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晋江市安海片区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试卷更新日期:2023-07-04 类型:期中考试
一、单选题
-
1. 通过实验第一次测出大气压值的科学家是( )A、托里拆利 B、阿基米德 C、伽利略 D、牛顿2. 下列物体中惯性最大的是( )A、公路上行驶的汽车 B、飞奔的猎豹 C、静止的磁悬浮列车 D、飞行的子弹3. 下列事例中不是利用大气压工作的是( )A、用塑料管吸饮料 B、用注射器将药液注入病人体内 C、用抽水机抽水 D、吸盘吸在光滑的墙上4. 一个重为120N的物体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当用50N的力竖直向上提它时,物体所受的合力为( )A、70N,方向竖直向上 B、70N,方向竖直向下 C、0N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5. 连通器在日常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如图所示的实例中,不是利用了连通器原理的是( )A、
过路涵洞 B、
拦河大坝 C、
洗手间下水管 D、
船闸
6. 下列事例中,通过减少受力面积增大压强的是( )A、铁轨要铺在枕木上 B、压路机碾子很大 C、用很细的钢丝切开肥皂 D、用很大的力才能把图钉按进墙壁7. 如图所示,将重为3N的物体挂在弹簧测力计下,当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测力计的示数为2.4N,则物体受到的浮力为( )
A、5.4N B、3N C、2.4N D、0.6N8. 图为《天工开物》里名为“北耕兼种”的农具,“其服牛起土者,耒不用耜,并列两铁于横木之上,其具方语曰耩。耩中间盛一小斗,储麦种于内,其斗底空梅花眼,牛行摇动,种子即从眼中撒下。”关于图中涉及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耩使用铁尖是为了便于“起土” B、绳对耩的拉力和耩对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对耩的拉力大于耩对绳的力,因此耩被拉动 D、“牛行摇动”,说明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9. 关于浮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浮力的施力物体只能是液体 B、浮力的方向不一定总是竖直向上 C、正在水中下沉的石头受到浮力的作用 D、只有漂浮在水面的物体才受到浮力的作用10. 体积相同的三个实心正方体金属块A、B、C,A为铜块,B为铁块,C为铝块(ρ铜>ρ铁>ρ铝),把它们静止放在水平桌面上,三物体对桌面的压强大小关系是( )A、pA>pB>pC B、pA<pB<pC C、pA=pB=pC D、无法判断11. 匀速地向某容器内注满水,容器底所受水的压强与注水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这个容器可能是( )
A、锥形瓶 B、烧杯
C、量杯
D、量筒
12. 两同学分别在底端封闭的两支相同吸管中装入不同质量的细沙,制成了A、B两支密度计,放入同一个盛有水的烧杯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密度计A所受浮力较小 B、密度计B所受重力较小 C、两密度计底部所受水的压强相等 D、两密度计在水面处的刻度值不同13. 水平桌面上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有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将两个不同材料制成的正方体A、B(VA<VB)分别放入两种液体中,静止后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液体的密度较大 B、甲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力较小 C、甲液体中的物体所受的浮力较大 D、两种液体对容器底的压强相等14. 如图甲所示,底面积为的圆柱形容器中装满了水,底部中央固定有一根体积不计沿竖直方向的细杆,细杆的上端连接着底面积为圆柱体A,容器的底部安装有阀门。现打开阀门控制水均匀流出,同时开始计时,水对容器底部的压力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如图乙所示。则( )A、圆柱体A的高度30cm B、容器装满水时,水的体积 C、当时,液体对容器底部压强1500Pa D、当时,液体对圆柱体A底部压力6N二、填空题
-
15. 汛期,大坝水位达到“警戒水位”时就要泄洪降低水位,这是因为水的深度越深,压强;高山上用高压锅煮饭,是因为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16. 2022年3月23日,“天宫课堂”在中国空间站再次开讲。在太空抛物实验中,王亚平将冰墩墩抛出后,它做匀速直线运动,这是因为冰墩墩具有;以运动的冰墩墩为参照物,王亚平是的。17. 暑假期间小明出去旅游,当门窗紧闭的大巴车在高速公路行驶时,坐在车窗旁的小明打开玻璃窗,发现车上的窗帘从玻璃窗的缝隙中被“吸”到了窗外,原因是车外的空气流速 , 压强。18. 如图所示,茶壶的壶嘴和壶身构成一个。若茶壶中水深8cm,则水对壶底的压强是Pa。19. 小明用手把重8N,体积为1×10-3m3的小球浸没在水中,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为N,放手后物体将(选填“上浮”、“悬浮”或“下沉”)。20. 如图所示,在12N的水平拉力F作用下,木板A在光滑水平地面上加速向右运动的过程中,物体B始终保持静止,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5N,则物体B所受滑动摩擦力方向水平向(选填“左”或“右”),木板A所受合力的大小为N。
三、作图题
-
21. 如图,重为5N的物块静置在停止运转的传送带上,请画出物块受力的示意图,(图中O点表示物块重心)。22. 一个乒乓球浸没在水中加速上浮,在图中请画出乒乓球受力的示意图。
四、综合题
-
23. 如图所示,疫情期间的“负压救护车”在转运病人过程中发挥了极大作用,小松查阅资料得知:(1)“负压救护车”救护舱内外气压差保持在之间,防止空气外流;(2)为防止交叉感染,舱内每小时换气20次,通过排风净化装置将舱内气体无害化排出,增大排风装置排风量,能降低救护舱内气压。
①“负压救护车”执行任务时救护舱内气压外界大气压(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②“负压救护车”从低海拔地区开往高海拔地区执行任务时,需要增大排风量,请分析原因:;
③下列物体内部空间处于“负压”状态的是。
A.正在烧煮的高压锅 B.开始吸饮料时的吸管 C.充满气的轮胎
五、实验题
-
24. 如图所示,在探究“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原因”的实验中,取一辆小车,使它每次都从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沿斜面运动到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1)、实验时,让小车从同一斜面上的同一位置由静止开始运动,目的是让小车每次到达斜面底端的速度(选填“相同”或“不相同”);(2)、小车在表面上所受的阻力最小,运动的路程最;(3)、小车在粗糙程度不同的水平面上运动,最终都会停下来是因为小车(选填“受到阻力”或“具有惯性”);(4)、进一步推理可知,若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阻力),则小车将会在水平面上做运动。25. 某实验小组同学做“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1)、实验时应选择甲、乙两图中的乙图的实验装置更合理些,原因主要是小车与桌面的更小,从而可以减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当左右两端同时挂两个钩码时,小车静止,说明当二力平衡时,这两个力的大小 ;(3)、保持两个托盘里的钩码质量相等,将小车在水平桌面上扭转一个角度后释放,发现小车 (填”能”或“不能”)处于静止状态。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4)、小明同学又用轻质硬纸片代替小车继续实验,如图丙所示,他用剪刀将硬纸片从中间剪开,这样做是为了探究两个平衡的力是否作用在 。26. 在“探究压力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小明利用了多个完全相同的铁块和海绵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1)、实验中通过观察海绵的来比较压力的作用效果;这种实验方法叫做;(2)、对比乙、丙两图可以得出:当一定时,压力作用效果与受力面积有关;(3)、对比甲、丙两图,小明认为压力作用效果与压力大小无关,他的观点是(选填“正确”或“错误”的),理由是。27. 如图甲所示,用微小压强计探究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ρ浓盐水>ρ水)(1)、实验中,将液体内部压强的大小转换为U形管两侧液面的。从结构上看,压强计(选填“是”或“不是”)连通器。(2)、为了使实验现象更明显,U形管中的液体最好用(选填“有色”或“无色”)的。(3)、将探头放在如图乙所示液体内部的A、B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B>hA , 经过多次实验观察到同样的现象,这说明同种液体内部的压强随的增加而增大。(4)、将探头放在图乙中两液体内部等深的B、C位置,观察到U形管两侧液面的高度差hC(选填“<”“=”或“>”)hB , 这是为了探究液体压强与液体的关系。(5)、由以上实验可知图乙所示液体内部A、B、C、D四个位置压强最大的是位置。28. 在探究“浮力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的实验中(如图所示),小田先用弹簧测力计测出金属块的重力,然后将金属块缓慢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B、C、D、E、F 所示(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表中:
实验步骤
B
C
D
E
F
弹簧测力计示数/N
2.2
2.0
1.7
1.7
1.9
(1)、小田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A 步骤所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N;用弹簧测力计挂着金属块缓慢地浸入液体中不同深度,步骤如图 B、C、D、E、F(液体均未溢出),并将其示数记录在上表中;(2)、在实验步骤 B 中金属块所受浮力 F浮=N;(3)、分析实验步骤 A、B、C、D,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排开液体的有关;分析实验步骤 A、E、F,可以说明浮力大小跟液体的有关;(4)、小田用表格中的数据算出了某种液体的密度是kg/m3 , 金属块 a 的密度为kg/m3 , 若将 A 放至最后一步,则会使得金属块 a 的密度的测量值(选填“偏大”或“偏小”“不变”);(5)、同组的小超只有刻度尺这一测量工具,于是他进行了如下操作:①在圆柱形容器中装有适量的水,将另一平底烧杯放入圆柱形容器的水中,烧杯静止时容器中水的深度 H1 为 12cm,如图甲所示;
②将待测金属块 b 吊在烧杯底部(金属块未触底),测量出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 h1 为 6cm,容器中水的深度 H2 为 18cm,如图乙所示。
③将金属块b放在烧杯中,烧杯静止时露出水面的高度 h2 为 2cm,如图丙所示。已知圆柱形容器底面积为烧杯底面积的 3 倍。则金属块 b 的密度为kg/m3。
六、计算题
-
29. 某汽车重力是1.6×104N,在一次测试中,该汽车在平直的路面上1min内匀速行驶了1800m,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取g=10N/kg)求:(1)、汽车运动的速度;(2)、汽车的质量;(3)、汽车受到的牵引力.
-