈判中就曾运用国际法。此后,国际法不断传入中国并被用以维护国家主权和利益。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 )①林则徐组织编译的《四洲志》包含有国际法知识
②《万国公法》印行标志着国际法被正式介绍到中国
③20世纪30年代“改订新约”运动收回了关税自主权
④《开罗宣言》规定日本窃取的中国领土归还中华民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3. 1917年,列宁提出:“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即不侵占别国领土,不强迫合并别的民族)不随故的和平……凡是把一个弱小民族合并入一个强大国家而没有得到这个民族的同意合并、希望合并的明确而自愿的表示,就是兼并或侵犯别国领士的行为……各富强国家为了如何瓜分它们所侵占的弱小民族而继续进行战争,是反人类的滔天罪行。”这一言说( )A、瓦解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 B、改变了20世纪的世界政治格局 C、推动了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 D、为国际法开辟了新的发展阶段14. 美国史学家R·R·帕尔默在《现代世界史》说:“在1914年以前,在不到一个世纪中,欧洲没有发生过一次持续达几个月以上或有许多大国卷入的战争。”这主要得益于( )A、欧洲出现了大量的民族国家 B、世界性国际组织的大量出现 C、维也纳体系对国际法的发展 D、《非战公约》得到了切实执行15. 欧洲在经历了30年战争后,召开了世界上第一次大型国际会议,于1648年10月签订了《威斯特伐里亚和约》开创了运用国际法规范来调整国际关系的局面。条款涉及各国领土的变更、宗教派别关系和德国的政治体制等重大问题,该条约签订( )A、是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 B、解决了欧洲各国间的矛盾 C、开创了用会议形势解决国际争端的先例 D、维护了欧洲各国的既得利益16. 下图为位于荷兰的海牙和平宫,该建筑的政治功能主要体现在( )A、17世纪欧洲宗教改革的成果 B、17世纪欧洲外交制度的建立 C、二战后国际司法制度的发展 D、二战后国际贸易体系的完善二、材料分析题
-
1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302年法国三级会议
召开法国三级会议召开,标志着等级君主制出现,国王获得行政权和军事权,议会获得财税审批权,国家的权力得到承认。 1532年马基雅维利
出版《君主论》人文主义者马基雅维利发表《君主论》,较为完整地阐述了他的君主专制理论和君王权术论,对意大利长期战争分裂的原因进行了总结,并提出了实现意大利的统一的方案——建立强有力的中央集权国家。 1534年英国通过
《至尊法案》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授意议会通过《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罗马教廷的控制,否定罗马教廷的权威,主张世俗王权高于教权。 1762年卢梭出版
《社会契约论》卢梭出版《社会契约论》,主张人民是国家真正的主人,“主权在民”而不是“朕即国家”,如果政府不合人民的“公意”,人民就有权推翻它。 1789年法国颁布
《人权宣言》法国大革命时期颁布的纲领性文件,最终法国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8世纪左右,资产阶级革命浪潮席卷欧洲大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纷纷涌现。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产生的两个阶段,并分别说明其原因。
18.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国际法的奠基人格劳秀斯生活在一个剧烈变革的时代。16世纪,“王权依靠市民摧毁了封建贵族的权力,建立了巨大的、实质上以民族为基础的君主国”。清晰的近代国家概念逐渐完备,其结果是国家的权力而不是个人的权力被当作政府的基础。17世纪的荷兰是海上强国,为了和葡萄牙、西班牙、英国争夺海上霸权,需要提出有利于自己的国际法理论。这一时期,欧洲大陆发生了“三十年战争”,许多国家都卷入了这场混战,战争给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灾难,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战争中国际法规的思考。
——摘编自徐大同《西方政治思想史》
材料二 二战之后,国际法发展到现代阶段。《联合国宪章》作为联合国的组织法和现代国际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被普遍当作国际社会的“宪法”。《联合国宪章》把国家使用武力的权力严格限定在“自卫”范围之内,确立了“禁止使用武力和武力相威胁原则”。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关税及贸易总协定创立后,也催生了相关的国际经济法规,为贸易自由化和经济一体化发展创造了契机。随着人权问题的国际化和普遍化,以及核战争和气候变化带来的威胁,个人的利益和人类整体利益也在国际法中得到了更多的体现。
——摘编自王军杰《二战后的国际法及其发展趋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国际法诞生的背景。(2)、根据材料二,概括二战后国际法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并分析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